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经典历史故事初三.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经典历史故事初三.docx(17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2022年经典历史故事初三 中华文化历史久远,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就有2000年以上,华夏民族在中华大地上演绎出了一幕幕激烈人心的故事,出现一个个叱咤风云的人物,留下了很多可歌可泣的事迹,下面为大家细心整理了一些关于经典历史故事初三,欢迎查阅。 经典历史故事初三1 范仲淹的新政失败以后,北宋的朝政越来越腐化,特殊是在京城开封府,权贵大臣贪腐贿 赂的风气非常严峻;一些皇亲国戚更是肆无忌惮,不把国法放在眼里。后来,开封府来了个新任知府包拯,这种状况才有了点变更。 包拯是庐州合肥人,早年做过天长县(今安徽天长)的县令。有一次,县里发生一个案件,有个农夫夜里把耕牛拴在牛棚里,早上起来,发觉牛躺倒在地上,嘴
2、里淌着血,掰开牛嘴一看,原来牛的舌头被人割掉了。这个农夫又气又伤心,就赶到县衙门告状,要求包拯为他查究割牛舌的人。 这个无头案该往哪里去查呢?包拯想了一下,就跟告状的农夫说:“你先别声张,回去把你家的牛宰了再说。” 农夫原来舍不得宰耕牛,按当时的法律,耕牛是不能私自屠宰的。但是一来,割掉了舌头的牛也活不了多少天;二来,县官叫他宰牛,也用不到怕犯法。 那农夫回家后,果真把耕牛杀掉了。其次天,天长县衙门里就有人来告发那农夫私宰耕牛。 包拯问明状况,立即沉下脸,叫卖一声说:“好大胆的家伙,你把人家的牛割了舌头,反倒来告人私宰耕牛?” 那个家伙一听就呆了,伏在地上直磕头,老醇厚实供认是他干的。 原来,
3、割牛舌的人跟那个农夫有冤仇,所以先割了牛舌,又去告发牛主子宰牛。 打那以后,包拯审案的名声就传开了。 包拯做了几任地方官,每到一个地方,都取消了一些苛捐杂税,清理了一些冤案。后来,他被调到京城做谏官,也提出不少好的建议。宋仁宗正想整顿一下开封的秩序,才把包拯调任开封府知府。 开封府是皇亲国戚、豪门权贵集中的地方。以前,不管哪个当这差使,免不了跟权贵通 关节,接贿 赂赂。包拯上任以后,决心把这种腐化的风气整顿一下。 根据宋朝的规则,谁要到衙门告状,先得托人写状子,还得通过衙门小吏传递给知府。一些讼师恶棍,就趁机敲榨勒 索。包拯破了这条规则,老百姓要诉冤告状,可以到府衙门前击鼓。鼓声一响,府衙门就
4、大开正门,让百姓干脆上堂控告。这样一来,衙门的小吏要想做手脚也不敢了。 有一年,开封发大水,那里一条惠民河河道堵塞,水排泄不出去。包拯一调查,河道堵塞的缘由是有些宦官、权贵侵占了河道,在河道上修筑花园、亭台。包拯立即下吩咐,要这些园主把河道上的建筑全部拆掉。有个权贵不愿拆除。开封府派人去督促,那人还强词夺理,拿出一张地契,硬说那块地是他的产业。包拯具体一检查,发觉地契是那个权贵自己伪造的。包拯非常生气,勒令那人拆掉花园,还写了一份奏章向宋仁宗揭发。那人一看事情闹大,要是仁宗真的追究起来,也没有他的好处,只好乖乖地把花园拆了。 一些权贵听到包拯执法严明,都吓得不敢为非作歹。有个权贵想通 关节,准
5、备送点什么礼物给包拯,旁人提示他,别白操劳了,包拯的廉洁奉公是出了名的。他原来在端州(今广东肇庆)做过官。端州出产的砚台,是当地的特产。皇宫规定,端州官员每年要进贡一批端砚到内廷去。在端州做官的人往往借进贡的机会,向百姓大肆搜刮,私下贪腐一批,去讨好那些权贵大臣。搜刮去的端砚比进贡的要多出几十倍。后来,包拯到了端州,向民间征收端砚,除了进贡朝廷的以外,连一块都不增加。直到他离开端州,从没有私自要过一块端砚。 那权贵听了,知道没有空子好钻,也只好罢休。后来开封府的男女老少,没有人不知道包拯是个大清官。民间流传着两句歌谣:“关节不到,有阎罗、包老。”(“阎罗”是传闻里管地狱的神。) 包拯对亲戚挚友
6、也非常严格。有的亲戚想利用他做靠山,他一点也不照看。日子一久,亲戚挚友知道他的脾气,也不敢再为私人的事情去找他了。 宋仁宗很器重包拯,提升他为枢密副使。他做了大官,家里的生活照样非常朴实,跟一般百姓一样。过了五年,他得重病死了,留下了一份遗嘱说:后代子孙做了官,假如犯了贪腐罪,不许回老家;死了以后,也不许葬在咱包家的坟地上。 由于包拯一生做官清廉,不但生前得到人们的赞扬,在他死后,人们也把他当作清官的典型,尊称他“包公”,或者叫他“包待制”、“包龙图”(包拯得过天章阁待制、尤图阁学士的官衔)民间流传着很多包公铁面无私、打击权贵的故事,还编成包公办案的戏曲和小说。虽然其中大都是虚构的传闻,但是也
7、反映了人们对清官的敬慕心情。 经典历史故事初三2 经过春秋时期长期的争霸斗争,很多小的诸侯国被大国并吞了。有的国家内部发生了变革,大权慢慢落在几个大夫手里。这些大夫原来也是奴隶主贵族,后来他们采纳了封建的剥削方式,转变为地主阶级。有的为了扩大自己的势力,还用减轻赋税的方法,来笼络人心,这样,他们的势力就越来越大了。 一向称为中原霸主的晋国,到了那个时候,国君的权力也衰落了,实权由六家大夫把持。他们各有各的地盘和武装,相互攻打。后来有两家被打散了,还剩下智家、赵家、韩家、魏家。这四家中,又以智家的势力。 智家的大夫智伯瑶想侵占其他三家的土地,对三家大夫赵襄子、魏桓子、韩康子说:“晋国原来是中原霸
8、主,后来被吴、越夺去了霸主地位。为了使晋国强大起来,我主见每家都拿出一百里土地和户口来归给公家。” 三家大夫都知道智伯瑶故意不良,想以公家的名义来压他们交出土地。可是三家心不齐,韩康子首先把土地和一万家户口割让给智家;魏桓子不愿得罪智伯瑶,也把土地、户口让了。 智伯瑶又向赵襄子要土地,赵襄子可不答应,说:“土地是上代留下来的产业,说什么也不送人。” 智伯瑶气得火冒三丈,立刻吩咐韩、魏两家一起发兵攻打赵家。 公元前455年,智伯瑶自己率领中军,韩家的军队担当右路,魏家的军队担当左路,三队人马直奔赵家。 赵襄子自知寡不敌众,就带着赵家兵马退守晋阳(今山西太原市)。 没有多少日子,智伯瑶率领的三家人
9、马已经把晋阳城团团围住。赵襄子叮嘱将士们坚决守城,不许交战。逢到三家兵士攻城的时候,城头上箭似乎飞蝗似的落下来,使三家人马没法前进一步。 晋阳城靠着弓箭死守了两年多。三家兵马始终没有能把它攻下来。 有一天,智伯瑶到城外察看地形,看到晋阳城东北的那条晋水,突然想出了一个办法:晋水绕过晋阳城往下流去,要是把晋水引到西南边来,晋阳城不就淹了吗?他就叮嘱兵士在晋水旁边另外挖一条河,始终通到晋阳,又在上游筑起坝,挡住上游的水。 这时候正赶上雨季,水坝上的水满了。智伯瑶吩咐兵士在水坝上开了个豁口。这样,大水就直冲晋阳,灌到城里去了。 城里的房子被淹了,老百姓不得不跑到房顶上去避难,灶头也被沉没在水里,人们
10、不得不把锅子挂起来做饭。可是,晋阳城的老百姓恨透了智伯瑶,宁可淹死,也不愿倒戈。 智伯瑶约韩康子、魏桓子一起去察看水势。他指着晋阳城得意地对他们两人说:“你们看,晋阳不是就快完了吗?早先我还以为晋水像城墙一样能挡住敌人,现在才知道大水也能灭掉一个国家呢。” 韩康子和魏桓子表面上听从地答应,心里暗暗惊讶。原来魏家的封邑安邑(今山西夏县西北)、韩家的封邑平阳(今山西临汾县西南)旁边各有一条河道。智伯瑶的话正好提示了他们,晋水既能淹晋阳,说不定哪一天安邑和平阳也会遭到晋阳同样的命运呢。 晋阳被大水淹了之后,城里的状况越来越困难了。赵襄子特别焦急,对他的门客张孟谈说:“民心当然没变,可是要是水势再涨起
11、来,全城也就保不住了。” 张孟谈说:“我看韩家和魏家把土地割让给智伯瑶,是不会心甘情愿的,我想方法找他们两家说说去。” 当天晚上,赵襄子就派张孟谈偷偷地出城,先找到了韩康子,再找到魏桓子,约他们反过来一起攻打智伯瑶。韩、魏两家正在迟疑,给张孟谈一说,自然都同意了。 其次天夜里,过了三更,智伯瑶正在自己的营里睡着,猛然间听见一片喊杀的声音。他赶忙从卧榻上爬起来,发觉衣裳和被子全湿了,再定睛一看,兵营里全是水。他起先还以为也许是堤坝决口,大水灌到自己营里来了,抓紧叫兵士们去抢修。但是不一会,水势越来越大,把兵营全淹了。智伯瑶正在惊惶不定,一霎时,四面八方响起了战鼓。赵、韩、魏三家的士兵驾着小船、木
12、筏一齐冲杀过来。智家的兵士,被砍死的和淹死在水里的不计其数。智伯瑶全军覆没,他自己也被三家的人马逮住杀了。 赵、韩、魏三家灭了智家,不但把智伯瑶侵占两家的土地收了回来,连智家的土地也由三家平分。以后,他们又把晋国留下的其他土地也瓜分了。 公元前403年,韩、赵、魏三家打发使者上洛邑去见周威烈王,要求周天子把他们三家封为诸侯。周威烈王想,不承认也没有用,不如做个顺水人情,就把三家正式封为诸侯。打那以后,韩(都城在今河南禹县,后迁至今河南新郑)、赵(都城在今山西太原东南,后迁至今河北邯郸)、魏(都城在今山西夏县西北,后迁至今河南开封)都成为中原大国,加上秦、齐、楚、燕四个大国,历称为“战国七雄”。
13、 经典历史故事初三3 盘庚死后又传了十一个王,最终一个王叫做纣(音zhu)纣原来是一个相当聪敏,又有勇力的人。他早年曾经亲自带兵和东夷进行一场长期的斗争。他很有军事才能,在作战中百战百胜,最终平定了东夷,把商朝的文化传播到淮水和长江流域一带。在这件事上,商纣是起了肯定作用的。但是在长期斗争中,消耗也大,加重了商朝人民的负担,人民的苦痛越来越深了。 纣和夏桀一样,只知道自己享乐,根本不管人民的死活。他没完没了地建立宫殿,他在他的别都朝歌(今河南淇县)造了一个富丽堂皇的“鹿台”,把搜刮得来的金银珍宝都贮藏在里面;他又造了一个极大的仓库,叫做“钜桥”,把剥削来的粮食积累起来。他把酒倒在池里,把肉挂得
14、像树林一样。他和宠姬妲己(妲音d)过着穷奢极欲的生活。他还用各种残酷的刑罚来镇压人民。凡是诸侯背叛他或者百姓反对他,他就把人捉起来放在烧红的铜柱上烤死。这叫做“炮烙”(音lu)的刑罚。 纣的残暴行为,加速了商朝的灭亡。这时候,在西部的一个部落却正在一每天兴盛起来,这就是周。 周本是一个古老的部落。夏朝末年,这个部落在现在陕西、甘肃一带活动。后来,因为遭到戎、狄等游牧部落的侵扰,周部落的首领古公亶父(亶音dn)率领周人迁移到岐山(今陕西岐山县东北)下的平原定居下来。 到了古公亶父的孙子姬昌(后来称为周文王)继位的时候,周部落已经很强大了。周文王是一个能干的政治家。他的生活跟纣王正相反。纣王喜爱喝
15、酒、打猎,对人民滥施刑罚。周文王禁止喝酒,不准贵族打猎,糟蹋庄稼。他激励人民多养牛羊,多种粮食。他还虚心接待一些有才能的人,因此,一些有才能的人都来投奔他。 周部落强大起来,对商朝是个很大的威逼。有个大臣崇侯虎在纣王面前说周文王的坏话,说周文王的影响太大了,这样下去,对商朝不利。 纣王下了一道吩咐,把周文王拿住,关在羑里(在今河南汤阴县一带,羑音yu)地方。周部落的贵族把很多美女、骏马和别的珍宝,献给纣王,又送了很多礼物给纣王的亲信大臣。 纣王见了美女珍宝,兴奋得眉飞色舞,说:“光是一样就可以赎姬昌了。”立即把周文王释放了。 周文王见纣王昏庸残暴,丢失民心,就确定讨伐商朝。可是他身边缺少一个有
16、军事才能的人来帮助他指挥作战。他暗暗想方法物色这种人才。 有一天,周文王坐着车,带着他儿子和兵士到渭水北岸去打猎。在渭水边,他望见一个老头儿在河岸上坐着钓鱼。大队人马过去,那个老头儿只当没望见,还是安宁静静钓他的鱼。文王看了很惊奇,就下了车,走到老头儿跟前,跟他聊起来。 经过一番谈话,知道他叫姜尚(又叫吕尚,“吕”是他祖先的封地),是一个精通兵法的能人。 文王特别兴奋,说:“我祖父在世时曾经对我说过,将来会有个了不得的能人帮助你把周族兴盛起来。您正是这样的人。我的祖父盼望您已经很久了。”说罢,就请姜尚一起回宫。 那老人家理了理胡子,就跟着文王上了车。 因为姜尚是文王的祖父所盼望的人,所以后来叫
17、他太公望;在民间传闻中,叫他姜太公。 太公望是周文王的好帮手。他一面提倡生产,一面训练兵马。周族的势力越来越大。有一次,文王问太公望:“我要征伐暴君,您看咱们应当先去征伐哪一国?” 太公望说:“先去征伐密须。” 有人反对他,说:“密须国君厉害得很,唯恐打不过他。” 太公望说:“密须国君虐待老百姓,早已失去民心,他就是再厉害十倍,也用不到怕。” 周文王发兵到了密须,还没开战,密须的老百姓先,了。他们绑着密须的国君归附了文王。 过了三年,文王又发兵征伐崇国(在今陕西省沣水县)。是商朝西边的一个属国。文王灭了崇国,就在那里筑起城墙,建立了都城,叫做丰邑。没过几年,周族渐渐占据了大部分商朝统治的地区,
18、归附文王的部落也越来越多了。 但是,周文王并没有完成灭商的事业。在他准备征伐纣王的时候,害了一场病死了。 经典历史故事初三4 隋朝末年,统治残暴,连年大兴土木,不断对外用兵,民不聊生,一群英雄英雄结义起兵。这日,众英雄取下金墉关,后又马上去攻取瓦岗寨。 瓦岗寨守将马三保闻报,令众军士紧闭城门。 众英雄赶到,头领徐懋功派程咬金前去讨战。咬金纵马一溜烟来到阵前,大叫道:“喂,哪个不怕死的快出来跟爷爷打一仗!” 马三保闻报,先遣马金宗出战。马金宗手持大刀出城,一见程咬金的模样,大叫一声道:“哎哟,你是哪里来的丑八怪?”程咬金一听此言,气得哇呀暴叫,二话不说,抡斧照马金宗头顶砍下来。马金宗慌张举刀来挡
19、,没想到刀被砍成两段,马金宗一愣神,被咬金趁机砍下人头。 马三保在城楼上看到马金宗被程咬金砍死,气得又派一个族弟马有周出阵应战,没想到这人更加不济,刚到阵前,便被程咬金一斧拦腰斩为两截,摔落马下死了。 马三保见又折了一个兄弟,勃然大怒,亲自披挂出城。程咬金见马三保上阵,抡斧劈面就砍,马三保忙举刀来迎,只见金光四溅,火星乱飞。程咬金又连砍三斧,直震得马三保双臂发麻,慌张拨马逃走。徐懋功令众将一举攻下了瓦岗寨。 当晚,众将在帅府内摆酒庆贺。正在饮酒喧闹之间,忽听演武厅后面发出一声震天动地的巨响,众将循声跑去一看,只见地面裂开一个约一丈宽的大洞,里面黑咕隆咚的,什么都看不清。 徐懋功一见便道:“此洞
20、裂开,定有玄机,不知哪位兄弟情愿下去一探原委?”众人一听面面相觑,无人应声。徐懋功又道:“既无人愿下去,只好抓阄确定。我现在写下纸阄,只有一个写着去,哪位拈着去,就该他下去。”众英雄都道:“有理。” 徐懋功便写下纸阄,众人轮番拈起。真乃天意,唯独程咬金抓到了“去”字。 徐懋功马上令人取来一个大筐,在筐上绑了一只金铃,又系上几十丈粗绳,命程咬金坐进筐里,几个将士提着绳索,将他送下洞去。程咬金下洞六七十丈深才到达洞底,摇了摇金铃,上面便住了手。 程咬金爬出大筐,提斧在手,但见眼前黑糊糊一片,伸手不见五指,只得摸黑向前走。 转过两道弯,忽见前方出现两点亮光,程咬金心内惊惶道:哎呀,莫非是妖精的两只大
21、眼睛?遂提斧在手,壮着胆子走上前,猛地抡斧照亮光劈去,只听“咔嚓”一声响,劈开了两扇石门。 程咬金走进门,看到眼前现出三间大殿,便径直走进中间的大殿,见桌上摆着一顶金幞头、一件杏黄龙袍、一条碧玉带、一双无忧履、一块玄圭、一张写有字的纸条。 程咬金不识字,他穿上杏黄袍,戴上金幞头,系上碧玉带,套上无忧履,拿上玄圭和纸条,这才走出大殿。 他走到石门前,刚好迈出双腿,只听“轰”的一声响,石门又紧紧闭上了,将程咬金吓了一跳,忙走到大筐里,用力摇了摇金铃,上面闻知,又七手八脚将他拉了上去。 众英雄一见程咬金上来,一身奇妙的装扮,尽皆惊异不已。 程咬金拿出玄圭和纸条,徐懋功接过去一看,只见上面写着:“程咬
22、金举义集兵,为三年混世魔王,搅乱大隋天下。”众将一听皆大惊,便知这乃是上天之意,纷纷上前要拜程咬金为王。 程咬金百般不从,徐懋功无奈,只得指着一面杏黄大旗道:“我们每人轮番冲着这面大旗来拜,哪位拜得这面大旗飘动,谁便为王。”众人皆赞同。徐懋功、秦琼等都已拜过,轮到程咬金。他正躬身下拜时,不料猛然打了一个洪亮的喷嚏,竟将杏黄大旗给吹得飘动起来。众将一见,便都俯身冲程咬金下拜,程咬金无奈只得应允,却说道:“我可不愿做皇帝呀,等有了愿做的人,我就让位。” 程咬金做了王,便命将帅府改造成皇宫,又择吉日升殿,封徐懋功为左丞相、护国军师,魏征为右丞相,秦琼为兵马大元帅,其余众英雄皆封为将军。瓦岗寨大摆宴席
23、,犒赏三军,好不喧闹。 经典历史故事初三5 高太后掌了八年权,最终死去,高太后死后由宋哲宗亲政。高太后在世时,采纳的是重用保守派的治国方法,当时的宋哲宗就对高太后的方式表示特别不满。 等到他亲自执政,就重新起用变法派。但是后来的变法派不像王安石那样真心实意改革朝政,内部纷争不休。一批投机分子打着变法的幌子,趁机捣乱。等宋哲宗一死,他的弟弟宋徽宗赵佶即位后,朝政更加混乱。 宋徽宗是个出名的浪荡子,不懂得管理国家大事,特地寻欢作乐。他身边有个心腹宦官童贯,迎合他的心愿,替他搜罗书画珍宝供他赏玩。有一次童贯到苏州一带去搜集书画珍宝,有个不得志的官员蔡京想投靠童贯,每天陪着童贯鬼混,还把他自己书写的屏
24、风扇面等送给童贯。童贯得到蔡京的好处,把这些书画立刻送到东京,并且捎话给宋徽宗,说他物色到一个少有的人才。 蔡京到了东京,又拉了一帮子人替他活动。有个官员对宋徽宗说:“推行新法是件大事,朝臣中是没有人能帮助办好这件事的。假如陛下要继承神宗的遗志,非用蔡京不行。”那个官员还画了一幅图献给宋徽宗,图表上列了大批朝臣名字,把保守派写在右面,把变法派写在左边。右边的名字都是当朝大臣,但左边的名单只有两个名字,其中一个就是蔡京。宋徽宗看了,满心喜爱,立刻确定让蔡京当宰相。 蔡京一上台,就打起变法的旗帜,把一些正直的官员,不论是保守的或是赞成变法的,一律称作奸党。他还操纵宋徽宗在端礼门前立一块党人碑,把司
25、马光、文彦博、苏轼、苏辙等一百二十人称做元祐(元祐是宋哲宗前期的年号)奸党,已经死了的削去官衔,活着的一律降职流放。这样一来,一些正直的官员就全部被排挤出朝,而蔡京的同伙却步步高升了。至于王安石制定的新法,到蔡京手里就完全变了样。像免役法原来可以减轻百姓的劳役负担,蔡京一伙却不断增加雇役的税收,变成敲榨人民的手段。 宋徽宗和蔡京又迷信道士,大造道观。有个道士叫林灵素,在宋徽宗面前胡吹说:天上有九霄,一层叫神霄,神霄宫有个玉清王,是上帝长子。宋徽宗就是上帝长子下凡。神霄官还有仙官八百,蔡京、童贯就是仙官再世。这一番胡言乱语,尽然把宋徽宗哄得心花怒放,每天请大批道士在宫中讲道。道士们还给宋徽宗献了
26、个称号,叫教主道君皇帝。这一来,皇帝就成为道士头子了。 宋徽宗尽情追求享乐腐朽的生活。童贯替他在苏州、杭州两地征用几千名工匠,每天制作象牙、牛角、金银、竹藤的雕刻或织绣品,供他玩赏。全部制作材料,一律向百姓搜刮。日子一久,宋徽宗对那些玩艺儿腻了,想找一些奇草、怪石来换换口味。蔡京、童贯为了讨好宋徽宗,派了一个二流子朱勔,在苏州办了一个“应奉局”,搜罗花石。朱勔手下养了一批差官,特地管这件事。听说哪个老百姓家有块石块或者花木比较精致新颖,差官就带了兵士闯进那家,用黄封条一贴,算是进贡皇帝的东西,要百姓仔细保管。假如有半点损坏,就要被派个“大不敬”的罪名,轻的罚款,重的抓进监牢。有的人家被征的花木
27、高大,搬运起来不便利,兵士们就把那家的房子拆掉,墙壁毁了。那些差官、兵士乘机敲榨勒索,被征花石的人家,往往被闹得败尽家业,有的人家卖儿卖女,到处逃难。 朱勔把搜刮来的花石,用大批船只运输到东京。运输的船只不够,就截劫运粮的船和商船,把船上货物倒掉,装运花石。这大批船只自然还要征用大量民伕。于是船只在江河里穿梭似地来往,民伕们为运输花石日夜奔忙。这种运输的队伍叫做“花石纲”。 花石纲一到东京,宋徽宗见了,果真兴奋,给朱勔加官升职。花石纲越来越多,朱勔的官也越做越大。一些达官贵人,谁敢不讨朱勔的好。人们把朱勔主持的苏杭应奉局称作“东南小朝廷”,可见朱勔权力之大了。 经典历史故事初三第17页 共17页第 17 页 共 17 页第 17 页 共 17 页第 17 页 共 17 页第 17 页 共 17 页第 17 页 共 17 页第 17 页 共 17 页第 17 页 共 17 页第 17 页 共 17 页第 17 页 共 17 页第 17 页 共 17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