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项目和论文多视角的双高群体科研能力评价研究——以井冈山大学为例-周松.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基于项目和论文多视角的双高群体科研能力评价研究——以井冈山大学为例-周松.pdf(7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2016年第10期 Sci咖dTe粼罐勇蕊。一IRe。踟hdoi:103969jissn10007695201610016基于项目和论文多视角的双高群体科研能力评价研究以井冈山大学为例周 松,冷 明,张斌(井冈山大学科研处,江西吉安343009)摘要:针对井冈山大学在岗教授和在岗博士两个科研群体,从主持科研项目、发表科研论文的多视角,围绕职称、学位、年龄等方面,选择国家级科研项目、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各级各类项目和SCI论文等A类论文、CSCD核心库论文等B类以上论文、一般性学术论文等D类以上论文作为统计口径,定量和定性地对井冈山大学双高群体的科研能力进行对比分析,探寻该校开展科学研究工作的特
2、点和优势,以求对学校科学研究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数据支持。关键词:科研能力;对比分析;双高群体;井冈山大学;视角中图分类号:TP391;C93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7695(2016)10008707Research on the Evaluation of Scientific Research Ability of Professor and doctor of JinggangshanUniversity Based on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Project and PaperZHOU Song,LENG Ming,ZHANG Bin(Scient
3、ific Research Department,Jinggangshan University,Jian 343009,China)Abstract:We focus on professor and doctor group of Jinggangshan University,choose perspectives of scientific researchprojects and research paper,and comparatively analyze the scientific research ability of Jinggangshan University bas
4、ed onprofessional title,degree,age,coHege and etcFurthermore,we explore the characteristic and advantage in scientific re-search workFinally,we provide data supported for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scientific research work in JinggangshanUniversityKey words:scientific research ability;comparativ
5、e analysis;professor and doctor;Jinggangshan University;perspective威廉冯洪堡(Wilhelm Von Humboldt,17671835),作为19世纪初期德国著名的高等教育思想家和改革家,提出了”大学应具有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双重职能”的洪堡思想,并与社会服务、文化传承与创新一并成为现代大学的四大职能。洪堡教授被誉为“第一个提出大学教学应当与科研相结合的人”,对研究型大学理念的形成作出了巨大贡献,并在世界高等教育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大学的科学研究,是指师生所从事的一切科学研究活动。既包括自然科学研究,也包括社会科学研究;既
6、包括基础研究,也包括应用研究、开发研究口卜。大学通过科学研究来创新知识,通过教学活动来传授知识,通过人才培养来服务社会,通过文化传承创新使知识深入人心、提高品性的升华。科研评价作为科研管理的核心内容,对促进科研资源优化配置、提高科研管理水平、推动科研事业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大意义。3 J。然而,在对高校科研能力评价方面,主要由图书情报等研究人员从论文角度开展相关研究。例如:崔林针对南京理工大学20012010年间被SCIE数据库收录的论文,基于文献计量学方法从论文的产出力和影响力两个维度进行统计分析,揭示该校科学研究的发展现状和水平H J。赵镇等针对南方医科大学20052010年间被SCIE数据
7、库收录的论文进行数量统计和质量分析,揭示该校在发表论文方面取得的成果和成因”j。马宁等针对河南农业大学20002009年间被SCIE数据库收录的359篇论文从年代分布、主题内容、论文引用情况、论文合作机构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揭示该校科学研究情况J。郭红等针对广东省科技人员发表的SCI、EI和ISTP等检索论文,基于文献计量学方法从论文学科分布、机构分布、被引用情况、基金与资助产出论文数方面进行统计分析,揭示广东省科技论文的发展现状和水平J。杨郡丽针对河收稿日期:20150828;修回日期:201511一16基金项目:江西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互联网+背景下高校科研管理精细化的实践与研究以井
8、冈山大学为例”(JCl554)万方数据88 周松等:基于项目和论文多视角的双高群体科研能力评价研究以井冈山大学为例南农业大学20012010年间被SCIE数据库收录的论文,从论文数量、类型、刊物分布、学科分布、被引频次等角度进行统计分析,评价该校的科研绩效和学科发展水平o。与论文单视角的科研能力评价相比而言,基于项目、论文、知识产权、科研奖励等多视角的科研能力评价方面的研究却很少,仅有的研究也主要是围绕着构建科研能力评价模型进行了初步的研究及探讨。例如:陈平基于模糊层次法,从学术影响力、科研队伍和科研活跃度等方面构建教师科研能力指标体系一1。吴小妹基于层次分析法和专家咨询法确定指标的权值,从创
9、新投人、创新产出、创新资源方面构建3个一级指标、14个二级指标和23个三级指标组成的教师科研能力指标框架。近十年间,井冈山大学累计获得各级各类科研项目总数为2858项,批准经费总计95579383万元,发表论文8571篇,被SCI、El、ISTP收录444篇。该校以学科建设为龙头,引进高层次人才,组建研究团队,聚焦重点研究领域,优化科研机制,科学研究保持了较快发展的势头,科研实力不断提升,协同创新能力明显增强。然而,井冈山大学双高群体的科研能力究竟如何?相比专任教师群体,在岗教授和在岗博士两个群体的科研能力优势是否明显?在岗教授和在岗博士两个群体内部的科研能力分布如何?本文关注井冈山大学在岗教
10、授和在岗博士两个群体,从主持科研项目、发表科研论文的多视角,围绕职称、学位、年龄等方面,选择国家级科研项目、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各级各类项目和SCI论文等A类论文、CSCD核心库论文等B类以上论文、一般性学术论文等D类以上论文作为统计口径,定量和定性地对井冈山大学双高群体的科研能力进行对比分析。本文数据由井冈山大学人事处和科研处提供,统计截止日期为2015年5月31日。其中,科研项目和论文数据来源于井冈山大学科研管理信息系统。11I,包括各类纵向科研项目、各类横向科研项目、除博士科研启动经费项目外的校级科研项目、SCI期刊论文等A类论文、CSCD核心库期刊论文等B类论文、中文核心期刊论文等c类
11、论文和一般性学术论文等D类论文。1 在岗教授和博士的基本情况图1数据表明,井冈山大学现有在职教职工1569人,其中专任教师1030人,具有正高职称的教师138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177人。图2数据表明,井冈山大学现有正高职称教师138人中,有双肩挑人员9人、专业技术岗位人员105人,共计114名在岗教授。本文分析114名在岗教授主持科研项目、发表科研论文的统计数据年限12011010090807060型50403020100图1 井冈山大学人员类型分布情况图2 井冈山大学正高职称人员类型分布情况区间为自该教师取得教授资格时间或进校时间的最近时间起至今。例如:A教授1995年取得教授资格,20
12、04年加入井冈山大学,则A教授统计数据年限区间为2004年至2015年。B教授2005年取得教授资格,1994年加入井冈山大学,则B教授统计数据年限区间为2005年至2015年。图3 井冈山大学在岗教授学历结构士士士科万方数据周 松等:基于项目和论文多视角的双高群体科研能力评价研究以井冈山大学为例89图3数据表明,井冈山大学现有114名在岗教授中,学士学位人员占比4123,占比最高;博士学位人员占比3158,占比第二。作为反映具有不同层次学习经历的教师数量分布状况的学历结构,是判定高校教师学术水平和科研能力高低的一个重要指标,能较直观地体现高校师资队伍的整体素质。井冈山大学通过逐步提升和优化专
13、任教师的学历结构,具有硕士及其以上学位的教师比例逐年增加,使得教授群体的学历结构整体上有所提升,但具有博士学位的教授数量依然偏少,比例偏低。图4井冈山大学在岗教授年龄结构图4数据表明,井冈山大学现有114名在岗教授的平均年龄为4982岁,50岁以上人员61人,其中58岁至61岁的教授就达到了8人,教授群体年龄结构偏老龄化,其中因学术能力强而被授予教授职称的中青年教师数量并不多,很大一部分教授是通过参加教育工作达到年限而获得教授职称,并且有些教授将在近十年内退休,他们精力有限,教学改革与科研创新能力有所下降。60一n二-aO一:n二u。 121。13j l,二:已下编 恃一编 聘量: 五胄攒开蕊
14、山太学博士学位图5井冈山大学博士学位人员类型分布情况图5数据表明,井冈山大学目前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177人,其中双肩挑人员5人,专业技术岗位人员157人,共计162名在岗博士。本文分析162名在岗博士主持科研项目、发表科研论文的统计数据年限区间为自该教师取得博士学位时间或进校时间的最近时间起至今。例如:C博士1993年取得博士学位,2007年加入井冈山大学,则c博士统计数据年限区间为2007年至2015年。D博士2008年取得博士学位,1996年加入井冈山大学,则D博士统计数据年限区间为2008年至2015年。45 06,图6井冈山大学在岗博士职称结构教授师授22图6数据表明,井冈山大学现有1
15、62名在岗博士,其中副教授占比4506,占比最高;讲师占比3272,占比第二;教授占比2222,占比第三。作为反映教师队伍内部各级职称构成的职称结构,是判定高校教师师资水平、教学和科研水平高低的一个重要指标,直接影响着教师队伍整体作用的发挥。井冈山大学通过深化职称改革,改善专任教师的职称结构,使得博士群体的职称结构整体上基本趋于合理,但具有教授职称的博士数量依然偏少,比例偏低。图7 井冈山大学在岗博士年龄结构图7数据表明,井冈山大学现有162名在岗博士的平均年龄4065岁,相比平均年龄4982的教授群体,博士群体更为年轻,其中50岁以上人员9人,58至61岁仅有1人。由于很大一部分博士是刚毕业
16、就被引进到井冈山大学工作,博士群体年龄结构整体呈现出年轻化的特点。博士群体的年龄与科研新领域的开拓之间的密切关系,通过科学知识和万方数据90 周 松等:基于项目和论文多视角的双高群体科研能力评价研究以井冈山大学为例研究传统的积累、博士群体的革新特性和使用新方法的能力等重要因素影响着博士群体的创新活动。国际大型调查研究证实,在自然科学领域研究人员的产出呈双峰分布,年龄分别为4549岁和55岁。2科研能力的相关评价指标定义定义1:设某双高人员的统计数据年限区间为Y,y:(Y。Y:),主持科研项目数为X,则该人y员的年度项目数z=T竺百。Y2一Yl I十1例如,A教授1995年取得教授资格,2004
17、年加入井冈山大学,A教授在统计数据年限区间2004,2015内,主持科研项目12项,则A教授年度项目数为1。定义2:设某群体共有m人,按照定义1计算每人的年度项目数为Z,z:,z。,则该群体的人1 m均年度项目数二z。IIll=I例如,本文根据定义1和定义2,将项目级别限定为国家级项目,群体限定为在岗教授,计算得到在岗教授群体人均年度国家级项目数为015,表明1名教授约在67年内获批1项国家级项目。定义3:设某双高人员的统计数据年限区间为y。,Y:(Y。Y:),发表科研论文数为P,则该人员的年度论文数。例如,B博士2008年取得学位,1996年加入井冈山大学,B博士在统计数据年限区间2008,
18、2015内,发表科研论文8项,则B博士年度论文数为1。定义4:设某群体共有m人,按照定义3计算每人的年度论文数为Q,Q:,Q。,则该群体的人1 m均年度论文数二Q。I儿L 2I例如,本文根据定义3和定义4,将论文级别限定为A类论文,群体限定为在岗博士,计算得到在岗博士群体人均年度A类论文数为025,表明1名博士约在4年内发表1篇A类论文。3双高群体科研项目能力对比本文根据定义1和定义2,将项目级别限定为国家级项目,群体分别限定为114名在岗教授和162名在岗博士2个群体,计算得到在岗教授群体的人均年度国家级项目数为004668、在岗博士群体的人均年度国家级项目数为008786。此外,图8数据表
19、明,目前未主持过国家级项目教授人数为85,人数占比7456,远大于未主持过国家级项目博士人数占比574l,且主持过不同数量国家级项目的教授人数占比均小于博士人数占比。上述分析表明,在岗博士群体是该校国家级项目负责的主力军。与20082012年井冈山大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资助情况的分析结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是该校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负责的主力军”相一致m。o 1 赫茇级疆目表 4 5图8井冈山大学双高群体主持国家级项目分布情况进而,本文根据定义l和定义2计算得到在岗教授群体的人均年度省部级以上项目数为018253、在岗博士群体的人均年度省部级以上项目数为022245。此外,图9数据表明,目前
20、114名在岗教授和162名在岗博士中,未主持过省部级以上项目教授人数为33,人数占比2895,稍大于未主持过省部级以上项目博士人数占比253l,且主持过不同数量省部级以上项目的教授人数占比稍小于博士人数占比。上述分析表明,在岗博士群体获批省部级以上项目能力稍优于在岗教授群体。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主持省罄蹑以上项目羲图9井冈山大学双高群体主持省部级以上项目分布情况本文根据定义1和定义2给出的计算公式,科研项目为各类纵向科研项目、各类横向科研项目、除博士科研启动经费项目外的校级科研项目,群体分别限定为114名在岗教授和162名在岗博士2个群体,计算得到在岗教授群体的人
21、均年度项目数为038472、在岗博士群体的人均年度项目数为056199。此外,图10数据表明,目前未主持过项目教授人数为28,人数占比2456,大于未主持过项目博士人数占比喊峨啡喊慨慨慨喊8765u拳耧32,蕊隅勰l;嬲母僻溉万方数据周松等:基于项目和论文多视角的双高群体科研能力评价研究以井冈山大学为例 911667,且主持过不同数量项目的教授人数占比大部分稍小于博士人数占比。上述分析表明,在岗博士群体获批项目能力优于在岗教授群体。252015丑上矗_1050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j8 1 7 18 19圭持项目数图10井冈山大学双高群体主
22、持项目分布情况井冈山大学专任教师1030人,近十年间获批项目总数为2858项,计算得到专任教师群体的人均年度项目数为028。在岗博士群体的人均年度项目数056199,在岗教授群体的人均年度项目数038472。图11基于Bspline拟合曲线给出了井冈山大学双高群体人均年度项目数分布情况,数据表明:(1)在岗教授群体和在岗博士群体的获批项目能力优于整体专任教师群体的获批项目能力。(2)在岗博士群体的获批项目能力优于在岗教授群体的获批项目能力,体现在:当人均年度项目数大于05时,博士人数占比的曲线在教授人数占比曲线之上;当人均年度项目数小于05时,教授人数占比的曲线在博士人数占比曲线之上;尤其是当
23、人均年度项目数为零,教授人数占比2456大于博士人数占比1667。(3)无论是零项目数的在岗教授,还是零项目数的在岗博士,其占比偏高导致人均年度项目数分布无法呈现出正态分布。理论上,在岗教授群体和在岗博士群体的年度项目数的概率分布曲线,应该是分别以经过在岗教授群体的人均年度项目数038472、在岗博士群体的人均年度项目数056199的垂线为对称轴,呈现出集中性、对称性和均匀变动性的正态分布曲线。此外,无论是零项目数的在岗教授,还是零项目数的在岗博士,其占比偏高导致双高人群人均年度项目数偏低,相比专任教师群体的人均年度项目数,没有明显优势。4双高群体科研论文能力对比本文根据定义3和定义4,将论文
24、级别限定为A类论文,群体分别限定为114名在岗教授和162名在岗博士2个群体,计算得到在岗教授群体的人均年度A类论文数为017685、在岗博士群体的人均0 2 0 4 -j B 0 0 0 1: 4 。6 1$ 2 0井冈峙双高群体人坶年度顶目披,图1l 井冈山大学双高群体人均年度项目数分布情况年度A类论文数为025721。此外,图12数据表明,目前未发表A类论文教授人数为90,人数占比7895,远大于未A类论文博士人数占比5617,且发表过不同数量A类论文的教授人数占比均小于博士人数占比。上述分析表明,在岗博士群体发表A类论文能力优于在岗教授群体。唪罩甲一甲干一甲 3 4 5 E 7 8 9
25、 ,10发寰聩论文鼓图12井冈山大学双高群体发表A类论文分布情况本文根据定义3和定义4计算得到在岗教授群体的人均年度B类以上论文数为045500、在岗博士群体的人均年度B类以上论文数数为058617。此外,图13数据表明,目前114名在岗教授和162名在岗博士中,未发表B类以上论文教授人数为38,人数占比3333,稍大于发表B类以上论文博士人数占比2963,且发表过不同数量B类以上论文的教授人数占比稍小于博士人数占比。上述分析表明,在岗博士群体发表B类以上论文稍优于在岗教授群体。本文根据定义3和定义4给出的计算公式,科研论文为SCI期刊论文等A类论文、CSCD核心库期刊论文等B类论文、中文核心
26、期刊论文等C类论文和一般性学术论文等D类论文,群体分别限定为筠加圬们50丑姐糍,基孵恒群扑Kr|1医墩|薹哪矾矾i耋瞄黜黜坼帆粼砉|;喜l耄佻m嗡墨也摄万方数据92 周松等:基于项目和论文多视角的双高群体科研能力评价研究以井冈山大学为例0 : j 4 5 6 7 a a )l 0发表瞵牲上论文敷图13 井冈山大学双高群体发表B类以上论文分布情况114名在岗教授和162名在岗博士2个群体,计算得到在岗教授群体的人均年度论文数为117996、在岗博士群体的人均年度论文数为133724。此外,图14数据表明,目前发表过高数量论文的教授人数占比大部分稍小于博士人数占比。上述分析表明,在岗博士群体发表论
27、文能力稍优于在岗教授群体。图14 井冈山大学双高群体发表论文分布情况井冈山大学专任教师1030人,近十年间发表论文8571篇,计算得到专任教师群体的人均年度论文数为083214。在岗教授群体的人均年度论文数为117996、在岗博士群体的人均年度论文数为133724。图15基于Bspline拟合曲线给出了井冈山大学双高群体人均年度论文数分布情况,数据表明:(1)在岗教授群体和在岗博士群体的发表论文能力优于整体专任教师群体的发表论文能力。(2)在岗博士群体的发表论文能力优于在岗教授群体的发表论文能力,体现在:当人均年度论文数大于13时,博士人数占比的曲线在教授人数占比曲线之上;当人均年度论文数小于
28、13时,教授人数占比的曲线在博士人数占比曲线之上。(3)无论是零论文数的在岗教授,还是零论文数的在岗博士,其占比偏高导致人均年度论文数分布无法呈现出正态分布。理论上,在岗教授群体和在岗博士群体的年度论文数的概率分布曲线,应该是分别以经过在岗教授群体的人均年度论文数117996、在岗博士群体的人均年度论文数133724的垂线为对称轴,呈现出集中性、对称性和均匀变动性的正态分布曲线。此外,无论是零论文数的在岗教授,还是零论文数的在岗博士,其占比偏高导致双高群体的人均年度论文数偏低,相比专任教师群体的人均年度论文数,没有明显优势。0 O O 5 0 1 5 j 0 2 5 3 0 3;4 0 4 5
29、 5 0井冈山大学毅高群体人均年度论文数图15 井冈山大学双高群体人均年度论文数分布情况5 结束语本文首先从职称、学位、年龄等方面给出了井冈山大学在岗教授和在岗博士的分布情况;接着,从国家级科研项目、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各级各类项目和SCI期刊论文等A类论文、CSCD核心库论文等B类以上论文、一般性学术论文等D类以上论文作为统计口径,计算了114名在岗教授和162名在岗博士2个群体的人均年度项目数和论文数指标,给出了主持不同级别和数量的项目分布情况、发表不同类别和数量的论文分布情况;最后,从大样本量的项目数和论文数的统计口径,给出了井冈山大学双高群体人均年度项目数和年度论文数的分布情况。综合上
30、述对比分析可得到结论:在获批各级各类项目、发表各类论文两方面,井冈山大学在岗博士群体的科研能力优于或稍优于在岗教授群体的科研能力,且两者的科研能力均优于专任教师群体的科研能力。本文仅从科研项目和论文对井冈山大学双高群体的科研能力做了粗线条的比较研究,若要做更全面细致的研究,还需要开展以下研究:(1)对授权的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软件著作权、主编或参编、独著的教材、专著、译著、古籍整理等、获得的优秀成果奖、完成的成果鉴定等多项科研成果指标进行对比分析;万方数据周 松等:基于项目和论文多视角的双高群体科研能力评价研究以井冈山大学为例 93(2)按照文、理、工等大学科门类对科研项目 (12):24
31、8250经-贝j翼-裂,A-翌些塑;。一川。,。 3薪宁箍备鋈蕊嚣擀S,C171 ;1警敝的计量学分Jiu k z,1):iJ-i(3)对归属不同教学学院的双高群体科研能力 7郭红,1藩罢薯日弱:“。广东省科技论文统计分析J科进行对比分析; 技管理研究,2011(4):6368(4)对归属不同省重点学科、校重点学科、校 8杨郡丽基于SCI的河南农业科技论文统计分析J科技管量塞熬誊型墼考戮企j誊术带头人、学柑9黟焉踹撩施标橼研洲技管理研干群体的科研能力进行对比分析; P。要,广200问9仪(删12)。_:嚣;刑冈忡”“卜。88(5)与兄弟高校的双高群体从科研项目和科研 io。翼小妹高校教师科研能
32、力评价模型构建研究J科技管理成果等多项指标进行对比分析。 研究2010(22):727511井冈山大学井冈山大学科研管理信息系统EBOLht-参考文献:tp:ky91jgsuedu-cnkyglindexaspx1BRUBACHER J S高等教育哲学M王承绪,译杭州:浙 12冷明,周松,林俊岳,等-井冈山大学20082012年国家自。江人民出版社,2001 然科学基金项目申请和资助情况分析J井冈山大学学报2高新发高校科研的价值追求J湖北大学学报(哲社版), (自然科学版),2013(34):1001073丁敬达,邱均平科研评价指标体系优化方法研究以中国高 作者简介:周松(1964-),男,江
33、西吉安人,教授,处长,主要研校科技创新竞争力评价为例J科研管理,2010(31):811 究方向为科研管理,市场营销等;冷明(1975-),通信作者,男,4崔林南京理工大学SCIE论文产出情况与影响力统计分析 江西高安人,副教授,博士,副处长,主要研究方向为科研管理、J科技管理研究,2012(19):108111 组合分析与优化算法等;张斌(1984-),男,湖北襄樊人,讲师,5赵镇,赵醒村,刘辉,等南京医科大学(20052010年) 硕士,科研处项目管理科科长,主要研究方向为科研管理、政治学SCI论文发表情况统计与分析J科技管理研究,2012 理论等研究。(上接第86页)究型大学科技创新能力
34、提升的关键和主要力量,探 5国务院关于深化中央财政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管理改耋妻型三型碧宴坠型黧。蓼三箩开璺熙篓曼箩晚; 荔譬臻。拔裟卜。Y竺JOJ:1lt2lll巴,UIJ嚣,;篙h嘤讥”忙彬提升科研团队的整体水平和质量,成为研究型大学 6孚磊,;磊:“莩i高校科技创新团谴5;晶思考及政策建加强科研团队建设面临的重要问题。科研助理队伍 议J研究与发展管理,2014,26(2):129132正逐渐成为研究型大学科研团队开展高水平科技创 7蒋科兵高校科研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初探科技新的重要署墓:变拿霪息黔黎璺垒璺。蹩墼!篓金; 霎罢了蠢纛j。高校合同带羚蔷人员管理探讨中国高校科,fi。E
35、!。1-tt:。FY。RA科技创新工作的顺利开展等方面起着重要 ”。毒。;。”?:、11葛(3。0】:):”11“319 “5 8”卜。“11的作用。因此,各研究型大学在加强科研队伍建设 9周薇,程莹美国研究型大学专职科研队伍建设的情况与启示的同时,一定要注重科研助理队伍的建设和发展, J复旦教育论坛,2012,10(2):8286逐步形成一支高素质、高水平和专业化的专职科研 10马晨华,褚超孚,赵雪珍研究型大学高水平专职科研队伍构助理队伍,推动科研团队建设从硬指标的显性增长 建;N机9ff制研究基于浙江大学的探索与实践1科技进步与,2014,31(9):152-156向致力于软实力的内在提升
36、转变。这不仅有助于完 11唐莉,陈庆山研究型大学高水平专职科研队伍的制度建设善科研团队建设和发展战略,建设符合研究型大学 一以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为例J中国高校科技,2013科技创新发展的高水平、高质量科研团队,而且有 (9):15-17壁i篓茎型够粤坠妻孳星煮晏奎箩基譬磐的矍垄, n2 3暑墨大擎霉襄蠢羔袤誉襄黧攥黧錾誉茹,;喜套蓑磊促进研究型大学重大科技创新成果的产出,支撑我 另釜薪亮,一20”1;硝一,。 一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为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 13朱付元专职科研队伍建设面临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高校略的实施和创新型国家的建设做出更大的贡献。 科技,2012(4):192114王维克,陈
37、露君,颜淑霞专职科研队伍建设的思考J中_+。 国高校科技,2010(6):911了,董?: , 15周刚,陈华荣中美一流高校专职科研队伍建设比较与思考1张崴研究型大学科研团队结构对团队创造力的影响D辽。6:1辜苗高教研究,2013一(10;:6j。一:7。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高等学校科研助理管理办法(暂行)EBOLhttp:wwwmoeedu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s3340201204xxgk134168html,20157 057 103薛娇,马海泉优化科研队伍结构提升高校创新能力访中国科院系院士、北京大学教授涂传诒J中国高校科技,2013(4):474李晓红研究型大学助推国家创新驱动发展J中国高等教育,2015(2):1820作者简介:郭金超(1980一),男,山东潍坊人,博士,助理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主要为民口科技重大专项管理、高校科研管理政策研究等;吕凤琳(1979一),女,河南洛阳人,博士,助理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高校科研管理政策研究、201l协同创新中心建设管理;沈利冰(1971一),男,山东威海人,博士,重大专项办主任,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主要为高校产学研合作、科研管理政策研究等;高立志(1971一),通信作者,男,河南郑州人,博士,副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高校科研管理政策研究等。万方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