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考察报告(共4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南京考察报告(共4页).doc(4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2012级 人文教育 朱云云南京考察报告姓名:朱云云地点:南京考察对象:南京总统府,玄武湖、夫子庙、明孝陵、南京市博物馆、中山陵,雨花台烈士纪念碑。考察方法:游历参观各个景点,听导游介绍各地的历史内容,拍摄资料图片 摘要:根据人文教育专业综合文史地三科,全面提高学生的通识素质的独特学科性质,我院安排了我们班和历史班一起到南京进行专业考察。11月14号,在今年这个温暖的金秋时节,我们人文教育班和历史班一起到南京进行了为期三天的专业考察。在这三天中我们考察了六个地方,南京总统府,玄武湖、夫子庙、明孝陵、南京市博物馆、中山陵,雨花台烈士纪念碑。而我考察的主要的是南京总统府和
2、明孝陵两地。 南京总统府 在我们到达南京的那天下午,我们一行人首先参观了南京总统府。外在朴素而不失庄严的南京总统府在古老气息浓厚的南京市区中并不显得突兀。总统府高大的门楼上是镶金的“总统府”。而事实上南京总统府的这个门楼在历史上是经历过数度转化。门楼的原址,为清两江总督署头门,太平天国时建天朝宫殿“真神荣光门”,又称“皇天门”或“凤门”。1864年清兵攻破天京后将此门拆毁,重建两江总督署大门。国民政府成立后,于1929年新建了这座的西方古典门廊式建筑。1937年12月南京沦陷,日军在大门前举行了入城式,并在门侧悬挂部木牌。继而为“”及汪伪政府监察院等机构的大门。1946年国民政府还都南京后,仍
3、为国民政府大门。1948年5月“”召开,主席改称“”,即将“国民政府”换嵌“总统三字。 在进入总统府后,我们参观了大堂,大堂是中式建筑,抱厦五间面阔七间,硬山顶单层双檐,与二堂及穿堂相连,呈“工”型殿。根据史料考察,这个大堂原为金龙殿,又称荣光大殿,相传洪秀全病逝后即葬于此。清兵攻占天京后,大殿被毁,于同治九年(1870)重建两江总督署大堂。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的就职典礼,就在大堂后的西暖阁举行。1927年国民政府定都南京后,作为国民政府的大堂。1929年国民政府部分改建时,将孙中山手书的“天下为公”匾额挂于大堂正中横梁上。以后,大堂先后被国民政府和总统府沿用。至今保
4、存完好。在大堂中展有多幅图片,从洪秀全的太平天国到民国的孙中山的国民。体现了其曾经过历史的风风雨雨。 随后,我们进入了其左侧的花园“煦园”。明朝初年为花园,以汉王名中的“煦”字而得名。清朝为两江总督署花园。太平天国建天朝宫殿时予以扩建。因花园位于宫殿西侧,又称“西花园”,与东花园相对称。清军破城时被毁,曾国藩予以重建。作为古代的皇家园林,虽经历了数十年的风雨洗礼和那战火的摧残,但其气势却依旧非凡。表现封建时代的皇家生活的奢华,及封建时统治者对人民的沉重的剥削。在煦园中那优美的造型和高大的树木无不体现出其古老的历史气息,同时也显示了中国古代高超的园林艺术。穿过煦园便来进入了,南京国民政府所常用的
5、地方,在那我们见到了孙中山的起居之地,虽是一国总统但是其所住的地方装饰却很简单,这既说明了那时中国局势的严峻,同时更体现出革命者的严于律己的高尚操守。在其前方便是南京国民政府的办公之地,“子超楼”。此楼名来自于南京的国民政府的主席之一林森,其字为“子超”。该楼于1934年开工,至1935年12月竣工。“子超楼”主体五层,局部六层。第一层,先为国民政府文官处,后成为总统府文书局的办公室。第二层是总统、副总统办公室。朝南的这间是蒋介石的办公室,朝北的这间是副总统李宗仁的办公室。第三层是国民政府会议室。在子超楼中的楼梯是非常窄而陡让人感觉很费力,开始我觉得很疑惑,认为这种似乎是不太合理结构为什么会出
6、现在总统府中呢。但当我在匆匆的下楼时突然意识到这似乎是有特殊用意的,因为楼梯陡且窄因此人们在上楼时必须快速迈步,而在下楼时有要快速下楼。因为是政府办公的地方,其中的多为国民政要,而这种楼梯真实要让他们无论做什么是都要如此一样果断速度,因为国家形式严峻,时不待我。并且时刻昂首挺胸以表现出新的政权的蓬勃朝气。 明清皇家第一陵 明孝陵到南京的第二天上午我们来到了,被誉为明清皇家第一陵朱元璋的明孝陵。明孝陵为于南京紫金山南侧,从中国古代的玄学而言其选址正位于,紫金山龙脉的龙头处,属于第一风水宝地。明孝陵是开国皇帝朱元璋和皇后马氏的合葬,因皇后谥“孝慈”,故名。明孝陵坐落在紫金山南麓独龙阜玩珠峰下,东毗
7、,南临,是南京最大的帝王陵墓,中国最大的帝王陵寝之一,直接影响了明清的形制,依历史进程分布于北京、湖北、辽宁、河北等地的明清帝王陵寝,均按南京明孝陵的规制和模式营建,在中国帝陵发展史上有着特殊的地位,故而有“明清皇家第一陵”的美誉。 据史料记载,明孝陵始建于明十四年(1381年),翌年去世,9月葬入此陵墓,定名为“”。孝陵之名,取意于谥中的孝字,有“以孝治天下”之意,一说是马皇后谥“孝慈”,故名。 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朱元璋病逝,启用地宫与马皇后合葬。至明永乐十一年(1413年)建成“大明孝陵神功圣德碑”,整个孝陵建成,历时30余年。规模宏大,建筑雄伟,形制参照唐宋两代的陵墓而有所增益
8、。明孝陵改变了唐宋帝陵方上、陵台、方垣、上下宫制度和十字轴线的陵墓布局,首次按皇宫布局建立“”三进院落制,开创了陵寝建筑平面呈“前方后圆”的基本格局。特别是明孝陵的“前朝后寝”和前后三进院落的陵寝制,反映的是,但突出的是和政治。 明孝陵虽经历了600多年的,许多建筑物的木结构已不存在,但陵寝的格局仍保留了原恢弘的气派,地下墓宫完好如初。陵区内的主体建筑和石刻有、,包括、大金门、石像路石刻等,都是明代建筑遗存,保持了陵墓原有建筑的真实性和空间布局的完整性。 墓区的建筑大体分为两大部分:第一组神道部分,从下马坊起,到孝陵正门;第二组是主体部分,从正门到宝城、明楼、崇丘为止。 第一部分是蜿蜒曲折的陵
9、墓神道。沿神道依次有:下马坊、禁约碑、大金门、神功圣德碑(俗称)、御桥、石像路、武将、文臣、。过棂星门折向东北,便进入陵园的主体部分。这条正对独龙阜的南北轴线上依次有:、文武方门、孝陵门、孝陵殿、内红门、宝顶等建筑。陵寝建筑都是按配制,体现了中国传统建筑的风格。 神道 “明孝陵首开了第一代皇帝陵寝的神道作为后世子孙陵寝共用神道的制度。神道两边分布的12对石像生和4对石人,石刻风格多样,造型厚重简朴,融整体宏大与局部精细为一体,也代表了中国明初石雕艺术的最高水平。” 主体建筑第二部分明孝陵寝主体建筑。自正门至崇丘,包括文武方门(即正门)、碑殿、大石桥、方城、明楼、宝顶等,筑有围墙。 其他部分石像
10、生武将 明孝陵石像生共18对,其中文臣3对、武将3对、站卧马各1对、站坐麒麟各1对、站卧象各1对、站卧骆驼各1对、站坐猊各1对、站坐狮子各1对。另有望柱1对。所有石雕像均以整块石料雕成。不刻意追求形似,而注重神似,其风格粗犷、雄浑、威武,气度非凡。这组石雕对称地排列在神道两侧,南北长800多米,构成威武雄壮的长长队列,使皇陵显得更加圣洁、庄严、肃穆。孝陵石像生是明代陵寝中规模最大、最具特色的一组。 治隆唐宋碑 碑,御碑亭中陈列着五块碑,正中一块刻“治隆唐宋”四字,为康熙皇帝手书。碑高3.85米,宽1.42米。“治隆唐宋”的意思,是颂扬明太祖治国方略超过了李世民和赵匡胤。作为清朝皇帝的如此诏示天
11、下,一方面表示了他对朱元璋的尊重和钦佩之意,另一方面也是有其良苦用心的。康熙一生中六次南巡,五次拜谒明孝陵,行跪九叩大礼。“治隆唐宋”就是他1699年(康熙三十八年)第三次下江南谒陵时所题,并由的祖父、当时的“江宁织造”郎中立碑。他是想借此笼络人心,以缓和汉满矛盾,加强其统治。从中亦可看出康熙的雄才大略。 三天的考察虽然不是很长,但通过到实地的考察,那实在的历史遗址让我们对那历史书中的史料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在途中导游曾多次说,古人常说南京的王气很重,那时她是一种以骄傲的姿态来向我们介绍的,而我想这或许是其之幸,但同时也是其之祸。因为其王气中所以其能有六朝之古都的荣誉,但同时也注定了其是一个多干戈寥落之地,而其中的人民也将因此而饱受战争之苦。在参观南京大屠杀纪念馆时,则让我深深的意识道战争的残酷和和平的来之不易。这过程中所感受到的热爱和平和国家的情怀将使我终身受益。专心-专注-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