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登高》教学设计及反思 .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登高》教学设计及反思 .pdf(7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登高教学设计工作室第二期学员:望谟民族中学章慧【设计思想】诗歌教学的关键是感受诗景, 体味诗情, 领悟诗意, 在此基础上孕育理解能力、鉴赏能力和审美情感。诗景、诗情、诗意均由文字来承载,把握文字组合的张力,是读诗赏诗的抓手。 杜甫的诗歌素以炼字精深、 涵盖深远著称, 以登高而言,往往淡淡一字, 平平一语,便笼大千于方寸, 缩古今于一瞬。 故细读文本,咀嚼字句,便是赏景、悟情、会意的基本路径。其次,不朽名作的特点是寄寓深广,古今评价甚多,见仁见智,不一而足。这正是培养学生问题意识、探究意识的极好凭借。第三,诗为语言之精华,是诗人心里涌出的情感之流。诵读乃赏诗之要着,精心感悟之时,设身处地,心惟口
2、诵,是理解诗意的关键一步。【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杜甫的生平及本诗的写作背景;2、感受诗人深沉的苦痛和无尽的哀思;过程与方法1、掌握诗歌吟诵的基本方法;2、掌握由意象品味诗歌意境的鉴赏技巧;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走进诗人的情感,感受诗人深沉的苦痛和无尽的哀思。【学情分析】高一学生对诗的了解还比较肤浅,往往只满足于背诵、 记忆,并不专注于诗歌本身的意象、意境与情感,因此,要加强对学生古诗词诵读的训练,让他们学会品味诗歌的意境 ,进而把握诗歌所表达的思想内容;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使学生受到诗人情感的熏陶而有所感悟,从而引发学生的审美兴趣,培养其鉴赏习惯。且本文为高考必背篇章之一,引导学生在有感情的
3、诵读基础上背诵此词。【教学目标】1、吟咏诗韵,感知诗歌声律特点,有感情地诵读并背诵此诗。精品资料 - - - 欢迎下载 - - - - - - - - - - - 欢迎下载 名师归纳 - - - - - - - - - -第 1 页,共 7 页 - - - - - - - - - - 2、了解这首诗的创作背景,理解杜甫在诗中表达的思想感情。3、理解诗意,进入诗歌意境,体会杜甫沉郁顿挫的风格。【教学重点】1、体会诗歌中的意象包含的情感。2、赏析诗歌情景交融的艺术特点。【教学难点】准确、规范、生动地解读诗歌中蕴含的作者的思想感情。【难点突破】 抓住意象,通过知人论世、 品字、讨论、探究等多种方式进
4、行突破。【教学工具】 PPT、学生导学案【教学时数】 1 课时【教学步骤与教学过程】一、导入(幻灯片展示)刘禹锡: “ 自古逢秋悲寂寥 ” ,悲秋是诗人笔下的常客:木落雁南度,北风江上寒。- 【唐】孟浩然早寒江上有怀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唐】 张继枫桥夜泊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 - 【宋】 柳永八声甘州只有一枝梧叶,不知多少秋声!- 【宋】张炎清平乐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 【战国楚】屈原九歌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 【三国魏】曹丕燕歌行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初唐】王勃滕王阁序作为我国唐代最伟大的诗人之一, 他在这肃杀的秋季又发出了怎样的人
5、生悲叹呢?今天我们一起走进他的诗作登高 。二、作者简介(人生四个阶段) (学生导学案自主阅读)(一)读书和漫游时期(三十五岁以前)曾先后游历吴、越和齐、赵,其间曾赴洛阳应举,不第。后在洛阳遇李白,继而又遇高适,三人同游梁、宋。后来李杜又到齐州,分手后又遇于东鲁,再次分别,就没有机会再见面了。(二)困居长安时期(三十五至四十四岁)杜甫先在长安应试,落第。后来向皇帝献赋,向贵人投赠,曾得到右卫率府胄曹参军的小官。 这期间他写了兵车行、精品资料 - - - 欢迎下载 - - - - - - - - - - - 欢迎下载 名师归纳 - - - - - - - - - -第 2 页,共 7 页 - -
6、- - - - - - - - 丽人行等批评时政、讽刺权贵的诗篇。而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尤为著名,标志着他经历十年长安困苦生活后对朝廷政治、社会现实的认识达到了新的高度。(三)陷贼和为官时期(四十五至四十八岁) 。 安史之乱爆发,潼关失守,杜甫投肃宗,中途为叛军俘获, 押到长安。途中听到官军一再败退的消息, 写成月夜 、春望 、 哀江头、 悲陈陶等诗。后来他潜逃到凤翔行在,做左拾遗。由于上疏为宰相房琯事被贬华州司功参军。(四)西南飘泊时期 (四十八至五十八岁) 。 杜甫弃官,携家随人民逃难到了成都。严武入朝,蜀中军阀作乱,他漂流到梓州、阆州,后返成都。严武死,他再度飘泊,在夔州住两年,继又漂
7、流到湖北、湖南一带,病死在湘江上。所以他的诗歌创作,始终贯穿着忧国忧民这条主线。三、朗读课文,感知诗意(幻灯片展示)(一)初读:读准字音1、大家自由朗读,注意结合课文注释,翻译不懂的字句。2、全班齐读,读准字音。3、学生个体朗读(男女生各一名) 。(二)再读:读出节奏(幻灯片展示)登高杜甫风急 /天高/猿/啸哀,渚清 /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 /长江/滚滚来。万里 /悲秋/常/作客,百年 /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 /新停/浊酒杯。节拍: 2-2-1-2 22-3 根据节拍,让班上男女生各一名再次朗读,体会诗意。(三)三读,读出情感读律诗和读古诗有所不同,律诗
8、音律更优美,节奏更更鲜明,表意更细腻,在整齐的形式中蕴含了丰富的情感,诵读时, 要根据诗意读出感情色彩。 全诗基调为精品资料 - - - 欢迎下载 - - - - - - - - - - - 欢迎下载 名师归纳 - - - - - - - - - -第 3 页,共 7 页 - - - - - - - - - - 悲,但并不是节奏一致,应:高亢回环-一气呵成 -悲凉沉重 -自怜自嘲(慢)1、教师有感情的范读2、抽两名同学再次朗读四、合作探究,共同进步(幻灯片展示)、此诗写了哪些意象?营造了怎样的意境?意象:风、天、猿、渚、沙、鸟、落木、长江意境:恢宏阔大2、统筹全诗情感的是哪个字?悲3、宋代的罗
9、大经指出登高“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这联含有八层意思,你能读出几层意思出来?万里:离家之远秋:时之凄惨作客:身在异乡常(作客):离家之久百年:步入晚年多病:衰弱多病独:孤独无依登台:登高望远,怆然悲凉五、课堂检测:根据本诗的情感基调,有感情地背诵诗文1、随机抽三位同学背诵2、全班齐背六、整体小结1.本诗借悲秋之景抒发悲秋之情,请大家读一读,“ 悲秋 ” 二字在诗中有几层含义?三层:季节之秋、人生之秋、国事之秋2.小结律诗的特点是颔联和颈联对仗,可是杜甫在本诗中却是每联都对仗,句句照应,可见杜甫诗歌写作技巧的高超,因此本诗也被称为 “ 古今七律之冠 ” ,但我想对杜甫诗歌的评价之所
10、以这么高, 不仅有技巧, 还有情感的感人! 正如本版块的标题“ 诗从肺腑出 ” !诗人所抒的情感既有身世之悲又有国事之悲,带着作者的这些悲精品资料 - - - 欢迎下载 - - - - - - - - - - - 欢迎下载 名师归纳 - - - - - - - - - -第 4 页,共 7 页 - - - - - - - - - - 情再来读一读品一品诗歌,诗歌将别有一番滋味:(幻灯片展示)在苍茫的天地之间,秋风猛烈地吹向一个登上高处的孤苦老人,两岸的猿似乎要将诗人郁积在心头的悲凉之情全部啼啸出来,急风中的飞鸟低徊寻找着落脚点, 这又多么像流浪他乡的诗人的化身啊!此时诗人郁积在心头的悲苦又像这
11、落叶和江水一般, 难排不尽, 驱赶不绝, 此情此景达到了交融的最高境界!而诗人又为何如此悲苦?因为国难家愁,因为诗人对国家、 对这片土地爱得深沉!七、作业(幻灯片展示)秋,是诗人笔下的常客。在缤纷的秋季往往容易引发人们的感思。同样,还有一个季节常得人们亲睐, 那就是春。 在这昂然的春季, 你们又有哪些感思呢?请同学们写一个有关春片段作文。 (100字左右) 。教师示例:望谟的冬是短暂的。几阵凉风,几次凝霜,还未认真体会冬的寒意,冬的脚步就已匆匆走远。望谟的冬是特别的。暖暖冬阳,柔柔微风,还未细细品味冬的美景,春的双手就已轻轻拂过。真不知该说它是仁慈或是残忍,生活于斯三十年, 几乎从未感受过雪花
12、绽放的美丽,更不用说尽享银装素裹的雅致。 对于寒冬的期盼,只能相会于梦中。这里的冬和春似乎融合了,紧紧拥抱,不分彼此。即使在整个深冬时节,环抱小城的青山也依然苍翠碧绿,生机盎然。我找不到了冬与春的分界。冬有了春的暖,春似乎也就不那么明显了。节选 章慧三月芳菲八、课后拓展搜集古今中外对登高的评价,对照诗作,就其一点,做点深入探究。或佐证,或质疑,或纠偏,或匡正,写点探究性文字。参考书目:杜甫诗醇唐诗汇评。精品资料 - - - 欢迎下载 - - - - - - - - - - - 欢迎下载 名师归纳 - - - - - - - - - -第 5 页,共 7 页 - - - - - - - - -
13、- 教学反思本堂课的教学重视诵读、探讨、自主与合作。三读诗歌:教师范读,通过声情并茂的朗读把学生带入情境之中,让学生对登高一诗的情感基调有个感性的整体认知,有助于学生品味诗歌的音韵美。学生默读,此教学设计目的在于进行诵读指导,让学生注意诗歌的字音、节奏、节拍、韵脚,体味本诗音韵低沉,回环的原因,此为音读。学生自由朗读后结合注释默读。此教学设计本着培养学生自主、 探究能力的宗旨, 目的是让学生思考,领悟诗歌的大意, 此为意读。 三读诗歌, 有利于实现大纲目的中要求培养学生的语感和诵读能力,体味诗歌的音韵。探讨景、境、情的关系:此教学设计的依据是新大纲中学习目标应培养学生发现、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
14、并根据新课标分层推进的原则进行教学,具体到诗歌教学,就是本着学生应深入理解诗歌的思想和情感的原则,通过自主、合作、探究进行学习。在完成探讨景、境、情关系之后,再让学生有感情地背诵全诗。此设计有利于实现教学大纲中要加强学生的积累,养成自觉学习语文的习惯,为终身学习打下基础这一教学目的。本堂课师生对话的气氛非常活跃,学生们调动了自己的知识积累,想象与直觉,根据收集到的信息分析, 解释诗句的含义与思想蕴涵,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这样的探究型语文审美教学课使学生认真地阅读作品,师生之间平等尊重,相互交流, 不仅充分调动了学生的感受力,而且也能从理性的角度更好地把握作品所传递的诸多信息。精品资料 - - - 欢迎下载 - - - - - - - - - - - 欢迎下载 名师归纳 - - - - - - - - - -第 6 页,共 7 页 - - - - - - - - - - 文档编码:KDHSIBDSUFVBSUDHSIDHSIBF-SDSD587FCDCVDCJUH 欢迎下载 精美文档欢迎下载 精品资料 - - - 欢迎下载 - - - - - - - - - - - 欢迎下载 名师归纳 - - - - - - - - - -第 7 页,共 7 页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