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人教版)--1.中考系列(中考课件)二十、《河中石兽》.docx

上传人:秦** 文档编号:12445523 上传时间:2022-04-25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118.1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语文(人教版)--1.中考系列(中考课件)二十、《河中石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初中语文(人教版)--1.中考系列(中考课件)二十、《河中石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初中语文(人教版)--1.中考系列(中考课件)二十、《河中石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语文(人教版)--1.中考系列(中考课件)二十、《河中石兽》.docx(8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二十、河中石兽纪昀【近14年未考查】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沧州的南面有一座寺庙靠近河岸,寺庙的外门倒塌在河水里,( 门前的 )两只石兽一起沉没焉。在这条河里。 临:靠近。并:一起。 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二石兽于水中,经过十多年,僧人们募集金钱重修寺庙,在河中寻找这两只石兽,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 矣。棹数小舟,曳铁钯,最后没有找到,( 僧人们 )认为( 石兽 )顺着水流流到下游了。( 于是 )划着几只小船,拖着铁钯,寻十余里无迹。寻找了十多里,没有( 石兽的 )踪迹。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一位在寺庙里设馆教书的讲学先生,听了这件事后嘲笑说:“你们这些人不

2、能探求事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的道理。这不是木片,怎么能被暴涨的河水携带走呢?应该是石兽本性坚硬沉重,沙子本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 亦颠性松散易浮,( 石兽 )埋没在沙子中,越沉越深罢了。顺着河流( 往下游 )寻找石兽,难道不颠倒乎?”众服为确论。吗?”大家很信服,认为是正确的言论。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一位年老的巡河的士兵听说了讲学家的言论,又嘲笑说:“凡是落入河中的石头,都应当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到河的上游去寻找。因为石兽本性坚硬沉重,沙子本性松散易浮,水流不能冲走石兽,( 但 )其反激之力,必 于 石

3、 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 21 )。渐激渐深,河水撞击石头返回的冲击力,一定会在石头下方的迎水面冲刷沙子形成坑洞。越冲越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冲到石兽( 底部 )的一半时,石兽必定栽倒在坑洞里。 盖:发语词,表原因。 如是再啮,石照这样再次冲刷,石兽又再转。转转不已( 22 ),遂( 23 )反溯流( 24 )逆上矣。求之下又会再次( 向前 )翻转。( 这样 )不停地翻转,于是( 石兽 )反而逆流而上了。到( 河的 )下游寻找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石兽,固然颠倒;在原地深处寻找它们,不是更颠倒吗?”( 僧人们 )按照老河兵的说法( 去找 ),果得于数里外。果然在( 上游

4、 )几里外找到了( 石兽 )。 如:按照,依照。果:果然。 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既然这样,那么天下的事,只知道表面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 25 )欤?现象,不知道根本道理的人和事有很多吧,怎么能( 只 )根据某个道理就主观判断呢?然则:如此那么。但:只。赏析评点第1段:交代石兽沉落河中的原因、地点和寺僧寻找石兽的过程。两次打捞:先按常规思维,从山门倒塌的位置找起,一无所获;再根据流水情况推测,“以为顺流下矣”,依然“无迹”。第2段:写讲学家的分析。讲学家嘲笑寺僧不懂“物理”,在分析“石性”与“沙性”后,提出“原地求兽”的见解,“众服为确论”。第3段:写老河兵提出不同观点并详细分析原因

5、,以及作者对整个事件的看法。老河兵详细分析“当求之于上流”的原因,“盖”字统领以下内容。分析透彻,有理有据,让人信服。“果”字说明结果在意料之中。启示读者:对于“天下之事”不能“但知其一,不知其二”,即不能只根据某个道理就主观判断。选自阅微草堂笔记卷十六。题目是编者加的。纪昀( yn )( 17241805 ),字晓岚,直隶献县( 今属河北 )人,清代学者、文学家。沧州地名,今属河北。河干( gn )河岸。山门佛寺的外门。圮( p )倒塌。阅经过,经历。求寻找。竟终了,最后。棹( zho )数小舟划着几只小船。棹,划( 船 )。曳( y )铁钯( p )拖着铁钯。曳,拖。铁钯,农具,用于除草、

6、平土等。设帐设馆教书。尔辈不能究物理你们这些人不能探求事物的道理。尔辈,你们这些人。究,研究、探求。物理,事物的道理、规律。是非木杮( fi )这不是木片。是,这。木杮,削下来的木片。湮( yn )埋没。颠颠倒,错乱。众服为确论大家很信服,认为是正确的言论。河兵巡河、护河的士兵。河中失石落入河中的石头。反激之力河水撞击石头返回的冲击力。啮( ni )咬,这里是冲刷的意思。坎穴坑洞。不已不停止。遂于是。溯( s )流逆流。据理臆断根据某个道理就主观判断。臆断,主观地判断。一、内容主旨本文主要围绕石兽的搜寻工作展开,作者在戏剧性的情节中,对一知半解而又自以为是的人进行了辛辣的嘲讽,同时指明了认识事

7、物的方法和途径:不能片面地理解,更不能主观臆断,而要全面深入地调查、探究事物的特性。二、结构图解河中石兽寺僧:求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寺僧:求之下流,寻十余里,无迹讲学家:求之地中,众服为确论( 实则找不到 )老河兵:当求之于上流,果得于数里外实践出 真知三、写作特色1.层层铺垫。文章最先以寺僧的做法为讲学家的看法做铺垫,以突出讲学家的看法是“众服为确论”,并且通过讲学家对寺僧的评价( “不亦颠乎?” )写出了讲学家对自己看法的过度自信。最后写老河兵的一番话,加上“果得于数里外”的结果,巧妙地说明自信的讲学家实际上“更颠”,极具戏剧性和讽刺性。2.具有较强的思辨色彩。不管讲学家的观点是否符合实际

8、,其阐述的道理都是能“究物理”的,所以人们能信服。老河兵的观点初看上去似乎不合常理,但其分析有着不可辩驳的说服力,事情的结果也验证了其看法的科学性和推断的合理性。3.语言平易,风格简淡。作者汲取了先秦记事散文的优点,叙述精而明快,没有多余的修饰。例如第1段写打捞石兽,连用“棹”“曳”“寻”等动词领起三个短句,简述事件经过,以“无迹”交代结果,简洁之至,又很生动。1.古代地名。【河干】河岸。如:沧州南一寺临河干。2.代词称谓。【尔】第二人称代词,你。如:尔辈不能究物理。一、重点字词句梳理1.重点词语解释( 1 )一寺临河干 临:靠近( 2 )山门圮于河圮:倒塌( 3 )竟不可得竟:终了,最后(

9、4 )曳铁钯曳:拖( 5 )尔辈不能究物理究:研究,探求( 6 )是非木杮是:这( 7 )湮于沙上湮:埋没( 8 )不亦颠乎颠:颠倒,错乱( 9 )众服为确论确论:正确的言论( 10 )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啮:咬,这里是冲刷的意思( 11 )转转不已已:停止( 12 )反溯流逆上矣溯流:逆流( 13 )可据理臆断欤臆断:主观地判断2.一词多义( 1 )为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介词,表被动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动词,成为( 2 )之一老河兵闻之代词,代指这件事其反激之力助词,的3.古今异义( 1 )阅十余岁古义:经过、经历今义:看( 文字 )( 2 )求二石兽于水中古义:寻找今义:请求;要求;追

10、求( 3 )尔辈不能究物理古义:事物的道理、规律今义:物理学,一门学科( 4 )盖石性坚重古义:发语词,表原因今义:由上而下地遮掩,蒙上( 5 )但知其一古义:只今义:但是4.词类活用( 1 )名词用作动词棹数小舟棹:划( 船 )( 2 )动词用作名词岂能为暴涨携之去暴涨:暴涨的河水5.请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 )尔辈不能究物理。译文:你们这些人不能探求事物的道理。( 2 )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译文:这不是木片,怎么能被暴涨的河水携带走呢?( 3 )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译文:河水撞击石头返回的冲击力,一定会在石头下方的迎水面冲刷沙子形成坑洞。( 4 )转转

11、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译文:( 这样 )不停地翻转,于是( 石兽 )反而逆流而上了。( 5 )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译文:到( 河的 )下游寻找石兽,固然颠倒;在原地深处寻找它们,不是更颠倒吗?( 6 )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译文:既然这样,那么天下的事,只知道表面现象,不知道根本道理的人和事有很多吧,怎么能( 只 )根据某个道理就主观判断呢?二、理解性默写1.文中,讲学家和老河兵都说到了“石性坚重,沙性松浮”,但他们对沉在河中的石兽作出的结论是完全不同的。讲学家据此得出的结论是“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老河兵的结论则为“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

12、。2.文中运用议论的方式画龙点睛,揭示文章主旨的句子是“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三、课文内容探究( 一 )理解文章内容1.讲学家根据“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推断二石兽的位置是在原处沙下;老河兵不仅考虑到了讲学家的理论,还注意到了流水的反激力,所以他推断二石兽的位置是在石兽落下的上游。2.文中讲到四种寻找石兽的方法,请根据文章内容填空。人物寻找的地点寻找经过结果寺僧原地水中没考虑流水、石兽、泥沙的关系不可得寺僧顺流而下只考虑了流水,没考虑石兽、泥沙的性质无迹讲学家原地沙下考虑了石兽和泥沙的关系,忽略了流水推断错误老河兵求之于上流准确把握了三者的性质及相互关系得于数里

13、外3.在寻找石兽的问题上,寺僧和讲学家都犯了什么错误?为什么只有老河兵提出了正确的办法?寺僧和讲学家都犯了主观臆断的错误。寺僧和讲学家只从感性经验出发,没有认真地思考事物之间的关系,就盲目地下结论。而老河兵长年在河边劳动,有丰富的实践经验,且他能打破常规思维,认真探讨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所以能得出正确的结论。4.试分析讲学家和老河兵“笑”的含意。讲学家的“笑”表现的是过度自信以及对寺僧的嘲讽,老河兵的“笑”是对讲学家的自恃博才的否定。5.联系原文,用自己的话说说“但知其一,不知其二”中“其一”“其二”的具体内容。“其一”指只考虑到石兽和泥沙的性质( 石兽的性质坚硬沉重,泥沙的性质疏松易浮 ),“其二”指还需考虑到水的反激力会冲刷石头下面的泥沙,从而让石头翻转,离开原来的位置,逆流而上了。( 二 )阅读启示探究1.这个故事说明了什么道理?课后练习第一题变式许多自然现象的发生往往有着复杂的原因,我们不能脱离实际,主观臆断;考虑问题要全面,要综合各方面因素;实践出真知,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2.你从这个故事中得到了什么启示?示例:实际经验有时比书本知识更可靠。我们认识事物不能片面地去理解,而要全面深入地探究事物的特性;更不能主观臆断,而应当遵循客观事物的规律。在生活、学习中也同样如此,要注意将理论联系实际,不可坐而论道。本课过关检测见强化练习册( 教用P24、学用P20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初中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