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风险社会理论的地方政府融资平台风险治理研究-张洁梅.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基于风险社会理论的地方政府融资平台风险治理研究-张洁梅.pdf(6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二0而年篙罄裟誓盅I丝举镌 2016年5月10日出版l?5r l,基于风险社会理论的地方政府融资平台风险治理研究张洁梅,张玉平【摘要】2008年以后地方政府融资平台成为地方政府发展经济的动力源,但债务迅速膨胀引发的风险问题日益凸显。其风险表现在约束机制不健全、债务结构不均衡、风险分配失衡等方面。究其原因。在于缺乏制度性的设计与规范、利益主体的担险动力不足和利益主体风险地位不平等。风险社会理论作为风险问题研究的新范式,分别从制度维度、文化维度、系统与环境维度提供给我们审视和研究地方政府融资平台风险独特的视角。文章从加强对融资平台贷款的风险管理、创新投融资工具、明确责任主体及尊重公民与公民组织的治
2、理主体地位等方面提出防范和化解地方政府融资平台风险的对策。【关键词】地方政府融资平台;风险社会;风险治理【作者简介1张洁梅,河南大学工商管理研究所所长,商学院副教授,博士;张玉平,河南大学商学院硕士研究生河南开封475004【中图分类号】F8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434(2016)050037一06我国的财税体制改革。形成了地方政府财权和事权严重不匹配的局面,地方政府财政压力徒增。为了追求“政绩”,地方政府通过举债来发展地方经济的意愿极为强烈。2008年爆发了全球性的金融危机,地方政府融资平台问题受到各界的广泛关注。当时,国际金融市场剧烈波动,我国的宏观经济也受到重创,
3、为了尽快改善我国的经济局面,中央出台了4万亿元的投资计划鼓励地方政府通过创新投融资模式来筹集建设资金。在此背景下,融资平台迅速发展,平台的数量和举债规模大幅增长,平台风险呈现累积和叠加态势。在风险膨胀压力剧增的境况下,我国地方政府融资平台风险进入治理的关键时期。一旦融资平台规模控制不好,资金运用得不到监管就会给社会经济带来无法估量的风险,甚至会影响社会的稳定1】。一、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风险表现地方政府融资平台作为地方政府新型的投融资方式,在带动民间投资、拓宽投融资领域、推动地方基础设施建设和促进城市繁荣等方面发挥特殊的功效。地方政府融资平台促进了国际金融危机下我国经济的复苏,但由于各方面制度的
4、缺乏和不到位,平台在运营过程中隐藏着许多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约束机制不健全目前,我国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制度建设相对落后,从机制上尚未真正摆脱政府部门的束缚,实质上演变为服务于政府为其筹集资本的一个载体,平台的投融资行为主要取决于地方政府的投资意愿。地方投融资行为属于“准财政”行为平台债务实际上属于地方政府的隐性负债。平台只有四分之一左右的贷款能够依靠自身收益来偿还贷款,近四分之三的贷款平台自身无法偿还平台风险也将转移给政府承担。同时各职能部门问职责交叉重叠现象严重,使其互相推卸责任的现象加剧,没有人愿意站出来为风险问题负责。因此,风险的制造者通过各种方式逃避责任,最终形成“利润个
5、人化风险社会【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后期资助项目“地方政府融资平台风险管理研究”(14FGL010);河南省高校重点科研项目“地方政府融资平台风险分配失衡的治理研究”(15A630020);河南省高校青年骨干教师资助项目(2014GqS一032)37万方数据化”的风险分配失衡格局。根据审计署的审计报告,截至2013年6月底,融资平台的政府性债务高达17890866亿元其中政府负有偿还责任的债务占到总债务的608,负有担保责任的债务达149。面对巨大的财政压力,地方政府更多地表现为短视行为,盲目举债,而缺乏一套系统规范的风险约束机制来对平台的投融资行为进行严格的管理。于是出现地方政府融资平台数量
6、一路飙升,借债规模快速膨胀,债务风险激增的现象,甚至个别平台公司由于资产负债率过高,可能会面临银行退出、项目烂尾的风险翻。(二)债务结构不均衡首先,行政层级分布不均。从政府层级看,债务分布较集中于财政收入捉襟见肘的市县级政府这就增加了这两级政府的债务风险。通常情况下市县级投融资平台发展速度缓慢,偿债能力较差,周转资金极其有限,投融资效率相对低下。如表l所示。表1 2013年6月底地方各级政府性债务规模情况表 单位:亿元政府负有偿还 政府或有债务政府层级 责任的债务政府负有担保责任的债务 政府可能承担一定救助责任的债务省级 1778084 1562758 1853133市级 484346l 74
7、2413 1704370县级 3957360 348804 735754乡镇 307012 11602 46115合计 10885917 2665577 4339372其次,时间分布不均。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短期贷款较少,多集中于工程量大、资金用度高、所需时间长的大型项目建设。2013年712月以及以后几年政府负有偿还责任的债务如表2所示。短期内通过分散各年度的债务偿还来拉长偿还期限。短期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债务风险不会爆发。从长远来看,通过借债提高公共投资的机会成本要大于税收的机会成本。也就是说,短期来看,政府举债经济增长效益明显。但长期来看借债的风险较大【3】。表2地方政府性债务余额未来偿债情况
8、表 单位:亿元政府负有偿还责任的债务 政府或有债务偿债年度金额 比重 政府负有担保责任的债务 政府可能承担一定救助责任的债务20137201312 2494906 2292 247269 5522672014 2382639 2189 437305 7481692015 1857791 1706 319842 59914782016 1260853 1158 260626 4206512017 847755 779 229860 3519022018 20419。73 1876 1170675 1666905合计 10885917 10000 2665577 4339372最后,债务来源结构单
9、一。根据审计署的公告,截至2013年6月底,中国地方政府债务从银行借款数额的比例高达一半以上,通过其他途径进行融资的比例较小。从债务来源来看,平台主要通过银行进行融资,贷款规模严格受制于银行。自主性低,不利于进行风险的及时疏通和分散。(三)风险分配失衡地方政府融资平台风险作为一种典型的社会风险,存在时空的分配和转移。地方政府融资平台风险分配的结构如图1所示。在实际的运作过程中,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风险分配并没有遵循利益与风险匹配的分配准则,各主体从平台投融资中得38到的利益是不均衡的,政府、平台、金融机构从中获益最多。政府主导的这种风险分配有失公允的本质,一方面,它违背了回避原则;另一方面,分配
10、的结果是以弱势群体替强势群体去承担风险,于情于理都是行不通的。金融机构作为风险的推手虽然承受不良资产总额和不良资产率上升的危机,但拥有中央政府救济的后路。作为平台风险幕后操控者的中央政府。虽然长期来看面临着财政兜底的义务,但风险是否会大规模爆发仍有待考证,并且中央政府控制全国资源,有能力化解风险。公民作为基本上没有参与风险制造的局外人,却承受着各种层次的风险转嫁。也就是说。占据着分配特权的这万方数据些精英统治集团通过“有组织的不负责”,在制造了平台风险之后,通过或明或暗的途径将自己应该承担的风险转嫁给庞大的、无法拒绝风险的公民。由于地位不平等及风险知识层次的差异,风险通过各种途径或明或暗的方式
11、转移给势单力薄的公民最终的承担者也将是全体公民。平台风险分配最后形成两级:以政府为代表的强势群体制造风险而以公民为代表的弱势群体承担风险。图1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风险分配结构二、地方政府融资平台风险产生的原因f一)缺乏制度性的设计与规范目前,我国正处于经济转型的特殊时期,地方政府职能在不断地进行探索和创新。然而,由于受计划经济思想观念的影响和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融资平台的管理往往具有滞后性,缺乏预见性和长远发展的眼光。不利于平台的健康、持续、快速发展。我国的财税体制改革不完善,导致地方政府财权与事权严重不匹配。迫于政绩考核机制的压力,地方政府秉承“GDP增长是硬道理”的宗旨,重视政绩工程而轻视产
12、业布局,通过实施资源密集型工程的竞争策略,争取大投资、争上大项目,盲目扩大投资和引进外资,对高能耗、高污染企业视而不见,重复投资等。向上一级政府传递着“有效”的政绩信号。这种看似“合理”的政绩观导致地方政府只重视经济发展的量而忽视了投融资过程中隐藏的问题和风险。此外,目前我国官员的任职体制成为风险产生的催化剂,推动着风险的形成。融资平台的借款大多时间比较长,政府官员实行换届制,任职时间有限这就会形成本届政府为上届政府最终承担债务的局面。在社会转型的高风险时期,不利于形成公平正义的价值取向。(二)利益主体的担险动力不足金融机构作为典型的商业机构,减少风险甚至规避风险动机明显。是其本能。地方政府融
13、资平台作为政府的融资工具,具有“傀儡性”,它在风险到来时的选择与地方政府的选择紧密相关。对于地方政府而言,财政缺口的加大会影响其承担风险的能力和动力,“后土地财政”时代的到来进一步加剧地方财政的紧张状况,财政缺口扩大。随着中央要求各地调整经济发展战略,积极发展、稳步推进,地方政府的偿债能力将受到影响,中央对土地出让金使用的强制性部署也将进一步削弱地方政府尤其是以卖地为生的市县级政府的还款能力。从而进一步减少地方政府自担风险的动机。(三)利益主体风险地位不平等风险分配与利益主体自身的地位密切相关平台风险分配的结果形成了利益、责任失衡的局面。无论从收益分配还是风险分配来看,政府都是最具强势的主体。
14、政府掌握着投融资的最终决策权,掌控着政策规定的制定权,掌握着大量的地方经济资源,具有最多的风险转移路径,能够影响金融机构的信贷行为。平台的所有投融资行为都是政府权力作用下的结果,都是政府权利的实现。对于金融机构来说,参与政府融资平台贷款本质上是商业行为,在平台投融资过程中具有资金优势和相对独立的信贷权力,凭借投融资的专业知识,获取信贷利润。然而,在平台风险的分配与治理过程中,公民都处于弱势地位。公民名义上作为最终权利的拥有者。但其权利一直被“虚化”不能了解最真实的风险状态,只能在“无知”状态下,默许风险不断地产生、扩散和加深,被动地承受风险带来的危害。三、风险社会理论在地方政府融资平台风险中的
15、应用风险是人类生产活动和社会活动的产物。随着风险社会的到来,风险对于一切社会成员来说都是不可避免的。当前,西方关于风险社会的研究主要有三个不同的研究维度,即制度维度、文化维度、系统与环境维度4J,分别基于不同的视角对现代社会风险问题进行了独特的阐释。(一)制度维度风险通常和一定时期的社会制度相联系,贝克和吉登斯基于制度维度对现代社会风险进行了深入研究。贝克解释了现代风险的本质,反复强调了现代化风险与工业化、全球化、现代化之间的因果关系。风险更多地和人类活动与认识水平相联系,成为人类行为和决策的副产品。他既承认现代社会风险是客观存在的,又强调风险与人的认知有关。39万方数据既从现实主义的视角出发
16、,又体现着构建主义的色彩。贝克指出,官僚和技术精英作为当今社会权力和知识的象征他们通过决策和技术的不断创新推动着社会向前发展。而这些决策和技术也会带来一系列的风险问题。这些风险本质上是现代性过分膨胀的结果是现代性制度的必然产物和困境。吉登斯认为风险是现代社会发展所形成的“副产品”,将风险分为“外部风险”和“人造风险”两种类型。风险多为内生风险,是经济和制度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他强调:“全球化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是充满挑战与矛盾的集合体。”因此,吉登斯对现代风险问题的研究是运用结构化理论对现代性问题及全球化问题进行分析推理的结果。全球经济危机的爆发,中央出台了一系列救市计划,造成地方政府融资平台
17、“井喷”式发展。由此可见,地方政府融资平台数量是伴随着中央的决策和各种社会制度。尤其是监管制度、融资制度、分配制度等不断发展壮大的。随着我国工业化和城镇化的推进,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债务累积形成了地方债务风险,同时也引发了一系列相关问题,比如中央与地方权力的分配问题、政府的责任问题、政府在经济活动中的角色问题和投资对经济的贡献问题等。这些都将是我国政府在经济发展过程中无法回避的问题,需要在以后的发展中逐步完善。(二)文化维度文化维度由道格拉斯首先创立,后来又经过拉什等学者的不断发展而成为具有深远影响的文化流派。道格拉斯从文化的视角来审视现实存在的风险,采用文化人类学的方法来解释基本的风险现象。他认
18、为风险和人的认知紧密相关风险是基于孕育在社会组织特定形式中的原则而被定义、被感知和被管理的。拉什则是从风险文化的视角来阐释风险社会的概念,提出了具有深远影响的风险文化理论。他们以现代风险文化为中心来解释风险制造、风险扩散的本质。由于社会结构的变迁,致使风险出现。另外,他们从文化视角来解读人类社会面临的三种风险即社会政治风险、经济风险和自然风险,进而把社会结构的变异和变迁分别归为三种不同的文化所酿成的后果。即倾向于把社会政治风险视为最大风险的等级制度主义文化;倾向于把经济风险视为最大风险的市场个人主义文化;倾向于把自然风险视为最大风险的社会群落之边缘文化并认为正是边缘文化导致了社会结构趋向混乱不
19、堪的无组织状态【习(麟)。他们都强调现代风险制造、风险扩散都具有文化特质。另外,在风险治理问题上。40他们和贝克的主张不同,贝克主张把制度作为研究的出发点,通过规范国际制度来有效地防范和治理风险而他们倾向于诸如环境保护运动、绿色运动之类的越来越多的非政府组织和亚政治运动来防范和化解风险啕。我国正处在社会的转型时期。地方政府融资平台正经历着投融资结构、平台运行机制及风险意识等方面的深刻变迁,必然会使人们的思想观念异常活跃。但是,适应平台现代化进程的新的道德体系、文化秩序和社会规范尚未完全建立和完善,造成“道德、规范真空”一定程度上会导致平台公司甚至领导干部的信仰危机、道德滑坡、社会价值扭曲等,使
20、思想文化领域呈现一定程度的混乱、失序状态,不利于和谐社会建设的顺利进行。另外,平台的结构风险凸显。局部风险越来越突出。部分平台治理结构不完善,存在多头举债、重复举债问题。这些问题会导致平台的可持续发展毹力不足。随时有可能出现资金链断裂很容易如多米诺骨牌效应一样,影响地方经济的稳定,甚至波及整个平台系统,形成系统性风险。(三)系统与环境维度对于风险社会理论来说卢曼开辟了一个崭新的研究视角,即系统与环境维度。他主要从社会系统理论出发来研究风险的产生和治理问题。他认为风险是在现代化的进程中产生的是现代性的副产品。系统与环境的关系非常复杂。环境的复杂性大于风险的复杂性,因此系统本身处于各种不确定中。这
21、种复杂性一般超越人们的想象空间和控制范围,因而人们难以有效地洞悉整个社会系统发展变迁的脉络趋势和内在规律,往往只能凭借自身的观察和知识去认知风险,而人的观察和知识具有强烈的偶然性,因而风险问题难以从根本上加以消除。他认为当今社会到处充斥着风险,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促使社会结构不断发生变革,这种变革使社会深不可测。另外,他把差异论作为认识风险的基础,因此他的风险系统理论被披上了不可知论的面纱。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人们认识和应对风险的能力明显提高,但与此同时新的更隐蔽的的风险逐渐显现出来,“风险在扩散的过程中,彼此间还可能产生相互影响,产生新的风险源。这些风险往往是人们过去所没有见过的,
22、增强风险的后果”川(。我国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自身充满着复杂性、偶然性,也带来了无数的不确定性,目前面临着既要划清债务风险。又需保持投资稳定增长的两难万方数据选择。国家出台一系列政策试图通过发行公债来偿还债务,适当分散风险,这在一定程度上能够缓解资金压力。但在地方政府投资激励和投资约束不匹配的条件下,无疑只是一种风险转移的隐形途径通过发行公债将风险向社会转移,甚至向后代转移。债务风险不仅仅限定在某一区域而是被延伸到国民经济的债权债务链条,不确定性风险增加。地方政府债券信用危机极有可能对金融市场和金融秩序造成破坏。甚至对整个经济体系造成负面影响,影响着人类的未来。总之在全球化背景下。各种不确定因素越
23、来越多,变数越来越大,一旦选择有误,新的未知风险便会随之产生。风险社会理论研究的三种维度是不同的学者基于不同的研究视角,运用不同的方法。对风险问题进行的系统深入研究。这三种研究维度提供给我们审视和研究地方政府融资平台风险独特的视角。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风险是多方位的,不能仅从某个单一的利益主体出发来防范和治理平台风险要依据贷款的风险特征、风险成因和风险影响因素从政府、平台、金融机构和公众等多方面的结合人手才能从根本上减少和化解地方政府融资平台风险。四、地方政府融资平台风险治理对策发展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对拉动经济迅速回升和加快城镇化进程具有重要作用,但平台风险的分配失衡不仅影响主体担险治险的积极性,
24、而且导致风险累加和再生产,甚至会增大风险转化为系统性危机的几率。因此,在充分发挥平台优势的同时,相关部门应及时出台相关政策和措施,及时有效地治理平台风险。从而最终既能实现弥补地方政府资金缺口的目标,又能降低平台风险,实现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一)加强对融资平台贷款的风险管理为了规避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干中学”的管理方式,降低信贷风险,金融机构要紧跟国家经济政策的步伐,实时调整战略部署,切实做好平台的风险监测、评估与管理工作。在项目贷款之前,对其偿还能力做出合理预测,及时关注资金流向,进而制定合理的借贷策略。充分发挥和加强地方人大的监督作用,对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实行注册登记制。同时规范地方官员
25、的借债行为,设立“谁借谁还”的责任制,加强对融资平台举债的制约和监管阎。金融机构要落实好平台的监管工作,尽快出台相应的规范指引或管理办法。对于风险较高的平台公司应实施强行退出机制,把风险及时扼杀掉。由于种种原因而不能及时退出的平台贷款,要进行及时的引导并采取有效手段控制贷款规模,降低风险发生的可能性。贷款发放之后,金融机构还应及时跟踪项目信贷资金及收益状况,使平台的信贷资金落实到实处,防止信贷资金被挪用及资金使用效率低下的情况出现。另外,根据金融机构审慎经营原则,严格按照授信集中度、资本充足率等指标的要求来运营。从而增强金融机构抵御各类风险的能力。(二)创新地方政府融资工具地方政府通过构建平台
26、来筹集资金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地方政府资金压力,缓解了城市基础设施的供需矛盾,为促进城市繁荣作出了重要贡献。但是,目前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负债率明显偏高,直接融资的比例偏低。所以政府可以根据不同项目的特点,采取不同的融资主体或项目管理主体,有效划分资产边界,实行多元化的融资主体,拓宽融资方式嘲。通过建立多元化的融资方式,逐步扩大直接融资方式的领域。通过建立健全社会投融资体制,逐步开放城市基础设施投资市场,鼓励社会资本进入市政、公用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积极引导民营资本的进入,鼓励其参与项目的投融资过程。通过项目、股权等合作方式,开展与外资合作,实现政府和企业双方的互惠共赢。借助境内外投融资机构的投资、建
27、设和管理优势,运用ToT、PPP等形式开展融资。广泛吸纳社会闲散资本,缓解地方政府财政压力。集中力量搞好公益性基础设施建设。在创新融资渠道的同时。还应加强企业融资工作。一是创新融资对接模式,为实体企业和金融机构提供网络化融资对接服务。畅通实体企业与金融机构信息沟通消除融资对接过程中的信息不对称。二是健全融资对接机制。为提升融资服务工作水平,各地可以根据情况发展融资对接服务联络员,协调处理融资对接中出现的问题;也可以通过融资对接业务培训的方式。帮助企业学习融资知识、提高融资技能。三是出台促进企业融资的政策措施。加快构建基础资产池,力争盘活存量,释放更多信贷规模,支持实体企业融资。(三)明确责任主
28、体随着风险时代的到来,对风险的规避与治理、明确责任主体、合理分配责任成为政府部门的基本职责。政府作为维护社会公平与正义的权威力量,既要积极参与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来,又要搞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深化制度改革,逐步变“万能政41万方数据府”为“有限政府”。全面深化改革,明确政府、平台、金融机构、公民各自的职能定位与责任关系,在平台风险分配中。应遵循谁受益谁承担责任的原则。只有彻底消除强权分配逻辑,才能发挥其真正的作用,平衡各主体在风险分配中的地位,实现风险与利益、责任的平衡和风险再分配正义,推动平台风险的化解。充分发挥市场在经济活动中的重要作用,适当地运用多种手段进行调节。自觉维护社会分配中风险与
29、利益匹配的正义。切实把改善民生落到实处,充分发挥政府公共服务的职能,致力于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政府在提供基本的公共服务时,要全面考虑政府财政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切忌项目过多、标准过高。特别要强调的是,在深刻认识公共财政职能的客观性以及当前我国财政实力的基础上,避免出现将财政的职能作用“政治化”。(四)尊重公民与公民组织的治理主体地位在地方政府投融资过程中。虽然公民作为重要的利益主体之一,但是在平台的投融资以及风险形成、分配和治理的整个过程中,公民都被排除在外,成为了无声的背景。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资金主要投向公共基础设施和城镇化建设领域,这些项目都与公民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公民名义上成为最终权利
30、的拥有者,由于受风险知识及地位的制约无法获得准确的债务数据,不了解资金的流向,不能准确地预知风险,面对强势主体转移出来的风险没有能力去转移和化解,只能在“无知”的状态下。最终成为风险的承受者。在风险的治理过程中,公民也没有参与其中,政治上难免会表现出一种“独裁”的特点。至于公民,必然是乌合之众,被认为会听从领导者们的声音并认真对待他们的关注与恐惧。客观上来讲,公民应该是最公正、最符合法理的问责主体,因为公民是国有资产的最终所有者。也是投融资行为名义上的受益方,更是平台风险的最终承受者。但是由于地方公众对地方政府官员缺乏约束机制,公民参与风险治理进行有效监督的渠道也不复存在。贝克认为在风险治理过
31、程中公民及公民组织作为极其重要的力量,应充分发挥其职能,治理主体范围的扩大化有利于实现责任担当。所以公民与公民组织的治理主体地位应当得到充分的尊重和重视,公民应切实承担起风险监管和问责的职责,在风险治理过程中充分发挥治理主体地位,健全融资平台风险约束机制,及时防范和化解风险。42五、结 语地方政府融资平台是我国投融资体制改革的产物,具有浓厚的中国特色。平台能否健康地发展,直接关系到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及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因此,探讨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风险成因及其治理对策具有重要的理论及实践意义。当前。我国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的债务风险正处于拐点位置,整体看来风险在可控的范围内,但风险的规模呈现扩
32、大化趋势,风险程度不断积累。地方投融资平台债务风险的控制需要综合治理构建自担风险、分配正义的责任机制。需要拥有强权力的政府回归正义,勇于承担自己的责任,同时也需要普通民众增强维权意识,同不公正的风险分配作斗争。风险社会理论认为,只有强势主体回归理性、担起责任,弱势主体强大起来、争取风险分配权,各主体才能树立风险分担意识,从而抑制风险转移,形成权、责、利关系明确的风险分配平等逻辑。最终实现利益、责任、风险的公平分配。推动融资规范化。消除风险再生产的根源,实现风险的真正治理。【参考文献】【1】夏杰长,赵志耘国债规模的国际比较:判断与启示【J】经济学动态,2000,(4)【2】魏国雄建立地方政府融资
33、平台的融资约束机制【J】中国金融,2009,(20)【3】KerSten Kenem猢Debt Fillalldng of pubhc Invesnllent:on a Popmar Misinterpretation of“吐le Golden Rtlle ofPIlbhc sector Borro咖”【J】European Jounlal of PohdcalEcononly,2007,(23)【4】张广利,张丽娜当代西方风险社会理论的三个研究维度探析【J】华东理工大学学报,2014,(2)【5】崔德华风险社会理论与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研究M】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2013【61庄友刚从马克思主义视野对风险社会的二重审视【J】探索,2004,(3)网杨雪冬风险社会与秩序重建f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8】文照明完善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建设的思考J】宏观经济研究,2013,(1)【9】巴曙松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的发展及其风险评估J】今日财富,2009,(9)【10】高艳风险社会视角下地方政府融资平台风险的主体责任【J】区域金融研究,2012,(7)【责任编辑:刘垣显】万方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