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大象版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太阳、地球和月球》教案(共5课)(2021新版).doc

上传人:鹿哥 文档编号:12127930 上传时间:2022-04-23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6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科学大象版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太阳、地球和月球》教案(共5课)(2021新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小学科学大象版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太阳、地球和月球》教案(共5课)(2021新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学科学大象版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太阳、地球和月球》教案(共5课)(2021新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科学大象版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太阳、地球和月球》教案(共5课)(2021新版).doc(9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第三单元 太阳、地球和月球1.影子的形成【教学分析】学生对于影子并不陌生,以踩影子游戏引入新课,学生会想到必须到太阳光下,看看影子在人的哪个位置,然后再开始进行追躲的游戏。在游戏后就会很自然地提出问题“影子是怎样形成的”,教师可引导学生作出假设:影子的形成可能需要光线、阻挡光的物体和接收影子的平面。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设计实验方案,并为学生提供手电筒、杯子和白色的纸屏。实验时建议将教室内进行遮光处理,以便于学生实验时取得更好的观察效果。要提醒学生对实验现象进行真实记录,可以调整手电筒与纸杯的距离,也可以调整光线的方向,看看手电筒的位置、光线的方向改变后对影子会造成什么影响。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充分地

2、进行表达和交流,将小组的实验过程和发现的实验现象完整、准确地表达出来,并且讲述得出结论的思考过程,从而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交流能力。【教学目标】(1)知道行进中的光被阻挡时,就形成了阻挡物的阴影。光源的远近、光线的方向都会影响影子的变化。(2)能正确讲述影子形成的研究过程以及结论,提升表达交流的能力。(3)产生对光影世界的探究热情。【教学准备】材料准备手电筒、纸杯、纸屏、PPT资料等。活动场地在教室外进行体验活动,在实验室内进行探究实验活动。【教学过程】师:大家玩过踩影子的游戏吗?谁来介绍一下你的经验?生:我玩过,就是我去踩对方的影子,对方可以跑,也可以来踩我的影子,谁的影子被踩到就输了。

3、师:他说得很明白。我们现在也来玩一玩踩影子的游戏,两人为一组,谁最先踩到别人的影子,谁就赢了。一定要注意安全。(生室外进行踩影子游戏)师:大家玩得都很高兴。通过游戏体验,谁能说说影子是怎样形成的?生1:影子必须有光才行,特别黑的时候就看不到影子。生2:不光是人有影子,楼房、大树也都有影子,我发现有影子的都是不透明的物体。生3:影子都会落在地上、墙上,或者其他物体的表面上。就是要有接住影子的平面。生4:光照在一个物体上,在物体的背面就会形成影子。师:大家的假设中提到了发光的光源、一个不透明的能够遮挡光的物体,和一个能接住影子的平面,这三样东西少一样就不能产生影子。我们来做个实验看看是不是这样。我

4、给每全小组准备了一个手电筒,一些透明的和不透明的塑料片,还有一张大白纸,你们能用这些材料来证明自己的假设吗?请大家进行实验,并且把实验记录填写在学生活动手册第8页的表格中。同学们实验的时候要注意手电筒的光一定不要照到别人的眼睛。(生分组实验并填空学生活动手册)师:大家在实验时都看到影子了吗?在哪种情况下能够看到影子?生:手电筒的光照到不透明的塑料片上会有影子,照到透明的塑料片上就没有影子。师:那你们能用一句话概括影子形成的原因吗?生:光被不透明的塑料片阻挡时,就在光屏上形成了塑料片的影子。师:说得很准确。我们把手电筒换成太阳,把不透明的塑料片换成人,把光屏换成地面,影子的形成过程也是一样的。你

5、能不能把你的结论说得更简洁些,而且包含的对象更多些?生:光被阻挡时,就形成了阻挡物的阴影。师:非常好!大家通过实验已经发现“行进中的光被阻挡时,就形成了阻挡物的阴影”。大家在实验时还有其他发现吗?还有其他想研究的问题吗?生:我们小组发现移动手电筒,影子也会跟着变化。师:那你们有没有研究过怎样移动手电筒,影子会跟着怎样变化呢?生:我们没有仔细研究。师:这是一个有趣的问题。现在请我们每个小组来研究一下,如果调整手电筒与不透明纸杯的远近,影子会变化吗?如果调整手电筒照在纸杯上的照射方向呢,影子也会变化吗?请同学们实验中在白色纸屏上记录下影子的大小和形状。提醒大家用对比实验的方法来进行研究,并且每个小

6、组要只研究一个因素对影子的影响。比如手电筒离杯子的距离、手电筒在杯子的哪个方向、手电筒的高度等。(生分组设计并进行对比实验)师:这次实验中,大家又发现了很多关于影子秘密,请小组讨论一下,用你的实验记录或用实验器材来说一说当手电筒的远近、方向改变后,影子会有怎样的变化?生1:这是我们组的实验记录单,我们实验时保持光线照射纸杯的方向不变,只改变手电筒和杯子的距离。第一次实验手电筒离杯子远,形成的影子就小一些、短一些;第二次实验手电筒离杯子近,形成的影子就大一些,也长一些。我们把实验过程中的影子画下来了。生2:我们组发现手电筒在杯子左侧,影子就在杯子的右侧;手电筒在杯子右侧,影子就在杯子左侧。生3:

7、我们组把纸屏平放在桌面上,保持手电筒离杯子的远近大致不变,改变手电筒照射的角度。我们发现手电筒离桌面越低,杯子的影子就越长;手电筒离桌面越高,杯子的影子就越短。把手电筒放到杯子的顶上往下照射,杯子的影子就重合在杯子下面了。师:大家的研究方案都很合理,得出的结论也很准确。今天我们不仅知道了影子形成的过程,还发现光和影子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这也为下次的研究做好了准备。今天的课就上到这里,下课。【教学后记】2.太阳下的影子【教学分析】本课承接第1课中关于光源的高度对影子影响的研究,进一步制作影子观察仪并研究一天中在太阳光的照射下物体影子的变化规律。整个活动有一定的难度,在观察活动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在一

8、天之内有计划地完成,要选择好早、中、晚的关键时间点,更要结合具体的上学、放学和课间时间安排好观察和记录。教师可以补充多天的观察记录,以便于学生观察和使用,从更多的事实中发现相同的现象,才能更全面、可靠地提炼和总结规律。提炼、总结规律的过程是教师需要重点引导的环节,要提醒学生通过汇报交流各自小组的观察记录,必要时还可以借助老师提供的多天的观察记录等,通过表达交流比较不同天的共同现象,总结出一天中在阳光的照射下物体影子变化的共同规律。因此,本节课既能培养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又能有效训练学生的表达交流能力。【教学目标】(1)知道太阳是一颗恒星。(2)描述一天中在太阳光的照射下,物体影子的变化规律。(

9、3)对观察记录表进行分析,总结阳光下物体影子的变化规律,并和同学进行表达交流。(4)在观察、记录活动中能客观准确、实事求是,感受科学探究的乐趣。【教学准备】材料准备铅笔、橡皮泥、硬纸板、指南针等。活动场地在教室外进行观察记录,实验室内进行汇报、交流和总结。【教学过程】师:上节课,我们研究了影子的形成,知道了行进中的光被阻挡时,就形成了阻挡物的阴影。还知道了光源距离物体的距离、方位和高度的变化都会影响影子的长短、大小和方向。太阳是一颗恒星,是我们现实生活中最重要、最常见的光源。白天,太阳的光一直照在地球上,而且太阳在一天中会有东升西落的变化,阳光下物体的影子变化有什么规律吗?生1:影子的长短有变

10、化,早上比较长,中午的时候比较短。生2:影子的方向会变化,早晨太阳在东边影子就在西边,下午太阳在西边影子就在东边。师:大家都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对阳光下物体影子的变化规律有了一定的想法。我们在科学学习中还是要靠事实证据说话,大家想想有什么办法找到事实证据?生1:我们可以观察,观察阳光下的一棵大树的影子是怎么变化的。生2:我们自己可以在不同的时间里站到阳光下,看看自己的影子是怎么变化的。生3:也可以看很多物体的影子,操场上的旗杆、楼房的影子都行。师:大家说的办法都很好,我们还可以制作一个影子观察仪中间有一个短柱,下面是一个纸屏,在纸屏上标注好四个基本方位。把影子观察仪放在地面上,太阳光照在短柱上影

11、子就会形成在纸屏上,直接将影子的长短和方位描画在纸屏上,并且标上日期和时间,就是我们的观察记录。这个影子观察仪可以简单、直接地记录下影子的变化,也便于我们展示给大家进行交流。师:下面我们就去操场进行观察和记录。(师组织学生到操场进行实地观察和记录,完成后带回教室)师:大家已经学会使用影子观察仪进行观察记录了,我们在明天要进行为期一整天的观察记录。早上入校时、每一课的课间和下午离校前,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到操场的指定地点观察记录影子的变化,这样就算完成了一天的记录。师:大家经过一天的观察记录,已经把影子的变化情况记录下来,请大家整理到学生活动手册第8页的表格中。(生整理记录表)师:现在请同学们仔

12、细分析自己的记录,看看一天中在太阳光的照射下,物体的影子是怎样变化的。生1:我们组发现,影子早上比较长,越靠近中午越短,过了中午又开始变长,越靠近傍晚的时候就越长。一天里面影子是从长到短再到长的变化规律。生2:我们组还发现,早上太阳在东边影子就在西边,8点的时候太阳在东偏南的位置影子就在西偏北,太阳的方向总是和影子的方向对着的,也就是相反的。师:大家看到的只是一天内阳光下物体影子的变化,我再给大家补充一下最近几天老师记录的每天阳光下物体影子的观察记录图,请大家与自己的观察记录比较一下,看看能不能得出一天内阳光下物体影子变化的规律。生1:我们得到的规律是,一天中阳光下物体的影子早晚长、中午短。生

13、2:我们得到的规律还有,影子的方向随着太阳方向的变化而变化。师:大家的提炼和总结十分到位:随着太阳位置的变化,影子的方向也随之发生改变。影子的长度早晚长、中午短。出现这样的规律和太阳与地球之间的运动有关,下节课我们继续探究学习。【教学后记】3.地球的形状【教学分析】学生从小就学会“地球”的名称了,从许多图片中都可以看到地球是一颗蓝色的星球。所以本课对于地球形状的探究采取了重演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知历史的形式,来帮助学生了解人类历史上是怎样一步步发现地球形状的,他们分别是基于什么样的证据作出判断的:从远古人的看法开始,从基于直观经验的天圆地方,到基于对远航的帆船观察判断地面是曲面,以及从月食圆弧性

14、的阴影判断地球的球形轮廓,再到麦哲伦环球航行证实地球是球形,最后到现代人们从宇宙空间发回的地球照片,逐步猜想、验证、证实地球的形状。因此,本课的教学重点不能仅仅停留在史实和知识层面,而是要注重学生对不同历史时期的证据及其与人们对地球形状的认知之间关系的描述,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交流能力。【教学目标】(1)以时间顺序为线索,感受人们对地球形状的认知过程,通过众多证据逐渐发现地球是一个球体。(2)知道地球是太阳系的一颗行星,不停地围绕太阳运转。(3)列举生活中常见现象与地球形状的关系,提高表达及交流的能力。(4)初步了解通过科学探究达成共识的科学知识在一定阶段是正确的,但是随着新证据的增加,

15、会不断完善和深入,甚至会发展变化。【教学准备】材料准备篮球、小帆船、圆纸筒、有关地球形状的文字和图片资料等。活动场地在教室内和实验室内均可。【教学过程】师:大家好。在前面的学习中,我们关注了阳光下物体影子的形成和变化规律。现在我们将目光放得更远一些,你知道地球是什么形状的吗?生1:地球是球形的,我们在幼儿园的时候老师就说过了。生2:地球是个球,是宇宙中目前发现的唯一有生命存在的星球。生3:地球是球形的,我家有个地球仪,地球仪是就是球形的。师:大家都知道地球是个球体,有卫星在太空中拍摄了地球的照片和视频,都说明了地球是个球体。但是在古代还没有先进的科学技术的时候,人们是怎样知道地球是球形的呢?师

16、:我听说远古的人们认为是“天圆地方”(图片),天像一个锅,是半圆的,扣在大地上;地像一个方形的棋盘,是平的;在天空上还挂着太阳、星星和月亮。对这样的看法你有什么质疑的?生1:如果地面真的是平的话一定会有一个尽头,人走到尽头时会掉下去。但是没发生过这样的事情啊。生2:地球很大,向远处看的时候,天还真的就像个大锅盖盖在地上一样。师:远古年代,人们只能依靠肉眼所见来对地球的形状进行判断,所以古人认为“天圆地方”,这也是符合人们观察到的现象的。师:古人除了观察大地以外,还长期观察天空中的太阳、月球等天体,你认为他们会有什么样的想法呢?生1:有可能想,太阳、月球都是球体,我们的大地也可能和他们一样是个球

17、体吧。生2:古人还认为月亮上面也住着人呢。师:古人在产生质疑后,努力的去寻找更多的证据去证明我们所在的大地是个球体,他们都寻找到了哪些证据呢,我们一会去寻找一下古人都看到了哪些现象,根据现象他们是如何思考地球的形状的。你认同他的看法吗?(提供图片供学生观察讨论:图1大海远处驶来、驶去的帆船;图2:月亮上面有一个黑色的影子;图3:麦哲伦环球航线图)(学生观察图片并进行讨论)师:我们先来讨论第一个话题。(师呈现讨论1:通过观看海边的帆船远处和近处的样子,对于认识地球形状有什么帮助?)师:老师给大家提供一些模拟材料:篮球、帆船、一本长方形杂志,看看对你理解和表达有没有帮助。生1:我们可以用篮球、杂志

18、平面代表地球,我们在地球的一侧进行观察,让帆船从另一侧慢慢行驶过来。当帆船从篮球的另一侧驶过来的时候,我们会先看到帆顶,然后再看到帆,最后看到帆船的全部,就像在海边看到的现象一样。帆船要是在杂志的平面上行驶过来,从远处就能一下子看见帆船的全部,和行驶到近处看到的是一样的,只是看上去大小不同。这样比较就能说明地球就像篮球一样,是个表面弯曲的形状,不是平的。生2:我们小组同意这种说法,这能初步证明地球表面不是平面,而是弯曲的。师:大家的研究过程和结论很有说服力,我也确信古人也是这么想的。师:这是在农历十五的夜里才能看到的月食现象,是因为太阳照在地球上,把地球的影子投在了月球表面形成的。请大家讨论:

19、(师呈现讨论2:遮挡住月球的阴影是什么样子的?这对于认识地球形状有什么帮助?)师:对地这个问题我也给大家提供一组实验材料:手电筒模拟太阳、黑板上的这个纸盘代表月球,还有一个篮球和一个方形纸盒可以分别模拟地球,你们可以推选代表来操作实验,看看会出现怎样的结果。生1:我看到当篮球的影子遮挡住月球时,就是个边缘是圆弧形的影子;当正方形纸盒的影子遮住月球的时候,就看到了一个有棱角的影子。生2:月食发生时的影子边缘都是弯的,就是圆弧形的,不会是有棱角的,这就有说明了地球应该是圆的。生3:不能只说地球是圆的,应该是球形的。我们自己还站在地球上,不是站在一个圆片上。生4:前面的帆船实验已经说明地球表面是弯的

20、,这又发现地球的影子也是弯的,合起来就说明地球是球形的,是个立体的球形。师:大家的思维很严谨,对地球的形状的认识也越来越接近真实了。我们来讨论下一个问题,1519年航海家麦哲伦带领船队朝着一个方向航行,3年后他的船队回到了出发地,那么:(师呈现麦哲伦的环球航线图和讨论3:麦哲伦的环球用航行对认识地球形状又有什么帮助?)生1:我们看这个航线图虽然也有弯曲的地方,但是它都是向着一个方向前进的。我们拿这个篮球模拟一下,如果从一个地方开始前进,一直向一个方向走,最终是会回到起点的。这就更加证明了地球是个球体而不是一个平面。生2:我认为仅凭麦哲伦的环球航行不能证实地球是球形的,因为如果是圆柱形,也能环球

21、航行。师:大家的表达很形象、生动,麦哲伦的环球航行是很有力的事实证据,对于地球形状的认识非常有帮助。但是仅凭环球航行确实不能否认地球可能是一个圆柱。师: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进步,人类向太空发射了各种卫星和空间探测器,从太空拍摄了地球的照片和视频,我们再来看看这些照片和视频能说明什么。(师呈现地球照片以及讨论4:太空拍摄的照片说明了地球是什么形状的?)生1:从太空拍摄的照片看到地球是个蔚蓝色的星球,是个球体。(师呈现讨论5:经过具体的测量照片说明了地球是什么形状的?)生1:这张照片说明地球并不是一个规则的球体,不想篮球那么圆。师: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目前对地球形状的测定,发现地球并不是

22、一个标准的正球体,而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椭圆球体。师:今天,我们一起重新经历了古人认识地球形状的历程,让我们知道了地球是一个球体,是太阳系中的一颗行星。人们对世界的认识总是在不断发展的,也许今后我们还会对地球形状有更多的认识。【教学后记】4.认识月球【教学分析】月球是距离地球最近的天体,人们自古以来就对月球有无限遐想,有许多神话传说、古诗古文都和月球相关。教师要引导学生从科学的角度认知月球,首先明确月球是地球的卫星,是一个不发光的围绕地球运行的球体。然后再呈现给学生一系列人们对月球观测和考察的基本事实。尤其要对中国探测月球的“嫦娥工程”进行重点说明,这里的“建立月球基地”和下一步的

23、研讨活动紧密联系。对于“嫦娥工程”的第三步“建立月球基地”的责任必定落在现在学生的肩上,要让学生从小关注未来的科技发展、关注未来的科技使命。因此,本课的教学重点就是引导学生经历人类探测月球的历史,了解月球表面的概况,并且利用月球的知识为建立月球基地提出合理化建议,以此培养学生基于证据的表达交流能力。【教学目标】(1)知道月球是地球的卫星,会运用多种证据说明月球表面的基本特征。(2)根据月球表面特征对月球基地的建立提出合理化建议,以此提高表达交流能力。(3)初步了解通过科学探究达成共识的科学知识在一定阶段是正确的,但是随着新证据的增加,会不断完善和深入,甚至会发展变化。(4)感受人类对宇宙空间的

24、探索进程,激发对未来的太空探索的热情。【教学准备】材料准备有关月球的文字、图片资料等;也可制作相关网页资料供学生查阅。活动场地在教室内和实验室内均可。【教学过程】师:我们对地球形状已经有了认识,今天让我们把目光放到离我们最近的月球上。月球是地球的一颗天然卫星,卫星的意思就是它本身不发光,围绕行星运动。师:自古以来,人们对月球就有许多幻想,嫦娥奔月就是广为流传的神话传说之一。随着科学技术不断进步,这些神话传说被打破了,因为人们不仅能够观测到月球表面,还亲自登上了月球。关于月球的表面是什么样的?你能通过哪些证据给大家介绍一下。(可以参照教材30页的图文资料)生1:我想介绍一下课本上的资料。1610

25、年,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首次用望远镜观察了月球,发现月球表面是凹凸不平的。我在天文小组也用望远镜观测过月球表面,月球表面是光秃秃的,有许多大坑小坑。老师说这些坑是被小行星或者彗星撞击形成的,坑的边缘就是隆起的环形山。生2:我还知道1969年,美国的“阿波罗11号”已经登上月球,宇航员阿姆斯特朗成功登上月球进行了实地考察,还带回了月球上的岩石和土壤标本。生3:我国也在2004年1月正式启动了月球探测一期工程。2007年10月24日嫦娥一号发射升空。生4:月球上没有任何植物、动物和生命。生5:月球上没有空气,白天温度特别高,夜晚温度特别低。师:看来,大家对月球表面还是有一定了解的。我国从2004年开

26、始正式开展探测月球的“嫦娥工程”。“嫦娥工程”分为“无人月球探测”“载人登陆”“建立月球基地”三个阶段。2007年“嫦娥一号”成功发射并在完成任务后于2009年受控撞月。2010年“嫦娥二号”胜利发射并完成任务。2012年探月工程正在进行嫦娥三号和玉兔号月球车的月面勘测任务。2013年嫦娥三号完成月球表面巡视探测。2014年全球探测工程三期返回飞行试验圆满成功。2019年1月3日10时26分,我国的嫦娥四号探测器成功着陆在月球背面,并通过“鹊桥”中继星传回了世界第一张近距离拍摄的月背影像图。师:我国的嫦娥工程正在顺利推进,计划在2020年底发射嫦娥五号进行月面采样返回任务。最终我们将要在月球建

27、立基地,也许有我们中有的同学将来就会成为月球基地的建设者,也许有的同学将来就要去月球基地进行参观甚至在那里进行科学考察活动。那么针对你了解的月球表面情况,能不能对建立月球基地提出自己的合理化建议呢?(提供一些月球表面的基本信息供大家参考:月球直径大约是地球的1/4,质量大约是地球的1/81,月地的平均距离约38.44万千米,月球表面布满了由小天体撞击形成的撞击坑。月球上大气极少,处于一种高度的真空状态,连声音都无法传播。月球上也没有液态的水,固态的冰也极其稀少,是一个没有生命活动的世界。月球上白天最高温度可达127,夜间最冷可降到-183,有的极地环形山中间的最低温度可以达到-247。月球表面

28、的引力相当于地球的1/6。)(小组讨论为在月球上建立基地提出合理化建议)生1:我们小组认为,首先需要在月球表面找一块平坦的地方,在地上罩上一块大型的透明防撞罩。然后就可以在这个空间里面输入氧气,安放一些人类能够生存的设施。例如要发电、调节温度、输入水、种植植物和饲养动物等。形成一个小型的生态系统以后,人类就可以在里面生存生活了。生2:我们认为月球经常会受到撞击,在月球表面建立基地会有被撞的危险。我们打算像建造地铁一样,建造一座地下城堡,在地下城堡中建立一个大型的中央控制系统,供给氧气、调节温度、提供光照等等。人类如果需要到月球表面活动就需要穿上特制的宇航服才行,否则就无法外出活动。师:大家为建

29、造月球基地提供了很多合理的建议。不过,到目前为止,人们又遇到了一些新问题等待解决。例如怎样运送那么多的设施到达月球?月球表面漂浮着大量比头发丝的直径还细小50倍的月壤粉尘,被吸入体内会对人体造成危害等。或许将来随着对月球的探测和了解,还会出现更多的问题需要我们去解决。师:人类正探索着在其他星球上生存的可能性,向太空的拓展或许会彻底改变人类的未来。希望你们从小就肩负起这个使命。【教学后记】5.月有阴晴圆缺【教学分析】学生知道月球是地球的卫星,也明确了月球表面的基本特征,而且在一年级已经知道了月相在不断地变化着,这些都是本课的基础。本课教学的重点是让学生能够在一个完整的农历月期间按照日期进行一次长

30、期的月相观察和记录,并通过一个月或多个月月相的变化总结出月相变化的规律。在表达交流环节,要强调对观察记录的展示和交流,培养学生基于证据进行表达交流的习惯和能力。【教学目标】(1)知道月相变化的一个周期是农历一个月;知道月相是按照新月、蛾眉月、上弦月、凸月、满月、凸月、下弦月、蛾眉月、新月的规律变化的。(2)认真观察、准确记录月相变化,能总结月相变化的规律,并与同学交流自己的观察结果和结论。(3)感受到事物的变化都是有规律的,规律是能够被人们认识的。【教学准备】材料准备圆形纸片、剪刀、月相变化图片、视频资料等。活动场地在教室内和实验室内均可。【教学过程】师:大家好,我们已经知道了月球是一颗围绕着

31、地球运动的球体,它不发光,但能反射太阳的光。所以在月球围绕地球公转的过程中,我们能够看到不同的月相。有时候是个弯弯的月牙,有时候是半个月亮,还有时候是个明亮的圆盘。这是由于我们看到了月球被太阳照亮的不同的部分形成的。师:我们在一年级的时候曾经观察到过各种月相,下面请你按照回忆将圆形纸片剪出月相的样子,然后看看能不能按照出现的顺序把它们排列起来。(学生分组剪月相、尝试排顺序)生1:我们小组是按照月相从月牙、半月、多半月、圆月、多半月、半月、月牙的顺序排列的。生2:我们小组是按照圆月、多半月、半圆、月牙、半圆、多半月的顺序排列的。师:首先大家剪的月相基本都是正确的,只有这个像是被咬了一口的月亮的月

32、相不太准确,要排除掉。大家排列的月相顺序有的从月牙开始,有的从圆月开始,而且月牙、半月弯的方向也不一致。谁的排列比较正确呢?让我们再进行一次更严格的观察来寻找证据。师:这次观察,我们从农历日期开始、观测一个月内的月相变化。提醒大家注意,要选择安全的地点,要有大人陪同;观察月相时,不仅要注意形状,还要注意是左边亮还是右边亮;按照正确的方式进行记录。(可以使用AR观看方式或播放视频的方式,帮助学生在短时间内完成观察,也可以采用实际观测方式,在长时间内完成观察,并记录在学生活动手册第9页的表格内)师:请大家整理自己的观察记录,看看有没有发现月相变化的规律,想一想怎样说给大家听。生1:我们组发现,初一

33、时没有月亮,看不到月相,我们查了资料知道这天的月相也称为新月。然后几天逐渐出现月牙,这种月相是蛾眉月。月牙逐渐变大,成为半圆时称为上弦月。超过半圆后成为凸月。到了阴历十五和十六,整个月亮表面都亮了,这种月相称为满月。过了十六之后,月相开始逐渐变化,又经历了凸月、下弦月、蛾眉月,最后又变回新月。这样就是月相变化的一个周期。下个月开始还要重复这样的变化。生2:我们发现上半个月的月相都是右边亮,下半个月的月相都是左边亮。生3:我们还发现月相完整变一次的时间是农历的一个月。生4:我们发现月亮每天都会晚出来大概50分钟,农历二十之后月亮每天出来的太晚了,我们改成了第二天早上进行观察,并且标注了具体的观察

34、时间。师:大家能够坚持长期观察非常不容易,而且记录也都很完整、准确,并且都能根据自己的观察结果总结出月相变化的规律,非常好。师:月相平均每29.53天变化一个周期。人类历史上很多古老的文明都是最先根据月相的变化来制定历法的,这种历法称为“阴历”,“阴”就是指月亮。阴历中的一个月有时是29天,有时是30天,就是因为月相变化的周期不是整数。还有的历法是考虑到地球围绕太阳公转一周大概是365.25天,将一年定为365天或者366天(闰年),这种历法称为“阳历”或者“太阳历”。我国的农历既考虑了月相变化的周期,又考虑到地球公转的周期,所以是一种“阴阳历”。师:月相有盈有亏,有圆有缺,总是让人联想到团圆

35、和分离;月相的变化和季节的交替一样,总是伴随着岁月的流逝。所以,月相的变化和物候的更替一样总是能引起诗人的无限思绪和感伤,古诗词中自然就有了许多对月相的观察和描写。下面让我们运用掌握的月相知识来判断一下这些诗句中描写的是哪种月相。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蛾眉月、初月)初月如弓未上弦,分明挂在碧宵边。时人莫道蛾眉小,三五团圆照满天。(蛾眉月、初月)自君之出矣,不复理残机。思君如满月,夜夜减清辉。(满月以后逐渐变小)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

36、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蛾眉月、残月)寻章摘句老雕虫,晓月当帘挂玉弓。不见年年辽海上,文章何处哭秋风。(蛾眉月、残月)师:谁能说说初月和残月的区别?生:初月应该是农历每月的前几天,太阳刚落下去,月牙挂在西边的天空。残月应该是农历每月的后几天的凌晨,月牙刚刚从东边的天空升起,太阳还没升起。师:你说的非常准确,所以残月也叫晓月。如果诗句中出现了残月,往往说明诗人差不多熬了个通宵,要么是通宵苦读、写作,要么是思念远方的亲人,甚至因悲伤而醉倒在杨柳岸第二天早上才被晨风吹醒的。残月将越来越小,而且出现在后半夜,所以总是和伤感、思念等情绪联系在一起。初月将越来越大,所以总是充满喜爱(“可怜九月初三夜”中“可怜”的意思就是喜爱)和希望(“时人莫道蛾眉小,三五团圆照满天”,这里的“三五”就是指农历十五)。所以懂得了月相变化的规律,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诗人的心情。师:生活中还有许多对月相规律的运用,大家可以去找找看。我们还要去长时间、真实的观察和记录,这样规律才能在心中,规律才能为我们所用。【教学后记】9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小学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