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北京初三化学一模实验题汇总(共21页).doc

上传人:飞****2 文档编号:12184558 上传时间:2022-04-24 格式:DOC 页数:21 大小:1.4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3年北京初三化学一模实验题汇总(共21页).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2013年北京初三化学一模实验题汇总(共21页).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3年北京初三化学一模实验题汇总(共21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3年北京初三化学一模实验题汇总(共21页).doc(21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2013年北京各区县重点题型汇总第二部分综合试验与探究性试验海淀32-33题西城32(7分)兴趣小组根据老师提供的实验装置进行如下实验。(试剂均足量,假设各步反应均完全,装置可重复使用,部分夹持装置已省略,组合装置气密性良好。)分液漏斗K2K1烧瓶 A B C D (1)甲组同学利用A中产生的氧气验证B中的黑色粉末是炭粉。 A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为完成此实验,除用装置A、B外,还需要补充的装置有 (填装置序号)。 说明黑色粉末是炭粉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2)A中烧瓶内的气体可能含有CO、CO2、CH4中的一种或几种,为确定烧瓶内气体的成分,乙组同学进行如下实

2、验:【资料】甲烷和氧化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H4 + 4CuO 4Cu + CO2 + 2H2OI 将3.0 g的浓氢氧化钠溶液滴入烧瓶中,充分反应;II按ACBCD的顺序连接装置,打开K1,从K1处通入氮气,打开K2,排尽B中空气,加热B中足量的氧化铜固体,充分反应;III反应结束后,测得烧瓶中溶液的质量为3.1 g,B中固体的质量减少了0.32 g,第二个C装置的质量增加了0.18 g。 打开K2前通入氮气的目的是 。 两个装置C中试剂相同,装置C中的试剂名称是 。 烧瓶中气体的成分是 。33(7分)研究盐类物质的性质时,甲、乙、丙三位同学分别向NaHCO3溶液中滴加石灰水,均产生白色沉

3、淀。他们分别设计实验方案,对自己过滤后的滤液中溶质的成分进行如下探究。【实验准备】用一定溶质的质量分数的NaHCO3溶液、NaOH溶液和Na2CO3溶液进行如下实验,为设计实验方案提供参考。NaHCO3溶液NaOH溶液Na2CO3溶液加入酚酞溶液溶液变红现象溶液变红加入CuSO4溶液产生气泡和蓝色沉淀现象产生气泡和蓝色沉淀加入CaCl2溶液无明显变化无明显变化产生白色沉淀加热溶液至沸腾,将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澄清石灰水无明显变化澄清石灰水无明显变化表中的现象为 ;现象为产生蓝色沉淀,对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查阅资料】(1)氯化钙溶液显中性。(2)滤液中所含的溶质有以下几种可能

4、:NaOH;Na2CO3;NaOH和Ca(OH)2;Na2CO3和NaHCO3;Na2CO3和NaOH【实验及分析】甲同学: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滴加过量的稀盐酸,产生大量无色气泡,则滤液中的溶质是Na2CO3。乙同学: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向其中通入少量CO2,产生白色沉淀,则滤液中的溶质是NaOH和Ca(OH)2。 丙同学:分别取少量滤液于两支试管中,向一支试管中滴加C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将另一支试管中的滤液加热至沸腾,将产生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则滤液中的溶质是Na2CO3和NaHCO3。【反思与评价】(1)老师认为乙、丙同学的实验方案和结论合理。 丙同学的实验中

5、,加入CaCl2溶液的目的是 。 根据乙同学的结论,NaHCO3溶液与澄清石灰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2)老师认为甲同学的实验方案和结论存在不足。丁同学通过以下实验帮助甲同学确认了滤液中溶质的成分。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实验结论_滤液中的溶质是Na2CO3和NaOH(3)结合此次探究活动,你认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填字母序号)。a盐溶液可能显碱性b化学反应的产物与反应物的量有关c碱和盐反应一定生成另外一种碱和另外一种盐 d判断溶液混合后的成分不仅要考虑产物,还要考虑反应物是否过量东城32(5分)某化学小组同学利用图示装置进行实验(图中固定装置省略),其中装置甲的试管中盛有固体粉末A,分液漏斗中盛有

6、足量溶液B。(1)若装置乙中水下有少量白磷,实验时将B滴加到A中后,关闭分液漏斗活塞,打开止水夹,则乙中有气泡冒出,白磷不燃烧;关闭止水夹,则乙中的现象是 ,且白磷燃烧。甲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关闭止水夹前后,白磷产生现象差异的原因是 。(2)若A为碳酸钠,B为稀硫酸,装置乙中有少量无色溶液。将过量的B滴入A中后,关闭分液漏斗活塞,同时打开止水夹,看到乙的溶液中有气泡冒出,不变浑浊;一段时间后关闭止水夹,发现乙中液面上升,溶液变浑浊。请推测乙中溶液可能具有的化学性质是 。33(7分)氢化钙(CaH2)固体是一种储氢材料,登山运动员常用其作能源提供剂。【查阅资料】碱石灰是氧化钙和氢氧化钠的

7、固体混合物。钙和氢化钙都能与水反应,均生成氢氧化钙和氢气。【氢化钙的制备】氢化钙通常用氢气与钙加热制得。某化学兴趣小组设计的制取装置如图所示(图中固定装置省略)。(1)装置A中制取氢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2)装置B的作用是 。(3)装置D的作用是 。(4)装置C中制取氢化钙的化学方程式是 。【样品成分的猜想】通过上述方法制得的氢化钙样品的成分有下列两种猜想:猜想一:全部是氢化钙; 猜想二: 。【设计实验】现有2.1 g氢化钙样品,请设计实验验证猜想二是否成立 (要求操作、数据和结论)。朝阳32.(5分)某化学小组同学利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1)若装置中加入石灰石和过量稀盐酸,装置中加入

8、澄清 石灰水。打开a,关闭b,装置中观察到的现象 是 ;一段时间后,关闭a, 打开b,装置中观察到的现象是 。(2)若利用装置完成模拟合成氨气(N23H2 高温高压催化剂2NH3)过程中的气体混合实验。从装置右侧导管通入氮气,左侧导管通入氢气,则装置中加入的药品是 ,装置中加入浓硫酸,则装置的作用有: ;使氮气和氢气充分混合;通过观察 来控制气体的体积比,从而提高氮气和氢气的利用率。33.(8分)课外小组同学用实验证明“二氧化碳与水接触时才能和过氧化钠反应”。(1)实验准备【查阅资料】过氧化钠能与水、二氧化碳,盐酸反应,反应过程中均有氧气放出。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时,除生成氧气外,还生成一种

9、工业上制玻璃的原料,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CO2能与碳酸钠水溶液反应生成碳酸氢钠,CO2在饱和的碳酸氢钠溶液中几乎不溶解。【设计方案】小组同学设计了如下图所示的实验装置。老师指出,应在M点前增加下列 装置,才能得到更准确的实验结论。(2)实验过程连接仪器,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将K1、K2关闭;向装置中分别加入所需药品,写出装置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实验时,先打开 (填K1 或K2 ),将带火星的木条置于a口处,一段时间后,关闭它,再打开另一个弹簧夹,再将带火星的木条置于a口处。实验过程中观察到带火星的木条始终不复燃。 (3)实验分析为观察到最终木条复燃,甲建议在后安装一个盛有碱石灰的干燥

10、管,目的是 ;乙认为即使采纳甲的建议且最终观察到木条复燃,也不能证明CO2与Na2O2发生反应,原因是 。(4)实验反思 丙同学认为:应进一步证明CO2与Na2O2反应生成新物质。他补充的实验是:取中反应后所得固体滴加稀盐酸,产生大量气泡,则证明有新物质生成。 丁同学认为:丙同学实验时应将产生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否则不能证明CO2与Na2O2反应,其理由是 。丰台32(4分)下面是某兴趣小组同学做的3个小实验。根据实验内容回答下列问题(仪器的固定装置已经省略)。 (1)若甲中为二氧化锰,连接甲乙装置,_(填开关“K1”和“K2”的操作),从分液漏斗向甲中加入适量双氧水,该实验可以证明可燃物燃烧

11、需要与氧气接触。甲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2)若甲中为水,丙中为红色溶液,连接甲丙,打开K1,关闭K2,从分液漏斗向甲中加入某药品后,丙中只看到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写出丙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3)若甲中为二氧化碳(K1、K2关闭),连接甲丁,从分液漏斗向甲中加入适量的澄清石灰水,一段时间后,打开K1,整个实验过程中甲中观察到现象是_。33.(9分)某学习小组对在实验中吸收过二氧化碳气体的碱石灰成分进行了研究。【查阅资料】 碱石灰是CaO与NaOH 的固体混合物,通常用于吸收二氧化碳及干燥气体。 碱性的Na2CO3溶液可以与中性的CaCl2溶液发生复分解反应。【提出猜想】该碱石灰的主

12、要成分可能含有 、Ca(OH)2、CaCO3、NaOH和 。【设计方案、收集证据】(1)甲同学在烧杯中放入少量的碱石灰样品,加入足量蒸馏水充分搅拌,静置有白色沉淀,甲同学认为样品中一定含有CaCO3,乙同学认为他的结论不准确,原因是: (填化学方程式)。(2)乙同学进一步设计实验并进行验证,过程如下: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实验结论从甲同学的烧杯中取少量上层清液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足量 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生成白色沉淀的化学方程式为: 。过滤,向滤液中滴加无色酚酞试液。无明显现象通过实验及分析,样品中不含有: 。【解释与评价】(1)乙同学进一步设计了下列实验装置,通过称量B装置的质量变化来确定样品的成

13、分及质量(气密性良好,每步均完全反应,操作无误)。多次实验发现测定结果有时偏大有时偏小偏差,试分析其主要原因: 。(2)在老师的指导下乙同学完善了实验装置,并重新进行了实验,步骤如下:检查装置气密性,将5.06g干燥的样品放入锥形瓶中;打开活塞b,从导管a处缓缓鼓入一定量的空气,关闭活塞b;称量盛有氢氧化钠浓溶液的D瓶质量;向锥形瓶中逐滴加入稀硫酸至不再产生气泡;打开活塞b,从导管a处缓缓鼓入一定量的空气;称量D瓶质量,增重2.2g。通过分析及计算可知:5.06g样品中各成分及质量 。石景山32(5分)用如右图所示装置分别进行两个实验(已知:氯化钙溶液呈中性)。(1)打开止水夹,向中液体加入一

14、种黑色固体、中液体加入一种白色固体。 和中均有气泡出现,且中液体内出现燃烧现象。写出燃烧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请说明中出现燃烧的原因_。(2)打开止水夹,向中液体加入一小块固体。和中均有气泡出现,且中液体出现浑浊现象。关闭止水夹,发现中液面上升,溶液由浑浊变澄清。请说明溶液由浑浊变澄清的原因_。若实验后中澄清液中的溶质由一种或两种物质组成,为检验其成分,应该进行的实验操作是_。33(8分)实验课上,同学们用下图所示四种溶液探究与指示剂的作用。实验后进行废液处理,处理过程为:将A和B中液体混合,得到红色溶液E;将C和D中液体混合,得到废液F;将E和F放入烧杯中。(1)向A中滴加无色酚酞溶液后,溶液

15、颜色为 色。(2)A和B混合后,溶液中一定没有 。 aNaCl bHCl cNaOH (3)C和D混合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4)继续对烧杯中的废液成分进行如下探究。【提出问题】烧杯废液中含有什么物质?【查阅资料】碳酸钠溶液呈碱性;CaCl2 溶液呈中性。【初步分析】通过分析上述实验现象,烧杯中的废液除酚酞和水外还一定含有 。【进行实验】请设计实验验证可能含有的物质实验操作现象与结论(5)为实现绿色排放(溶液呈中性),应对废液再进行的操作是 。顺义32(6分)课外小组的同学利用下图所示装置对二氧化碳的性质进行研究。回答相关问题:(1)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装置B的作用是 。

16、(3)C中盛放的试剂是 。(4)F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5)能说明二氧化碳与水发生反应的现象是 。33(7分)化学小组的同学用如下图所示的装置探究二氧化碳的性质后,觉得探究很有意思,想继续探究。 提出问题反应后溶液中的溶质有什么?查阅资料 (1)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在上述反应中,若二氧化碳过量,能发生如下反应: Na2CO3 + H2O + CO2 = 2NaHCO3猜想与假设通过分析,小明做出如下猜想: 含有NaOH 和 Na2CO3 ; 含有Na2CO3和NaHCO3 ;实验探究 为确定反应后溶液的组成,同学进行了如下两项探究活动。(1)对相关物质性质的

17、研究。NaHCO3溶液NaOH溶液,Na2CO3溶液加入稀盐酸产生气泡无明显变化产生气泡加入饱和石灰水溶液变浑浊溶液变浑浊现象I加入CaCl2溶液无明显变化溶液变浑浊溶液变浑浊加热溶液至沸腾,将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澄清石灰水无明显变化澄清石灰水无明显变化上表中现象I对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探究反应后溶液的成分。为确认反应后溶液的组成,小明设计了如下实验过程实验步骤操作实验现象实验结论取一定量反应后溶液放入试管中,滴加适量的CaCl2溶液。有沉淀产生将步骤所得的混合物过滤,洗涤,并将滤渣分成两部分。向其中一份步骤所得固体中滴加稀盐酸。有气泡产生。原溶液中含有 。取另一份步骤所得

18、固体, 。_。_。 反思与评价(1)若想直接证明小明的另一个猜想是否正确,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 应加做的实验是 。(2)小伟提出,小明的猜想不完全,反应后溶液的组成还可能是 (有几种写几种)。通州12 稀盐酸石灰石氢氧化钠溶液微型气体实验器1紫色石蕊溶液2澄清石灰水止水夹112止水夹232(5分)下图是某同学设计的二氧化碳制取实验的微型一体化装置图,该装置的气密性良好。(1)关闭止水夹1,打开止水夹2,挤压胶头,滴入稀盐酸,生成的二氧化碳在微型气体实验器内与1、2处的溶液反应。1处紫色的石蕊溶液变成红色,2处的反应现象是 。(2)关闭止水夹2,打开止水夹1,再次挤压胶头,一段时间后,观察到烧杯

19、中的现象是 。这是由于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的缘故。 (3)有同学认为:二氧化碳能溶于水并与水反应,因此实验(2)出现的现象不足以证明是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发生了反应。那么,如何利用化学方法证明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发生了反应?该实验方案是 。 33(7分)小强同学看到妈妈将买来的排水口洗净剂(主要成分:过碳酸钠、柠檬酸)洒在厨房排水口网状盖的底部,倒上温水后迅速冒出气泡。为了解其反应过程,他与学习小组的同学进行了如下探究。足量的澄清石灰水温水排水口洗净剂【探究一】小组同学根据所学的化学知识设计并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ABC实验中观察到如下现象:A中有气泡产生;B中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C中收集到的气

20、体能使燃着的木条燃烧更旺。由此同学们得出结论:生成的两种气体分别是: (填化学式)。B中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探究二】(1)实验过程: 教师提供了一瓶过碳酸钠(Na2CO4),小组同学进行了如下实验探究:过碳酸钠样品温水无色溶液X缓缓冒出气泡溶液X取样加入MnO2迅速冒出气泡带火星的木条木条复燃(2)提出问题:无色溶液X中的溶质有哪些物质?(3)猜想与假设: 根据以上实验现象,X溶液中一定存在的溶质是 ;还可能存在Na2CO3、NaHCO3、NaOH中的一种或几种。(4)查找资料:资料1:氯化钙溶液呈中性;氯化钙溶液与碳酸氢钠溶液混合不发生反应;氯化钙溶液与碳酸钠溶液混合后发生如下反应:

21、Na2CO3 + CaCl2 CaCO3 + 2NaCl。资料2:NaHCO3溶液呈碱性,与石灰水反应生成白色沉淀;碳酸氢钠、碳酸钠与足量的酸反应产物相同。(5)实验过程:小组同学对溶液X中的溶质进行了如下实验。请将下列实验方案填写完整。实验操作主要实验现象结论证明溶液中有Na2CO3证明溶液中无NaHCO3证明溶液中无NaOH(6)实验反思:根据资料,NaHCO3溶液能与石灰水反应生成白色沉淀。于是,同学们猜想:碳酸氢钠与氢氧化钠是否可以发生 (写方程式)这样的反应?于是,同学们进行了新的探究实验。房山甲瓶 乙瓶(5分)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以下所示装置是化学小组同学设计的实验。图3

22、图1图2(1)研究铁生锈的条件如图1所示装置,通过该实验证明铁钉生锈是铁与 作用的结果。(2)研究燃烧的条件装置如图2所示,通过对比 的现象,说明可燃物燃烧要与氧气接触。(3)研究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的反应在两个气密性良好且充满二氧化碳的500mL矿泉水瓶中,分别注入等体积的水、氢氧化钠浓溶液,充分振荡,出现图3所示现象。此实验可以说明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发生了反应,理由是 ;为进一步证明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发生了反应,同学又补充了实验:用注射器向乙瓶中注入足量的稀盐酸,观察到的现象是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3(8分)膨松剂是一种食品添加剂。它在面包制作过程中发生反应产生气体,使面包变得松软。膨

23、松剂反应产生气体的量作为检验膨松剂品质的一项重要指标。已知某膨松剂含碳酸氢钠、碳酸氢铵(NH4HCO3)中的一种或两种,化学兴趣小组对该膨松剂进行如下探究:【查阅资料】2NaHCO3 Na2CO3+H2O+CO2; NH4HCO3 NH3+H2O+CO2。 浓硫酸常用于吸收水蒸气和氨气。碱石灰是固体氢氧化钠和氧化钙的混合物,不与氨气反应。实验I:探究膨松剂的成分按右图所示连接好装置(夹持仪器略去, 下同)。(1)实验记录 实验操作主要实验现象实验结论及解释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向装置中加入药品。关闭K1,打开K2装置的气密性良好。点燃酒精灯。打开K1,关闭K2。试管中白色固体减少,_有二氧化碳生成

24、,A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打开K2,关闭K1。无色酚酞试液变红有氨气生成。继续充分加热。试管中仍有固体(2)得出结论:该膨松剂的成分为 。实验II:探究膨松剂受热产生气体的量(1)测定二氧化碳的质量:如下图所示装置(气密性良好,各装置中的试剂为足量)。膨松剂 将8g膨松剂装入装置B中,通过测定实验前后装置 (填字母序号)的质量,其质量差即为样品产生的二氧化碳气体的质量。加热前,先对已连接好的装置A、B和C通一段时间的空气,再连接上装置D、E;加热过程中,装置C的作用是 ;停止加热后,应继续通入空气一段时间,以保证产生的气体被装置充分吸收。(2)测定氨气的质量:调整上图装置的连接顺序为 。另取

25、8g膨松剂装入装置B中,通过测定实验前后装置C的质量,其质量差即为样品产生的氨气的质量。【解释与结论】同学们进一步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后,认为该膨松剂质量良好。【反思与评价】实验II中,若没有装置E,造成测定结果可能会 (填“偏大”、“不变”或“偏小”)。门头沟(5分)某化学小组在课外活动时做了一个实验,在甲试管中装入固体物质,乙试管中装入液体试剂,按下图所示组装好仪器(图中铁架台等仪器已略去)。(1)若甲试管装入碳酸钠,乙试管装入紫色石蕊试液,丙中加入稀硫酸,打开分液漏斗加入足量的液体,同时打开止水夹。乙试管中的现象为 。立即关闭止水夹,看到 (填甲乙)中液面上升。产生以上现象的原因 (用化学

26、方程式表示)来源:学|科|网(2)若乙中装入饱和的石灰水,丙中液体加入到甲中后,石灰水变浑浊。则甲、丙中的物质可能为 (填与(1)中不同的物质)。33(8分)CaO和NaOH固体的混合物,俗名“碱石灰”,实验室常用作干燥剂。碱石灰在空气久置会吸收空气中的水和二氧化碳而变质。某实验小组为确定一瓶久置的碱石灰样品的成分,设计了图14所示实验流程。请你参与探究过程:为了使样品充分溶解,操作一中还要用到的玻璃仪器是;操作二的名称是。固体A中一定含有。溶液B成分的探究。查阅资料Ca(OH)2、Na2CO3溶于水无明显的温度变化;Na2CO3溶液呈碱性,能使酚酞试液变红;CaCl2溶液呈中性且能与碳酸钠发

27、生复分解反应。猜想溶液B中溶质可能为:NaOHNa2CO3 NaOH和Na2CO3Ca(OH)2和设计方案并进行实验甲、乙同学分别设计如下方案并进行探究:甲同学:取少量溶液B于试管中,滴加足量的稀盐酸,产生大量气泡,则溶液B中的溶质是Na2CO3。乙同学:取少量溶液B于试管中,滴加几滴酚酞试液,溶液变成红色,则溶液B中的溶质一定含有NaOH。丙同学认真分析上述二位同学的实验,认为他们的结论均有不足之处,并且做出了正确的判断。他认为B溶液中一定含有Na2CO3 ,可能含有NaOH 。为进一步确认溶液B中是否含NaOH,他做了如下实验。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 取少量溶液B于试管中,加入足量CaC

28、l2溶液; 过滤,在滤液中滴加酚酞试液猜想正确实验步骤的目的是。来源:学科网ZXXK实验过程中,同学们发现向样品中加水时还放出大量的热。综合以上探究,下列对样品成分分析正确的是(填序号)。A一定有NaOHB一定有Na2CO3C一定有CaOD至少有NaOH、CaO中的一种怀柔32.(6分)某班学生分成两个小组,利用下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请按要求回答问题:(1)第一小组同学的实验:位置ABC分液漏斗药品澄清石灰水碳酸钠溶液澄清石灰水稀盐酸操作关闭K1,打开K2和分液漏斗的活塞,缓慢滴加稀盐酸现象与结论现象 。有关化学方程式 。操作关闭K2,打开K1现象B中液体沿导管流入A中,A中有白色沉淀产生该现

29、象产生的原因 。(2)第二小组同学的实验:位置ABC分液漏斗药品红色溶液稀盐酸紫色溶液碳酸钠溶液操作关闭K1,打开K2和分液漏斗的活塞,缓慢滴加碳酸钠溶液现象 。操作关闭K2,打开K1现象B中液体沿导管流入A中,A中红色溶液变为无色A中的溶液 。33.(7分) 化学小组对金属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老师的帮助下,提出了“金属钠能否置换出硫酸铜溶液中的铜?”“金属钠是否能在二氧化碳中燃烧?”等问题。请你参与他们的探究,并回答相应的问题:查阅资料:金属Na性质活泼,常温下,它极易与氧气反应生成白色固体氧化钠,氧化钠溶于水生成氢氧化钠。金属钠还可以与水剧烈反应放出氢气。 碱性的Na2CO3溶液与中性的

30、CaCl2溶液发生复分解反应。实验探究:实验1:探究金属钠是否能置换出硫酸铜溶液中的铜实验操作实验现象结论与解释用镊子从煤油中取出一小块金属钠,用滤纸吸干表面煤油后投入硫酸铜溶液中出现蓝色沉淀,但没有红色的物质析出金属钠 (填“能”或“不能”)置换出硫酸铜溶液中的铜同上,将金属钠投入水中,待反应结束后滴加酚酞溶液溶液变红钠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实验2:探究金属钠是否能在二氧化碳中燃烧?实验操作实验现象结论与解释将燃烧的钠迅速伸入盛有CO2的集气瓶中钠在CO2中继续燃烧,冷却,瓶内附着黑色颗粒,并粘附着白色物质产物中一定有 。实验3:探究白色物质是什么?实验操作实验现象结论与解释取该样品少量

31、于试管里,加入适量的水,振荡,过滤,向滤液中加入无色酚酞试液。溶液变成红色产物中一定还有 取该样品少量于试管里,滴加足量稀盐酸。有气泡冒出取该样品少量于试管里,加入适量的水,振荡,过滤,向滤液中加入过量的氯化钙溶液,出现白色沉淀,然后过滤,再向溶液里滴加无色酚酞试液无明显现象实验反思:(1)金属钠保存在煤油中的原因是 。(2)实验3中“向滤液中加入过量的氯化钙溶液”的原因是 。答案海淀32(5分)(1)白磷燃烧,红磷不燃烧白磷和80热水(其他合理答案可酌情给分)(2) 湿润的紫色石蕊滤纸条变红,干燥的紫色石蕊滤纸条不变色 分别在Y型管管口和底部(1分)放置湿润紫色石蕊滤纸条(1分)(其他合理答

32、案可酌情给分,共2分)33(8分)【提出猜想】NaOH(写出NaOH即可得分)【实验探究】(1)酚酞溶液 (2)过滤(1分),向滤液中加入浓硝酸(1分)(共2分,其他合理答案可酌情给分) (3)不可行,因为珍珠粉中还有NaOH等物质也会与盐酸反应99.1 【实验反思】分别取100 g优质珍珠粉和廉价珍珠粉,加入适量的水溶解,过滤,将滤液分成2份;向其中一份中加入浓硝酸,向另一份中加入酚酞溶液;向滤渣中加入14.6%的盐酸至;恰好完全反应,测定盐酸的质量和烧杯中物质的总质量(其他合理答案可得分,2分)西城MnO2 32(7分)点燃(1)2H2O2 2H2O + O2 CD C + O2 CO2

33、Ca(OH)2+ CO2 = CaCO3+ H2O(2)防止倒吸 浓硫酸 CO2 和CH4(0,2分)33(7分)【实验准备】溶液变红 CuSO4+ 2NaOH = Cu(OH)2+ Na2SO4【反思与评价】(1)检验Na2CO3 NaHCO3+ Ca(OH)2= NaOH +CaCO3+ H2O(2)丁同学(2分,每步操作和现象均答全者给1分)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实验结论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加入过量CaCl2溶液过滤,向滤液中滴加CuSO4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只产生蓝色沉淀,无气泡溶质是Na2CO3和NaOH(3)abd东城32(5分)(1)液面上升 2H2O2 MnO2 2H2O + O2 液

34、体被压入乙中,过氧化氢分解反应放热,使乙中温度升高,达到白磷着火点 (2)能与稀硫酸或硫酸钠溶液反应生成沉淀(2分)33(7分)(1)Zn+2HCl = ZnCl2 +H2(2)吸收水蒸气和氯化氢气体(3)吸收空气中的水蒸气,防止空气中的水蒸气进入,与钙反应(4)Ca + H2 CaH2【样品成分的猜想】猜想二:氢化钙和钙【设计实验】取2.1 g样品与足量水反应,收集反应生成的氢气,若生成的氢气质量等于0.2 g,则猜想二不成立;若生成气体的质量小于0.2 g,则猜想二成立。(2分)朝阳32(5分) (1)固体减少有气泡产生 液面上升,浑浊液体变澄清,有气泡冒出 (2)Zn和稀硫酸(合理答案得

35、分) 干燥进入的气体 观察冒出气泡的速率33(8分)(1)【查阅资料】2Na2O2+2CO2=2Na2CO3+O2 【设计方案】C(2)CaCO3+2HCl=CaCl2+H2O+CO2 K2(3)除去未充分反应的CO2 水与Na2O2反应生成氧气(4)中固体含有未反应完全的Na2O2,与稀盐酸反应会产生O2,不能确认Na2CO3的存在(2分,答不全0分)丰台32、(4分)MnO2(1)关闭K1,打开K2; 2H2O2 2H2O + O2(2)2NaOH + H2SO4 = Na2SO4 + 2H2O(3)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打开K1后,丁中液体倒吸入甲,产生无色气泡,浑浊减少(消失),甲中液体流

36、入丁。33.(9分)【提出猜想】CaO Na2CO3 【设计方案、收集证据】(1)Na2CO3+ Ca(OH)2 CaCO3 + 2NaOH (2)乙同学进一步设计实验并进行验证,过程如下: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实验结论从甲同学的烧杯中取少量上层清液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足量C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Na2CO3+ CaCl2 CaCO3 + 2NaCl,不含有:Ca(OH)2、NaOH和 CaO 。过滤,向滤液中滴加无色酚酞试液。无明显现象【解释与评价】(1)锥形瓶中残留的CO2未被吸收会导致结果偏小,而挥发出来的盐酸及空气中二氧化碳和水蒸气被吸收则会导致结果偏大;每次实验两种因素综合作用,残留

37、的CO2质量大于挥发出来的盐酸及空气中二氧化碳水蒸气质量导致结果偏小,反之则导致偏大。(答出导致数据误差的2个因素,并进行比较,得2分;仅答出导致数据误差的2个因素或1个因素,没有进行比较,得1分)石景山32(5分)(1) 4P + 5O2 点燃 2P2O5 白色固体(白磷)是可燃物,与氧气接触并达到着火点(2) 中盐酸进入中将碳酸钙完全反应 取中的澄清液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紫色石蕊溶液 (2分)33(8分)(1)无 (2)b (3)Na2CO3 + Ca(OH)2 CaCO3+ 2NaOH(4)CaCO3、NaOH、NaCl实验操作(2分)现象与结论将废液过滤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稀

38、盐酸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向其中加入碳酸钠溶液若有气泡产生,则含碳酸钠若有沉淀产生,则含氢氧化钙若两支试管均无现象,两种物质均没有(5)滴加盐酸至中性(或滴加盐酸至红色消失)顺义32(6分)最后一问2分,其他每空1分(1)CaCO3+2HCl = CaCl 2+CO2+H2O (2)除去二氧化碳中混有的HCl气体(3)浓硫酸(4)CO2+Ca(OH)2=CaCO3+H2O(5)D中紫色小花不变色,而E中溶液由紫色变为红色。33(7分)反思与评价(1)2分,其他每空1分查阅资料2NaOH + CO2 = Na2CO3 + H2O实验探究(1)Ca(OH)2+Na2CO3= CaCO3+2NaOH(

39、2)Na2CO3。滴加无色酚酞溶液 。无色酚酞溶液变为红色 。原溶液中有NaOH。反思与评价(1) 取实验步骤所得的滤液适量于试管中,加热,将产生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石灰水不变浑浊,证明小明的猜想不正确。 (2) A:只有碳酸钠 B:只有碳酸氢钠通州32(5分)(1)石灰水变浑浊 (2)烧杯中液面下降或导管中液面上升(多写冒气泡不扣分) CO2 + 2NaOH = Na2CO3 + H2O (3)取微型集气瓶中的少量液体于试管中,加入稀盐酸,若有气泡产生,则证明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发生了反应或取微型集气瓶中的少量液体于试管中,加入澄清石灰水(或氯化钙溶液),若有沉淀产生,则证明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发生了反应(2分)33(7分) 探究一 O2、CO2 CO2 + Ca(OH)2 = CaCO3+ H2O 探究二(3)H2O2(5)实验操作主要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教案示例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