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教育专业论文(8篇)(共30708字).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体育教育专业论文(8篇)(共30708字).doc(6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体育教育专业论文(8篇)(共30708字)摘要:目的:了解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在教育实践环节中的角色冲突与调适。方法:文献资料法、访谈法、问卷调查法和数理统计法。结论: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在教育实践过程中角色冲突较为普遍,性别差异不明显,角色间冲突和角色内冲突同存是其显著特点;大部分学生对角色冲突有较为合理的认识,归因为缺乏练习和准备不足,他们对角色成功转换抱有信心;并通过网络课程学习、同辈群体互动交流和向指导教师请教等方式进行主动调适。建议:多提供实践机会,提高体育教育专业学生教育实践尤其是课堂管理能力;注重专业网络课程资源的开发,突出体育教育专业特点;提高指导教师的责任意识和指导能力;进行分方向教
2、学,改变统一的教育实践模式,结合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帮助消极归因,使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关键词:体育教育;教育实践;角色转换;角色冲突;角色调适教育教学实践是师范类专业培养方案实施的重要环节,关乎师资力量培养的质量。体育教育专业培养目标集中于体育师资的培养,同时,体育教学非常注重实践教学,因此,体育教育教学实践对于体育师资的培养和输送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在教育教学实践过程中,学生角色适应成为检验教育教学实践效果的重要潜在指标。而学生的角色冲突、原因以及角色调试方式则是关乎教育教学实践的重要可测量指标。1研究对象与方法1.1研究对象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在教育教学实践环节中的角色冲突与调适。1.2研究
3、方法1.2.1文献资料法利用中国知网等数据库,进行“角色转换”“角色冲突”“角色调适”“教育教学实践”“体育教育实践”等关键词检索,共查阅相关的文献128篇。同时查阅社会学、心理学、教育学等与之相关的理论,为本研究提供理论依据。1.2.2访谈法与体育教育专业教学实践学生和指导教师进行访谈,获得学生群体在教学实践环节中遇到的角色冲突,以及所采取的调适应对。1.2.3问卷调查法随机抽取了潍坊学院、滨州学院和济宁学院体育教育专业2016届教育教学实践学生120名,发放调查问卷120份,回收有效问卷108份,有效回收率为90%,其中男生69人,占63.89%;女生39人,占36.11%。问卷信度内部一
4、致性系数为0.835,问卷效度经过10名专家定性评价认定问卷内容有效性和结构有效性均满足研究需要。1.2.4数理统计法调查问卷数据经过逻辑检验后,借助SPSS19.0进行统计分析。2结果与分析2.1教育教学实践过程中的角色冲突性别检验角色冲突是指角色扮演者在角色扮演情景中在心理上、行为上的不适应、不协调的状态。通过调查发现,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在教育实践过程中经常会遇到心理和行为上的不适应。具体结果见图1。如表1所示,卡方值为0.161,自由度为1,双侧概率为0.688>0.05,说明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发生的角色冲突不存在性别差异,结合角色冲突的比例来看,82.61%(男)和7
5、9.49%(女),在教育教学实践中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的角色冲突现象较为普遍。2.2角色冲突表现角色冲突主要表现在心理和行为上的不适应和不协调。体育教育专业学生教育教学实践中的角色冲突表现,见表2。从调查的表现情况可以看出,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在教育教学实践中角色冲突表现多样化,其中比例最高的是“因学生不配合导致情绪低落”和“管理班集体有困难”,比例最低的2项是“实践地点与学校相隔太远”和“自己不想当教师,被动实践。综合各表现情况看,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在教育教学实践中角色冲突表现实质上分为2大类型:一种是角色间冲突,第二种则是角色内冲突。角色间冲突是指个体由于同时扮演多重角色,缺乏时间和精力,无法有效满
6、足既定的角色期望,尤其是角色期望发生矛盾时,个体角色间冲突无可避免。对于体育教育专业学生而言,教育教学实践主要集中于第7、第8学期,而公务员考试、研究生入学考试和复试时间与此相冲突,导致在时间上出现了角色间冲突。另外,在空间上也会造成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的角色间冲突,教育教学实践一般分为校内实践和校外实践,而校外实践中小学有可能远离高校,造成实践学生交通不便,而出现空间上的角色间冲突。除此之外,这部分群体的角色间冲突还有更应值得注意的一个表现就是:“自己不想当老师,被迫实践。”对于这部分学生应介入职业生涯规划,正确处理专业和职业之间的关系,提高人才培养成材率。角色内冲突则为角色互动对象对同一角色抱
7、有矛盾的角色期望而引起的冲突情形。在角色内冲突发生时,角色互动对象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调查结果也清楚地反映出这一点,学生对实习教师的评价和互动直接影响到实习教师的角色扮演,如“因为学生不配合,导致我情绪低落”。当然,同辈群体和教师的角色期望也起到重要作用,与同学的横向比较往往更容易判别角色定位、期望的实现效果,指导教师的角色期望与处理方式对学生的影响程度略低于同辈群体。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在进行教师角色扮演时,角色间冲突和角色内冲突同时存在,这是较为特殊的事情。2.3角色冲突原因在角色冲突原因上,76%的受调查者归因于准备不足,在教育实践前没有充分准备,导致上课容易出现各种问题。63%的同学反映缺
8、乏练习,课堂管理能力弱,尤其是当教学对象不配合自己时容易出现角色冲突。37%的同学则将原因归结为性格原因,容易害羞、紧张和焦虑,本身不适合教学,但所属专业属于师范性质,进行教育实践是被动的。83%的受调查学生相信经过多次练习可以克服角色冲突,能够顺利实现角色转换。通过归因分析,可以看出大部分学生对于自己遇到的角色冲突能够正确认识,但也有部分同学采取被动消极归因,应对这部分学生积极引导,帮助他们克服消极被动心理,树立正确的职业观。2.4教育教学实践过程中的角色调适在角色调适的过程中,大部分实践生都以积极的态度对待实践过程中出现的角色冲突。由表3可知,88.89%的同学选择在网上查看相关视频和课程
9、材料,尤其是说课、试讲等与教师招考直接相关的内容。82.41%的同学选择课后充分备课,尤其是面对课上出现的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准备,不断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45.37%的同学则通过向同学学习,相互交流经验来实现教学实践能力的提高。通过访谈也了解到这种调适方式效果非常好,这时教育教学实践群体的“精英”学生在同辈群体的角色互动中就起到了积极作用,往往成为学生群体的标杆。在角色调适过程中,除了学生自身的主动调适外,指导教师也起着重要的作用。61.11%的同学选择在课后与指导教师进行详尽的沟通,就角色冲突、不适的原因和行为表现进行针对性的剖析。在访谈中也了解到另一现象,限于各种原因,指导教师对学生的教学
10、实践能力的课后指导往往倾向于被动,如果学生能够自觉、主动就角色冲突出现的问题与教师进行沟通,则教师表现得更为积极;如果学生主动性不够,部分指导教师则更趋向于少指导或不指导。因此,一方面,引导学生提高主动调适意识;另一方面,要强化指导教师的责任意识。3结论与建议3.1结论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在教育实践过程中角色冲突较为普遍,性别差异不明显,角色间冲突和角色内冲突同存是其显著特点;大部分学生对角色冲突有较为合理的认识,归因为缺乏练习和准备不足,他们对角色成功转换抱有信心;学生主要通过网络课程学习、同辈群体互动交流和向指导教师请教等方式进行主动调适。3.2建议多提供实践机会,提高体育教育专业学生教育实践尤其是课堂管理能力;注重专业网络课程资源的开发,突出体育教育专业特点;提高指导教师的责任意识和指导能力;进行分方向教学,改变统一的教育实践模式,结合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帮助消极归因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第 6 页 共 6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