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专题强化训练25 论述类、实用类文本阅读(三).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3 专题强化训练25 论述类、实用类文本阅读(三).doc(5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专题强化训练25论述类、实用类文本阅读(三)(建议用时:40分钟)一、(2019无锡测试)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3题。造纸术的起源在历史上有着两种不同的记载。一种以后汉书为代表,认为蔡伦发明了造纸术,发明年代为东汉元兴元年。而唐宋时期的部分学者则持另一种观点,他们认为西汉初期已经有纸。近年来,考古发掘出土了西汉的纸张,如陕西西安东郊出土的灞桥纸、扶风县出土的中颜纸和甘肃悬泉置遗址出土的悬泉纸等,似乎为第二种观点提供了支持,成为西汉有纸的有力证据。但也有学者对此有质疑。一些学者认为出土的西汉纸多数质地粗糙、厚度不均,而纸张作为书写载体,需要满足一定的质量要求,因此这些质地粗糙,很可能不是作为记载
2、工具的“麻片”,并不能称为“纸”。但是支持者则认为,该纸只是制作粗糙,没有蔡伦纸精细。正是由于定义的差异,争论进入长期对峙状态。面对这一疑问,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教授李晓岑等学者运用传统工艺调研和科学手段分析方法,发现了西汉纸与少数民族纸之间的传承关系。李晓岑发现,这些地区至今仍保留着比较原始的造纸术。这种造纸术在原料处理、工序等方面有别于我国传统上“主流”的造纸工艺,即蔡伦留下的造纸工艺抄纸法。最明显的区别是这种造纸方法采用固定的纸帘,纸浆被一点点浇到纸帘上,然后直接在纸帘上晾干,而不是像抄纸法那样将纸浆和纸药加入槽中,再用活动式纸帘一张张抄起来进行压榨、上墙烘干。因而,少数民族地区的“浇纸法”
3、造的纸比较厚,帘纹不明显,纤维分布也不像抄纸法造的纸张那样有一定的方向性。近年来,随着扫描电子显微镜、纸张纤维分析仪等科学仪器的介入,学者们对出土的西汉纸进行了科学分析,发现西汉纸较厚,原料为麻纤维,有些纸张甚至经过了简单加工,竟然与现今少数民族地区仍保留的质地粗糙、较厚的纸张有相似之处。于是李晓岑提出,少数民族地区的造纸术是非蔡伦系的浇纸法造纸术的“继承者”,西汉出土的放马滩纸等正是用这种方法制造出来的,因此是纸无疑。他还发现,有的西汉纸经过了加工,例如在利用偏光显微镜分析悬泉纸时发现了淀粉颗粒,表明该纸经过淀粉加工,这也让我们对早期纸张加工技术有了新的认识,为造纸术在西汉已经出现提供了有力
4、证据。同时,根据考古发现、田野调查和文献考证,造纸术的传播研究也涌现出新成果:中国古代造纸术分两波向外传播,最早向外传播的是浇纸法,从中原地区传播到甘肃、新疆、云南,甚至东南亚和印巴次大陆等地区,而抄纸法是中国造纸术外传的第二波。(选自蔡伦发明造纸术?科技揭晓答案,有删改)1下列不属于“西汉有纸的有力证据”的一项是()A西汉初期已经有纸,蔡伦只是造纸术的改良者。B考古发掘出土了西汉的灞桥纸、中颜纸、悬泉纸等。C学者发现西汉纸与现今的少数民族纸之间有传承关系。D在科学仪器的帮助下,学者们发现有的西汉纸已经经过淀粉加工。解析:选A。A项,误将结论当作证据。其他三项均为西汉有纸的证据。B项从考古角度
5、提供证据,C项从工艺调研角度提供证据,D项从科技分析角度提供证据。2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我国最早向外传播的造纸术是浇纸法而非抄纸法。B如何定义“纸”,学界已经有了长时期的对峙。C浇纸法比抄纸法制造出的纸张更厚一些。D中国造纸术最早应该出现在中原地区。解析:选B。原文第二段所说的“长期对峙”指的是西汉到底是否造出了“纸”,而非到底什么是“纸”。3用自己的语言简要概括选文的主要内容。答:解析:作答本题,首先要通读全文,为文章划分层次,逐层概括文章内容。阅读可知,文章前两段为第一个层次,交代造纸术的起源在历史上有两种不同的记载,学界对这两种观点各持一方,长期对峙。后三段为第二个层次,
6、交代学界对“西汉已经有纸”给出的证据,第三段运用传统工艺调研给出证据,第四段运用科学分析方法给出证据,第五段用对造纸术的传播的研究成果加以证明。考生据此分点概括即可。答案:交代学界对西汉是否已经有纸长期争论的现状。运用传统工艺调研、科学分析方法以及造纸术向外传播的研究成果为西汉已经有纸提供证据。二、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46题。书法,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一部中国书法史就像一条奔流不息的长河,绵延不绝,博大精深。从殷商开始,书法历经秦汉的辉煌、魏晋的风流、隋唐的昌盛、宋元的神意、明清的繁荣,直至今天仍盛传不衰。书法在中国的流行是如此广泛,它对知识阶层精神生活的影响是如此深远。它在世界艺苑独树
7、一帜,放射出灿烂的光芒,并从中华大地走向世界,其魅力世所公认,其影响波及世界各地。据说,毕加索在观赏了中国的书法之后,惊叹其为“艺术中的艺术”,并说,如果他出生在中国,他将成为一位书法家而不是画家,他希望去写他的画。中国书法在民族艺术家庭中独受亲宠。长期以来,无论是在世界的认同中,还是在国人的民族情结里,它一直是最能代表中国文化精神、最能代表中国的艺术。在几千年的演变发展中,中华民族的文化精神、哲学思辨、美学思想乃至人文情怀,都在书法中获得了尽情的抒发和深刻的体现。甚至可以说,在中国众多的艺术门类之中,没有哪一种艺术形式比书法能够更直接、更深刻地体现中华民族的文化本质和精髓。书法这门艺术自古以
8、来就深植于中国人的日常生活之中,是中国最有群众基础的艺术,而它的境界又远远高于人们寻常的生活:它美化人们的生活,使生活艺术化;它又把生活融入艺术,使艺术生活化。书法之所以千年不衰,是因为它表现的是中国人的智慧和创造力。书法是中国人的独特创造,从某种程度上可以说,它是世界上最独特的对应人类心灵的一种表述方式,也只有中国人才以如此美丽的方块字来表述人文和传承文化。数千年来,上至帝王将相,下至文人墨客、贩夫走卒,都倾心于书法,陶醉其间,并为我们留下了一幅幅令人赞叹的书法图卷。中国人,尤其是文人,大都有书法情结,骨子里对书写有着一种特殊的情感。文字是记录语言的符号,是表达感情、传递思想的工具,而中国的
9、书法是汉字书写的艺术,文字与书法具有一种天然的血缘关系。所以说,中国书法既是入世的也是出世的,既是实用的又是艺术的。自古以来,人们除了用毛笔书写交流信息之外,还通过练习书法来修身养性,表达情感意绪,使之具有了艺术传播的功能。所以,书法既是专业化的又是日常化的,并在两者的交融中折射出人们的审美观和世界观。也因此,中国人把“字”看得很重,甚至称作人的“门面”。时至今日,随着电脑的普及,汉字书写的实用功能愈来愈弱化,书法失去了与生活相融相生的土壤,但只要汉字还在被书写使用,书法艺术决不会在中国消亡,因为书法这门艺术是中国人襟怀、品格、学养和才情的总和。书为心画,字如其人,这种比喻,只有中国人才能真正
10、感受到。书法情结作为一种传统文化心理,依然是中国人挥之不去的文化雅好、精神家园。(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4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作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书法最能代表中国文化精神,最能代表中国,这是包括国人在内的世界人民所公认的看法。B中国书法历史悠久、博大精深、流行广泛、影响深远,在民族艺术家庭中独受亲宠,在世界艺苑独树一帜,被人称为“艺术中的艺术”。C书法是世界上唯一一种对应人类心灵的表述方式,世界上以如此美丽的方块字来表述人文和传承文化的只有中国人。D大多中国文人骨子里对书写有一种特殊的情感,作为一种传统文化心理,它是中国人挥之不去的文化雅好和精神家园。解析:选C。“唯一
11、一种”说法错误,原文说的是“它是世界上最独特的对应人类心灵的一种表述方式”,说明对应人类心灵的表述方式有很多,书法只是最独特的一种。5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书法既是艺术的、专业化的,又是实用的、日常化的,而书法的实用性与书法自古以来就深植于人们的日常生活有关。B科技的发展尤其是电脑的普及,弱化了汉字书写的实用功能,但体现着中国人襟怀、学养、才情等的书法艺术不会因此消亡。C从一定程度上说,在中国众多的艺术门类中,书法这门艺术比任何一种艺术形式都能更直接、更深刻地体现中华民族的文化本质和精髓。D在中国人看来,书为心画,字如其人,“字”是一个人的门面,通过一个人的字可以看出他的
12、审美观和世界观。解析:选D。“通过一个人的字可以看出他的审美观和世界观”这一表述夸大其词,原文的表述是“书法既是专业化的又是日常化的,并在两者的交融中折射出人们的审美观和世界观”,书法能够“折射”一定的审美观和世界观,并不是从一个人的字中就能“看出”。6根据文章内容,概述中国书法能够传承几千年的主要原因。答:解析:在解答本题时,首先要浏览全篇,从整体上把握文章内容,然后寻找答题区间,从中提取关键信息。由文章第三段中“书法之所以千年不衰,是因为它表现的是中国人的智慧和创造力”这一句直接可以提取答案要点。其他答案点也可按照先圈点关键语句再稍加整合归纳的方法得出。答案:它表现的是中国人的智慧和创造力。它是中国最有群众基础的艺术。书法是汉字书写的艺术,而汉字书写传承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