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八章-自然地理学(伍光和版)(共5页).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七、八章-自然地理学(伍光和版)(共5页).docx(5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第七章 生物群落与生态系统1、地球上的生物分为哪几界?P276-279原核生物界、原生生物界、植物界、真菌界、动物界1、 名词解释:生态学、生境、种群、植被、建群种、群落演替、生态系统、食物链。生态学:研究生物与环境之间相关关系的科学;P279生境:生物或其群体具体居住地段的所有生态因素的总体;P279种群:占据着一定空间或地区的同一种生物的个体群体;(P292)植被:一个地区全部植物群落的总体;(P297)建群种:建造群落和改造环境方面作用最突出的生物种;P298群落演替:一定地段上一种群落被另一种群落所代替的过程;P302生态系统:在一定空间内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
2、通过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相互作用、相互依存而行成的一个生态学功能单位;P306食物链:通过食物的关系彼此连接而形成的一个能量和物质流通的系列。P3082、 简述生物之间的关系。(P288-290)(1)互助(原始合作):两个相互作用的物种或种群,彼此均受到利益,它们并不须互相依赖,可以单独生存。 (2)互惠(利)共生:两个不同物种的有机体密切地结合在一起,在共同的生活中互相依赖,均获得一定的利益,但是彼此不能分开而单独地生存。 (3)共栖:两种生物生活在一起,其中一方受益,另一方并不受害也无利的关系 。(4)竞争:对于食物、生存空间和其他条件具有相似要求的不同物种或同种的不同个体,为了生存相互间
3、都力求抑制对方,从而给双方都带来不利影响。其结果,起初双方都受损伤,但最后是一方获胜而另一方被淘汰。(5)捕食:捕食者生物袭击并捕杀被捕食者生物的现象。捕食者因获得食物而受益,被捕食者则受到抑制或死亡。(6)寄生:一个物种的个体(寄生物)生活在另一物种个体(寄主)的体内或体表,并从其组织中吸取营养,但并不经常导致寄主生物的死亡。3、 种群的基本特征有哪些?(P292-296)种群的数量和密度:种群的大小:某种生物在一定空间中个体数目的多少;密度:在单位空间中的个体数目。年龄结构和性比:种群的年龄结构类型:根据生育年龄和其他各龄级个体的多少分为:增长型、稳定型和衰退型。性比:一个种群全部个体中或
4、某一龄级中雌雄性个体的比例。个体的水平分布格局:归纳为三种基本类型:随机分布、成群分布和均匀分布 。出生率与死亡率:种群增长:连续地增殖,增长曲线表现为“J”形曲线 ;逻辑斯谛增长,增长曲线表现为“S”形种内关系:主要表现为竞争、领域性、婚配制度4、 简述生态系统的组分及其作用。P307-308非生物成分:太阳能、水、氧、二氧化碳、无机盐类、蛋白质等有机物;生产者:绿色植物、蓝藻、光合细菌和化能合成细菌;消费者:植食动物、肉食动物;分解者:细菌、真菌、原生生物5、 简述生态系统的功能。P310-318能量流动物质循环信息传递6、 生态系统的类型有哪些?P321按人类对系统影响程度分:自然生态系
5、统(陆地生态系统和水域生态系统)和人工生态系统(农业和城市生态系统)7、 简述陆地生态系统的主要类型及其特征。P325-328(一) 热带雨林:1、植物种类极为丰富;2、多具光滑柱状树干,具有高大的板状根与老茎生花现象;3、生活型各异而非常复杂;4、林内藤本植物和附生植物极其丰富,群落外貌终年常绿;4、动物种类繁多,尤以爬行类、两栖类和昆虫的数量与种类最多;5、灵长目动物也比较多,而大型食草动物比较贫乏;6、生物生产力和生物量最高。7、年均温在26以上,年降水量一般超过2500mm,土壤多为砖红壤;终年高温多雨; (二) 热带稀树草原:1、以高达1米以上的旱生禾草为主要成分所组成的草被层占优势
6、,散生着一些旱生矮乔木,具有分枝多的丛生树干和扁平的伞状树冠,叶小坚硬,常绿或落叶;2、有大量有蹄类食草哺乳动物,还有一些大型食肉动物 ;3、生产力比雨林低 ;4、终年温暖,年均温18-24C,年降水量500-1500mm,季节分配不均匀;1m以上的旱生禾草为主要成分构成的草被层占优势;常见动物群为大型食肉动物;(三)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1、硬叶常绿阔叶林:旱生特征明显 ,乔木以栎类为主。林下灌木和草本植物相当繁茂。2、典型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照叶林):(1)植物种类和群落结构相当复杂,但远不如热带雨林;(2)树叶较厚、常绿、宽阔,表面暗绿光亮且多与阳光垂直;(3)林冠整齐,林下灌木层和草本层明
7、显,藤本和附生植物较少,蕨类植物很丰富;(4)生产力仅次于热带雨林;(5)动物资源十分丰富;3、受季风影响四季分明,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少雨不甚寒冷;年均温16-18C,年降水量800-2000mm,土壤为红壤或黄壤的酸性土;植物种类和结构较复杂,动物种类较丰富;(四) 温带落叶阔叶林:1、具有比较宽薄的叶片,春夏长叶,秋冬落叶;2、群落的垂直结构一般具有四个非常清楚的层次: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和苔藓地衣层;3、藤本和附生植物极少;4、季相变化十分鲜明;5、动物有鼠、松鼠、鹿、鸟类,以及狐、狼和熊等;6、气候四季分明,夏季炎热多雨、冬季寒冷干燥;年均温8-14C,年均降水量500-1000mm
8、,土壤以褐土和棕壤为主; (五) 北方针叶林:1、植物区系比较贫乏,乔木以松杉类植物如云杉、冷杉、松、落叶松等植物为主。为常绿针叶树(除落叶松外);2、树干通直,树冠尖塔形或圆形;3、森林的结构比较简单,常由单一树种构成纯林,林相整齐;林下灌木层和草本层不甚发育,由苔藓构成的地被层在许多林下十分发育,有时连片分布,密被地表;林下具有很厚的枯枝落叶层和腐殖质层。在有积水或湖泊地方有泥炭的积累。生产力较低;林木寿命长,植物物质的现存量高。动物以麋、黑熊、鹿、貂和啮齿类为主,尚有虎、驯鹿等。5、气候冬季寒冷而漫长,夏季温凉而较短;年均温0C上下,年降水量400-500mm;植物种类较贫乏森林结构简单
9、,层次清晰,乔木层常由一两个树种组成由苔藓植物形成的地被层发达,连续成片;(六) 温带草原:1、主要由丛生禾草针茅、羊茅、须芒草、草、早熟禾等组成,混有多种双子叶杂类草如豆科、菊科植物,散生矮小灌木;2、普遍具有叶面积狭小、具绒毛、叶片内卷、气孔下陷、根系发达等旱生特征;3、群落结构简单,一般仅有一或二个层;4、季相更替频繁而鲜明,有时出现十分华丽的外貌。5、动物以大型植食动物如野驴、野牛、骆驼、黄羊等和以穴居为主的啮齿类动物为主;6、温带草原的生产力和生物量都不高。7、大陆性气候,四季分明,夏季温暖,冬季严寒;年均降水量250-500mm,多集中夏季,年际变化大; (七) 荒漠:1、群落的植
10、物种类贫乏、结构简单、覆盖度低,有些地面完全裸露,只有为数不多的超旱生半乔木、半灌木、小半灌木和灌木或肉质的仙人掌类植物稀疏地分布;2、动物的种类不多,数量也少,常见的有昆虫、蜥蜴、啮齿类和某些鸟类;3、许多动物具有高度适应干旱环境的特征,如夏眠、夜间活动、长期不饮水、不具汗腺和排放高浓度的尿液等;4、生产力很低;5、荒漠是个脆弱的生态系统。 6、极端大陆性气候,年降水量大都在250mm以下,蒸发量大于降水量多倍,温度变化剧烈,并多风沙与尘暴,土地贫瘠;(八) 冻原:1、植被的种类组成很贫乏,主要是苔藓、地衣和莎草科、禾本科、毛茛科、十字花科的多年生草本植物,以及杨柳科、石楠科与桦木科的矮小灌
11、木。2、紧贴地面生长;3、多为常绿的多年生植物,具有大型和鲜艳的花朵;4、群落结构简单,通常仅12层,苔藓地衣层特别繁茂;5、动物种类贫乏,主要有驯鹿、麝牛、北极狐、北极熊、狼和旅鼠等,夏季多有候鸟迁来繁息;6、生产力很低。7、冬季严寒漫长,夏季凉爽短促,降水量200-300mm,地表面下常有永冻层存在;9、人工生态系统的的主要类型有哪些?P331-340农业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第八章 自然地理综合研究1、地域分异的基本因素有哪些?P352-354太阳辐射能;地球内能2、什么是地域分异规律?简述其类型。P355地域分异规律:自然地理环境整体及其各组成成分在地表按一定的层次发生分化并按确定的
12、方向发生有规律分布的现象。地带性规律:太阳光线在地球表面具有不同的入射角而引起太阳辐射沿纬度方向呈不均匀的分布。(成因)地带性的表现:地球表层许多自然地理现象和过程由赤道向两极呈有规律的变化。非地带性规律:由地球内能的作用而产生地表形态和大地构造的区域性差异,也直接或间接地导致水热条件和其他成分在区域上发生一定的分异,也有一定的规律性。3、地域分异的尺度有哪些?P362(1) 大尺度分异,包括:n 全球性尺度;n 全大陆、全海洋尺度;n 区域性尺度。(2)中尺度分异,如山地中垂直带的分异等。(3)小尺度分异,如局部地段中处境引起的分异等。4、什么是自然区划?简述区划的原则及其方法。P368-3
13、71自然区划:以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为理论依据,划分各自然区域之间的差异和界线,确定各自然区域等级(整体与部分)之间的从属关系,构成一个区域等级组合体系。区划的原则:1、发生统一性原则;2、相对一致性原则;3、空间连续性原则;4、综合分析原则和主导因素原则。方法:1、自上而下的划分:通过对地域分异各种因素的分析,在大的地域单位内从上至下或从大至小揭示其内在的差异,逐级进行划分。通常采用地理相关法和主导标志相结合的方法来进行。2、自下而上的结合(类型组合法):通过连续的组合、聚类,把基层的较简单的自然地理区域合并成为比较复杂的较高级的地域。主要在土地类型制图的基础上,把地域结构上和发生上有空间
14、联系的相毗连的地域合并起来,成为具有完整地域结构的各个区域。5、什么是土地?简述土地分级、分类、评价与规划的关系。P376土地:地理环境中由相互联系的各自然地理成分所组成,包括人类活动影响在内的自然地域综合体。土地分级、分类、评价与规划的关系:土地分级:各个土地地段的划分或合并。土地分类:土地单位的类型划分,即按各个土地单元的属性所反映的相似关系对其进行分组,使同组的单元尽量相似,不同组的则尽量相异。土地评价(土地分等):根据生产任务的具体要求,按土地的自然特点并结合一定的经济利用可能性,对土地质量进行分析对比后得出不同的评定等级。即按不同的土地用途对各种土地类型再进行一次评价性的分类。土地类型研究是土地评价的基础。土地评价又是土地利用规划的依据。6、如何理解人-地和谐发展?P383人口爆炸性增长、人均占有耕地和淡水量减少、能源与矿产趋于枯竭、空气污染空前严重等问题明显威胁到人的生存与发展,人地关系的冲突日趋尖锐,促使人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成为大多数人的共识:人类活动包括生产活动、消费活动和人类本身的发展必须适应自然地理环境的承受力和容量;人类改造自然的行动必须以自然环境整体为出发点;人类活动必须遵循自然地理环境的发展规律;总之,人必须根除人与自然的对抗,树立两者协调发展的观念亦即可持续发展观念。专心-专注-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