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气受热过程说课稿(共5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气受热过程说课稿(共5页).doc(5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 大气受热过程说课稿杨玉萍一、说教材1、出处、地位、作用 教学内容地理必修(一)第二章第一课时大气的受热过程。 这一节的内容是前面知识的延伸,也是后面学习大气运动、气压带、风带的形成及分布的理论依据,在教材中起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且和日常生活联系紧密,体现课改中培养公民必备的地理素养的理念,有利于学生对地理问题的探究。2、 教材结构图二、 说学情1、本节课的授课对象是高一年级的学生,从学生的年龄心理特征来看,高一学生好奇心比较强,具备一定的地理知识,而且本节内容和生活联系紧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比较高。2、但考虑到高一学生对一些地理现象的认识仍停留在表面现象的认知,对
2、概念、理论的理解归纳能力较弱。介于这两点因素,在教学过程中必须采取有效地方法给予辅助,启发引导学生完成新知识的构建。3、学生运用图表说明大气的受热过程。4、课程标准解读大气的受热过程其实是太阳辐射能到达地球后的一个能量的转换过程。因此我把本条标准的解读为:明白大气的直接热源,并运用图表解释大气的受热过程,实际上是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和大气辐射之间相互转化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理解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和大气对地面保温作用的原理。5、 重点和难点重点:大气的热源和大气的受热过程难点:大气的受热过程教学重点的确立依据:弄清楚大气的热源,学好大气的受热过程能为后面知识的学习做好铺垫,对后面的教学活动有
3、促进作用,因此我将它定为本节课的重点。教学难点的确立依据:由于教材对大气组成成分和作用都作了介绍,但是知识与知识之间的联系跨度较大,讲解时需要适当的回顾和补充,高一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分析能力有限,讲解时难度大,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的困难。因此我将大气的受热过程确定为本节课的难点。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能说出大气的直接热源(2)能用图示说明大气的具体受热过程(3)理解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和对地面的保温作用2、过程与方法目标:(1)在学习大气的受热过程时,学生能用图表分析大气的削弱作用和保温作用。(2)通过图示使学生理解“太阳暖地面、地面暖大气、大气还地面”的原理。3、情感、态
4、度价值观目标:(1)通过比较分析地球与月球表面大气受热过程的不同,树立辩证唯物主义观念。(2)理论联系实际,运用大气的削弱作用和保温作用去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从而激发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和动机,树立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四、说教法和学法结合本节课的知识的难易程度,以及学生的特点和各方面的能力(学生的读图能力和分析问题能力等)仍需加强锻炼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用到启发式教学法、读图分析法、讨论法、比较分析法等来完成教学活动,达到教学目标。五、 说教学过程过程,时间(min)教师活动板书导入(0.5)同学们,今天早晨你们迎着朝阳,神采奕奕的来上学时,一直到此刻为止,感觉到气温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对
5、,气温在不断地升高。是什么原因引起的?对,由于太阳高度角在逐渐增大,太阳辐射强度不断加强。因此,地球大气最重要的能量来源是太阳辐射能。那么大气是不是被太阳辐射直接加热的呢?如若不是,大气的受热过程又是怎样的呢?大气的受热过程大气受热过程讲解(4.5)这是我们行星地球固体表面,这是包围地球的外部圈层厚厚的大气圈。太阳短波辐射要想达到地面,必须要穿过厚厚的大气层,大气中的固体尘埃、云层要反射一部分太阳辐射,大气中的臭氧能吸收波长较短的紫外区能量,CO2和水汽则吸收波长较长的红外区能量,而对太阳辐射能主要集中的可见光部分,削弱较少。因此,大部分太阳辐射能透过厚厚的大气投射到地面,使地面增温。板画学生
6、依照课本绘图大气对太阳的辐射的削弱作用(1520)太阳辐射要到达地球,要经过大气层,那也就是要经过大气层的削弱作用-反射与散射、吸收。吸收作用: 特点:有选择性O3:强烈吸收紫外线CO2和H2O:吸收红外线补充:对于太阳辐射中能量最强的可见光部分却吸收的很少,大部分可见光能够透过大气射到地面上来。强调:这一过程中只有小部分被大气吸收,大部分穿过大气层到达地面。现在我们总结一下:(要学生填表)反射作用: 特点:无选择性(1)反射主体:云和较大的颗粒尘埃。其中云的反射作用最为明显。(2)规律:云层越厚,云量越多,反射作用越明显。所以,在夏季,多云的白天,气温不会太高,就是因为云的反射作用减少了到达
7、地面的太阳辐射。散射作用: 特点:有选择性当太阳辐射在大气中遇到空气分子或微小尘埃时,太阳辐射中的一部分以这些质点为中心向四面八方散射开来,从而使一部分太阳辐射不能到达地面。散射作用有选择性,空气质点有能力散射波长小于自身直径的光。可见波长越短的光,越易被散射。所以,可见光中波长最短的紫色和蓝色光最容易被散射,因此晴朗的天空呈现蔚蓝色。黎明和黄昏,虽然太阳在地平线以下,但光芒已被空气中的微粒散射到天空,因此,天空是明亮的。过渡: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不是均匀分布的,而是由低纬度向两极递减。那是为什么呢?我们刚才学过了,大气对太阳辐射有削弱作用,所以说,太阳高度角越大,太阳辐射经过大气层的路程越短,
8、被大气削弱越少,温度越高。反射作用反射主体:云和较大的颗粒尘埃规律:云层越厚,云量越多,反射作用越明显。散射作用散射主体:空气分子或微小尘埃现象:改变部分太阳辐射的方向吸收作用O3:强烈吸收紫外线CO2和H2O:吸收红外线可见光部分吸收很少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1015)地球表面吸收太阳辐射,温度升高,自己成为一个辐射源。根据辐射原理,物体的温度越高,辐射中最强部分的波长越短;物体的温度越低,辐射中最强部分的波长越长。太阳表面温度达到6000K,所以太阳辐射为短波辐射,而地面温度远远低于太阳表面温度,所以地面辐射属于长波辐射,其能量主要集中于红外线部分。同理,大气辐射和人体辐射也是长波辐射。前
9、面我们学过,大气层中的二氧化碳和水汽强烈吸收红外线,所以地表放射的长波辐射经过大气时,几乎全部被吸收,从而提高了大气温度,所以说,地面是对流层大气主要的热源。提问:一天中气温最高值出现在什么时间?为什么?答案:一天中气温最高值出现在午后2点,并非大家所认为的中午12点。中午12点是太阳辐射最强的时候,但这时的太阳辐射要先传给地面,地面再传给大气,大气吸收地面的热量后气温才升高,而这一过程需要将近2小时的时间。这个例子就很好的说明了对流层大气的直接热源是地面而不是太阳。大气的保温作用:大气在增温的同时,也向外辐射能量,大气辐射一小部分射向宇宙空间,大部分向下射向地面。由于其方向与地面辐射正好相反
10、,故称为大气逆辐射。可见,大气通过大气逆辐射又把热量还给了地面,在一定程度上补偿了地面损失的能量,从而对地表起到了保温作用。大气对太阳短波辐射吸收少,大部分太阳辐射能透射大气层射到地面上,使地面升温;但大气对地面的长波辐射却是隔热层,把地面辐射放出的热量绝大部分截留在大气中,并通过大气逆辐射将辐射还给地面。我们把这种作用,称为大气的保温作用。温度高,短波辐射,如太阳辐射温度低,长波辐射,如地面辐射大气受热过程的意义讨论: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和大气对地面保温作用有什么意义?(1)减少了气温日较差(2)形成了适宜生命的温度条件。三、大气受热过程的意义(1)减少了气温日较差(2)形成了适宜生命的温度条件练习设计1、日出前的黎明、日落后的黄昏,以及阴天,天空为什么仍然是明亮的?2、为什么白天多云,气温比晴天低?3、夜间多云,气温为什么比晴天高?4、为什么晴朗的正午天空呈蓝色,而早晚呈红色?5、根据上述原理解释晚秋和冬季霜冻为什么发生在晴朗的夜晚a6,、分析说明:青藏高原为什么成为我国太阳能最丰富的地区?同纬度四川盆地为什么成为我国太阳能最贫瘠的地区?学以致用专心-专注-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