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古诗词朗读教学探究(共2325字).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古诗词朗读教学探究(共2325字).doc(4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小学古诗词朗读教学探究(共2325字)摘要:经典的古诗词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也是我国非常有价值的一部分文化。语文教学中古诗词教学非常重要,并且目前随着教材的改革我们也不难发现,古诗词的篇幅在逐渐地增加。基于此,我们需要强化对小学生的古诗词教学。在古诗词教学中,朗读教学是一种很有效的教学方式。但是,目前在实施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本文将从小学古诗词教学的现状出发,浅析如何更好地开展小学古诗词朗读教学。关键词:核心素养;语文教学;古诗词朗读教学一、小学语文古诗词诵读教学现状(一)对古诗词的诵读理解存在误区在目前的小学语文教师中,我们需要尽快提升教师的业务素质,让教师能够认识到诵读的重要意义。但是,
2、很多的教师没有正确理解朗读的内涵,把朗读直接变成了背诵,教师就让学生将全部的古诗词进行背诵。这种教学方式虽然让小学生背诵和积累了大量的古诗词,但是课堂过于枯燥,无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不能够让学生充分认识到古诗词的魅力,一方面浪费了学生的时间,另一方面也降低了学生对古诗词的兴趣。(二)没有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进行诵读朗读是语文古诗文教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部分。在古诗词的教学中为了能够达到诵读的作用,教师不可以急于求成,要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去进行朗诵,在教学中除了要进行基础字词的教学外,也要能够给学生拿出充分的时间让学生朗读。这样,才能够切实发挥出古诗词朗读的功能与价值1。二、小学语文古诗词朗读教学策略(
3、一)为学生创造诵读情境,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小学阶段的学生,因为受到一些心理和性格的影响,他们的理解力还不强,所以很多学生对古诗词学习存在着一些畏难情绪。为了能够建立起这些学生对古诗词学习的兴趣,更好地从朗读中体会到乐趣,我们要为学生创造一些情境来感染学生。教师通过情境的创设,能够让学生形成较好的认知,比如给学生营造一个充满古诗词氛围的课堂,在班级中张贴相关的古诗词。例如,当学习到苏教版六年级古诗梅花时,教师可以张贴相关的诗词让学生在诵读中学会刻苦学习的道理。另外,情境的创设还可以通过多媒体,比如给学生播放一些舒缓的音乐,让学生在音乐背景下对古诗词进行朗读,陶冶学生情趣的同时还能够更好地提升小学
4、生的文学素养,充分建立学生对朗读的兴趣2。(二)通过专业指导,发挥朗读教学的价值对于我们学习的古诗词在朗读时其实具有一定的技巧。为了能够实现朗读的作用,教师需要通过指导学生更好地进行朗读来提高对古诗词的理解能力。首先是在朗读中平仄的学习。教师要让小学生在朗读中明白什么是抑扬顿挫,从而有效培养学生的语感。比如,我们可以给学生扩展古诗词,通过学习村居来学仄的朗读技巧,其中“草长莺飞二月天”中的莺和飞需要拉长读音。除了平仄教学外还需要对学生进行朗读节奏的教学。这时候,我们可以借助范文朗读的方式让学生体会古诗词的韵律美,从而形成一些节奏的意识。最后,教师在古诗词教学中还要注意情感的训练,让学生了解古诗
5、词的创作背景,和作者产生共鸣,这样学生在朗读中才会带入情感,培养学生语感和对古诗文的理解。例如,在学习苏教版三年级上册枫桥夜泊时,教师要先给学生讲解张继创作这首诗的背景,从而在朗读中读出作者的惆怅和孤独。(三)组织多种朗读活动,丰富学生诵读体验我们的语文教学除了要重视提升课堂效率外,也要充分利用学生的业余时间,让语文教学延伸到课下。对于古诗词的诵读教学同样如此,为了能够丰富学生朗读的体验,我们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多种形式的朗读活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比如组织学生进行古诗词的朗读比赛,古诗词中的情节表演或者是古诗词的续写创作等等。例如,我们以古诗词的续写为例,教师给学生选择一个主题,然后先让学生对某
6、篇古诗进行理解,了解作者的创作背景和古诗词的写作方法。再让学生展开续写。学生在续写中,一方面会结合原古诗的意境,另一方面会展开积极地联想和想象,在这个过程中不仅仅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同时还让学生的创造力得到了培养3。三、结束语在当前以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为主的教学形势下,我们的语文教学需要加强对学生的古诗词的朗读教学。通过朗读逐渐建立起学生对于古诗词的兴趣,使学生体验到古诗词的魅力。通过朗读逐渐培养学生的古诗词语感,从而更好地理解古诗词,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关于如何更好地开展古诗词朗读教学,我们还需要不断地探索。参考文献:1顾凤芝.让学生在朗读中入境悟情浅谈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J.宿州教育学院学报,2013(3).2蒋小荣.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赤子,2015(5):238-238.3鲜继珍.浅谈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的应用J.数码设计(下),2018(3).第 4 页 共 4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