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心理辅导2—3.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生心理辅导2—3.doc(6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23年级 我们的明天会更好 我们这一次的团体心理辅导活动在肇庆的一个小学进行,针对的是小学三年级的学生。这次活动的主题就是:我们的明天会更好,这个心理辅导课是由我们肇庆学院的学生在我们学校心理专业教授的带领下,针对小学三年级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设计的课程。内容有青春期性教育,这是三年级心理辅导课的第一单元,目的是为了让学生了解青春期的生理卫生知识,为将来顺利地度过青春期打好心理基础。它还包括了提高注意力(第二单元)、学会人际交往(第三单元)、提高抗挫折能力(第四单元),目的都是为了引导、帮助学生建立起理性的价值观念,良好的自我观念、提高其人际交往的能力和调节情绪的能力,改善其意志品质。 之前的几
2、次我们都在活动室里面进行,真的很佩服这些小学生的激情,他们不会感觉到累的,只要可以进行活动,一个下午下来他们依然充满着活力,他们的热情感染了我们每一个辅导员,让我们用心做好每一次活动。 第一次我们主要是以讲授青春期的知识为主,配合一些活动,就如我们的课题一样:让我轻轻告诉你。虽然这些孩子还没有到青春期,通过这一次课让他们了解到青春期性知识,我们的知识传播就犹如下的毛毛小雨,润物细无声,可能说我们的这一次团辅不能马上就见效,但是只要能对一部分人有影响的,我们的宗旨都是精心准备好每一节课。 每一次的方案我们都会细心校对,用心预演,而每一次活动之后我们会把给这些孩子做精彩回顾,当他们看到自己的照片在
3、影集上出现的时候,一张张兴奋的小脸让我难以忘怀。 然而这几次的团辅也有让我们感到揪心的问题。问题一:“黑着脸”是老师的威严吗? 首先的就是老师的问题,我们发现这些小学的老师几乎都是黑着脸的。当这些天真可爱的孩子出现吵闹的情况,老师就会黑着脸批评他们。所以当我们这些辅导员去到他们学校的做这个活动的时候跟他们本身的老师之间就有一个对比在,我们罗教授给我们贯穿的理念就是我们的心理辅导,是一种友好的方式传输知识,帮助他们解决成长中的问题,当然我们还希望对个别的孩子还有进一步的辅导。我们给这些孩子的感觉是友善的,我们会真诚地微笑着对待他们。问题在于他们习惯了老师都是凶凶的样子,一旦友善起来就让他们感觉我
4、们不像是老师了。所以我们的活动有时候会出现学生太吵而听不到主持人的声音,我们会认为这种吵也是孩子认真讨论的一种方式。没出现这样的情况他们的老师就会说批评谁谁谁,我们注意到的是这些老师们整节课都是黑着脸的,一脸严肃的样子。 老师一说话,孩子们都闭上嘴巴不敢再说了,我们在想这样的情况是老师威严的一种表现还是说这是对孩子心灵扭曲的一种做法呢?孩子们需要的是心灵的呵护而不是让他们因为害怕而不敢说话。我想这是一种不好的风气,如果我是一名教师的话,我坚决不做这样的老师,像我们这几次的活动,友善微笑对待每一个孩子,他们也照样听我们的课,也乐意配合我们的活动,而且他们的参与跟投入程度都很高。特别是最后的一次活
5、动,活动结束之后,他们会问我们要QQ,要签名,要留电话号码给他们,从活动的反应来看,我们是成功的。做个贴心的老师,呵护孩子幼小孩子的心灵,让他们快乐成长,快乐学习。问题二:该排斥不听话的孩子吗? 在我们辅导的过程中,会出现个别不乐群甚至是离群的学生,我们就会跟他们了解为什么不参与活动,不跟其他的同学一起讨论呢,还是说不喜欢参与活动等等。这些个别的学生还没有来得及反应,其他的同学就露出了不可思议的表情,然后指着这个学生说出我始料不及的话语:我们老师说不要跟他玩,他不听话,我们不理他。那个时候我听到这些话语只觉心酸,老师怎么能这样做。 这个时期的孩子更重要的是发展同伴的关系,师生关系,开始慢慢脱离
6、了对父母的依赖。如果老师是这样处理的,这些个别的孩子的同伴关系和师生关系能好吗?我想作为一个老师即使是对那些不那么听话的学生也不该采用这种残酷的惩罚方式,因为孩子需要同伴也需要有好老师。对于那些不乐群的孩子应该是鼓励他们参与其他人的活动,学会友好交往。问题三:回避问题就能解决问题吗? 我们作为心理学的学生,我们懂得不能给孩子随意贴标签,我们会关注那些表现欠佳的孩子,我们还了解他的原因。例如在我们的注意力训练课堂,或者其他的群体活动当中,我们会发现有个别的孩子注意力很难集中,而他不是不想集中,而是注意力很容易分散。或者那些不合群的孩子,我们会考虑他的社会情感、社会交往能力是否欠缺。或者说是在活动
7、中情绪波动特别大的孩子我们会记住他们的名字,再跟他们的班主任了解他们的表现跟他们日常的表现还有学习成绩,根据我们的了解,这些我们关注的孩子跟他平时的表现相一致,学习成绩确实也是在班级的中下水平。在接下来的活动中我们都会注意每个孩子的表现,为了收集数据,往后更好帮助他们,改良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习惯,快乐成长。然而我们的初衷得不到小学校方的支持,他会一口就否定说我们的孩子没问题,不需要个别的辅导。OK,我们并没有说哪个孩子就是有哪一方面的问题,我们只是想再了解,然后可以通过心理辅导,更这些孩子更好的帮助。不知道是心理学让人排斥还是哪里出了问题,我们的初衷没有得到理解,我想说回避问题并不能解决任何
8、问题,任何问题都只有面对才能解决。问题四:家长老师喜欢比较,孩子喜欢吗? 老师们经常挂住嘴边的话语就是:你看某某同学做得多好,你看某某同学多么听话。也许这些都是正面的榜样作用,我们的家长们也喜欢拿自己的孩子跟邻居的孩子或者是自己朋友的孩子做一番比较。今天我们问了这班孩子是否喜欢自己的父母拿自己跟别人比较。他们会异口同声地说“不喜欢”。我们的老师家长可以静静地听听孩子们的声音,尊重孩子的感受。尽量避免这种通过比较促使他们进步的教育方式。我深刻地记得一个孩子的话语,他说:这种方式一半对一半错,对的就是通过这种方式可以知道自己依然有不足的地方,还是可以继续进步。错的地方是这种方式伤害了我的心灵。我们
9、在场的辅导员震惊了,听到他的话语,老师们听到了吗?我个人觉得这一半对的比不上一半错的,错的是伤害孩子的心灵了。问题五:打孩子就是爱孩子的方式? 我们要孩子把自己的烦恼都写下来丢尽烦恼垃圾箱里面,和他们谈到他们的烦恼的时候,听到孩子们说:我的烦恼就是我成绩考差了,我的爸爸妈妈会打我、骂我。这不是个别的孩子问题啊,是大部分啊。成绩不好就要打,父母恨铁不成钢,可怜天下父母心。我们听到这些孩子的烦恼我们都只能这样跟孩子们说,还会跟他们说:我们的父母是为了我们还,只是不想自己的孩子落后太多,担心以后在社会的竞争中会吃亏。所以现在会严格要求大家,我们不支持父母打孩子,但是如果父母这样做了,我们也要理解父母
10、的用心,天下的父母都是最爱自己的孩子的。 我在思考,打孩子可以说是父母的一种教育的方式,站在某个角度来说也许是有一定的道理。然而真的没有更好的方式了吗?一定要采用让孩子觉得很伤心很困惑很苦恼的方式进行教育吗? 总的来说,我们的这一期活动顺利完成了,在这里祝愿参与本次活动的所有的孩子快乐成长,快来学习!学生也可星闪闪 学生也可星闪闪,指的是及早识别和辅导有特殊学习需要的学生,他们也是可以发挥自己的优势,适应普通班级的学习和生活,乃至未来适应社会,为社会作出贡献,像星星一样发光发亮。 社工在服务中坚持Super生涯发展理论取向,理论的核心是发展性的自我概念:个人如何看待自己及所处的情景,是个人与社
11、会间动力互动历程的反应。小学生在生涯发展阶段主要的任务是发展自我形象,包括个人能力、态度、兴趣及需求的发展。针对有特殊需要随班就读学生,社工会因应其发展需设计培养兴趣爱好的活动,如兴趣班、外出参观活动、度身剪裁相关小组及活动。 识别及诊断应该是一段严谨的推论过程,是一种沟通,是了解与认识有特殊需要学生的方式之一。了解学生的情况才能为学生做一些努力和改变,协助学生更好地认识自我,发展自我形象。第一要协助学生认识和培养不同的兴趣爱好。平时在接触这些学生的时候,留意他们感兴趣的事情,喜欢做的事情,鼓励他们做多一点,肯定他们做的。如有学生提到喜欢跳拉丁舞,社工则会协助链接资源,搭建平台,让孩子进入小社
12、团跟其他孩子一起练习。同时开展各类不同主题的课后活动,手工剪纸、折纸、绘画、橡皮泥造型等小组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并鼓励学生专注其中,体会其中的快乐。 第二要协助学生从自己及他人身上挖掘优势,发挥、发展学生的强项。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个性及优点,挖掘他的优势,关注内在力量,提升其效能感,以求解决学生外在或者潜在的问题。如长期和多动症孩子相处,会发现这群孩子其实充满热情、活力与贴心。只要老师曾经上过他的课,通常孩子都会记得那个 老师,而且往往记住的是老师的好。社工通过个案辅导的方式协助学生认识这些优势,在辅导中会多采用活动的形式,利用优势改善其对于身边人、事、物刺激,在自我控制上失去准头的情况。又
13、如一读写障碍学生,右脑比左脑发达,喜欢图像、操作,找到优势,可利用图像刺激视觉,动手操作等多感官刺激的方式帮助学习。阿斯伯格综合孩子比较优势的是口语表达和阅读理解,社工会联合老师创造更多机会孩子去表达和阅读。 第三要建立良好的自我认同感。随班就读的学生和他人比较,看起来不同、行事风格不同、感受不同(而且在某些方面,他们的存在就是与人不同),学生本人常常知道是这样的,而且失去自尊常常是其副产品。面对学龄期的孩子,各种障碍的名称不见得需要强调,但是这些障碍有时候恰恰是困扰孩子的问题。社工会试着用编故事、绘本阅读、自画像等方式,帮助孩子了解自己。通过艺术表达的方式,用孩子能够听懂的话,让他理解自己尚
14、待改善的特质,接纳自己的不足,认同自己存在。社工会常常强调问题并非等同于孩子的全部。帮助孩子建立良好的自我形象,这些孩子也是可以亮闪闪的。 随班就读学生要适应普通班的学习与生活除了建立良好的自我概念,还需要学习社交技巧。缺乏社交技巧的儿童在其它方面的发展也会受到障碍,包括不能与他人好好交往,不为他人所接受,适应新环境有困难,甚至学习受影响,导致误入歧途或后期引发精神病等等。故此,社工在辅导中培养孩子如何与人建立关系,与人合作。 针对随班就读学生出现的社交问题,社工通过个案辅导、开设社交情绪小组,课后松一松活动、亲子活动等方式,运用社交训练策略,解释说明某一社交技巧运用的情景、意义;选择情景进行
15、演练;运用技巧卡示范步骤及内在语言;学生之间相互演练;社工给予演练的反馈,然后继续修正,再演练。在反复演练的过程中,他们学习结交朋友,到慢慢地拥有了自己的好朋友而感到开心、自尊感增强了。可见发展社交能力,能够和别人建立个人关系,并引发双方正面的响应,待人处事宽容,且具弹性能够关心别人,与人身同感受,有良好的人际沟通技巧,有幽默感是能够增强学生与别人建立和维持良好而健康的人际关系。 加强随班就读学生在社交层面的技巧,促进学生朋辈关系。而朋辈关系对他们建立自我形象的影响也很大。因此协助随班就读学生建立良好的自我形象,学习社交技巧,强化内在生命质素,他们也是可以适应学校普通班级的学习和生活,他们也是
16、可以像星星一样发光发亮,星闪闪的。学习心理辅导之我见 学习心理辅导是指教师运用心理学的有关原理,对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发生的各种问题,包括认知、动机、情绪、行为各方面进行指导。 学生的学习是否有成效,取决于两大因素,一是愿不愿意去学,二是会不会学。每一位教师都将一种教育哲学带入课堂中,相对于传统课堂,我更喜欢建构主义的课堂,建议学生建构自己的知识。这基于皮亚杰的理论,将儿童视为一个积极的行为者,能反思和调整他们的思想,而不是一味吸收他人的思想。 在我去中小学上心理辅导课和做家教的时候就常鼓励学生参与学习。根植于维果斯基的社会文化理论的教育新方法,利用课堂丰富的社会情境来刺激学生的学习。在这样的课
17、堂中,学生与我共同参与广泛的具有挑战性的活动。和他们一起建构观点。就我现在辅导的学生来说,刚开始的时候就从家长那样了解到学生的基本情况,是初一的一个男生,成绩差,不愿意去学,对学习缺乏兴趣,在学校表现得叛逆。在我和他接触的第一次就了解他的兴趣爱好、还有进入中学的一些困惑、对各科的喜欢程度。经过几次的交谈,可以发现学生很喜欢漫画,喜欢幻想,在课堂上容易分心,神游边际,不知所以。对老师觉得罗嗦、不耐烦,基本上是不听老师讲课的。这是叛逆时期的一个特征,还有他最喜欢的科目是数学,相对较好的科目也是数学。 在我们这个复杂的社会了,读完小学还要升读初中,高中,大学绝大多数的年轻人进入中学,每一次入学变化,
18、学业成就就显得十分重要,甚至影响进入大学以及以后工作的机会。家长、老师意识到这,很多时候就会着急,有种恨铁不成钢的心理。不知不觉中就给孩子的成长施加了很多的压力。我能理解这样的一个喜欢漫无边际地想象的学生会把老师、家长的期望夸大成一种重压。我问他:你怎么会老觉得烦呢?他说:我也不知道,就是老感觉快透不过气来了。他还和我抱怨说:作业也太多了,所有的课都给布置了作业,做不了这么多就只能抄了。 我在对他学习辅导的过程中,就先分析了来自学校间过渡的的冲击。根据他的反应来看,学校间的过渡会产生适应调节的问题,在这次的升学,成绩有下降。我告诉他,这一下降的部分原因是由于越发严格的学业标准所致。同时向中学学
19、习的过渡,也会带来对个体关注的减少,更多的是整体的课堂教学,以及课堂决策参与机会减少,面对这些变化,我们不难想象,学生会更喜欢小学时的学习经历。同时他还会报告说:初中的老师对他不关心,表现得也不和蔼,初中的学习成绩不公平,有压力的竞争越来越多。因此,他会觉得学业缺乏竞争力,学习动机下降。 然而不可避免的是,随着他们进入一个更加复杂的社会环境以及学业期望的改变,学生必须调整他们的自信感和自我价值感。但是一项广泛的研究显示,学校间的过渡时机是非常重要的。任何学校间的过渡都可能暂时压制青少年的心理幸福感。 所以我第一步所做的就是帮助他做好学校间过渡的调节。我告诉他所有的不适应都是正常的,所有的人都会
20、有你这一种不适感,只是每一个人的不适感程度不一致而已。我鼓励家长多鼓励孩子去适应、参与学校的生活,支持孩子。来自家长、老师、同伴的更多的支持有助于缓解学校间过渡的压力。对他的想法、表现逐步地肯定。在前两次的辅导中就建立了我们两个人之间的信任,还有的就是达成一种协议,他答应我好好地的尝试去听课,努力去调节来自升学的不适感。这为日后的学习辅导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因为他升学之后的就有一种成就挫败感,所以接下来的就是一个成就动机训练。因为他最喜欢、相对较好的科目是数学,因此就采取了做一些简单点的数学题,让他了解自己的成就动机,也了解高成就者的思想特征。他每做对一道题我就及时的给他鼓励,让他感受到学习所带
21、来的成就感。 通过谈话,帮助学生认识自己的动机与抱负水平,了解成就动机在个人未来生活中的作用。我问他以后你想做什么?他告诉我他的目标是做一名漫画家。适时的给予他肯定,我说有理想有抱负的这是很好的。再次引导他思考要做一名出色的漫画家要具备怎么样的条件呢?他就会思考说:那肯定是把画画得出色才行啊!我说对啊,就是这样的。一步一步的引导提问,让他自己发现要实现自己的理想,必须要自己努力,要靠自己来成就理想。 因为学生升学之后就有一种挫败感,在辅导他的过程中,我就有意的帮助他培养自己的自信心。例如他喜欢数学,开始的时候就会针对数学来辅导,让他在其中寻找快乐成功的体验,这样起到了增强他的学习动机,还增强了
22、他学习的信心,让他坚信他自己也是可以成功的。在后来的辅导过程中,就帮助他意识到有挫败是再正常不过的了,引导他坦然的面对失败,鼓励他接受挑战任务,在做一些较难的题目的时候就鼓励他大胆的去尝试,和他说其实这样一道题是不难的,你能够做的。还让他慢慢的去喜欢其他的科目,挑战其他的学科。 愿不愿意学,还要看会不会学。所以还有一个学习策略的辅导。每一科教给他一些学习的方法,我引导他:每一个人的学习方法各异,最适合自己的就是你最好的学习方法了,激励他摸索属于自己的一条学习的道路。语文他会选择多阅读和背诵,英语他会选择多背单词和听力,数学就是练习了。 这个学生的家教已经维持了一个多月了,经过学习心理的辅导,他
23、的情绪趋于稳定,对中学的不适应感明显降低,自信心加强了,成就感也增强了。我的体会是:自己也有成就感。一开始我自己也有挫败感的,因为在辅导的过程中,我感觉到他在神游了,没有在听我讲,还有的就是同一种类型的题目我说了不少于三遍,他还是说他不会做,还说我没说过。有时候那种挫败感就涌上了心头,可是我告诉自己不能着急,要慢慢的、耐心的引导。 我把自己定位为我是他学习中的同伴,更多的是交流,而不是只有一个人在讲的那种模式,也就让他神游的机会减少了,更多思考的时间。也可以说是互惠教学,这个基于维果斯基的教学方法已经从原来用于提高阅读理解差的学生的成绩拓展到了其他的学科和所有的儿童身上。针对课文的内容引导对话
24、,在对话中,运用四种认知策略:提问、总结、澄清和预测。我会针对课文的内容首先提出问题。他提供答案,提出额外问题如有争议,则重读课文。接下来我会领导总结文章,而他则会和我讨论该总结并澄清不熟悉的思想。最后就鼓励他在文章线索的基础上预测下面的内容。在辅导语文和英语的时候就多用这样的方法。 在辅导的过程中我感受很深的还有师生互动真的很重要。小学生和中学生所描述的老师是热心的、有帮助的、会激励人的这些特征和学生的学习是积极相关的。在互动的过程中,他会找到属于他的思考模式、他的学习方法、他的学习乐趣。我想每个学生的发展水平是不一样的,针对不同的学生其互动模式应该是不一样的,针对智力较好的学生应该有高层次
25、的引导,也就是因材施教。 没有不可教的学生,没有一个学生是特别顽固的。我坚信只要用心就可以造福学生,这也是我的理想,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我抓住每一次站上讲台的机会,珍惜每一个学生,每次去中小学上课的时候就感到自己的激情滂湃,情绪高涨。用我的热情去感染我的学生,珍惜生活,热爱生活。以前我的同学都说我不适合做老师,但是我就是喜欢老师这一个职业,我一路带着这样的一个梦想前行。我的老师告诉我没有适合与不适合,只有想不想去做。经过家教和在中小学那里上课,我得到的肯定是:你很适合做老师。有人说我适合,有人说我不适合,所有的这些都是被人的看法,重要的是我自己要的是什么,而且我一直都这样子做。 给学生做学习辅导,重要的是要相信自己和相信被辅导者,付之于耐心与恒心。注重被辅导者的心理、情绪,结合其情感和认知水平。循序渐进,忌操之过急。这样的话,被辅导者进步是早晚的事情。及时对学生鼓励,肯定学生的进步的同时也肯定自己。同时要和家长做好沟通,随时了解被辅导者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