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标准制订及管理办法(共6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课程标准制订及管理办法(共6页).doc(6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课程标准制订及管理办法教200821号(修订)课程标准是实施专业培养计划,实现人才培养目标要求的基本教学指导文件,是配置教学资源、组织教学、进行教学评价和教学管理的主要依据。为加强课程建设,保证人才培养质量,规范课程标准的制订、修订和管理工作,特制定本办法。一、制订课程标准的基本原则1、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和国家的法律法规,课程设计要遵循“设计导向”的现代职业教育指导思想,服从专业人才培养计划整体优化的要求。课程目标是职业能力开发和素质培养。制订课程标准的总依据是专业人才培养计划中确定的培养目标和基本规格,要防止脱离专业培养目标片面强调本课程学科的系统性、完整性。既要
2、满足“岗位人”、“职业人”的需要,又要考虑能生存能发展的“社会人”的要求。2、公共课、基础课教学既要满足专业课教学和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需要,又要体现高职教育的高等教育属性以及学生综合素质培养要求,以“必需、够用”为度。公共课、基础课主要开展模块式或融合式学科课程改革,部分教学内容可设计为任务驱动或项目导向的教学模式,部分内容模块可纳入到一体化方案的专业核心课程。3、专业课(含专业实践课)教学要加强针对性、实践性、实用性:针对职业岗位(群)的实际需要选择实用的教学内容,使学生通过有针对性的专业学习过程,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掌握实际工作的过程和方法,主动自我构建个人的经验和知识体系,发展职业能力。
3、部分主干专业课程应建设成基于工作过程或项目化的核心课程。4、专业核心课程应与行业企业合作开发,根据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参照相关的职业资格标准,改革课程教学内容。教学内容的选取和组织遵循职业性原则,从职业工作(或项目)出发来选择课程内容并安排教学顺序,实施以真实工作任务(或项目)为载体的教学方法,融“教、学、做”为一体,建立课堂与实习地点一体化的行动导向的教学模式,突出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5、同一门课程在不同的专业人才培养计划中可根据各自培养目标和质量标准制订相适应的课程标准。课程要充分考虑本校及合作企业的教学资源条件,处理好教学内容的先进性与可行性的关系。课程要重
4、视实践性教学,创造条件加大校内外生产性(或仿真生产)实训比例;切实在校内外顶岗实习中体现与工作过程相结合的学习模式,保证学校和实习企业两个学习场所的学习成为一个整体。6、坚持以学生为本,体现统一要求和个性发展相结合的原则,鼓励学生适应自身基础和智能特点发展个性。课程要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基础课程要组织分级教学,给学生以更大的选择性。二、课程标准的基本内容及格式凡专业培养计划中规定开设的课程(包括实践教学环节),均应制订课程标准。课程标准的基本内容及格式要求见附件一、附件二、附件三。三、课程标准的制订程序1、课程标准由各系、部、中心组织相关教研室制订,在教研室主任或
5、课程负责人主持下,组织教师认真学习研讨高等职业教育理念,贯彻学校制订课程标准的各项原则和具体要求,准确理解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经过充分调查研究,提出课程标准编写的基本思路;安排教学经验和专业实践经验丰富的骨干教师负责执笔起草。理论和实践教学一体化的基于工作过程(或项目化教学)的专业核心课程要在实践专家研讨会和典型工作任务分析工作成果基础上,由专业专、兼职教师组成的单元课程开发组以团队工作的方式完成课程设计工作。2、教研室负责组织相关教师、企业技术人员,集体讨论修改,形成课程标准初稿。系、部、中心组织有关专家对课程标准初稿论证审议后,单位主任审批签字报送教务处。3、教务处按本办法对课程标
6、准进行审查、汇总后,由主管校长审批执行。教务处应就制订课程标准的基本原则和管理要求进行宏观指导,对需要统一的部分,做出明确规定,协调公共课基础课和专业课之间,各系、部、中心之间的关系,确保制订工作顺利进行并达到质量标准。四、课程标准的执行和管理 1、课程标准是学校具有法规性质的基本教学指导文件,必须严肃认真执行。各教研室要认真依据课程标准,选用教材或编写教材,建设课程教学资源,组织实施教学,进行教学评价;学校各部门要为课程标准的实施,为各教学环节的进行提供必要的条件。2、任课教师应理解掌握课程标准的内容,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积极进行教学改革;任课教师应让学生了解课程标准的内容和要求;专业核心课
7、程任课教师在执行课程标准时,在保证课程教学基本要求的前提下,允许根据当时的培养要求和教学内容的发展变化,有一定的灵活性。各教研室在执行课程标准遇到问题应及时向系主任和教务处报告,研究并妥善解决。3、各教学单位和教务处应对课程标准的执行情况组织经常性检查,学期初、期中、期末教学检查时,将课程标准执行情况列入检查内容,发现问题及时解决。4、课程标准的完善与优化须经过多次实践检验和修正。科技和经济发展及专业教学改革的深化也要求适时对课程标准进行修订。各教研室对课程标准进行较大幅度调整时,应向系、部、中心提出修订申请。课程标准的修订原则和程序与制订的要求相同。二八年九月二十六日附件一 学习领域(或项目
8、化教学)专业核心课程的课程标准参考格式课程标准课程编码: 课程类别: 适用专业: 授课单位: 学时: 编写执笔人及编写日期:学分: 审定负责人及审定日期:1、课程定位和课程设计1. 1课程性质与作用课程的性质 课程是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是校企合作开发的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课程的作用 本课程在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的地位及作用与其他课程的关系(前导课程、后续课程)等。1.2课程基本理念例如: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多元智能的学生观,建构主义的学习观;“设计导向”的职教观、能力本位的质量观;过程导向的课程观;行动导向的教学观;校企合作的课程开发观等。又如:就业导向、能力本位,以学生为主体,突出课程的职业性、
9、实践性和开放性,紧紧盯住产业需求、牢牢贴近一线服务,专业融入产业、规格服从岗位、教学贴近生产等。1.3课程设计思路主要指课程设计的总体思路: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设计、工作任务的结构模式、课程内容确定的依据(如任务完成的需要、学生的认知特点、相应职业资格标准)、活动设计目的、课时安排说明、学习程度用语说明等。要将组成课程的每一教学单元的知识、技能和态度尽量按照相应的专项能力在实际职业工作中出现的频度、内容的难度和要求掌握的程度进行排序。排序的原则是:将专项能力中频度高和要求掌握程度高者所对应的教学单元确定为教学中的重点内容,低的转化为一般要求;将难度高的专项能力所对应的教学单元定为教学中的难点。可
10、以结合专业提出有专业特点的课程设计思路,例如:针对行业生产特点,设计学习情境,实施“课堂+井场”、“课堂与车间合一”教学模式,以真实自动化项目为导向整合、序化教学内容等。2、课程目标课程工作任务目标:经过课程学习,学生应该能够完成的具体工作任务,对学生在过程与方法、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基本要求。职业能力目标:基本职业能力和关键能力(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培养要求。要深化对职业能力的理解,既要重视外显化、行为化的职业技能、职业资格要求,又要重视职业能力的内隐性、过程性、动态性。3、课程内容与要求3. 1学习领域的描述 学习领域的描述参考本手册表3学习领域的结构和基本内容,
11、具体实例见参考文献职业教育与培训学习领域课程开发手册第五章 P86-94。3. 2学习情境规划和学习情境设计 建议参考本标准后所列国家精品课程有关网上资料。学习情境情境描述职业能力(知识、技能、态度)课时1.2.按照课程目标和工作任务要求,确定课程内容和要求,说明学生应获得的知识、技能与态度。建议表述中,更多采用“能或会+动作要求(程度副词+操作动词+操作对象)”的格式,减少使用“了解”、“熟悉”之类对知识掌握要求的动词。例如,“能操作(使用)”(动作技能)、“能分析(判断)”(智慧技能)、“叙述(记录)”(陈述性知识)、“能说明(描述、解释)”(解释性知识)等。4、课程实施4.1教学条件4.
12、1.1软硬件条件校内实训基地条件,课程对校内生产性或物理仿真(实物模拟仿真)、半物理仿真(混合仿真)和计算机仿真(数字仿真)实训基地条件的要求,主要配套的教学仪器设备与媒体要求。校外实训基地及条件要求,工学结合、社会资源等。网络资源建设,如精品课程网站,网络课程资源。4.1.2师资条件对任课教师的职业能力和知识结构的要求。专任教师和兼职教师组成的具有“双师”结构特点的教学团队要求。4.2教学方法建议针对具体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需要,如何采用项目教学法、任务驱动法、讲授法、引导文教学法、角色扮演法、案例教学法、情境教学法、实训作业法等。4.3教学评价、考核要求教学评价、考核的多元性,项目考评、产
13、品考评、过程考评、报告考评、知识考评等,形成性评价和中介性评价相结合,要对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进行全面评价。4.4教材编写 教材编写体例建议:(1)教学目标,(2)工作任务,(3)实践操作(相关实践知识),(4)问题探究(相关理论知识),(5)知识拓展(选学内容),(6)练习。教材体现任务驱动、实践导向的课程设计思想。5、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学习资料资源:如教材、实训指导书、学习参考书、信息化教学资源:多媒体课件、网络课程、多媒体素材、电子图书和专业网站的开发与利用。6、其他说明 附件二 理论为主课程的课程标准参考格式课程标准课程编码: 课程类别: 适用专业: 授课单位:
14、学时: 编写执笔人及编写日期:学分: 审定负责人及审定日期:1、课程定位和课程设计1. 1课程性质与作用课程是(类)专业的基础课程(专业课程、主干课程),是学科整合课程本课程在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的地位及作用;与其他课程的关系(前导课程、后续课程)等。1.2课程设计思路例如:就业导向、能力本位,以学生为主体,多元智力的学生观,建构主义的学习观和教学观,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课程内容确定的依据等。2、课程目标学生通过学习该课程后,在知识、能力(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应达到的目标。3、课程内容与教学要求按教学单元详细介绍课程的教学内容,明确学习目的和教学基本要求,重点和难点分析。说明学生应获得
15、的知识、技能与态度。建议:采用“能或会+动作要求(程度副词+操作动词+操作对象)”的格式,表述能力要求;按“了解、基本了解”、“理解、基本理解”、“掌握、熟练掌握”三个层次写明课程对知识的基本要求。附课时分配表。课时分配表内“单元内容”尽可能细化。实践教学课时分配(没有实验的课程此项省略)4、课程实施4.1教学条件参考“学习领域专业核心课程的课程标准参考格式”中的要求。4.2教学方法建议提出本课程各部分主要教学内容应采用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也可以将教学方法和手段要求并入前面“课程内容与教学要求”,按教学单元介绍所应采用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4.3考核方式及课程的成绩评定4.4推荐教材:作者.教材
16、名称.出版社.出版时间 教学参考资料:含各类媒体资料5、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6、其他说明 附件三 实践为主课程的课程标准参考格式课程标准课程编码: 课程类别:适用专业: 授课单位:学时: 编写执笔人及编写日期:学分: 审定负责人及审定日期:1、课程定位和课程设计1. 1课程性质与作用课程是(类)专业的基础课程(专业课程、主干课程),是学科整合课程本课程在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的地位及作用;与其他课程的关系(前导课程、后续课程)等。1.2课程设计思路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设计、工作项目(任务)的结构模式、课程内容确定的依据(如任务完成的需要、学生的认知特点、相应职业资格标准)、活动设计目的等。2、课程目标
17、经过实践课程学习,学生应该能够完成的具体工作任务,学生得到哪些方面的实际训练,掌握那些基本操作技能,对学生在过程与方法、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基本要求。职业能力目标:突出基本职业能力和关键能力(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培养要求。3、课程内容与教学要求以实践项目或任务为单元,详细介绍课程的教学内容,明确学习目的和教学基本要求。说明学生应完成的工作项目或任务,说明学生应获得的知识、技能与态度。建议:主要采用“能或会+动作要求(程度副词+操作动词+操作对象)”的格式,表述技能和能力要求,具有可操作性;同时提出对必备理论知识和情感态度的基本要求。附课时分配表。课时分配表内“单元内容”尽可能细化。4、课程实施4.1教学条件参考“学习领域专业核心课程的课程标准参考格式”中的要求。4.2实践课程的组织方法及教学方法手段提出学生完成工作项目或任务的组织方式和教学方法和手段及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也可以将这些要求要求并入前面“课程内容与教学要求”,按教学单元介绍。4.3考核方式及实践课程的成绩评定提出考核方法及考核标准,对学生考核的要求。4.4推荐教材和指导书:作者.教材名称.出版社.出版时间 教学参考资料:含各类媒体资料5、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6、其他说明 专心-专注-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