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语文课外素材-文学素养:快乐读诗词:《题西林壁》(含练习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生语文课外素材-文学素养:快乐读诗词:《题西林壁》(含练习答案).docx(4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题西林壁北宋苏轼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作者介绍】苏轼(10371101),北宋诗人,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人,北宋文学家、书画家,与其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同为唐宋八大家。作诗清新自然,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填词开豪放一派,气势雄浑,豪迈不羁,摆脱了绮艳柔蘼的风尚,对后世有很大影响。【注释】题:写上。横看:从正面看。庐山是南北走向,横看就是从东西面和西面看。不识:不能认识,辨别。真面目:指庐山真实的面貌。缘:因为。【译文】从正面看是山岭,从侧面看则是山峰耸立,从远处、近处、高处、低处看,庐山呈现各种不同的样子。人们之所以认不清庐山真正的
2、面目,是因为身处在庐山之中。【赏析】这是一首诗中有画的写景诗,又是一首哲理诗,哲理蕴含在对庐山形象的描绘之中。诗的前两句描述了庐山不同的形态变化。庐山横看绵延逶迤,崇山峻岭郁郁葱葱,侧看则峰峦起伏,奇峰突起,耸人云端。从远处和近处不同的方位看庐山,所看到的山色和气势又各不相同。诗的后两句写出了诗人深思后的感悟:之所以从不同的方位看庐山会有不同的印象原来是“只缘身在此山中”。也就是说,只有远离庐山,跳出庐山的遮蔽,才能全面把握庐山的真正形态。这两句充满了意味深长的哲理,成为人们广为传诵的警句。这首诗的前两句概括地描绘了庐山的形象特征,后两句准确地指出看山不得要领的道理。既表现了庐山变化多姿的面貌
3、,又点出了深刻的哲理:观察问题要客观全面,如果主观片面,就得不出正确的结论。之所以从不同的方位看庐山,会有不同的印象,原来是因为“身在此山中”。也就是说,只有远离庐山,跳出庐山的遮蔽,才能全面把握庐山的真正仪态。全诗紧紧扣住游山谈出自己独特的感受,借助庐山的形象,用通俗的语言深入浅出地表达哲理,故而亲切自然,耐人寻味。【名句点睛】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这句诗是诗人在写庐山的景色时所写的千古名句,意思是说之所以无法看清庐山的真面目,就是因为在庐山里面,目光被庐山遮蔽了。现在人们常常用这句话来表示看不清事情的本质,跟“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有异曲同工之妙。比如当你在为一道数学思考题而绞尽脑汁
4、、百思不得其解时,经别人一点拨而变得豁然开朗,这就是“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练习】1.题西林壁的作者是 朝 。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A. 唐 苏轼 B. 宋 王安石 C. 明 王安石 D. 宋 苏轼2.题西林壁中,“题”的意思是( )A. 题目 B. 题写 C. 标签、书签 D. 品评、评论3.诗句“只缘身在此山中”的“缘”的意思是( )A. 因为 B. 沿、顺着 C. 攀援、攀登 D. 依据、凭借4.俗话说:“当局者迷,旁观者清”,下面说明了这个道理的诗句是( )A.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B.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C.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D.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5.古人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下面诗句也是游览庐山而作的是( )A.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B.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C.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D.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答案】1.D2.B3.A4.A5.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