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播音主持艺术课程的信息化分析(共3504字).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播音主持艺术课程的信息化分析(共3504字).doc(6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播音主持艺术课程的信息化分析(共3504字)播音主持艺术课程的信息化分析 摘要“互联网+”的迅速发展,对高校课堂可谓是一场新生,而作为从诸多方面与信息化形式、内容关联紧密的播音主持课程,其信息化程度如何,也决定了该专业自身及其专业人才的发展,所以播音主持课程的信息化建设是新时代所必须的,时新性、丰富性、仿真性、突破性是其重点。关键词播音主持;信息化;丰富性;突破性近年来,国内高校围绕信息化的课程改革方兴未艾,已经从最初的国外引入期向质量精品期发展,从播音主持艺术的职业属性、学科属性而言,播音主持艺术与新闻传播联系紧密,而新闻传媒可谓是信息化的前沿主阵地,如VR、H5、AI、智能语音合成大多都能
2、在新闻传播中见其身影。而作为播音主持艺术人才培养的专业课程,信息化程度的高低决定着该专业人才适应未来的能力。所以播音主持艺术课程有必要进行信息化的升级,论述为以下四方面:时新性、丰富性、仿真性、突破性。一、时新性出版过教材的作者都熟悉,一本书从成书到出版历时一到三年是基本规律,对于历史、音乐、物理等定义、知识内容相对稳定的学科来说,教材的更新速度可放缓一点;但对于播音主持艺术专业的课程,课程内容对时新性的要求是急切的。例如,某播音主持艺术核心教材中对于广播播音主持的定义,以前说是易流逝、不易保存的,而时下的媒体环境早已变化,广播不仅可以保存,还可以反复收听,甚至还可以视频直播了。如果我们还因循
3、守旧,坚持过去的定义,那就是误人子弟,按这个定义培养的学生就无法适应媒体融合发展的新时代。再者,作为播音主持艺术,承担着宣传新时代最新思想强音的重任,而教材的滞后性会带来一些困惑。一般当下的教材都是两到三年前的思想内容,而时代的变化是迅速的,特别是新闻训练素材中,与训练时的语境相距甚远。如当下对于宪法的具体条款、新的国家领导机构构成名单等就发生了变化,而在播音主持艺术的实际训练中,这些内容只有通过当下信息化手段的时新性来弥补教材内容的滞后性,这样也可以真正培养锻造第一时间、第一报道、第一现场的新闻传播人才。在时新性上,当下主流媒体的公众平台、小程序都提供了大量能弥补播音主持艺术课程内容滞后性的
4、材料,同时也可让其专业教师自身变成采编者,能够实时为学生提供并解读时新材料的学习价值及方法,可以说播音主持艺术信息化不仅让学生受益,也能提高教师的综合教学能力。二、丰富性教材作为播音主持艺术课程的核心资源,在当下除了内容的滞后性外,就是不够丰富“声”动,尽管当下一些新出版的教材引入了二维码扫描收听的功能,但占比约为百分之二左右,相比播音主持艺术这门专业本身需具有的电波声动、荧屏璀璨而言,教材不够丰富立体。高校播音主持教学则立足于文本,立足于有稿播音的基础占比过高,培养路径单一,与新闻传播真正的岗位能力需求又产生了新的滞后,所以播音主持艺术课程、人才培养模式必须是通过音频、视频、图片、文字等信息
5、化手段丰富呈现的,学习内容不仅要体现在书本文字的静态上,更应该是在课件、网络、音频、视频的动态之中,这就需要播音主持艺术专业教师不仅懂得信息化的基本传播规律,还应该懂得音视频剪辑,公众平台图文制作等基本方法。另一方面,从教育信息化的大环境来看,当下微课、慕课、直播课程资源丰富,抛开播音主持艺术专业本身而言,其他专业课程的信息化手段已经有了很显著的成绩,课程内容多样,方式新颖,详情可见超星官网的慕课、爱课程官网;而反观播音主持艺术专业的信息化课程、微课、慕课、直播课,还是拘泥于语言本身,对于音频、视频、图片等融合媒介的运用远远不够,这与讲授者想突出自身语言能力有关,也与以遵循口耳之学经典的讲授形
6、式为主有关;再有就是重视基础课程多,如普通话语音、语言表达、朗诵等,而对于广播、电视节目类更具职业特色的课程涉及不足,而这些课程实则是更符合信息化建设要求的,也更能凸现信息化对播音主持艺术课程的重要作用。三、仿真性这个重要作用就是运用信息化的技术能够营造播音主持艺术真实的工作环境,虽然现有的与电视播音主持配套的蓝箱技术、广播播音主持的录音技术,综合实践的外景主持也充分体现着播音主持艺术与信息化技术的关联,但更多是“两个频道的平行线”,深度融合不够。在多数高校中,认为学生的声音通过电脑录制成了“电声”,视频中有学生影像了就是信息化了,或者将录音视频上传于网络就认为等同于信息化,这只能说是信息化的
7、初级阶段;还有一种信息化是“设备至上”的信息化,就是将电脑、摄影机、调音台等数码工具放一起了,基本使用了就认为等于信息化了,这显然也是不全面的。由此延伸的问题是,在没有教师指导的环境下,在没有设备的教室,学生如何在课后的环境中真实体验仿真工作场景,这就需要播音主持艺术课程信息化具有交互、简便、轻量级的仿真场景,这需要的不仅是技术,更是信息化思维的立体设计。信息化思维对于播音主持艺术而言较突出的一点就是仿真性设计,这一点更为重要的是项目模块内容的设计,现在随着后期剪辑技术的飞跃,包括一些有前瞻意识的主持人,在节目中对虚拟演播的运用更为常见,如北京卫视的档案,该节目从内容设计到主持人的综合能力以及
8、节目形式的信息化都可以成为播音主持艺术课程信息化的一种重要参考。另一种作为播音主持艺术基础课程的语言训练,可以参考一种名叫“罗塞塔语言学习软件”的设计,该软件主要通过图片、语音、交互式、沉浸式的学习方式,让学习者真实感受一个场景与话题,让被动接受知识变为主动参与“听说读写”,它对于播音主持艺术课程的所有内容都是富有极强体验式的,而对于这些内容的设计,我们可以立足一个主题,如演唱会;延伸一个场景,可能是音乐厅,也可能是体育馆;表达一种态度,支持正能量或否定消极。列出表达的限定时间,围绕这一内容运用多媒体、大数据、网络资源为播音主持艺术专业的学生模拟一种仿真环境,在这样的环境中训练可以让学生毕业走
9、向实际工作岗位时快速转换角色,更好地承担工作任务。四、突破性信息化对于播音主持艺术课程的另一重大意义就是突破性。纵观新闻传媒领域的发展,是一个不断突破自我,不断创新的过程。这一过程中的广播已经不再只有声音这一个主要元素了,广播视频化、直播化已经屡见不鲜,“微信”在电视媒体中成为观众交互性融合的纽带,让参与者变得更加主动。如央视近期播出的一部纪录片创新中国的配音,则是用人工智能语音合成的,模仿已故著名配音解说李易老师的声音表达而成。新闻传媒的突破性发展还远远不止这些,云计算、裸眼3D、VR直播、无人机航拍、智能机器人等等新方式丰富着节目样态,换言之,新闻传媒领域早已成了信息新技术的实验田、先行区
10、。播音主持艺术专业学生的就业环境,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而与此匹配的高校人才培养体系相比新闻传媒的突破意识有所滞后,就像取代出租车的不是另一家出租公司而是“滴滴打车”,取代电信通话的不是另一家通信公司而是微信,取代某个餐厅的不是另一家饭店而是“美团”,现在各个领域的跨界融合势不可挡,就如马云所言“打败我们的不是技术,而是固守的思想”,当下在播音主持领域就有这种固守现象,如有些有多年教学经验的教师形成了一套熟练的教学模式后,不善于接受新方式、新形态,更无谈突破。就像某位博士生导师在一次学术讲座中所言,阻碍某个领域发展的不是来自外部的力量,而是来自内部的力量。未来播音主持艺术工作者的眼界、胸怀如何,取决于当下专业教师是否具有信息化课程设计理念的突破,而这种突破随着信息化的迅猛发展,就要求教师更加广泛地融合其他非播音主持学科知识,更加敏捷地更新自我。当然,值得说明的一点是,无论怎样突破,有一条底线不可逾越,就是不能违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背离这一选择,对于学生将来的发展百害而无一利。播音主持艺术课程的信息化,有技术要求的必然趋势,也有课堂内容的现实要求,更重要的是以人的思想为主导,在时新、丰富、仿真、突破中助力学生从校园到走上工作岗位的无缝对接,这才是播音主持艺术课程信息化的核心诉求。第 6 页 共 6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