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建设背景下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共3940字).doc

上传人:一*** 文档编号:12484572 上传时间:2022-04-25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科建设背景下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共3940字).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学科建设背景下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共3940字).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学科建设背景下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共3940字).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科建设背景下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共3940字).doc(7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学科建设背景下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共3940字)学科建设背景下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摘要】本文以一流学科建设为背景,以动物科学专业为例,介绍了国外高校在人才培养方面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的经验。分析了国内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现状、存在的问题。探讨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措施:优化课程体系,改革教学方式,优化师资队伍,增强教育教学能力,校企合作及产学研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关键词】一流学科;动物科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随着全球一体化的深入进行,社会的发展进步就必然对创新型人才有着更高的需求。而依照我国高校传统模式下按专业培养人才的模式培养的人才已不能适应当今社会的需求,且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

2、规划强调,应按照创新、绿色、协同、共享的进步计划引领教育改革开展,以全面提高教育质量为主题,对教育教学进行全方位的深入改革,促进教育现代化。主席曾指出:“对于如今世界各国间的角逐,追本溯源,就是综合国力的角逐,且从本质上来说就是在教育、人才培养以及科技质量之间互相角逐”。1现今,国内的经济、社会已经步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且构建创新型国家这一战术方针早已步入贯彻实施阶段,而此方针的重点则在于培养创新型人才,因此创新型人才早已成为如今全球化发展中最主要的战略资本。本文以动物科学专业为例,探讨该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旨在以一流学科建设为背景,以创新培养模式为核心,以提高学生实践能力为目标,以求突破

3、传统人才培养模式,克服知识面窄、应用能力及创新能力弱的缺点,以期建立素质教育和专业教育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一、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现状国外的高校在人才培养方面大多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且在其培养计划中,各高校均提倡在学术方面交流自由,重视对大学生的培养与教导,同时对每一位学生的自由发展都加以关注。在哈佛大学350周年校庆上其校长讲道:“哈佛大学最应当称赞的地方并不是出现荣获若干诺贝尔奖或是担任总统的人,而是进入哈佛大学的每一位学子终将成为一枚发光的金子”。同样的JamesDuderstadt教授,密歇根大学的荣休校长也曾说过:“让所有的鲜花都盛开”。而这充分阐明了美国的大学对于关注每位学生成

4、长的教育理念从未间断。2纽曼大学的教育理念对作为英国最著名的两所高校牛津大学及剑桥大学的陶染很大,牛津及剑桥将“不断探究、发现并激发学生的潜能,不断鼓励学生的创新精神及创造能力”作为自己高校的教育理念。3近年来,我国多项规划纲要中指出,虽然随着教育体系改革发展的不断深入,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仍未满足经济社会的发展需求,且在创新型人才培养方面仍留存着一定的不足有待加强和完善。目前,我国的一流高校均以培养杰出的顶尖人才为目标,比如清华的清华学堂、北大的元培学院、浙大的竺可桢学院等。4但这种培养方式仍无法满足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需求。二、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1、教学理念落后,教学方式单一在传统教学

5、体系中仅仅侧重学生把握理论知识的程度,但对学生实际动手解决问题和综合能力的培养不够注重,即“重验证,轻创新”。在实验授课过程中,教师将理论知识用传统教学的方式即用幻灯片展示的方式采用“填鸭式”教学,有时还会因为实验经费或畜禽场疫病的缘故而无法进行教学实习。在现有的培养模式下,各高校的教学理念并没有达到因不同学生的特点及对专业兴趣程度而分层教导、因材施教的程度。而同样的课程方针、教学方式以及评价标准限制了学生的视野,使学生陷入被动并消极对待学习,对不同学生个性化发展及人才培养不利。2、教学条件有待改善目前,许多本科院校的动物科学专业由于办学经费紧张,难以提供充足的实验经费用来改善实验室设备。随着

6、当代科学的不断发展,由于实验室中缺少“高精尖”的仪器设备,因此学生对本专业的大部分高新技术的认知不足且未完全把握。比如在动物繁殖育种方面,“克隆技术”、“转基因技术”、“数字育种技术”等,虽然老师会在理论课堂上讲解这些新技术,但是学生对此只有一个理论概念。5而若能在实验教学过程中加入上述类型的实验,学生对这些技术的兴趣与灵感以及掌握程度均会有所提高。导致实验教学不能正常进行的要素有许多,其中主要有教师数量不足、实验室占地面积小、实验仪器设备缺少等。而且,由于多数本科院校大量减少实验课时的原因,在实验过程中由于多人组成一个小组进行实验操作,少部分学生并未亲自去完成实验,这也会对培养其创新能力有所

7、影响。3、教学师资水平和素质有待提高在国内大部分本科院校中,各专业均有理论课由教授讲授,而实验课由年轻教师教授的情况,而这种情况则造成了理论与实际教学衔接不足的弊端。导致这种弊端的原因为年轻教师较年长教师在讲课经验及掌握专业知识的程度等方面略有不足。因此在实验教学过程中部分教师“如法炮制”般授课,而学生则“照猫画虎”般的“填鸭式”学习。而与理论教学相比,实验教学是在其基础上的提升,也是鼓励学生创造的重中之重,但由于上述出现的情况因为教师自身的不足而导致教学效果事倍功半,最重要的是未能有效地引发学生的创造力实在是得不偿失5。4、实验教学体系尚未完善对于国内多数高校来说,动物科学专业的实验教学方式

8、多为辅助型且自成体系。并且由于受科目数量与课时的影响,使其仅依附于理论课开展,并没有单独开设为新的课程。6而其考核的方法多为考察制,成绩也仅仅是占相对理论教学成绩的30%。而且实验教学成绩多为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对学生的印象或是按照实验报告撰写的好坏来决定,而以这样的方法来评价学生在实验教学式的学习情况有着很多弊端。三、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措施1、优化课程体系,改革教学方式课程作为人才培养的载体能够直观地展示出人才培养后的价值,因此课程体系的合理构建是培养人才的重要因素。动物科学专业在修订培养方案的基础上,拟定新的课程建设规划和标准,5同时加强课程整合力度,尽量避免课程间内容重复现象,保证课程设

9、置结构化、体系化。教学方式则能直观地体现教学效果的优劣,因此为适应当今社会的不断发展对其进行改革是必然的结果。动物科学专业在教学方法上,应改革传统的填鸭式教学,在备课过程中特别注意设计和应用启发式、情景式、讨论式等多元教学方法,使学生从“要我学”逐步转向“我要学”,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2、优化师资队伍,增强教育教学能力创新型人才的培养与师资队伍的素质水平是密切相关的。因此,对于教师的培养须做好“引进、用好、稳定、培养”四个方面。6除此之外,应不断改善教师评价机制,对其进行全面综合的测评,并制定相应的奖励措施。73、校企合作及产学研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通过校企合作的方式在现有的动物

10、科学实践教学基地基础上,对校内外资源进行重组,构建全方位、多层次、多用途的实践教学基地。这样既能够让学生拥有合理的创新型思维,将理论与生产实际相结合,又能够增强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产学研结合即为企业、大学以及科研机构三者之间凭借自身的优势组成为最佳组合,以达到提高高校科技成果的转化率、增强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并为高校构建科技创新体系和创新人才培养体系提供有益借鉴。动物科学专业的应用性较强,构建“学校+科研机构/企业+项目合作开发”的开放、互利、稳定的产学研合作教育模式,8既能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又能有效地处理学校教学与社会需求脱节的不足。四、结语创新是一个国家的源泉,人才就是建设创新

11、型国家的决定要素,因此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是必然的结果。对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改革就势在必行。人才培养是一个长期且复杂的过程,唯有持续地进行探寻与实践,才能培养出适合于当今社会发展的创新型人才。【参考文献】1尹慧.人才强国战略思想J.上海党史与党建,2002.10.9-12.2王英杰,刘宝存.国际视野中的大学创新教育M.山西:山西教育出版社,2005.11.3连淑能.牛津剑桥之谜J.国际高等教育研究,2000.1.4李大彪,张文广,敖长金,闫素梅.动物科学专业“科技英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01.80-83.5王凤侠.以课程建设为抓手促进本科专业内涵发展J.教育教学论坛,2012.09.244-246.6周琼.我国农业高校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07.7戢爽,金一,李钟淑,金庆国,柳海星.动物科学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探讨J.福建农业,2015.08.151.8夏广军,金一,李成云,张敏.民族院校动物科学专业产学研合作人才培养途径研究J.吉林农业,2014.24.87.第 7 页 共 7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汇报体会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