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网络素养教育体系创建(共5664字).doc

上传人:一*** 文档编号:12490072 上传时间:2022-04-25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2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学生网络素养教育体系创建(共5664字).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大学生网络素养教育体系创建(共5664字).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大学生网络素养教育体系创建(共5664字).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学生网络素养教育体系创建(共5664字).doc(9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大学生网络素养教育体系创建(共5664字)大学生网络素养教育体系创建 摘要:网络是一种新兴的传播手段、宣传途径,体现着一种现代人的生活方式和生存能力。目前,网络已经成为大学生学习、生活和交往的重要方式。了解大学生网络素养的情况和存在的问题,构建大学生网络素养教育体系,加强大学生网络素养教育,对促进大学生政治社会化、提高其学习能力和扭转高校学习生态不利局面,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关键词:大学生;网络素养;教育体系;文化传播正如美国尼葛洛庞帝所说:“网络不再只和我们有关,它决定着我们的生存。”1网络媒介不仅仅是一种传播手段、宣传途径,它更体现着一种现代人的生活方式和生存能力。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

2、3年12月,中国网民规模达618亿人,互联网普及率为458%,手机网民规模达5亿人。2大学生群体站在媒体潮流的最前端,从学习、生活、交友等方面接触和利用各种各样的新式媒体,网络已经俨然成为他们学习、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同时,他们也是最易受到网络冲击的群体,手机党、低头族正悄然冲击着高校的学习生态,网络犯罪、网络成瘾等负面影响也日益凸显。相对于互联网的迅速发展,大学生网络素养的发展却明显滞后,这一问题也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社会问题。一、大学生网络素养的调查与分析本次调查围绕大学生运用网络的状况、接受程度、网络素养、高校网络教育现状等问题编制调查问卷,对三明市高校在校生展开调查研究,共发放调查

3、问卷600份,回收有效问卷551份,回收率为9183%。(一)大学生网络素养现状调查1大学生运用网络状况。调查发现,461%的大学生网龄为58年,只有74%的大学生网龄在3年以下。在每天接触各类媒介的时间方面,485%、623%的大学生接触计算机网络和手机网络的时间超过3小时,而对广播、电视、报刊等传统媒介接触时间超过3小时的人数比例均低于10%。在材料搜集方式选择上,753%的大学生选择网络搜索。在网络媒介最主要功能的问题上,456%的大学生选择娱乐,选择“文化商品”的仅为114%。2大学生对网络信息的接受程度。调查发现,在使用媒介浏览信息时,只有282%的大学生会进行主观筛选,532%的大

4、学生进行细想和研究,高达557%的大学生对网络媒介传递的信息没有足够的判断力。在对问题的看法上,只有234%的大学生表示不受网络言论影响。在各种新闻传媒反映现实的程度上,只有131%的大学生觉得不可信,有458%的大学生觉得比较或者非常可信。3大学生网络素养水平分析。大学生是社会中知识文化程度较高的群体,他们对于新兴的网络应用工具具有较强的敏感性,563%的大学生能够较早关注和运用微信等社交软件。655%的大学生不时在网络上留贴和发表观点,681%的大学生能够控制自己的网络言行。但是,617%的大学生对计算机、智能手机等网络媒介的掌握程度不够熟练,525%的大学生不能准确和快速获取信息,并且只

5、有85%的大学生清楚地了解网络信息传播与使用的法律法规。4高校网络素养课程开设情况。调查发现,486%的大学生认为网络知识主要是在网上自学和实践中获得的,表示从课堂传授中获得的仅占154%。737%的大学生觉得学校在网络知识及技能教育上不够重视,819%的大学生觉得大学有必要进行媒介素养的宣传、开设相应的课程和讲座。(二)大学生网络素养现状分析从以上关于大学生网络的调查中可以看出,大学生网络素养存在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1网络在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已经成为必不可少的工具,但功能单一,网络更多的是用于娱乐、休闲,而网络的文化、教育等功能发挥则相对薄弱。大学生对网络工具的敏感性

6、较强,但网络媒介知识匮乏、技能较低。2在面对海量的网络信息时,他们往往采取一种信任的态度,缺乏对网络信息的分辨、筛选,网络信息的利用能力较低,批判质疑意识不够,这导致他们容易受到网络不良信息的影响。3高校网络素养教育不足。高校在网络媒介使用上,存在态度保守的问题,积极引导大学生主动适应网络新环境的意识不够,课程设置不足,无法满足大学生的网络媒介知识需求。二、大学生网络素养教育的重要性巴克和佩特利曾指出:“媒体的效果到底作用于哪些人?不是那些受过教育和有文化的中产阶级,这些人要不根本不看那些垃圾,即使看,也能有效地处理它们的内容。”3但从现实来看,媒体的效果即使对于一些“受过教育”和“有文化”的

7、中产阶级来说,同样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作用。大学生网络素养水平,对他们在面对海量网络信息时的认知和理解,有着重大的影响作用。(一)促进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需要“包括为每一个重要社群提供表达和明确自身利益的论坛;为全世界范围的受众提供媒介使用权和包容性内容,培育并建构整体社会的政治共识;将分散的公民组织起来,使他们成为一个公共组织。”4由此可以看出,媒介具有民主的作用,对一个国家的政治文化传播具有重大的影响作用。事实上,网络参政议政已经成为公民献言、反映民意的一种重要渠道。从这一点来看,网络媒介素养是衡量现代公民能力高低的一项重要标准,积极发挥它的作用,能够有效促进公民政治社会化的过程。大学生是社会

8、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他们的政治社会化程度对我国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二)扭转高校学习生态不利局面的需要有人把网络生态空间称为人类生存的第二生存空间。实体性的生存空间与虚拟性的生存空间之间似乎也存在着一种微妙的关系,有人便指出其中的担忧之处,“人们沉迷于网络世界而不能自拔,并试图将这种虚拟世界带到现实中来。而离开了虚拟世界的环境到现实中,人被完全排斥出了自己的位置,就会丧失自我”。5大学生网络成瘾现象严重,网络犯罪现象时有发生,手机党、低头族现象已经对高校教育秩序、教学效果产生了极为不利的影响。网络具有突出的开放与封闭的特征。进入网络之后,打破了原来人际交往的时空限制

9、,从而拥有了海量信息的空间。但也有少数大学生却因此陷入角色、身份迷失的状态,沉溺于网络不能自拔,从而走向封闭。这些问题对高校学风造成了不利的影响。只有提高大学生网络素养水平,引导大学生正确运用网络工具,使他们的网络行为更具理性化,才能很好地解决网络媒介给高校学风带来的消极影响。(三)培养大学生终身学习能力的需要网络媒介是一所“看不见的学校”,在大学生在校及走出校园以后更长的时期里,都发挥着巨大的影响作用。网络媒介极大地改变了大学的学习生态,成为大学生获取信息最主要、最迅速的方式,甚至边玩边学也是数字化生活的一种有效方式,这是一所影响更深远、更长久的“学校”。1994年,首届世界终身学习会议提出

10、“终身学习是21世纪的生存概念”,网络素养可以说是信息化时代下最重要的终身学习能力。作为高校教育者,理应使大学生适应这种新的生存方式,熟练运用这所“看不见的学校”的功能去开拓新的生存方式。三、大学生网络素养教育体系的构建马克思指出,“社会不管其形式如何是什么呢?是人们交互活动的产物”。6科学技术发展的总趋势是不可逆转的,人们无法阻挡和拒绝网络成为人们最新兴的交互方式,高校只能正面迎击,而不能选择无视或者规避。(一)树立开放化、多元化的网络素养教育理念大卫•帕金翰提倡多元、开放的媒体教育,2001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有关的调查报告也明确提出:媒介教育方法已经从过去的以“免疫接种”为主的

11、模式,转向了以“赋权”为主的教育模式。7在信息化条件下,开放化教育理念是教育的必然要求,它强调不能固守传统的使大学生免受网络媒介传播的不良影响的保守主义的教育模式,高校应以开放的态度,通过网络素养教育使大学生适应急剧变化的媒介环境。关注和实行个性化教育已经成为人们的共识,个性化教育实践落实到学校,就是采用多元化的教育模式以满足不同个体的需求。当然,应时刻牢记我们党一直以来坚持的“务使通讯社及报纸的宣传完全符合于党的政策,务使我们的宣传增强党性”的原则和要求,8坚持网络媒介传播的方向性原则。(二)将网络素养教育纳入国民教育和终身教育体系许多国家意识到媒介素养教育的重要性,并将其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和

12、终身教育体系。比如,美国的媒介素养教育囊括了儿童阶段、初中阶段、高中阶段和成人阶段,不同的阶段设置了不同的教育内容。而在我国,虽然网络素养内容已经在国民教育体系中有所体现和涉及,但仍缺乏一套科学性、系统化的课程体系。我国应在国民教育体系内部理顺不同阶段的关系,从小学、中学、大学等不同阶段,根据不同年龄层次学生的心理特征和实际需要,设置相应的教学内容。终身教育具有全民性和终身性的优势。一方面,借助于终身教育全民性特点,网络素养教育能够最大限度地保证所有社会成员都能接受教育,形成“全员教育”的教育局面,极大地改变不同地区、不同层次群体间数字鸿沟的问题。另一方面,借助终身教育终身性特点,突破了传统正

13、规学校的框架,强调教育视为人的一生中连续的学习过程,能够使网络素养教育根据人的不同阶段的各种需求,保证其能够以最好的方式获得必要的知识和技能,使网络素养教育形成“全程性”的局面。(三)构建知识、意识、能力“三位一体”的内容体系网络素养教育在以往的学校教育中已经有所体现,特别是利用网络媒介对社会成员进行政治社会化方面,有一套行之有效的教育方案,并且也取得了不错的成效。但这不能掩盖它存在的一些问题,比如忽视对个体差异性应有的关注,教育内容上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养成的倾向,使得传统的网络素养教育往往陷入“知识教育”“功利教育”的误区,这造成了大学生在网络民主方面的低参与能力,在面对网络传播信息方面缺乏

14、批判意识和质疑精神。因此,应从知识、意识、能力三个方面构建“三位一体”的内容体系。在知识方面,加快网络媒介相关的知识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的“三进”过程,编写大学生网络素养教育有关教材,开设相应的必修课或者通识选修课,将网络素养教育融入课程体系。在意识方面,培养大学生正确的网络传播观念和负责任的网络传播行为,提高网络安全意识和批判、质疑精神,使他们在海量的信息面前能够进行辩证分析。在能力方面,主要是提高大学生通过网络获取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培养他们通过网络传播信息的能力,并且能够进行自主创新。培养大学生的网络素养,必须为大学生创造实践机会,实践是培养大学生知识、意识、能力“三位一体”网络素养的关

15、键连结点。传统的媒介素养教育忽视了网络素养实践的重要性,单向灌输似的教育很难使大学生真正形成较高水平的网络素养。(四)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育人网络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育人网络,是被古今中外教育证实的行之有效的经验。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除了学校环境,还受到家庭、社会环境因素的影响。因此,学校、家庭、社会应该通力合作,相互配合、相互补充,共同做好育人工作。家庭、学校、社会在大学生网络素养教育目标上必须保持高度的一致性,这样可以避免产生相互间的反作用。否则,彼此间相互矛盾会使个体对网络素养教育传播的价值、观念产生怀疑,从而使网络素养教育丧失吸引力,削弱网络素养教育的有

16、效性。参考文献1尼葛洛庞帝数字化生存M海口:海南出版社,19962Barker,MartinJulianPetley(eds)IllEffects:TheMediaVi-olenceDebateMLondon:outledge,19973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DB/OLwwwcnnicnetcn/hlwfzyj/hlwxzbg/hlwtjbg/201403/t20140305_46240htm,201403054YuezhiZhaoobertAHackettMediaGlobalization,mediademocratization:challenges,issues,andparaddoxesInAHackettandYZhao(eds)DemocratizingGlobalMediaMNewYork:ow-manandLittlefield,20055刘同舫论技术与文化交互视域下的网络文化系统J系统科学学报,2010(1)6马克思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四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7张艳秋国外媒介素养发展探析J国际新闻界,2005(2)8新闻工作文选M北京:新华出版社,1983第 9 页 共 9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汇报体会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