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徽因传读后感.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林徽因传读后感.doc(17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林徽因传读后感林徽因传读后感(一) 关于林徽因,早有耳闻,因为徐志摩,也因为金岳霖,但都是一小段一小段的片段,片段里她是一个美丽的女人,是一位诗人,是一个能让那么多优秀男人为之倾倒的女神,在我印象中,她应该是个柔弱的美女,一个在文学方面有很深造诣的才女,如今看来,那是不全面的,应该说对她的认识缺失了最大的一个部分,那就是:她是一个伟大的建筑师。 在书中我了解的不仅仅是林徽因,还有林徽因身边的那些文人学士,还有她营造出的那份亲近、优雅、自由的氛围。 林徽因与梁思成能在一起,是再自然不过的,两家是世交,父辈都是政界名流,又是儒雅旷达的文人名士,两人的出身教养、情趣都十分相似,交往中互生好感也是在情
2、理之中。林徽因在中学时代随父赴欧洲之行,使她对欧洲的建筑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也使她坚定了之后留学的方向,让人意想不到的是梁思成的选择,梁思成在与林徽因交往之前对建筑可以说是没有任何概念,在中国,建筑不是一门学问,而是一门手艺,没有哪家的名门之后会考虑学习这门 手艺 ,梁思成作为梁启超的长子,子承父业是理所应当,出国学习政治、历史、社会学、文学、哲学之类好象才是正道,但他偏偏选择去美国学习建筑,这完全是对林徽因爱屋及乌的一种表现,因为爱一个人而爱她所喜欢的东西,虽说有点盲目,却又是何等的浪漫,而正是这份浪漫成就了中国的一代建筑大师 梁思成,从中也可以看出林徽因对梁思成的影响有多大。 在这里不得不提
3、的是梁启超,关于梁启超我知道的仅是来自于历史书上的戊戌变法,但却不知他对子女的关心与教育却是如此细致通达,他一方面希望孩子们接受西方教育,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与自由思想,另一方面他又恐孩子们丢掉中国的传统文化,以至于每个假期专门为子女亲自授课,梁思成的国文功底就是在他父亲的授受下具备起来的。梁启超一方面对孩子们的思想学业循循善诱,另一方面也十分尊重他们的选择,梁思成选择与林徽因一起留美学习建筑,梁启超没有一声反对,相反在各方面给予了大力支持,这样的言传身教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梁家后人,怎会不出人才?另外,从他对孩子们的一封封信中可以看出他对孩子生活情感方面的关心和呵护也是无微不至的,生活中他是一位慈
4、父,有时很难让人把他与那个与封建帝制进行冒死斗争的领袖人物梁启超联系起来。 作为名门之后,梁思成与林徽因在做学问上却没问半点公子小姐的随意与娇气,他们用了15年时间走遍中国的15个省,二百多个县,二千余处古建筑,而这15年是他们生活最优裕的一段时光,他们却为了他们喜欢的一切,风餐露宿,奔走在穷乡僻壤,没了交通靠走,没了住宿就在山间露营,伴随他们的是粗劣的粮食、泥泞的小路、肮脏的小店里的跳蚤 这些怎么与那个优雅的新月派女诗人联系起来,怎么与梁启超的长公子联系起来?而恰恰是这两位用他们对事业的执着追求与无畏的献身精神梳理出了中国各时期的建筑体系,勾勒出了中国建筑历史发展的脉络。他们乐观地面对着种种
5、艰辛,在工作上对每一处古建筑的勘察测量可谓是一丝不苟,娇弱的林徽因也学会了攀爬梯子,帮梁思成一起测量记录,而梁思成不惧危险,攀梁爬柱,用人力所能及的一切手段测绘下中国辉煌的建筑历史,他们对学术的严谨态度让现代的人汗颜哪! 梁思成留美期间,确立了以中国建筑发展史为自己研究的方向。而他为这付出了的努力与经历的艰辛,是超出一般人想象的,哪怕是在抗战时期的那段颠沛流离连生活都快没有着落的日子里,都从没有间断过,而林徽因是梁思成的最忠实最坚定的支持者,可以说梁思成的成就中一半来自于林徽因,无论是资料的收集与整理、外文资料的翻译、草图的绘制、论文着作的修改润色,都有林徽因的全程参与,林徽因生命的最后十多年
6、,大部分时间是在病床上渡过的,但她并不闲着,而是支撑起虚弱的病体,在病床上帮梁思成完成了诸多研究。一个病入膏肓的女人,用她对梁思成的爱、对古建筑的爱为中国建筑史作出了巨大贡献。这对中国建筑界的伉俪,他们对学术的严谨态度,实在让人钦佩万分,如若现在的众多研究有其万一的实干精神,中国的社会现状也许会是另一种境况,中国的教育也许也多了一份实在。对于两位,我抬头默默仰望 除了对学术研究的刻苦与严谨,他们的品行也为人称道,儿子梁从诫报考清华建筑系,差两分没录取,而当时梁思成与林徽因都在清华建筑系,梁思成是系主任,后来他们说想都没想过破格录取梁从诫,而如今的社会,应该是想都不用想一定会录取,是吧! 林徽因
7、到底是一个怎样女子?梁思成与金岳霖都说她是个特别的人,思维很活跃,儿子梁从诫说: 在现代中的文化界里,母亲也许可以算得上一位多少带有一些 文艺复兴色彩 的人,即把多方面的知识与才能 文艺的和科学的、人文学科和工程技术、东方的和西方的、古代的和现代的 汇集于一身,并且不限于通常人们所说的 修养 ,而是在许多领域都能达到一般专业者难以企及的高度 。时任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所长的傅斯年在写给朱家骅(时任重庆国民政府教育部长)的信中对林徽因的评价是:今之女学士,才学至少在谢冰心辈之上。这是多高的评价啊!一个能让徐志摩倾慕一生,让梁思成宠爱一生,让金岳霖牵挂一生的女人,一个在沐浴更衣后,穿上白绸睡袍
8、,焚香一柱,面对一池荷叶,在清风中吟诗作赋的女人,又能在恶劣环境下坚持考察研究的女人,在我看来除了 特别 也真的没有其他恰当的词汇能全面的形容她。 林徽因与徐志摩、金岳霖的感情纠葛,梁思成是知道的,林徽因没有向梁思成隐瞒,徐志摩追求林徽因是在梁思成之前,是林家的否定及林徽因的态度终止了这段感情,但徐志摩与梁林二人一直是朋友,是梁家的座上客。关于金岳霖,是林徽因主动告诉梁思成的,她苦恼她同时爱上两个人,不知怎么办才好,就象一个小妹妹请哥哥拿注意,而梁思成对林徽因的爱也是豁达的,他痛苦万分,但他说她是自由的,如果她选择老金,那他会祝愿他们永远幸福。这是怎样的一种爱,爱到宁愿自己痛苦也不愿自己所爱的
9、人痛苦,也正是这种爱让金岳霖断然退出,他认为梁思成是真正爱林徽因的。在这件事中,林徽因是个诚实的人,她对她的感情不隐瞒不欺骗,金岳霖是位君子,说到做到,而梁思成则是位彻彻底底的绅士,就是这样的人格让这三个人始终是好朋友,金岳霖也长期与梁家毗邻而居,正是这样的人格让梁家客厅里的朋友始终络绎不绝,这里不乏有胡适、张奚若等学贯中西、才华横溢的中国近代知识分子,也有费正清、费慰梅等外国友人,在梁家客厅里,言论是自由的,思想是自由的,精神也是自由的。 如果思成和徽因终生痴迷的中国古建筑来比喻他俩的组合,那么,梁思成是坚实的基础和梁柱,是宏大的结构和支撑;而林徽因则是那灵动的飞檐,精致的雕刻,镂空的门窗和
10、美丽的阑额。他们一个厚重坚实,一个轻盈灵动。厚重给人以负荷使命的承担,轻灵给人以飘逸变化的美感;厚重的意蕴展示了深沉恢弘、高贵纯正的境界,轻灵的律动表达了超脱束缚、飞升向上的愿望。仅靠轻灵不能承载永恒的价值,惟有厚重同样不能展示艺术的风姿。 我想张清平的这段话是对梁林二人最好的阐释。 一身诗意千寻瀑,万古人间四月天。我们还能寻觅出第二个如此特别的女人吗? 林徽因传读后感(二) 文/苗梦双 每一个女子都是一种花 不知是因为喜欢春天而喜欢花,还是因为喜欢花而喜欢春天,也不知道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我喜欢上了春天,喜欢上了花开,喜欢阳光温暖,喜欢微风拂面,喜欢柳枝的婀娜,喜欢百花的娇艳,喜欢身处春天的那
11、种心境,清新、明亮。 喜欢春天自然喜欢如人间四月天一般的女子林徽因,她最爱白莲,而她也如白莲一样纯净优雅。我总觉得民国时期的奇女子都有一种独特的美,处于新旧交替的年代,既有传统的古典美又有新时代女性的现代美。我想这和时势造英雄的道理是一样的,正是这样一个特殊的时期造就了这样一些传奇女子,如林徽因如陆小曼如张爱玲 与林徽因关联最多的就是陆小曼和张幼仪了,因为一场康桥之恋,因为一个徐志摩。林徽音被比作白莲,那么陆小曼就是一朵红玫瑰,张幼仪就是那院子里的月季。 原来爱有很多种姿态 徐志摩和林徽因因一场康桥之恋成了世人眼中的才子佳人,林徽因和梁思成一起出国留学一起研究古建筑,演绎了一段细水长流的爱情,
12、金岳霖为了林徽因终身未娶。我既为没有结果的康桥之恋感到遗憾又觉得这是最好的结局。我想林徽因是爱徐志摩的,选择离开或许是因为太理智,她不想徐志摩为她抛妻弃子,或者是太懦弱承担不起这样的爱情。她自己的解释是爱的不够多,我是不太相信的,如她所说的话,那她又怎会在病痛中和徐志摩通信,人生病的时候是最脆弱的,会回到生命最初的状态,我想她的内心一定是有一片寂寞的地方只有徐志摩可以安慰。徐志摩死后她将一片飞机碎片常挂在自己房中,也许只有徐志摩才是她真正的知己。之所以说是因为爱的不够多,这种心理或许可以用弗洛尹德的自我防御机制来解释,即自我运用心里策略来保护自己避开日常生活中的种种冲突,其中一个形式就是合理化
13、作用,通过歪曲现实来为自己开脱从而保护自尊心,而不爱就是她为自己的离开最合理的解释。 林徽因曾说: 徐志摩当时爱的不是真正的林徽因,而是他用诗人的浪漫情怀想象出来的林徽因,而我并不是他心中所想的那样一个人 。不管是否如她所说,我都觉得他们没有在一起是最好的结局。林徽因向往的是人间烟火,最平常的生活,而徐志摩追求的是浪漫的爱情,这样的爱情是经不起油盐酱醋的。这样的结局也算是彼此成全,成全了林徽因和梁思成的细水长流,成全了徐志摩永远的浪漫情怀,就好像一朵花开到最好的时候被拍成了照片定格成了永远。 有时候喜欢一个人是因为她做了别人想做却不敢做的事,就像陆小曼对徐志摩那极致的波澜壮阔的爱。为了他和王庚
14、离婚并打掉自己的孩子,虽然他们没有好的结局,不被世人所接受,但我对她是敬佩的,敬佩一个女子有这样的勇气,这样的爱是不能用对错来衡量的。 相对于徐志摩对林徽因的温柔,对陆小曼的宠爱,他对张幼仪是那样的绝情,张幼仪为他无悔的养育孩子照顾公婆,而他对她连最基本的怜悯之心都没有,一个传统的女性独自出国,语言不通没有亲人,要面对多么大的困难,而他对她却是不管不问。但张幼仪是大度的,即使公婆是向着她的,面对离婚她还是选择了给他自由。面对这样的境遇,她没有沉沦而是活出了全新的自己。我想这种大度也是源自于爱,一种安静的爱。 所以我把张幼仪比作院子里的月季,把陆小曼比作玫瑰,一种代表家庭一种代表爱情,作为一个浪
15、漫的诗人,徐志摩没有承担他作为丈夫和父亲应承担责任,他追求的是爱情。 林徽因死后,梁思成又娶了他的学生林洙,而金岳霖为了她终身未娶。据说有一天金岳霖把以往的老朋友都请到了北京饭店,之前没有说原因,去的人也不知道是为何,待饭吃到一半时,金岳霖站起来说今天是林徽因的生日。此时的金岳霖已是一个老者,他对她情深至此,此时的林徽因是最让我羡慕的,这样的爱也是最让人感动的。 原来爱有很多种,有的爱的清澈,有的爱的热烈,有的爱的平和 一身诗意千寻瀑,万古人间四月天 和朋友在一起看到漂亮的女生我有时会说看那个女生长得多么好看,如果朋友说长得好人不一定好,我就会开玩笑的说要是她人也好呢。其实就是有这么一些人拥有
16、着让别人羡慕的一切。林徽因就是其中的一个,好的家世,好的教养,好的容貌,好的性情,有诗意的才情还有许多男人都比不上的事业。 一个人的性情是和她的童年有很大的关系的,林徽因有一个优秀的父亲还有一个平凡的不得公婆和丈夫喜爱的母亲,所以她的童年应该是不那么快乐的,从小便学会了在母亲面前做一个听话的女儿,在父亲面前做一个懂事聪慧的女儿,所以她应该从小就是一个有主见的人,一个比同龄人成熟的要强的人。这也就能理解为什么她对待爱情那么的理智,她的一生为什么顺利的没有太多的涂涂改改。她的要强更多的是体现在对建筑事业的热情上,病痛也无法让她停下脚步,参与国徽的设计更是无限的荣耀,这样一个秀外慧中的女子是很难不被
17、人喜欢的。她既是诗人也是建筑师,但她最高的成就是在建筑事业上,所以她的墓碑上写的是建筑师林徽因之墓,我觉得这是她和张爱玲、三毛、萧红她们最不同的地方,在我看来也是优于她们的地方,她不仅会写作,她还有自己热爱并执着的事业。 一身诗意千寻瀑,万古人间四月天。 这是金岳霖为她写的挽联,写得多么的适合她,多么的美,正对着她的诗 我说你是人间四月天,笑响点亮了四面风,轻灵在春的光艳中交舞着变。你是四月早天里的云烟,黄昏吹着风的软,星子在无意中闪,细雨点洒在花前。 林徽因传读后感(三) 终于看完了这本书,心里不知道是何许的感觉,只知道美美的,带有诗一般的韵味,就像林徽因,总是给人以清洁、美好的感觉 只看林
18、徽因的诗,我们知道她是温柔的,出身于官宦世家的她应该是身居豪宅,不问世事的大家闺秀,然而进一步了解她之后,我们会发现,她虽然有着诗意的人生,她却不喜欢一个人的独处,煮一壶香茗,约3、5个好友,一起夜下话谈,谈人生谈理想谈事业谈诗词歌赋或许才投她意,但是对事业极度热忱的她却很少有这样的时间,只有在香山养病的那4年,才可以这么惬意的生活,但是病情稍微有些好转,她就立即投入到自己喜爱的建筑事业中去,喜欢一个人,没有什么原因,只是因为喜欢,就像她喜欢古建筑一样,没有其他的原因,无关风月,只是喜欢,故以她的才华,完全可以在自己喜欢的领域有一番作为,创造一番辉煌! 每个人都是过客,缘起缘灭都是前世今生早就
19、注定的,今生我们擦肩而过,来世或许就会有那一次回眸。不需要刻意的去记住谁,也不需要刻意的去忘记谁,前世的债今世会来偿还,今世未了的情来世可以再续。但是谁又能知道,到底有没有那奈何桥,前世今生,我们在乎的那个人,来世是否还可以记得或者会忘记! 林徽因在16岁的时候遇到了24岁的徐志摩,她在情窦初开的年纪遇到了风华正茂的他,在剑桥之上,两个生来就带着诗意的他们怎么可能不擦出火花,这或许早就注定了。林徽因是理智的,任何时候她都不会让自己尴尬,让别人看到自己的软弱,所以当她发现自己摆脱不了徐志摩的妻子张幼仪的阴影的时候,她断然的选择了离开,没有告别,就像徐志摩的诗 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 。 徐
20、志摩知道林徽因的离开是为了什么,因为他懂她 后来徐绝情的与张幼仪离了婚,本以为这样林徽因就可以接受孑然一身的他,与他相依相守,但是他不知道林徽因是骄傲的,她同大部分女人一样,在浪漫的爱情与安稳的生活面前,她最终选择了梁思成给的安稳的、真实的生活,即使心里深爱着那浪漫,也只能是藏于心底,等到夜深人静的时候,慢慢回味 也许只有林徽因才有这样的魅力,才能让多情的徐志摩挂念一生,让梁思成宠爱一生,金岳霖守护一生。即使后来徐志摩爱上了陆小曼,他心里也永远有着林徽因的一席之地; 我苦恼极了,因为我同时爱上了两个人,不知道怎么办才好? 林徽因沮丧的说,梁思成第二天告诉林徽因, 你是自由的,如果你选择了老金,
21、我祝愿你们永远幸福。 他用实际行动宠爱了她一生;金岳霖,我不知道从何说起,终身未娶,只为爱她,他永远都是她的邻里好友,他会随着她的居所的变更而变更,一生守护,无怨无悔。徐志摩是多情的,他不止有张幼仪、林徽因、陆小曼三个女人,还有凌叔华,虽然最爱的只有林徽因和陆小曼;梁思成纵然是宠爱了林徽因一生,但是在她逝世几年之后,他还是娶了自己的学生林洙;只有金岳霖是钟情的,终身未娶,即使在林徽因去世之后,还记得她的生日,靠以前的回忆度过余生。感情的事我们总是说不清楚,没有谁对谁错,我们只是羡慕林徽因传奇的一生,感动金岳霖的痴情。 林徽因是美丽的,是智慧的,纵然是病魔缠身,仍然写了很多诗词并为中国的建筑史做
22、出了卓越的贡献,而且还参与了国徽的设计,了解这样一个美丽的女子总会让我们感慨万千,深思千万。她的生命只有51年,对于现在人来说,这个时间并不长,但是对林徽因来讲,51年刚刚好,不长不短,她在有限的51年里做了自己该做的,奉献了自己该奉献的,没有大起大落,亦没有大喜大悲,给我们留下了美好,留下了温暖 或许真的是有缘分这一说,她写了人间四月天亦在人间四月悄然离去 林徽因传读后感(四) 人生在世,人事之外,每个人内心深处总会迷恋一些物件或情事,也许是一个人、一本书、一杯茶、一首曲、一帘梦 时光微凉,那一场远去的往事被春水浸泡,秋风吹拂,早已洗去铅华,清绝明净。以为历经人生匆匆聚散,尝过尘世种种烟火,
23、便应该承担岁月带给我们的沧桑。可似水流年分明安然无恙,山石草木依旧毫发无伤。 林徽因,生于一百一十年前杭州城莲花盛放的夏季,一个温柔聪慧的女子。她出生于官宦世家,其祖父考中进士,历官浙江金华、孝丰等地;其祖母典雅高贵,是一位端庄贤淑的美丽女子;其父林长民毕业于日本早稻田大学,擅诗文、工书法。林徽因身上沿袭了他们儒雅优秀的血统,所以一生拥有斐然才情与绝代容貌。也许这一切只是偶然不是必然,但她注定会成为那个风云时代的倾城才女。一座原本就韵味天然的城,被秋月春风的情怀滋养,又被诗酒年华的故事填满。这座诗意含蓄的城,因为她的到来从此更加风姿万种。 一个女子,究竟要以何种姿态行走于世间,才可以做到不被人
24、忘记?一个男子爱一个女子,爱的是她青春的朝气,是她美丽的容颜,是她独有的聪慧。多少人会爱上岁月留在她脸上的印记?爱上她那颗被生活宰割得累累伤痕的心?林徽因似乎做到了,徐志摩为她徜徉在康桥,深情地等待一场旧梦可以归来;梁思成与她携手走过千山万水,为完成使命而相约白头;金岳霖为她终身不娶,痴心不改地守候一世。我不得不承认,林徽因是一个可以令春风失色,令百花换颜的女子,仿佛只有她可以在滔滔不尽的尘世里淡定自若,可以令徐志摩为她写下最美丽的诗篇,令梁思成和金岳霖两位才华横溢的男子相安无事地甘于为她守护一生。都说人如其人、其性、其心,读她的文字,永远都没有疼痛之感,永远都是那般清新美好。一首你是人间的四
25、月天好似她如莲的一生,纯净、柔美、优雅。 我说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笑响点亮了四面风; 轻灵在春的光艳中交舞着变。 你是四月早天里的云烟, 黄昏吹着风的软。 星子在无意中闪, 细雨点洒在花前 世间许多女子都有过这份安静素然的优雅,也曾令人心动,让人有一种不敢轻触的美好。只是不知从何时开始,她们慢慢地学会了挥霍光阴,浸泡在红尘的染缸里,谁还能做到纯粹如一?都说只有百味皆尝,方不负这仅有的一次人生。我们应该把所有繁复的过程,都当做是简单回归,把一切凡尘的荣辱,当作是云烟过眼。 她,是一位才华横溢的女诗人,是一名驰名中外的女建筑学家,也是清华大学建筑系的一级教授 虽身患肺部重疾,却仍以弱小身躯带病设计
26、国徽,并最终以布局严谨,构图庄重而中选。1951年,她为了挽救濒于停业的景泰蓝传统工艺,抱病与志同道合者深入工厂做调查研究,并设计了一批具有民族风格的新颖图案,为 亚洲及太平洋区域和平会议 、 苏联文化代表团 奉献上景泰蓝礼品,深受与会人员欢迎。次年,她和丈夫梁思成等人为我国人民英雄纪念碑设计工作劳心劳力,呕心沥血。经与助手一起认真推敲,反复研究,最终完成了须弥座的图案设计 以上种种成就,无不让我们众平凡女子心生嫉妒,望尘莫及! 又是一年春草绿,院内苍柳添新枝。世事纷繁,人生无常,人与人有缘相聚却又匆匆离散。终于明白,有些路,只能一个人走。那些邀约好同行的人,一起相伴雨季,走过年华,但有一天终
27、究会在某个渡口别过。红尘陌上,独自行走,绿萝拂过衣襟,青云打湿诺言。山和水可以两两相忘,日与月可以毫无瓜葛。那时候,只一个人的浮世清欢,一个人的细水长流。()如果可以,请让我预支一段如莲的时光,哪怕将来某一天要加倍偿还。 这个雨季在何时停歇,我无从知晓。这个故事在哪里结束,我亦无法预知。但我知道,你若安好,便是晴天。 林徽因传读后感(五) 文/张康 偶然翻到林徽因转,阅读完,心里不禁惆怅,她的评价非常多,有人说她是多情之人,破坏了徐志摩的婚姻,却又与梁思成结为夫妻,还是负了金岳霖,让他终生未娶,守护了她一身。有人说她对爱情的专一,她对徐志摩的爱情至死保留,念了一生?关于林徽因的爱情每个人理解不
28、同,我并不是多愁善感之人,只是作者的文笔和主人翁颇感兴趣,竟让我有落泪的冲动,竟有些许羡慕,也有些许惋惜! 好奇竟然有这样一位女子让三个男人都为其倾情一生,寻找到她的照片,果然很美,由内而外的散发一股白莲的幽静,像水一样的女子是如此的吸引人! 你若安好,便是晴天。这句话第一次是在哪儿看到的已经记不得有到底是谁的原创更加无从得知。相信如果这句话人心中都会出几许暖意,像是对某个远方故人的祝福,有好似对所爱之人的一声温和的叮咛。仿佛只要对方幸福,那么这个世界从此就不再下雨,只有晴天。 大家都在忘记自己的承诺,忘记了过往那一场有一场筵席。 谁一生没有许下承诺,可是谁又能够说自己承诺过的一定可以做到,路到尽头的时候,又要怎么还会去在意当年的选择是对是错。一程山水、一个路人、一段故事、离去之时,谁也不比必给谁交代,既是注定要分开,那么天涯的你我,各自安好,是否晴天,已不重要。 人说,北上行囊,就是过客;放下包袱,就找到故乡。其实每个人都明白,人生没有绝对的安稳,既然我们都是过客,就该携一颗从容淡泊的心,走过山重水复的流年,笑看风尘起落的人间。 第 17 页 共 17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