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 -2.6 热是怎样传递的|教科版 (2).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 -2.6 热是怎样传递的|教科版 (2).doc(5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 教科版科学第二单元第六课热是怎样传递的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热是怎样传递的是教育科学出版社五年级下册热单元第6课的教学内容。热单元共有8个课题活动,每课之间都有着很强的联系。本课是学生在经历了第1课,初步感知了热源和热传递及第2-5课,通过关注热量变化对物体的影响,探究气体、液体和固体的热胀冷缩现象的基础上,开始探究引起物体温度变化的热传递现象。教学内容由前一课金属热胀冷缩吗的教学内容引出,主要包括“热在金属条中的传递”和“热在金属片中的传递”两部分内容。其间对热传递的研究层层深入,利用“借助物体特殊性质使观察内容可视化的方法”来帮助学生观察实验现象,最终认识到热传递是一个从热源中心向四周各个方
2、向逐渐扩散的过程。从而使学生形成粗浅的关于热是怎样传导的认识。而这一认识的形成又为后一课传热比赛的展开奠定了基础。因此本课内容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在教材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学情分析对本课要学习的内容,学生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和学习经验。但对于热传导的概念认识是浅层次的、杂乱无章的。如果上升到一定的科学道理,用规范、科学的语言有条理地表达出来还是有难度的。本课将利用蜡烛的物态变化使实验现象可视化的研究方法探究热传递的过程和方向。对于这种研究方法的迁移上学生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基础。五年级是学生从中学段进入高学段的开始,在本课的探究过程中除关注学生探究方法的培养外,更多的还应关注学生的思维训练,让他们
3、从事物表面兴趣发展为对科学探究持久的兴趣。课标背景本课的核心概念是热传导。课标中热传导概念的表述可以分为两个部分:1)热从高温物体传递到低温物体。2)达到温度相等时为止。这个表述中没有强调不同物体的热传导需要有“物体的直接接触”前提条件。因此在本设计的教学目标中对这点进行了补充。对于“温度相等”这个热传导结果的描述,教材中没有作为学习的内容。我认为教材的安排是合理的,由热传导的概念表述不难看出,从高温向低温部分传导是定性实验,而温度相等则是定量实验。由于能量部分做定量实验的操作难度很大,小学生的实验能力及水平的限制,能量部分的教学内容基本都是采用定性实验。因此,这部分内容留待学生今后学习。教学
4、目标1、知道热总会从温度较高的一端(物体)传递到温度较低的一端(物体);认识通过直接接触,将热从一个物体传递给另一个物体,或者从物体的一部分传递到另一部分的传热方法叫热传导。2、能根据材料设计实验使热传递的过程可视化,认识到当观察肉眼看不到的现象时可以采用哪些研究方法。意识到推测要有依据;能利用文字或图示记录、交流、分析观察到的关于热是怎样传递的实验现象。 3、深入思考实验设计的理由,培养严谨科学的思维方式,努力养成规范实验的好习惯。保持积极的探究热的兴趣。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通过探究热传递的过程和方向形成热传导的概念。教学难点设计实验观察热传导现象。关于教学重难点的描述“热传导”是本课的核心概
5、念,学生对于概念的形成要依赖于形象思维到理性思维的过渡,同时概念形成后可以为今后进一步学习其它热的知识打下基础。因此我确定上述教学重点。热在物体中传递的现象不易观察,需要借助一定的方法使热的传递可视化。实验方法的设计是否有效直接影响热传导概念的形成。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设计出科学严谨的实验方法对学生而言有很大难度。所以把“设计实验观察热传导现象”确定为本课的教学难点。教学思路 本课采用探究式教学,利用“创设情境,提出问题”“设计实验,自主探究”“综合分析,形成概念”“课外拓展,激发欲望”的模式进行设计。在教学中我针对教学目标,注重教学细节的设计。在设计实验,探究热传递的过程和方向时,我先利用实验
6、材料搭建脚手架指导学生设计实验研究热在金属条上的传递过程和方向,然后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为什么要这样设计”,不光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在实验后借助动画演示复原实验过程,让学生对于热的传递过程和方向有了更直观更形象的认识,对于热传导概念的形成奠定了思维基础。然后让学生自主设计操作实验,研究热在金属片上的传递过程。最终通过师生共同梳理实验结果形成“热传导”这一科学概念。科学讲求实证,科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人们对的认识总是由个性到共性,由表象到本质;学会思考、发展思维对一个人非常重要;小学生的抽象思维发展一般依赖具体的形象及亲身的操作。本课教学设计正是基于以上认识进行的。教学准备教师准
7、备 演示实验用材料:方座支架、酒精灯、火柴、烧杯一个、热水、铜条(做好标记和未做标记各一根)、蜡烛圈(4个)、金属圆片(两片)。教学课件:火锅情境图、热在金属条上的传递过程动画演示等。 学生准备学习准备 在本单元前五课的学习中,学生们经历了很多给物体加热的活动,对热的传递已经有了很多的经验积累。四年级学习声音的传播和本单元学习空气的热胀冷缩这两课,均采用借助物体特殊性质使观察内容可视化的方法来帮助观察实验现象。同时,在三年级学习温度与水的变化时,学生已经观察到物质由于热量的变化而产生的显著变化物态变化。这些学习,为学生学习本课奠定了方法基础。课程资源准备课标中能量的表现形式所涉及的内容,在学习
8、本单元之前,教材中已经安排了声(四上)、电(四下)、光(五上)的内容,这些能量的表现形式都是在日常生活中不容易被观察到的。学生在认识声音的传播、光的传播、电荷的流动这些内容时经历了丰富的探究活动,使用了丰富的实验方法来感知这些不容易被观察到的对象,这些经历可以帮助学生来学习有关热的内容。分组实验材料:同教师演示实验材料、实验记录单。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从贴近生活的情景入手,引起学生探究兴趣同时揭示学生关于热传导的前概念情况,引出本课的研究主题:热是怎样传递的。) 1、谈话:吃过火锅吗?上次去吃火锅,(出示图片)勺子放在热汤中,忘了拿出来,过了一会,在拿时,被勺柄烫到了手。你有什么
9、问题要问吗?(预设:勺柄并没有浸入热汤中,为什么那么热呢?勺柄是怎样变热的呢?)能解释这个问题吗?(预设:勺子是金属的,可以传热;热会从勺子浸入汤中的部分传到上一部分)2、过渡:热在物体内部是怎样传递的呢?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板书课题:热是怎样传递的)二、设计实验,自主探究 (设计实验使热传导过程可视化从而形成科学概念。)(一)引导学生设计实验方法,研究热在金属条上的传递 (本环节设计为:利用实验材料,在师生讨论的基础上进行实验设计。目的为下一环节学生自主设计实验提供方法上的指导和示范。这个支架搭建的好,学生下一环节就会进行的顺利,概念的形成就会水到渠成,因此本环节既是重点又是难点。)
10、1、教师:(出示金属条)这节课,我们先以金属条为例,来研究热在这样的条形物体中是怎样传递的。2、教师:每个小组的桌子上都有一个盛有热水的烧杯,请大家按照自下而上的顺序摸一下金属条露出水面的部分,看感觉有什么变化。(学生感受活动)学生感受活动。3、交流:谁能结合你的感觉,说一说你认为热在金属条中是怎样传递的?(生答,随机板书:温度高温度低)4、教师:是不是像同学们感觉的这样?老师准备了一些材料,你们能不能利用这些材料设计一个实验,让大家看到热在金属条上传递的过程和方向呢?在小组内讨论一下,再把实验方法简单记录在记录单上。5、学生分组设计实验。6、集体交流:教师:同学们都设计出了非常好的实验方法,
11、下面我们一起交流一下。交流时,先说说实验方法,再说说为什么这样设计。一个小组发言时,其他同学可要认真听,如果有不同意见或问题,等他说完后再来补充。学生一边操作,一边解说:把蜡烛圈放在金属条上,在金属条的一端加热。(对学生设计的实验方法及时进行鼓励性评价:你真聪明,想到了这么妙的办法!你考虑得真周到!你的思维很严谨。)学生交流,并完善方案。在交流过程中随机引导学生思考:(1)你怎么想到挂蜡烛圈的?-借助蜡烛圈的变化,看到热在金属条内部的传递是个好办法!所以在实验中我们应该重点观察蜡烛圈的变化。(2)猜想:如果像我们想的那样你觉得哪个蜡烛圈会先掉下来?(3)你觉得我们放几个蜡烛圈合适呢?能看清热传
12、递的过程和方向,又不至于花费太多时间,金属条上放3、4个蜡烛圈都可以。(4)你觉得蜡烛圈之间的距离有对我们的实验观察有影响吗? -为了更科学地看清热传递的过程和方向,蜡圈之间的距离应该相等。可以参考金属条上的凹槽,每个凹槽之间的距离是一样的。7、教师演示实验方法:(比划)我们把金属条固定在方座支架上,把四个蜡烛圈每隔相等的距离依次放在金属条的刻度上,用酒精灯给金属条的一端加热。观察蜡烛圈的变化及掉落情况。在金属条的中间加热也一样,只是在火焰的两边各放两个蜡烛圈即可。另外,为了交流的方便我们可以给蜡烛圈标上序号。(课件演示)8、实验中我们还要注意什么?课件出示:实验装置组装完成再加热。(点燃酒精
13、灯后,小组内所有同学一起静静观察实验现象。)要正确使用酒精灯。不能触摸加热后的金属条,小心烫伤。仔细观察,看到现象后立即熄灭酒精灯,组内讨论后做好记录。实验结束,整理材料,准备交流。 9、学生分组实验。 10、集体交流实验现象及结论。 下面我们结合记录单,交流一下实验的情况。(在金属条的两边、中间加热的小组各叫一个小组交流,询问是否有不同。表扬学生的细致发现:这么细微的地方你们都观察到了,你们可真是些细心的孩子!) 11、分析实验发现:大家看(动画演示),我们点燃酒精灯,热会不断地从靠近酒精灯的一端传向另一端。热在金属条上传递时,也会传递给直接接触在上面的蜡烛圈。当温度达到蜡烛熔化的温度时,蜡
14、烛圈会融化,甚至掉落会掉落下来。借助蜡烛圈的掉落顺序我们看到了热在金属条上传递的过程。不管采用哪种加热方法,热在条形物体中传递总遵循同一个规律:从温度高的一端传递到温度低的一端。(二)学生自行设计设计研究方法,研究热在金属片上的传递(学生自主设计实验研究,研究热在金属片上的传递。有了前一环节的支撑和引导,本环节的实验设计非常流畅,实验也较能顺利地进行。热在金属片中的传递对发展学生热传导的认识有着重要的意义。)1、教师:(出示金属圆片),热在这样的片状物体中会怎样传递呢?请大家把你们的猜测画在记录单上,再结合老师准备的材料设计一个实验让我们看到热在金属片上的传递过程。 为了更安全地进行研究,老师
15、还有几点提示(出示课件):(1)金属片上标红点的一面涂有蜡烛。(2)先设计好实验方案,再动手组装材料。(3)加热时,金属片涂蜡的一面朝上,并要保持水平。(4)只要看清热的传递过程就停止加热,把金属片放在托盘内。 2、学生实验。3、学生交流实验现象。教师:请一个小组,说一说你们的实验情况。简单评价:你的表达特别清楚,大家一听就懂。这也是你们小组合作的成果。老师想问一下,为什么你们的猜测和实验情况一模一样呢?(预设:生答,我们根据热在金属条上的传递从温度高的一端传向温度低的一端)对,有根据地进行猜测是一种科学的思维方法。它还可以让我们的研究少走弯路呢!三、综合分析,形成概念(分析两次实验中的共同特
16、点,形成热传导的概念。当这两个实验的结果呈现在学生面前时,学生对其原有认知进行丰富和调整,最终进行科学概念的建构。达到了最近发展区。)1、教师:(出示课件)同学们,这节课我们采用不同的加热方法,研究了热在条形物体和片状物体上的传递过程。现在我们能不能综合分析这节课的研究发现,找到热在物体内部传递的规律呢?谁来说一说,热在物体上是怎样传递的?2、在科学课上,我们把这种:“通过直接接触,将热从一个物体传递给另一个物体,或从物体的一部分传递到另一部分的传热方法叫做热传导”。3、现在你能解释一下吃火锅时,为什么会被勺柄烫到手了吗?(本环节既是对本课学习内容的应用,又是对学习效果的评价。分析勺柄烫到手的过程侦测学生对热传导概念同一物体和不同物体的传递理解的是否透彻,在研究了线形和平面的材料后是否能对立体材料进行迁移。)四、课外拓展,激发欲望(热传导只是热传递的一种方式,本环节将课内的探究拓展至课外,激发学生保持对热传递的探究欲望。)谈话:再摸一下金属条,还热吗?热到哪里去了?(空气中)热传导发生在固体当中,只是热传递的一种方式。热在空气中又是怎样传递的呢?感兴趣的同学可以查阅课本47页的资料,继续研究关于热传递的问题。板书设计热是怎样传递的金属条 热 温度高温度低 传金属片 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