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三单元 圆柱与圆锥 第11课时圆锥(练习课)-人教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三单元 圆柱与圆锥 第11课时圆锥(练习课)-人教版.doc(4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第3单元 圆柱与圆锥第 11课时 圆锥(练习课)教学内容教材第3536页练习六第4,5,711题。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加深对圆锥的特征和体积计算公式的理解。2. 使学生进一步理解等底等高的圆柱和圆锥之间的关系。3. 能应用圆锥的有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4. 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综合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过程与方法经历运用知识的过程,体验数学知识的广泛应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练习中,感受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体验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乐趣,培养发散思维能力。激发学习兴趣,培养认真思考的良好学习习惯。重点、难点重难点 灵活运用有关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突破方法 讲解引导,合作学习、交流。
2、教法与学法教法 组织练习,引导思考。学法 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相结合。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A 案复习引入前面几节课我们学习了圆锥的相关知识?大家还记得吗?引导学生说一说圆锥的特征和体积计算公式。今天我们就通过多方面的练习来巩固这些知识。基础训练1. 教材第35页练习六第4题。组织学生独立完成,并在小组中相互交流、检查。第(1)题中圆锥的体积是25.12 m。第(2)题中圆柱的体积是423.9 m。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方法:根据“等底等高的圆柱和圆锥,圆锥的体积等于圆柱的”即可求得,但前提条件一定要是“等底等高”。2. 教材第35页练习六第5题。教师先组织学生独立思考,再在小组相互交流中指出应该怎样改
3、正,指名汇报。第(1)题:只有等底等高的圆锥和圆柱,圆锥的体积才等于圆柱体积的。第(3)题:当圆锥的高是圆柱的高的3倍,且底相等时,它们的体积才相等。提高训练1. 教材第35页练习六第7题。教师先引导学生弄清:题目要求这堆煤约有多少吨,这就需要先求出这堆煤的体积。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再相互交流订正。2. 教材第36页练习六第8题。组织学生在小组中开展比赛,看谁算得又对又快。教师指名汇报计算结果,全班集体订正。3. 教材第36页练习六第9,10题。组织学生在小组中议一议,相互交流,然后汇报。拓展训练教材第36页练习六第11题。组织学生读题,引导学生明确题目要求即为求出降水的体积,相当于一个以地面为
4、底面,降雨量为高的圆柱的体积。然后要求学生继续独立完成练习,教师集中进行讲解。课后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在哪些方面得到了提高?教学反思本节课首先复习巩固了圆锥的特征和体积计算公式,在此过程中,我将圆锥与圆柱的特点进行对比梳理,使学生对本章节的知识形成一定框架,便于学生复习时对重难点知识的把握。紧接着,通过完成基础训练的两道题,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圆柱与圆锥的体积不是单纯形式上的3倍关系,而是只有当圆柱和圆锥等底等高时,圆锥的体积才是圆柱的。然后,在由几个较难题构成的提高训练中,通过引导学生将各种实际问题的求算转换成圆锥的体积、高等的计算,并组织学生及时反思,提高了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于拓展训练的偏难题,学生可能无法理解为什么总降水最后等于一个圆柱的体积,我们在引导学生得出一个抽象的圆柱模型时应多安排一些时间,多教授一些技巧,也可以在黑板上简易地画出解题过程中所想象的圆柱体模型,将抽象转化为具体,从而使更多学生感受此题的巧妙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