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第一单元 3 天窗 人教部编版.doc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12397324 上传时间:2022-04-24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5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第一单元 3 天窗 人教部编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第一单元 3 天窗 人教部编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第一单元 3 天窗 人教部编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第一单元 3 天窗 人教部编版.doc(6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3 天窗这篇课文是文学大师茅盾以自己的童年生活为题材而写的一篇散文。主要写了一个小孩子借助他家的那一方天窗,观看屋子外面的世界,并由此产生了无穷无尽的遐想,展现了孩子们的天真可爱,表现了孩子们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文章内容通俗易懂,文笔生动而流畅,情感舒缓而真挚。现在的孩子对于“天窗”了解甚少,教学中可借助课件展示天窗的图片,让学生了解天窗,从而体会课文中孩子的无奈心情,感受他们透过小小的天窗看到的外面世界,并由此展开无穷无尽的想象。这篇课文的词句看似浅显,实则含蓄,所包含的思想富有哲理,意义深刻,对于新时代的学生来说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因此,教学中要在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在体会作者对天窗的特

2、殊情感上下功夫。教学时要借助朗读训练、语言训练激发学生的想象,展开自己丰富的联想,并抓住重点词句回答问题,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知识与技能】1认读、书写本课生字。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天窗”的位置及乡下人开天窗的原因。3感知作者对天窗的特殊感情,让学生感受到通过“天窗”看世界的情趣。【过程与方法】通过对重点句子的品读感悟,明白在什么情况下,小小的天窗成了孩子们“唯一的慰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和联想能力。重点通过对重点句子的品读感悟,明白在什么情况下,小小的天窗成了孩子们“唯一的慰藉”。难点结合课文内容,品读句子,回答课后习题。老师:课件。学生:多种途径

3、查找资料,了解天窗。2课时1学习生字、生词。通过读课文,了解什么是天窗及乡下人开“天窗”的原因。2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清文章脉络。重点将课文读通读顺,对文章内容有一个初步的了解。难点理清文章脉络。一、激发兴趣,揭示课题1每栋房子都离不开窗,可是在一百多年前的农村,窗是怎样的呢?出示课文第13自然段。(1)读读这三个自然段,用自己的话说说什么是天窗?人们在屋顶上开天窗的目的是什么?(2)这样一扇简陋的,只能透进些许光亮的天窗,却是著名作家茅盾儿时最美好的回忆,于是,他写下了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天窗。(3)板书课题:天窗。(4)齐读课题。2简单介绍茅盾。3天窗为何让茅盾魂牵梦萦?它的魅力在哪里?让

4、我们带着问题走进课文。二、初读课文,检查预习1出示生字、新词,指名认读。2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读懂每个自然段的意思。3自由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三、再读课文,理清条理1快速浏览课文,思考:文章写了哪些内容?2完成填空:天窗首先交代了(天窗的由来或为什么有了天窗),接着写了当(夏天阵雨来了)时或(晚上被逼上床“休息”)时,这小小的天窗是孩子们在地洞似的屋里的(唯一的慰藉),想到应该(感谢发明天窗的大人们)。3依据这样的条理理清文章的脉络。四、复习巩固,布置作业1抄写生字,熟读课文。2摘抄文中描写屋子、闪电、云彩、星星、蝙蝠、夜莺、猫头鹰的短语。天窗由来唯一的慰藉感悟第4

5、8自然段,体会天窗的神奇以及天窗给孩子们带来的唯一慰藉;领会“无”中看出“有”,“虚”中看出“实”的真谛,体味作者对天窗的特殊感情,让学生感受到通过“天窗”看世界的情趣。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天窗给孩子带来的无穷快乐和无限遐想;感悟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难点体会句子“因为活泼会想的孩子们知道怎样从无中看出有,从虚中看出实,比任何他看到的都更真切,更阔达,更复杂,更确实”的深刻含义。一、复习引入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天窗是怎么来的。请你用自己的话说说,人们为什么要发明天窗。(采光)2导入:(1)出示最后一个自然段。课文的最后,作者说,发明这天窗的大人们,是应得感谢的,因为(生接读)(2)你

6、怎么理解“无”“有”“虚”“实”?(3)简要说说自己对这句话的理解。(4)引入中心问题:小小的天窗是怎样让孩子们从“无”中看出“有”,从“虚”中看出“实”的?发明这天窗的大人们,为什么是应该被感谢的?让我们走进课文第47自然段。二、细读课文(一)夏天阵雨来临时1指名读第4自然段,设身处地想一想:孩子们此时的心情是怎样的?用“”标出最能表现孩子们心情的词语。2木板窗被关上了,天窗是透明的;人被关在屋里,心却无法被关住!透过这扇天窗,文中的孩子看到了什么?又想到了什么?请用横线和波浪线分别在文中画出相关语句。3课件出示第5自然段。引导学生把看到的和想到的连起来读一读,注意老师的引读。透过那小小的天

7、窗,你会看到(),你会看到()。你会不由自主地想象到(),你想象()。4品读句子。你想象到这雨,这风,这雷,这电,怎样猛厉地扫荡了这世界,你想象它们的威力比你在露天真实感到的要大十倍百倍。(1)句中的“扫荡”给了你怎样的感觉?(2)为什么透过天窗感受到的风雨雷电的威力,比在露天真实感受到的要大十倍百倍?(3)作者没有具体描写,想象一下,这会是怎样的一个画面?5夏天阵雨来了时,这一方小小的天窗抚慰了孩子们沮丧孤寂的心灵。因此,作者说(生接读)发明这天窗的大人们,是应得感谢的。因为活泼会想的孩子们知道怎样从“无”中看出“有”,从“虚”中看出“实”,比任何他看到的都更真切,更阔达,更复杂,更确实!(

8、二)晚上,被逼上床“休息”时1出示学习向导。(1)读课文第6自然段,想一想:当孩子们被大人们逼着上床“休息”的时候,心情是怎样的?你是从哪些词语中体会出来的?(2)默读第7自然段,用横线画出孩子们透过天窗看到的事物,用波浪线画出孩子们想象到的景象。2学生默读,思考,勾画。3品读交流。(1)天黑了,孩子们还留恋着月光下的草地河滩或游戏的追逐戏闹,却被大人们逼着上床“休息”,这时候,心情是怎样的?(抓住“忘不了”“偷偷”等词语体会孩子们的无奈和不甘)(2)然而,躺在床上,孩子们的思绪却飞得很远很远。请根据你对第7自然段的理解,完成下面的语言训练:孩子们透过天窗,看到的是(一粒星),想象到的是(无数

9、闪闪烁烁可爱的星);看到的是(),想象到的是();看到的是(),想象到的是()。(3)小结:孩子们的想象是丰富的,他们将零星的、分散的星、云,玻璃上面掠过的一条黑影,通过奇妙的想象组成一体,构成一个美丽、神奇的夜世界。4师生齐声朗读第6、7自然段。5语言训练:如果是你,也一定和作者一样有着丰富的想象!让我们走进那一间黑得像地洞似的屋子,仰望天窗那一方下着阵雨的天空;当我们扫兴地躺在床上,面对那一方小小的夜空我们的思绪又会是怎样的呢?让我们展开想象的翅膀,描绘出一幅幅奇妙的画面吧!(1)我会从那小玻璃上面的一粒星,想象到无数闪闪烁烁可爱的星,它们也许是(),也许是(),也许是()。(2)我会从那

10、小玻璃上面的一朵云,想象到无数奇幻的云彩,有的像(),有的像(),有的像()。(3)我会从那小玻璃上面掠过的一条黑影,想象到这也许是(),也许是(),也许是()。6晚上,孩子们躺在床上休息,思想却没有“休息”。这一方小小的天窗让孩子们想象出了一个美丽而又广阔的世界。因此,作者说(生接读)发明这天窗的大人们,是应得感谢的。因为活泼会想的孩子们知道怎样从“无”中看出“有”,从“虚”中看出“实”,比任何他看到的都更真切,更阔达,更复杂,更确实!三、总结升华1是的,夏天阵雨来了时(生接读)“小小的天窗是你唯一的慰藉”。从那小小的玻璃,你会看见雨脚在那里卜落卜落跳(生接读)“小小的天窗会使你的想象锐利起

11、来!”晚上,当你被逼着上床去“休息”的时候,也许你还忘不了月光下的草地河滩。这时候(生接读)“小小的天窗又是你唯一的慰藉。!”你会从那小玻璃上面的一粒星,一朵云,想象到无数闪闪烁烁可爱的星(生接读)“总之,夜的美丽神奇,立刻会在你的想象中展开”。2所以,发明这天窗的大人们,是应得感谢的。因为(生接读)活泼会想的孩子们知道怎样从“无”中看出“有”,从“虚”中看出“实”,比任何他看到的都更真切,更阔达,更复杂,更确实!交流:孩子们是怎样从“无”中看出“有”,从“虚”中看出“实”的。3比较句子:A发明这“天窗”的大人们,是应该被感谢的。B发明这天窗的大人们,是应得感谢的。(1)这两个句子有什么不同?

12、(2)“天窗”加不加引号?表达的意思相不相同?(3)文中加了引号的“天窗”有什么深刻的含义?四、拓展练笔天窗虽小,却能开人心窍!茅盾先生为我们打开一扇想象之窗,又带给你怎样的想象空间呢?老师这里也留下一方空白,请你大胆地想象,完成小练笔。1雨天或是雪天,透过玻璃窗看着外面的世界,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2乘汽车、火车或是飞机时,看着窗外的世界,你看到了什么?你想到了什么?提示:选择一个情境,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仿照第7自然段写一段话。文段中可以用上“也许也许也许”的句式。教学本课时,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我引导学生理清了文章的脉络,抓住关键词语“慰藉”与“神奇”,走近“天窗”。“夏天阵雨来了时”“晚上,被逼着上床休息的时候”,天窗是孩子们唯一的慰藉。小小的天窗又是神奇的,因为它能让活泼会想的孩子从“无”中看出“有”,从“虚”中看出“实”。聚焦重点句段,在诵读中体味“无”和“有”,“虚”和“实”,从而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并能够从文段中发现写作的奥秘,掌握写作的金钥匙,我尝试抓住文章的“留白处”,提供写作契机。小“天窗”,大“世界”。要让孩子们从小小的“天窗”,看到这个大大的“世界”,想象力很重要。今天,在课堂上,孩子们已经迈出了可喜的一步。相信在未来,他们一定能够让想象载着孩子们在广阔的“世界”中遨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小学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