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经典寓言故事精编集锦.docx

上传人:h**** 文档编号:12276338 上传时间:2022-04-24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3.0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年经典寓言故事精编集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2022年经典寓言故事精编集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2年经典寓言故事精编集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经典寓言故事精编集锦.docx(9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2022年经典寓言故事精编集锦 寓言为培育学生的思维实力供应了良好契机。以下是我细心收集整理的经典寓言故事,下面我就和大家共享,来观赏一下吧。 经典寓言故事篇1 从前,有个郑国人,准备到集市上买双鞋穿。他先把自己脚的长短量了一下,做了一个尺子。可是临走时马虎大意,竟把尺子忘在家中凳子上了。 他走到集市上,找到卖鞋的地方。刚要买鞋,却发觉尺子忘在家里了,就对卖鞋的人说:我把鞋的尺码忘在家里了,等我回家把尺子拿来再买。说完,就急连忙忙地往家里跑。 他匆忙忙忙地跑回家,拿了尺子,又慌惊慌张地跑到集市。这时,天色已晚,集市已经散了。他白白地跑了两趟,却没有买到鞋子。 别人知道了这件事,觉得很惊奇,就问

2、他;你为什么不用自己的脚去试试鞋子,而偏偏要回家去拿尺子呢? 这个买鞋的郑国人却说:我宁愿信任量好的尺子,也不信任我的脚。 寓意:不顾客观实际而墨守成规的人,经常会做出荒.唐可笑的事来。 经典寓言故事篇2 魏国大夫庞恭和魏国太子一起作为赵国的人质,定于某日启程赴赵都邯郸。临行时,庞恭向魏王提出一个问题,他说:“假如有一个人对您说,我望见闹市熙熙攘攘的人群中有一只老虎,君王信任吗?”魏王说:“我当然不信。”庞恭又问:“假如是两个人对您这样说呢?”魏王说:“那我也不信。”庞恭紧接着追问了一句道:“假如有三个人都说亲眼望见了闹市中的老虎,君王是否还不信任?”魏王说道:“既然这么多人都说望见了老虎,确

3、定确有其事,所以我不能不信。”庞恭听了这话以后,深有感受地说:“果真不出我的所料,问题就出在这里!事实上,人虎相怕,各占几分。详细地说,某一次原委是人怕虎还是虎怕人,要依据力气对比来论。众所周知,一只老虎是决不敢闯入闹市之中的。如今君王不顾及情理、不深化调查,只凭三人说虎即确定有虎,那么等我到了比闹市还远的邯郸,您要是听见三个或更多不喜爱我的人说我的坏话,岂不是要断言我是坏人吗?临别之前,我向您说出这点疑虑,希望君王肯定不要轻信人言。” 庞恭走后,一些平常对他心怀不满的人起先在魏王面前说他的坏话。时间一长,魏王果真听信了这些谗言。当庞恭从邯郸回魏国时,魏王再也不情愿召见他了。 看起来,谣言惑众

4、,无稽之谈多了,的确足以毁掉一个人。随声附和的人一多,白的也会被说成黑的,真是叫做“众口铄金,积毁销骨”。所以我们对待任何事情都要有自己的分析,不要人云亦云,被假象所蒙蔽。 经典寓言故事篇3 古时候,齐国的国君齐宣王爱好音乐,尤其喜爱听吹竽,手下有300个擅长吹竽的乐师。齐宣王喜爱喧闹,爱摆排场,总想在人前显示做国君的威历,所以每次听吹竽的时候,总是叫这300个人在一起合奏给他听。 有个南郭先生听说了齐宣王的这个癖好,觉得有机可乘,是个赚钱的好机会,就跑到齐宣王那里去,吹嘘自己说:“大王啊,我是个出名的乐师,听过我吹竽的人没有不被感动的,就是鸟兽听了也会翩翩起舞,花草听了也会合着节拍抖动,我愿

5、把我的绝技献给大王。”齐宣王听得兴奋,不加考察,很痛快地收下了他,把他也编进那支300人的吹竽队中。 这以后,南郭先生就随那300人一块儿合奏给齐宣王听,和大家一样拿优厚的薪水和丰厚的赏赐,心里得意极了。 其实南郭先生撒了个弥天大谎,他压根儿就不会吹竽。每逢演奏的时候,南郭先生就捧着竽混在队伍中,人家摇摆身体他也摇摆身体,人家摆头他也摆头,脸上装出一副动情忘我的样子,看上去和别人一样吹奏得挺投入,还真瞧不出什么马脚来。南郭先生就这样靠着蒙骗混过了一天又一天,坐享其成地白拿薪水。 可是好景不长,过了几年,爱听竽合奏的齐宣王死了,他的儿子齐湣(min)王继承了王位。齐湣王也爱听吹竽,可是他和齐宣王

6、不一样,认为300人一块儿吹实在太吵,不如独奏来得悠扬逍遥。于是齐湣王发布了一道吩咐,要这300个人好好练习,作好打算,他将让它300人轮番来一个个地吹竽给他观赏。乐师们知道吩咐后都主动练习,想一展身手,只有那个滥竽充数的南郭先生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惶惶不行终日。他想来想去,觉得这次再也混不过去了,只好连夜整理行李逃走了。 像南郭先生这样不学无术靠蒙骗混饭吃的人,骗得了一时,骗不了一世。假的就是假的,最终逃不过实践的检验而被揭穿伪装。我们想要胜利,的方法就是勤奋学习,只有练就一身过硬的真本事,才能经受得住一切考验。 经典寓言故事篇4 从前,在一个不太出名的小山村,住着一户姓杨的人家,靠在村旁种

7、一片山地过日子。这户人家有两个儿子,大儿子叫杨朱,小儿子叫杨布,两兄弟一边在家帮父母耕地、担水,一边勤读诗书。这兄弟两人都写得一手好字,交了一批诗文挚友。 有一天,弟弟杨布穿着一身白色干净的衣服兴趣盎然地出门访友。在快到挚友家的路上,不料天空突然下起雨来了,雨越下越大,杨布正走在前不着村、后不落店的山间小道上,只好硬着头皮顶着大雨,被淋得落汤鸡似地跑到了挚友家。他们是常常在一起探讨诗词、评议字画的好挚友,杨布在挚友家脱掉了被雨水淋湿了的白色外衣,穿上了挚友的一身黑色外套。挚友家里款待杨布吃过饭,两人又谈论了一会儿诗词,评议了一会儿前人的字画。他们越谈越投机,越玩越快乐,不觉天快黑下来了,杨布就

8、把自已被雨水淋湿了的白色外衣晾在挚友家里,而自己就穿着挚友的一身黑色衣服告辞挚友回家。 雨后的山间小道虽然是湿的,但由于路面上小石子铺得多,没有淤积的烂泥。天色慢慢地暗下来了,曲曲折折的山路还是明晰可辨。晚风轻轻吹着,从山间送来一阵阵新枝嫩叶的芳香。要不是天愈来愈黑下来了,杨布还真有点儿雨后漫游山岗的雅兴哩!他走着、走着,走到自家门口了,还沉醉在白天与挚友畅谈的兴致里。这时,杨布家的狗却不知道是自家主子回来了,从黑地里猛冲出来对他汪汪直叫。须臾,那狗又突然后腿站起、前腿向上,好像要朝杨布扑过来。杨布被自家的狗这突如其来的狂吠声和它快要扑过来的动作吓了一跳,非常恼火,他立刻停住脚向旁边闪了一下,

9、生气地向狗大声吼道:瞎了眼,连我都不相识了!于是顺手在门边抄起一根本棒要打那条狗。这时,哥哥杨朱听到了声音,马上从屋里出来,一边阻挡杨布用木棒打狗,一边唤住了正在狂叫的狗,并且说:你不要打它啊!应当想想看,你白天穿着一身白色衣服出去,这么晚了,又换了一身黑色衣服回家,假如是你自己,一下子能辨得清吗?这能怪狗吗? 杨布不说什么了,冷静地思索了一会儿,觉得哥哥杨朱讲的也是有道理的。狗也不汪汪地叫了,一家人重新又复原了原先的欢乐。 这篇寓言故事说明:若自己变了,就不能怪别人对自己另眼相看。别人另眼看自己,首先要从自己身上找缘由,不然的话就像杨布那样:一身衣服变了,反而怪狗不相识他。 经典寓言故事篇5

10、 魏国的一个农夫有一次在犁田时突然听到一声震响。他喝住耕牛,刨开土层一看,原来是犁铧撞上了一块直径一尺、光泽碧透的异石。农夫不知是玉,所以跑到旁边田里请邻人过来观看。那邻人一看是块罕见的玉石,于是起了歹心。他编了一套谎话对农夫说:这是个不祥之物,留着它迟早会生祸害。你不如把它扔掉。农夫一时还拿不定办法。他心想:这么美丽的一块石头,假如不是怪石,扔掉了多么惋惜。农夫迟疑了一会儿,最终还是确定把它拿回家去,先摆在屋外的走廊上视察一下,看看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那天夜里,宝玉突然光线四射,把整个屋子照得像白昼一样。农夫全家人被这种奇妙的景象惊呆了。农夫又跑去找那邻人。邻人趁机恐吓他说:这就是石头里的妖

11、魔在作怪。你只有立刻把这块怪石扔掉才能消灾除祸!听了这话以后,农夫连忙把玉石扔到了野地里。时隔不久,那邻人跑到野外把玉石搬回了自己的家。 其次天,那邻人拿这块玉石去献给魏王。魏王把玉工召来品评其价值。那玉工一见这块玉石,不觉大吃一惊。他连忙朝魏王跪下,连连叩头,然后起身对魏王说:恭喜圣上洪福,您得到了一块稀世珍宝。我虽然当了这么多年的玉工,还从来没有见过这样大、这样好的玉石。魏王问:这块玉石值多少钱?玉工说:这是一件无价之宝,难以用金钱计算它的价值。世上的繁华都市里有各种各样的玉石,但没有哪一块能与它媲美。魏王听了这话以后大喜,当即赏给献玉者一千斤黄金,同时还赐予他终生享用大夫俸禄的待遇。 狡

12、诈的人因骗取的玉石而受赏食禄,而和善的穷苦人却还蒙在鼓里一点也不知道。 经典寓言故事篇6 齐国有个人上无片瓦,下无立锥之地,自己又无一技之长,没有谋生的手段,每天只有靠在城里乞讨度日,生活非常窘况。 那时的城市又不大,他每天走的都是那几条街巷,讨的总是那几户人家。起先,人们出于一种怜悯心,还给他一点残菜剩饭;时间长了以后,人们就觉得他来的次数太多了,令人生厌,于是谁也不情愿再给他一些食物了。为此,他只有忍饥挨饿的份了。 恰在此时,有个姓田的马医因活太多,忙不过来,须要找一个帮手。这个乞丐便主动找上门去,恳求在马厩里给马医打打杂工,以此换取一日三餐。这样,他再也不用沿街乞讨,晚上也不必漂泊流浪,

13、安定的生活使他的日子变得充溢起来,干活也特别卖力。 可是,又有人在一旁取笑他了:“马医原来就是一个被人瞧不起的职业,而你不过是为了混口饭吃,就去给马医打杂、当下手,这不是你的莫大的耻辱吗?” 这个从前的乞丐安静地回答:“依我看,天下的耻辱莫过于寄生虫,靠乞讨度日。过去,我为了活命,连讨饭都不感到羞愧;如今能帮马医干活,用自己的劳动养活自己,这又怎么能说是耻辱呢?” 这个齐国人的生活看法是正确的,劳动没有凹凸贵贱之分,在任何状况下,都是自食其力好。 经典寓言故事篇7 古时候,有一种乐器叫作瑟,发出的声音特别悦耳好听。赵国有许多人都精通弹瑟,使得别的国家的人艳羡不已。 有一个齐国人也特别观赏赵国人

14、弹瑟的技艺,特殊希望自己也能有这样的好本事,于是就决心到赵国去拜师学弹瑟。 这个齐国人拜了一位赵国的弹瑟能手做师傅,起先跟他学习。可是这个齐国人没学几天就厌烦了,上课的时候常常开小差,不是找借口迟到早退,就是偷偷琢磨自己的事情,不用心听讲,平常也总不情愿好好练习。 学了一年多,这个齐国人仍弹不了成调的曲子,老师责怪他,他自己也有点慌了,心里想:我到赵国来学了这么久的弹瑟,假如什么都没学到,就这样回去哪里有什么脸面见人呢?想虽这样想,可他还是不抓紧时间仔细研习弹瑟的基本要领和技巧,一天到晚都只想着投机取巧。 他留意到师傅每次弹瑟之前都要先调音,然后才能演奏出好听的曲子。于是他琢磨开了:看来只要调

15、好了音就能弹好瑟了。假如我把调音用的瑟弦上的那些小柱子在调好音后都用胶粘牢,固定起来,可不就能一劳永逸了吗?想到这里,他不禁为自己的“聪慧”而暗自得意。 于是,他请师傅为他调好了音,然后真的用胶把那些调好的小柱子都粘了起来,带着瑟高兴奋兴地回家了。 回家以后,他逢人就夸耀说:“我学成回来了,现在已经是弹瑟的高手了!”大家信以为真,纷纷恳求他弹一首曲子来听听,这个齐国人欣然答应,可是他哪里知道,他的瑟再也无法调音,是弹不出完整的曲子来的。于是他在家乡父老面前出了个大洋相。 这个齐国人惊奇极了:明明固定好了的音,怎么就是弹不好呢?他不知道,音即使能调好,也只是弹好瑟的条件之一。 学习是一个按部就班的过程,没有捷径可走。我们只有坚持不懈地仔细学习、努力钻研,才不会重蹈这个齐国人的覆辙。 经典寓言故事精编集锦第9页 共9页第 9 页 共 9 页第 9 页 共 9 页第 9 页 共 9 页第 9 页 共 9 页第 9 页 共 9 页第 9 页 共 9 页第 9 页 共 9 页第 9 页 共 9 页第 9 页 共 9 页第 9 页 共 9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工作计划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