《城市化进程中教育改革目标重构(共1921字).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城市化进程中教育改革目标重构(共1921字).doc(4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城市化进程中教育改革目标重构(共1921字)城市化进程中教育改革目标重构 1增强目标的针对性,推动进程新型化城市化是一个动态的、不断调整的过程,它与一系列包括城市规划、地理学、社会学、建筑学、经济学等学科相关,随着环境的深刻变化,城市化必须促进提升质量为主的转型发展。教育的目的是促进人与社会共同发展。新时期的城市化要求教育目标重构,而教育的目标也需要在原来目标的基础上,增强其针对性。各国城市化发展具有普遍规律,尤其在亚洲和非洲,各国二元结构分化依然严重。但我国仍需根据现有国情进行适时调整,要在原有城市化模式基础上,进行升级,缓解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自然资源等多重矛盾,人与社会共同发展必须建立在
2、可持续的基础上。新时期的教育需要不断改革,应当对人的城市化通过提供优质的、公平的、具有针对性的教育。2提供技能性支持,促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城市化是经济发展及其结构等因素的外在表现,推进中国城市化发展,决不仅是废除户籍制度、放开城门,无产业根基的城市化是违反发展规律的。有学者认为,城市化的基本动力在于经济结构的变化。积极调整经济结构,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是推进城市化发展的根本出路,而产业集聚是城镇化的首要特征。在新时期的城市化背景下,教育应当促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在多方位提升全面素养的同时,针对性培养结构合理、数量充足以及质量良好的技能型人才。在全球经济二次平衡和产业格局转型
3、升级的背景下,全球供给结构和需求结构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国际市场竞争日增激烈。促进城市发展与产业支撑、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相统一,成为新型城市化的重要内容,而制约我国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一个关键因素是技能型人才不足。因此,教育亟需改革,必须全面提升教育质量,为产业发展提供技能支持,促进产业转型升级。3提升包容性素养,促进社会发展大融合根据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农民工成为我国产业工人的主体,城乡分割的户籍制度将不断完善,促成截至2013年底被统计为城镇人口的2.34亿农民工及其随迁家属,在教育、就业、医疗、养老等方面享受城镇居民的基本公共服务,融入城市社会。教育的目标是提升包容性素养
4、,促进社会大融合,其作用在于:一是通过基础教育、社会教育等整体改变城镇居民对农村转移人口的认识,促进城市包容性。二是通过教育提升农村转移人口的综合素质,提高就业能力及质量,缩小城市间的社会距离,促进政治、经济、社会及文化的融合。4提升全民参与能力,促进民主政治大发展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教育的目标应该针对城市化进程的特点,教育更应该讲求民主管理和科学教学,合理地进行课程建设,通过不同类型的针对性教育培养受教育者的民主素养。而教育的群体应当是多元的,除了农村转移人口,更有部分基层工作人员以及高层管理人员。通过基础教育和技能培训、职业教育等,充分培养民主参与能力,并以此作为培养的目标之
5、一。教育目标要反映出城市化变迁对教育的特殊要求、展现出教育对于城镇化变迁的主动适应与积极应对。教育促进社会发展,核心任务就是促进社会融合、政治民主、经济发展。城市化进程中,建设与管理等方方面面的现实利益,不可避免会产生矛盾,必须让各方利益相关者充分表达诉求,并在此基础上有效完善制度管理机制,提升治理水平,促进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在和谐有序地推进城市化进程中,促进民主政治大发展。5结束语联合国预测,到2050年,约64%的发展中国家和86%的发达国家将被城市化,大部分将发生在非洲和亚洲,20172030年全球人口增长几乎全部由城市吸收,未来近13年将有约11亿新城市人口。城市化为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更有效利用资源,创造更可持续的土地利用和保护自然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的潜力”。同时,催生了一系列社会问题,新一轮的二元结构将随之产生,城市内部社会距离不断扩大、社会分化不断加剧,形成新的城市贫困,深层次的社会矛盾逐步显现,给经济社会发展带来更多风险隐患。教育在城市化进程中的作用是不容忽略的,这更要求教育需要新一轮的变革,不断调整结构体系,重构教育目标,才能更好地促进社会发展与融合。第 4 页 共 4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