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建设实施指导(共54页).doc

上传人:飞****2 文档编号:12266262 上传时间:2022-04-24 格式:DOC 页数:54 大小:2.4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建设实施指导(共54页).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4页
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建设实施指导(共54页).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建设实施指导(共54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建设实施指导(共54页).doc(54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建设解读主编 后裔 二一六年八月二十九日专心-专注-专业前 言构建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体系,目的是要实现事故的双重预防性工作机制,是“基于风险”的过程安全管理理念的具体实践,是实现事故“纵深防御”和“关口前移”的有效手段。前者需要在政府引导下由企业落实主体责任,后者需要在企业落实主体责任的基础上督导、监管和执法。二者是上下承接关系,前者是源头,是预防事故的第一道防线,后者是预防事故的末端治理。构建两个体系需要一个过程,需要研究研发、需要配套标准、需要配套资源,是企业责任主体和政府监管主体的有效手段。体系建设解决了安全生产的长效机制,

2、能够有效破解当前安全生产工作的诸多瓶颈。根据有关法规及政策要求,编写了本材料,从政策解读、基础知识、工作流程及实施具体要求等方面提出了指导性要求。以期为政府有关部门及企业提供技术支持。材料中有些方法的提出提供了多种方案,供不同管理水平的企业选择采用。同时给出了系列记录表格样表,方便大家推动过程中选择性采用。鉴于水平所限,时间仓促,本材料中定有不当之处。诚恳欢迎大家在参考过程中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以确保本材料得到适时纠正和完善。二一六年八月二十九日目 录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建设实施指南1 概述1.1 风险管理认知风险管理是企业安全管理的核心内容,“基于风险”是过程安全管理的重要特征。成

3、功的事故预防经验就是事实风险管理,即危险源的辨识、风险评价以及风险控制措施的策划与实施。实施危险源管理是预防事故的源头管理,事故隐患排查与治理是事故预防预控的末端环节。实施风险管理是现代安全管理体系以及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 规范(OHSAS18001)的核心要素,更是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风险在一线,隐患在现场。”安全管理体系其它要素要求均是围绕危险源辨识极其风险有效预防预控提出的。不论是杜邦-陶氏、NOSA、壳牌石油、DNV-GL等等的企业和国家安全咨询公司的重心均是帮助企业提升风险管理能力,尤其是作业过程中的动态风险。1.2 “双重预防机制”来源2015年8月12日,天津

4、港“812”瑞海公司危险品仓库特别重大火灾爆炸事故发生后,从国家层面开始重新思考和定位当前的安全监管模式和企业事故预防水平问题。2016年1月6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对全面加强安全生产工作提出明确要求,强调血的教训警示我们,公共安全绝非小事,必须坚持安全发展,扎实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堵塞各类安全漏洞,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频发势头,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习近平强调,重特大突发事件,不论是自然灾害还是责任事故,其中都不同程度存在主体责任不落实、隐患排查治理不彻底、法规标准不健全、安全监管执法不严格、监管体制机制不完善、安全基础薄弱、

5、应急救援能力不强等问题。习近平对加强安全生产工作提出5点要求:一是必须坚定不移保障安全发展,狠抓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实。要强化“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失职追责”,坚持以人为本、以民为本。二是必须深化改革创新,加强和改进安全监管工作,强化开发区、工业园区、港区等功能区安全监管,举一反三,在标准制定、体制机制上认真考虑如何改革和完善。三是必须强化依法治理,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手段解决安全生产问题,加快安全生产相关法律法规制定修订,加强安全生产监管执法,强化基层监管力量,着力提高安全生产法治化水平。四是必须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频发势头,对易发重特大事故的行业领域采取风险分级管控、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性工作机制,

6、推动安全生产关口前移,加强应急救援工作,最大限度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五是必须加强基础建设,提升安全保障能力,针对城市建设、危旧房屋、玻璃幕墙、渣土堆场、尾矿库、燃气管线、地下管廊等重点隐患和煤矿、非煤矿山、危化品、烟花爆竹、交通运输等重点行业以及游乐、“跨年夜”等大型群众性活动,坚决做好安全防范,特别是要严防踩踏事故发生。李克强指出,当前安全生产形势依然严峻,务必高度重视,警钟长鸣。各地区各部门要坚持人民利益至上,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以更大的努力、更有效的举措、更完善的制度,进一步落实企业主体责任、部门监管责任、党委和政府领导责任,扎实做好安全生产各项工作,强化重点行业领域安全治理,加快

7、健全隐患排查治理体系、风险预防控制体系和社会共治体系,依法严惩安全生产领域失职渎职行为,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频发势头,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国务院6日召开全国安全生产电视电话会议作出部署。会议指出,有关各方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李克强总理关于安全生产的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坚持人民利益至上,牢固树立安全生产红线意识,切实落实企业主体责任、部门监管责任、党委和政府领导责任三个责任体系,狠抓改革创新、依法治理、基础建设、专项整治四项重点工作,努力实现事故总量继续下降、死亡人数继续减少、重特大事故频发势头得到遏制三项任务,促进全国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向好。1.3 山东省政府要求为认真落实党

8、中央、国务院关于建立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的重大决策部署,强化安全发展理念,创新安全管理模式,加强安全生产工作,有效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省政府决定结合全省正在开展的安全生产隐患大排查快整治严执法集中行动,进一步建立完善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并于2016年3月18日,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制定下发了关于建立完善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的通知(鲁政办字201636号)。具体要求如下:一、总体目标全面开展安全生产隐患大排查快整治严执法集中行动,深入研究重特大事故的规律特点,认真分析安全风险大的行业领域和关键环节,加快推行隐患排查治理、风

9、险分级管控双重预防机制,建立完善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和安全生产信息化系统,实现关口前移、精准监管、源头治理、科学预防。力争到2018年,在全省构建形成点、线、面有机结合,省、市、县、乡镇无缝隙对接,实现标准化、信息化的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从根本上防范事故发生,构建安全生产长效机制。二、责任分工各市、县(市、区)政府负责组织推进安全生产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建设。市、县(市、区)政府有关部门负责确定风险管控标杆企业,及时总结标杆企业的经验做法。企业承担建立和实施安全生产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的主体责任。在安全风险辨识、制定管控措施、排查治理隐患、信息技术应用

10、等方面有困难的企业,可通过购买服务方式,委托相关专家和安全专业服务机构帮助实施。三、方法步骤(一)企业层面1.排查风险点。各市、县(市、区)政府组织有关部门广泛发动企业,全方位、全过程排查本单位可能导致事故发生的风险点,包括生产系统、设备设施、输送管线、操作行为、职业健康、环境条件、矿山采空区、施工场所、城市垃圾堆场、安全管理等方面存在的风险。2.确定风险等级。对排查出来的风险点进行分级,先确定风险类别(泄漏、火灾、爆炸、中毒、坍塌、坠落等危险因素和高温、粉尘、有毒物质等有害因素),然后按照危险程度及可能造成后果的严重性,将风险分为1、2、3、4级(1级最危险,依次降低)。3.明确管控措施。企

11、业针对风险类别和等级,将风险点逐一明确管控层级(公司、车间、班组、岗位),落实具体的责任单位、责任人和具体的管控措施(包括制度管理措施、物理工程措施、在线监测措施、视频监控措施、自动化控制措施、应急管理措施等),形成“一企一册”于2016年9月底前报当地安监等有关部门备案。4.风险公告警示。公布本企业的主要风险点、风险类别、风险等级、管控措施和应急措施,让每名员工都了解风险点的基本情况及防范、应急对策。对存在安全生产风险的岗位设置告知卡,标明本岗位主要危险危害因素、后果、事故预防及应急措施、报告电话等内容。对可能导致事故的工作场所、工作岗位,应当设置报警装置,配置现场应急设备设施和撤离通道等。

12、同时,将风险点的有关信息及应急处置措施告知相邻企业单位。5.排查消除隐患。企业要针对各个风险点制订隐患排查治理制度、标准和清单,明确企业内部各部门、各岗位、各设备设施排查范围和要求,建立起全员参与、全岗位覆盖、全过程衔接的闭环管理隐患排查治理机制,实现企业隐患自查自改自报常态化。6.加强应急管理。企业在风险评估的基础上,编制应急预案,并与当地政府及相关部门的有关应急预案相衔接。企业要建立专(兼)职应急救援队伍或与邻近专职救援队签订救援协议。在事故隐患排除前或者排除过程中无法保证安全的,要从危险区域内撤出作业人员,疏散可能危及的其他人员。重点岗位要制定应急处置卡,每年至少组织一次应急演练。经常性

13、开展从业人员岗位应急知识教育和自救互救、避险逃生技能培训,并定期组织考核。7.防控职业危害。企业对可能产生职业病危害的作业岗位,应当在其醒目位置,设置警示标识和警示说明,明示可能产生职业病危害的种类、后果、预防以及应急救治措施等内容。作业现场要配备职业危害防护装备,定期检查更新。要依法为从业人员配备符合国家或行业标准的防护用品用具,并监督从业人员正确佩戴和使用。要加强作业场所职业危害防治,定期组织职业危害因素检测和现状评价,切实保障职工安全健康权益。(二)政府及部门层面1.确定标杆企业。市、县(市、区)政府组织安监等有关部门根据本地产业结构,选择一批在风险管控、隐患排查治理、信息化管理效果较好

14、的企业作为行业标杆企业,于2016年4月底前逐级上报至省安监局等省有关部门进行立项。省有关部门在充分论证、筛选后,统筹确定各行业领域的省级标杆企业,并通知各市政府及有关部门。2.总结推广标准。对确定的省级标杆企业,由市、县(市、区)政府组织安监等有关部门系统总结企业的经验做法,形成一整套可借鉴、可推广、可套用的企业安全生产风险管控标准。各市政府组织有关部门和专家对标杆企业的风险管控标准进行论证、评估、完善和提升。省质监局、省安监局审定后,发布安全生产地方标准。省有关部门按照职责分工在分管行业领域中组织企业开展对标达标活动,在全省逐步建立起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性机制。3.管控城市风险。

15、各市政府要全面强化城市运行风险源头管控,城市规划建设中要充分考虑安全因素,加强城乡发展规划与城市地下公用基础设施规划特别是石油天然气管道、城镇燃气管线等规划的衔接。建立完善覆盖城市生产、生活、运营等各方面,贯穿城市规划、建设、运行、发展等各环节的全方位、全过程城市运行安全预防控制网络。加强车站、地下空间、公园景区、商场超市、人员集聚场所等地点的安全风险管控。加强城市运行风险评估预警工作,健全安全风险信息报送、应急响应、现场指挥、协调联动、信息发布、社会动员和统筹协作等工作机制,提升应急处置能力。四、技术支撑利用安全生产信息化技术,支撑建立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省安监局抓紧建立功能

16、齐全的安全生产监管综合信息平台,形成全省安全生产监管“一张网”,与企业、与政府及各部门实现互联互通、信息共享。各级政府和发改、经信、财政等部门要支持配合平台建设,确保2016年底前初步建成使用。(一)实施风险点信息化管控。在安全生产监管综合信息平台中建立风险管控分系统,企业利用该系统将排查出来的风险点全部录入到该系统中,实现对风险点在线监测或者视频监控,督促企业时时刻刻盯紧风险点,一旦发现异常立即处置,确保风险点万无一失。当地政府及有关部门通过互联网监控手段,随时掌握企业对风险点管控情况,一旦报警提示出现异常,责令企业立即处置并反馈情况,使风险点始终处于动态监控之中。(二)加强事故隐患信息化管

17、理。在安全生产监管综合信息平台中建立隐患排查治理分系统,企业利用该系统录入排查治理信息,履行隐患自查自改自报主体责任。当地政府及有关部门利用该系统对企业隐患排查治理情况进行记录、管理、分析、处置,每一个环节做到痕迹化,实时监控隐患整改情况,对没有按期整改的重大隐患,根据工作痕迹倒查责任,问责到位。五、相关要求各级各部门要充分认识建立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的重大意义,突出预防为主、关口前移,把握安全生产工作的主动权。各级领导同志要亲自研究部署,分管负责同志要组织研究具体的实施方案,细化分工,明确时限,以更大的决心和力度抓好落实。(一)坚持整体推进。各级安全生产隐患大排查快整治严执法集

18、中行动办公室,要把推进建立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性工作机制作为集中行动的一个重要内容,要与企业主体落实情况专项执法检查等情况同调度、同督导、同检查、同通报,督促企业严格落实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主体责任,对排查出的风险点必须严密监控,对发现的隐患必须立即消除,牢牢筑起双重安全防线,从根本上防范事故发生。(二)搞好示范带动。各级各有关部门要制定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建设培训计划和方案,组织企业负责人员和安全管理人员,通过在标杆企业召开现场会的方式进行现场培训,发挥标杆企业的示范带动作用,把典型企业的标准、制度、管理方法推广到同类企业中,以点带面,提高本地区、全行业的安全生产保障水平。

19、(三)加快平台建设。运用信息化监督管理是创新安全生产监管方式,实现科学、精准、严格、高效安全监管的必然要求和有力措施。各级政府和安监、发改、经信、财政等部门要把建立安全生产监管综合信息平台作为“十三五”时期的一项重要建设内容。要加大投入,制定建设方案,加快推进信息平台建设。系统建成后,各级各部门领导同志和监管执法人员要迅速学习和应用,切实通过信息化技术手段,提高安全监管效能。(四)加大推进力度。对省级标杆企业探索、创新、积累形成的风险管控标准,给予一定资金奖励。加强政策支持,不断推进安全预防控制体系相关政策创新,逐步形成比较完善的地方性法规、标准体系,规范、引导和推动预防控制工作依法运行。支持

20、各级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众组织动员职工依法参与和监督企业风险管控工作,落实职工岗位安全责任,推进群防群治。充分发挥新闻媒体作用,大力开展风险意识和风险防控宣传教育,提高全民安全素质。(五)严格考核问责。建立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是由以事故为重点向以风险为重点的转变。要改进考核方式,把过程考核与结果考核相结合,从事后问责向事前问责转变,切实加强对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的过程监督和考核问责。对工作被动应付、体系建设落后的市给予通报批评,并在评选安全生产先进单位中“一票否决”。对懒政怠政行为,要严肃处理。建立健全事故倒查追责机制,依法依规查处没有及时发现、管控而引发系统性风险、区域性

21、风险并酿成事故的企业和监管部门相关责任人的责任。双重预防机制之间的逻辑关系如下图所示:1.4 目的与意义目前,我国经济水平发展尚处于中低端向高端阶段迈进,加之企业层面的安全认知水平与安全理念相对落后,导致安全管理水平尚处于低层次水平,事故预防仍处于被动阶段,绝大多数企业仍属于粗放安全管理。这是导致事故隐患层出不穷和事故尤其是较大以上事故频频发生的深层次原因。通过构建实施风险分级管控及隐患排查治理实现双重预防机制,既实现了引导企业安全管理水平向现代安全管理水平迈进,又满足了当前安全监管及企业安全现状的实际需要,可谓“双重预防机制,实现一举两得”。一是提升了企业的风险管理认知。任何工业企业均有大量

22、的危险源(各种能量、危险物质、作业活动等等),危险源的管控失效就很容易导致事故隐患的发生,事故隐患得不到整改,离发生事故往往只有一步之遥。所以,如果不从源头实施管控,就很难发现导致事故隐患出现的原因,整改事故隐患是治标,发现和根除导致事故隐患出现的原因才是治本。二是把事故预防的“关口前移”向“纵深防御”推进。这么多年以来,大家都把隐患排查与治理当作事故预防的关口前移,但由于隐患出现的原因我们搞不清楚,导致我国自2008年以来开展的隐患排查与治理工作收效甚微,这也是当前企业安全管理和安全监管亟需破题的关键。从源头治理,实现本质安全化才是实现事故纵深防御的根本之道。三是实现事故预防的企业主体责任有

23、效落实。预防事故发生不仅是企业的安全生产主体责任,也是安全法律法规的硬性要求。构建双重预防机制,较好地满足了企业真正需求和隐患治理的监管要求。尤其是构建实施风险分级管控体系,才是企业真正落实主体责任的具体表现。1.5 企业主要任务与要求1.5.1 主要任务开展风险分级管控企业层面的主要任务包括以下内容见图1-1:企业层面风险分级管控内容:图1-1:企业层面风险分级管控内容1.5.2 工作开展步骤企业开展风险分级管控是一项系统工作,解决的是长效机制,实现的是事故纵深防御,企业应确保开展此项工作有组织、有方案、有考核、有论证。具体内容见图1-2:工作开展步骤示意图所示。图:1-2:工作开展步骤1.

24、5.3 工作实施方案为了确保该项工作质量,企业应编制实施工作方案,工作方案内容见图1-3:工作实施方案示意图所示。图:1-3:工作开展步骤2 双重预防体系实施程序与构建框架2.1 风险分级管控程序企业应制定实施具有实用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较强风险分级管控程序(技术路线),抓好风险分级的过程管理,按照程序有序组织实施,才能确保识别出的危险源(风险点)、风险大小的判定以及风险控制措施的策划的真实性和科学性。根据风险管理要求,建议企业构建体系过程中按照以下图2-1程序执行。图2-1:风险分级管控程序框图2.2 风险分级管控体系编制框架风险分级管控体系是企业安全管理体系的子系统,企业应按照政府有关要求

25、,结合自身实际,编制实施自身的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及实施指南(可合并编制),本节向企业提供了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实施指南编制大纲建议稿,供企业实际运行中参考。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实施指南建议编制大纲1 编制目的阐明开展风险分级管控的工作目的和意义,确保内部所有人员能够清楚地认识到该项工作开展的重要意义。2 编制依据编制依据主要包括法规、标准、相关政策以及企业内部制定相关规定等要求。3 总体要求、目标与原则明确开展该项工作的严肃性和总要求,明确开展该项工作要实现的最终目标以及应坚持的原则。确保该项工作开展的长期性、有效性。4 职责分工明确该项工作的开展主责部门(牵头、督导及考核)、责任部门及相关参与部门应履

26、行风险点识别、风险评价及风险管控过程中应承担的职责。并将职责分工要求纳入安全生产责任制进行考核。确保实现“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全天候”的风险管控。5 风险点识别方法5.1 风险点识别范围的划分要求比如以生产区域、作业区域或者作业步骤等划分,确保风险点识别全覆盖。5.2 风险点识别方法建议以安全检查表法(SCL)对生产现场及其它区域的物的不安全状态、作业环境不安全因素及管理缺陷进行识别;以作业危害分析法(JHA)并按照作业步骤分解逐一对作业过程中的人的不安全行为进行识别。6 风险评价方法企业应经过研究论证确定适用的风险评价方法,从方便推广和使用角度,建议采用作业条件危险性分析(修订的MES)或

27、者风险矩阵法(LS)进行风险大小的判定。7 风险分级及管控原则按照鲁政办发201636号要求,企业应根据风险值的大小将风险分成四级,明确分级管控的原则要求。8 风险控制措施策划企业应依次按照工程控制措施、安全管理措施、个体防护措施以应急措施等四个逻辑顺序对每个风险点制定精准的风险控制措施。9 风险分级管控考核方法为确保该项工作有序开展及事故纵深预防效果,企业应对风险分级管控制定实施内部激励考核方法。10 风险点识别及分级管控记录使用要求本指南应事先确定体系构建及运行过程中可能涉及的记录表格,并明确提出每个记录表格的填写要求及保存期限。11 附件附件A 风险点分类标准(建议)附件B 作业条件风险

28、程度评价方法(修订)(建议)附件C 风险矩阵法(建议)2.3 事故隐患排查治理程序事故隐患排查与治理是企业事故预防的末端环节,通过该体系的建立与实施,打破过去“安全工作就是安全主管部门一家的事情”的管理劣势,实现事故隐患的群防群治、齐抓共管,在运行过程中,实现“安全专业”(从事安全管理的人员在专业程度上持续提升)和“专业安全”(从事其他专业职能的人员在专业管理领域里的安全认知与安全知识持续提升)的目标。根据事故隐患排查治理要求,建议企业构建体系过程中按照以下图2-1程序执行。图2-2:事故隐患排查治理程序框图2.4 事故隐患排查治理体系编制框架风险分级管控体系是企业安全管理体系的子系统,企业应

29、按照政府有关要求,结合自身实际,编制实施自身的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及实施指南(可合并编制),本节向企业提供了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实施指南编制大纲建议稿,供企业实际运行中参考。事故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实施指南建议编制大纲1 编制目的为了系统有序地做好事故隐患排查与治理工作,切实落实“一岗双责”,明确各职能部门和各单位职责,明确工作内容、工作程序及考核要求,特制订本指南。2 编制依据本指南编制依据安全生产法、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规定及相关政策要求,并充分结合公司安全管理实际。3 总体要求、目标 (1)总体要求。实现作业现场事故隐患的动态管理,按照责任制要求,确保事故隐患能够及时发现、及时治理,最大限度

30、防止各类事故发生。(2)总体目标。实现作业现场隐患排查治理的“全覆盖、无死角、无空档”;实现“零隐患、零伤害”目标。4 职责分工按照专业特点、区域特点、职能层级等进行职责分工。5 事故隐患排查方法隐患排查与治理是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的重要的内容,隐患排查不同于一般的企业日常安全检查或安全巡视,隐患排查必须做到有组织体系、有排查标准、有排查记录、有排查整改方案、有整改效果验证等“五有”要求,二者互为补充。6 事故隐患排查标准企业应根据法律法规、标准规程、规范与要求编制不同专业、不同检查层级的隐患排查标准,隐患排查标准应用安全检查表的方法逐一制定。利用检查条款按照相关的标准、规范等对已知的危险类别

31、、设计缺陷以及与工艺设备、操作、管理有关的潜在危险性和有害性进行判别检查。(1)按照专业,安全检查表可划分为:工艺安全检查表、设备安全检查表、电气安全检查表、防火防爆安全检查表、防雷防静电安全检查表、消防安全检查表、安全连锁与功能、作业行为、职业健康防护安全检查表等。(2) 按照检查层级,安全检查表可划分为:公司级安全检查表、车间级安全检查表、班组级安全检查表等。(3) 按照时间,安全检查表可划分为:季节性安全检查表、节假日检查表、日常检查表等。7 事故隐患治理原则与程序企业应对事故隐患分级治理,按照班组级、车间级及公司级三个级别。不同层级负责的隐患治理由治理所需的资源配置、权限、管理及技术能

32、力等因素来确定。每一级均应建立健全隐患治理台账,对隐患清单、隐患治理过程以及隐患治理效果验证均应保持完整记录。8 事故隐患等级划分按照隐患的危险程度,参照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暂行规定(安监总局令 第16号),可分为一般隐患、较大隐患和重大隐患三个等级。其中:一般事故隐患,是指易导致伤害事故发生且整改难度较小,在发现后能够立即整改排除的隐患。较大事故隐患,是指易导致一般事故发生且有一定整改难度,在短期内能够立即整改排除的隐患。重大事故隐患,是指易导致较大以上事故发生且整改难度很大,应当全部或者局部停产停业,并经过一定时间整改治理方能排除的隐患,或者因外部因素影响致使生产经营单位自身难以排除的

33、隐患。9 事故隐患治理措施9.1 区域层面治理措施企业应根据隐患排查的结果,制定隐患治理方案,对隐患及时进行治理。隐患治理方案应包括目标和任务、方法和措施、经费和物资、机构和人员、时限和要求。重大事故隐患在治理前应采取临时控制措施并制定应急预案。隐患治理措施包括:工程技术措施、管理措施、教育措施、防护措施和应急措施。治理完成后,应对治理情况进行验证和效果评估。9.2 政府层面治理措施根据安全生产法等有关法规要求,应对存在隐患的企业进行执法监管,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依法对存在重大事故隐患的生产经营单位作出停产停业、停止施工、停止使用相关设施或者设备的决定,生产经营单位应当依法执行,及时

34、消除事故隐患。生产经营单位拒不执行,有发生生产安全事故的现实危险的,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经本部门主要负责人批准,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可以采取通知有关单位停止供电、停止供应民用爆炸物品等措施,强制生产经营单位履行决定。通知应当采用书面形式,有关单位应当予以配合。10 事故隐患治理效果验证隐患排查治理应符合“闭环管理”,对隐患治理的效果进行验证和跟踪,按照隐患等级明确效果验证责任部门和验证程序要求。对已按照要求整改的隐患及时销号,对未按期和按要求整改的隐患应督促整改并实施考核。11 事故隐患排查治理体系运行记录企业应建立健全事故隐患排查与治理档案,建立健全各类隐患排查与治理记录。12 附

35、件表1:隐患排查治理清单样表表2:隐患排查治理记录样表表3:隐患排查治理公示样表表4:隐患排查治理通知单样表表5:隐患登记及整改销号审批样表表6:事故隐患分类汇总表3 风险分级管控基础知识3.1 基本概念3.1.1 危险源(Hazard)可能导致人员伤害和(或)健康损害的根源、状态或行为,或它们的组合。(1)引自:GB/T28001-2011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 要求(2)注:危险源,有时称风险源、风险点、危险有害因素等。即危险的源头、源点。如:部位、场所、设施、行为等等。(3)危险源的构成根源具有能量或产生、释放能量的物理实体。如起重设备、电气设备、压力容器等等。行为决策人员、管理人员以及

36、从业人员的决策行为、管理行为以及作业行为。状态包括物的状态和作业环境的状态二部分。3.1.2 风险 (Risk)表述1:某一特定危险情况发生的可能性与后果的组合。 (早期的OHSAS18001给出的定义)表述2:发生危险事件或危害暴露的可能性,与随之引发的人身伤害或健康损害的严重性的组合。(GB/T28001-2011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 要求)注: 风险(R)可能性(L) 后果(C) 可能性:是指导致事故发生的概率; 严重性:是指事故发生后能够给企业带来多大的人员伤亡或财产损失。 其中任何一个不存在,则认为这种风险不存在。3.1.3 可接受风险 (Acceptable Risk)根据组织法

37、律义务和职业健康安全方针已被组织降至可容许程度的风险。(引自GB/T28001-2011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 要求)注:(1)安全具有相对性。(2)风险控制水平只能实现更低,“零风险”的目标是不可能实现的。(3)可接受风险与不可接受风险也是相对的。3.1.4 事故隐患(Accident potential)隐患,含义是隐蔽、隐藏的祸患。即为失控的危险源,是指伴随着现实风险,发生事故的概率较大的危险源。隐患一般包括人(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物的不安全状态)、环(作业环境的不安全因素)、管(安全管理缺陷)等4个方面。3.1.5事故隐患排查治理(Accident potential investi

38、gation and administration)通过制定事故隐患分类规定、确定事故隐患排查方法和事故隐患风险评价标准,并对不同风险等级的事故隐患采取不同的治理措施,即为隐患排查治理。隐患排查治理措施一般包括:法制措施、管理措施、技术措施、应急措施等四个层次。3.1.6 重大危险源(Major hazards) 重大危险源是指长期地或临时地生产、搬运、使用或储存危险物品,且危险物品的数量等于或超过临界量的单元。单元是指一个(套)生产装置、设施或场所,或同属一个生产经营单位且边缘距离小于500m的几个(套)生产装置、设施或场所。注:1993年6月第80届国际劳工大会通过的预防重大工业事故公约将

39、“重大事故”定义为:在重大危害设施内的一项活动过程中出现意外的突发性的事故,如严重泄漏、火灾或爆炸,其中涉及到一种或多种危险物质,并导致对工人、公众或环境造成即刻的或延期的严重危险。 国际社会普遍采用:重大事故危害设施(Major hazard installations)3.1.7工作危害分析(JHA,Job Hazard Analysis)是指从作业活动清单中选定一项作业活动,将作业活动分解为若干个相连的工作步骤,识别每个工作步骤的潜在危险有害因素,然后通过风险评价判定风险等级,制定控制措施。注:工作危害分析(Job Hazard Analysis,JHA)又称作业安全分析(Job Haz

40、ard Analysis,JSA)、作业危害分解(Job Hazard BreaKdown),是一种定性风险分析方法。JHA方法是美国葛理瑪教授 ( John D Grimaldi ) 于1947年提出的一套防范事故方法。美国安全工程师学会将工作危害分析定义为将工作方法或程序分为各个细项,以了解可能潜在的危害,并定出安全作业的要求。3.2 几个概念之间的逻辑关系3.2.1危险源、事故隐患与重大危险源包含关系危险源包括事故隐患与重大危险源,事故隐患是危险源,危险源不一定是事故隐患,重大危险源不一定伴随着事故隐患。3.2.2 危险源、隐患与事故之间的逻辑关系危险源失控会演变成事故隐患,事故隐患得不

41、到治理就会发生量变到质变的过程,质变到一定程度,就会发生事故(财产损失或人员伤亡)。示例:龙门吊(1)该龙门吊是危险源,因为它带有能量(电能),同时它能使物体带有势能和动能。(2)完好的设备是危险源,但没有构成隐患。(3)但当钢丝绳出现断丝现象时,就出现了隐患,但断丝数较少时(尤其载荷小时),虽然存在隐患,但不会发生事故。(4)当断丝数目增加到一定的量,尤其是载荷过大时,就会发生断绳事故。3.2.3 重大风险 、重大危险源、重大事故隐患关系重大风险 (Major risk)是指具有发生事故的极大可能性或发生事故后产生严重后果,或者二者的结合的风险。注:(1)重大危险源不一定伴随重大风险,即风险

42、可控性。 但实际工作中“安全冗余”和直观判定,往往将之定性为重大风险。目的为提高安全关注度。(2)事故隐患一定伴随现实风险,往往事故一触即发。(3)重大事故隐患一定伴随重大风险,距离事故一步之遥。示例:下面,以一个构成重大危险源的油罐区为例,来分析三者之间的关系。 (1)根据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 (GB18218-2009)汽油的储存量达到:200T及以上即为重大危险源。(2)从风险定义考量,不一定意味着具有重大风险。一旦爆炸后果极其严重,但由于本质安全到位,事故可能性趋向很小很小,L&C的结合值则很小。(3)发现一处防雷接地脱焊,则视为隐患,但不宜定性为重大隐患;若没有设计避雷系统则是重

43、大隐患。4 危险源(风险点)辨识方法4.1 工作危害分析法4.1.1 工作危害分析的起源我国目前推广使用的工作危害分析方法起源于美国工业领域里普遍采用的一种识别作业现场危险有害因素的方法,是美国劳工部职业安全健康监察局通过法规的形式(OSHA3071 2002-Revised)强制雇主采用的。以期通过对作业现场风险管控实现最大限度保护雇员职业安全与健康。工作危害分析(Job Hazard Analysis,JHA)又称作业安全分析(Job Hazard Analysis,JSA)、作业危害分解(Job Hazard BreaKdown)。该方法的最初使用只是识别出作业危害因素并制定对应控制措施

44、,并不进行风险大小的判定。但随着国内应用实践,开始将工作危害分析与风险评价合并实施。该方法的起源又源自企业管理领域里的工作分析(Job Analysis)方法,工作分析(Job Analysis)的观念很早就已出现在工业及工程界。科学管理之父泰勒(Frederick W Taylor)提倡工场科学管理运动滞后,更有系统地对各项工作予以科学分析。第一次世界大战时,工作分析已在美国企业萌芽,到40年代,大部分企业均已实施了工作分析。实施工作分析是企业的一项基础工作,需要扎实有效地开展,做好工作分析会使得管理措施更有针对性。JHA方法是美国葛理瑪教授 ( John D Grimaldi ) 于194

45、7年提出的一套防范事故方法。美国安全工程师学会将工作危害分析定义为将工作方法或程序分为各个细项,以了解可能潜在的危害,并定出安全作业的要求。4.1.2工作危害分析的应用主要用于在每项作业开始前,用于识别工作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该方法重点关注的是作业人员、工作任务、使用工器具以及工作场所环境之间的关系。真正的目的是:在你识别出不可控的危险有害因素时,能够按部就班地采取有效控制措施,消除风险或者使风险降低到可以接受的水平。JHA主要用来进行设备设施安全隐患、作业场所安全隐患、员工不安全行为隐患等的有效识别。被广泛应用于军事、航空航天、原子能及化工等行业生产和工程施工的各个环节。(例如:2

46、007年中国神州6号飞船发射升空前,曾组织有关专家对327个活动或部件进行过风险分析,并根据风险分析结果制定了可靠的控制措施和相应的应急预案,保证了神州6号飞船的成功发射。)以下类型的工作应当优先采用:伤害和职业病概率较高的作业。可能诱发潜在严重工伤、职业病或其它疾病的作业;即使之前未发生过事故案例。因为人失误能够导致严重工伤或职业病的作业。当现场操作程序、工作环境发生变化时的作业。工作较为复杂,需要书面指示的作业等。4.1.3工作危害分析的特点工作危害分析方法具有以下特点:(1)方法简单易行。工作危害分析方法较为直观,分析过程简单,计算过程易于掌握,适于全员进行风险识别和管理的推广。(2)要

47、求分析人员具备丰富的安全经验。伤害发生的可能性和严重程度,是需要掌握企业的安全管理状况和具有丰富经验的人才可能做出尽可能准确的判断的。(3)工作危害分析实现了对工作场所和作业活动的全面覆盖。工作危害分析是基于工作分析的基础之上的,因此能够全面地识别出生产作业活动中所有可能的风险,并针对可能风险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4.1.4实施工作要求为确保工作危害分析的有效性,企业应成立专门的工作小组,对企业内各个生产单位的工作危害分析工作进行专业培训和指导。工作危害分析工作尽可能自下而上地开展,这样会更全面地识别出作业现场的工作危害,而不是靠工作小组独自地开展工作,这样容易在针对性和全面性方面发生偏差。企业应参照以下要求组织开展该项工作:(1)组成企业的工作危害工作小组,并确定小组组长;(2)组织力量或聘请专家进行JHA方法的培训;(3)工作小组进行任务分工,便于小组成员按照专业进行资料准备;(4)工作小组应集中一段时间进行工作准备。包括有关安全法律法规、标准规范、事故案例等的资料收集和学习;工作表格等工具的准备等。(5)为确保分析标准的一致性,小组可以选择一个典型的操作进行工作危害分析试点,全部成员参加,以便大家统一对分析标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教案示例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