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 第十三章 经济纠纷解决机制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3 第十三章 经济纠纷解决机制课件.ppt(36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LOGO主要内容主要内容民事诉讼民事诉讼仲裁仲裁经济法律纠纷的解决机制经济法律纠纷的解决机制第一节第一节 经济法律纠纷的解决机制经济法律纠纷的解决机制v经济法律纠纷的产生经济法律纠纷的产生v经济法律纠纷的具体处理机制经济法律纠纷的具体处理机制一、经济法律纠纷的产生一、经济法律纠纷的产生 经济纠纷,是指经济法律关系主体之间因经济权利和经经济纠纷,是指经济法律关系主体之间因经济权利和经济义务的矛盾而引起的争议。它包括平等主体之间涉及经济义务的矛盾而引起的争议。它包括平等主体之间涉及经济内容的纠纷和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作为行政管理相济内容的纠纷和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作为行政管理相对人与行政机关之
2、间因行政管理所发生的涉及经济内容的对人与行政机关之间因行政管理所发生的涉及经济内容的纠纷。纠纷。 (一)纠纷产生的原因(一)纠纷产生的原因 1. 1.当事人之间因违反合同而产生的纠纷当事人之间因违反合同而产生的纠纷 2. 2.当事人因违反法定的义务而产生的纠纷当事人因违反法定的义务而产生的纠纷 3. 3.当事人因侵犯他人财产权而产生的纠纷当事人因侵犯他人财产权而产生的纠纷 4. 4.当事人因无章可循而产生纠纷当事人因无章可循而产生纠纷 5. 5.有关部门的行政干预,而导致经济纠纷。有关部门的行政干预,而导致经济纠纷。(二)经济纠纷的形成特点(二)经济纠纷的形成特点 1 1纠纷主体的特定化纠纷主
3、体的特定化 2. 2.纠纷内容的多样化纠纷内容的多样化 3. 3.纠纷所属范畴民事化纠纷所属范畴民事化 4. 4.解决方式多样化解决方式多样化二、经济法律纠纷的具体处理机制二、经济法律纠纷的具体处理机制 经济法律纠纷的具体处理机制包括:经济法律纠纷的具体处理机制包括: 协商、调解、仲裁与诉讼。其中诉讼与仲协商、调解、仲裁与诉讼。其中诉讼与仲裁之外的纠纷解决机制又被称为裁之外的纠纷解决机制又被称为“选择性选择性解决争议方法解决争议方法”,主要包括协商与调解。,主要包括协商与调解。第二节第二节 仲裁仲裁v 仲裁概述仲裁概述 v 仲裁机构仲裁机构v 仲裁协议仲裁协议v 仲裁程序仲裁程序v仲裁监督仲裁
4、监督v仲裁裁决的执行仲裁裁决的执行一、仲裁概述一、仲裁概述(一)仲裁的概念和特点(一)仲裁的概念和特点 仲裁是指发生争议的双方当事人,根据其在争议发生前或争仲裁是指发生争议的双方当事人,根据其在争议发生前或争议发生后所达成的协议,自愿将该争议提交中立的第三者进议发生后所达成的协议,自愿将该争议提交中立的第三者进行裁判的争议解决制度和方式。行裁判的争议解决制度和方式。仲裁具有以下特点:仲裁具有以下特点:1.1.自愿性自愿性2.2.专业性专业性3.3.灵活性灵活性4.4.保密性保密性5.5.排他性排他性6.6.终局性终局性(二)仲裁法的概念和适用范围(二)仲裁法的概念和适用范围 仲裁法是国家制定或
5、认可的、规范仲裁法律关系主体的行仲裁法是国家制定或认可的、规范仲裁法律关系主体的行为和调整仲裁法律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为和调整仲裁法律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根据仲裁法第根据仲裁法第2 2条的规定,平等主体的公民、法人和条的规定,平等主体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之间发生的合同纠纷和其他财产权益纠纷可以仲其他组织之间发生的合同纠纷和其他财产权益纠纷可以仲裁。下列纠纷不能仲裁。裁。下列纠纷不能仲裁。 1. 1.婚姻、收养、监护、抚养、继承纠纷。婚姻、收养、监护、抚养、继承纠纷。 2. 2.依法应当由行政机关处理的行政争议。依法应当由行政机关处理的行政争议。 3. 3.劳动合同和农业集体经济组织内部
6、的农业承包合同纠纷劳动合同和农业集体经济组织内部的农业承包合同纠纷的仲裁。的仲裁。(三)仲裁法的基本原则(三)仲裁法的基本原则1.1.自愿原则自愿原则自愿原则是仲裁制度的根本原则。自愿原则是仲裁制度的根本原则。2.2.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原则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原则仲裁应当根据事实,符合法律规定,公平合理地解决纠纷。仲裁应当根据事实,符合法律规定,公平合理地解决纠纷。3.3.独立原则独立原则仲裁独立指的是从仲裁机构的设置到解决仲裁纠纷的整个过仲裁独立指的是从仲裁机构的设置到解决仲裁纠纷的整个过程都具有法定的独立性。程都具有法定的独立性。(四)仲裁法的基本制度(四)仲裁法的基本制度
7、1.1.协议仲裁制度协议仲裁制度 2. 2.或裁或审制度或裁或审制度 3 3. .一裁终局制度一裁终局制度 仲裁实行一裁终局制度,即仲裁庭做出的仲裁裁决为终觉仲裁实行一裁终局制度,即仲裁庭做出的仲裁裁决为终觉裁决。裁决。 二、仲裁机构二、仲裁机构 仲裁机构包括仲裁委员会和仲裁协会。仲裁机构包括仲裁委员会和仲裁协会。(一)仲裁委员会(一)仲裁委员会仲裁委员会是常设性仲裁机构,是独立、公正、高效地解决仲裁委员会是常设性仲裁机构,是独立、公正、高效地解决平等主体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之间发生的合同纠纷和其平等主体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之间发生的合同纠纷和其他财产权益纠纷的常设仲裁机构。他财产权益纠纷
8、的常设仲裁机构。(二)仲裁协会(二)仲裁协会中华人民共和国仲裁法第中华人民共和国仲裁法第1515条规定条规定: :中国仲裁协会是社中国仲裁协会是社会团体法人。仲裁委员会是中国仲裁协会的会员。中国仲裁会团体法人。仲裁委员会是中国仲裁协会的会员。中国仲裁协会的章程由全国会员代表大会制定。中国仲裁协会是仲裁协会的章程由全国会员代表大会制定。中国仲裁协会是仲裁委员会的自律性组织,根据章程对仲裁委员会及其组成人员、委员会的自律性组织,根据章程对仲裁委员会及其组成人员、仲裁员的违纪行为进行监督。中国仲裁协会依照本法和民事仲裁员的违纪行为进行监督。中国仲裁协会依照本法和民事诉讼法的有关规定制定仲裁规则。诉讼
9、法的有关规定制定仲裁规则。 三、仲裁协议三、仲裁协议 (一)仲裁协议的概念(一)仲裁协议的概念 仲裁协议,是指双方当事人在自愿、协商、平等互利的仲裁协议,是指双方当事人在自愿、协商、平等互利的基础之上将他们之间已经发生或者可能发生的争议提交仲基础之上将他们之间已经发生或者可能发生的争议提交仲裁解决的书面文件,是申请仲裁的必备材料。裁解决的书面文件,是申请仲裁的必备材料。 (二)仲裁协议的特征(二)仲裁协议的特征 1. 1.仲裁协议只能由具有利害关系的合同双方仲裁协议只能由具有利害关系的合同双方( (或多方或多方) )当事当事人或其合格的代理人订立。人或其合格的代理人订立。 2. 2.仲裁协议是
10、当事人申请仲裁、排除法院管辖的法律依据。仲裁协议是当事人申请仲裁、排除法院管辖的法律依据。 3. 3.仲裁协议具有相对的独立性。仲裁协议具有相对的独立性。(三)仲裁协议的内容(三)仲裁协议的内容 仲裁协议应当具有以下内容:仲裁协议应当具有以下内容: 1. 1.请求仲裁的意思表示;请求仲裁的意思表示; 2. 2.由仲裁事项;由仲裁事项; 3. 3.有选定的仲裁委员会。有选定的仲裁委员会。(四)仲裁协议的效力(四)仲裁协议的效力 仲裁协议依法成立,就具有了法律约束力。仲裁协议独仲裁协议依法成立,就具有了法律约束力。仲裁协议独立存在,合同的变更、解除、终止或者无效,不影响仲裁立存在,合同的变更、解除
11、、终止或者无效,不影响仲裁协议的效力。协议的效力。四、仲裁程序四、仲裁程序 仲裁程序(仲裁程序(arbitration procedurearbitration procedure)是指双方当事人将)是指双方当事人将所发生的争议根据仲裁协议的规定提交仲裁时应办理的各所发生的争议根据仲裁协议的规定提交仲裁时应办理的各项手续。项手续。 (一)申请和受理(一)申请和受理 1. 1.申请申请 当事人一方申请仲裁时,应向该委员会提交包括下列内容当事人一方申请仲裁时,应向该委员会提交包括下列内容的签名申请书:(的签名申请书:(1 1)申诉人和被诉人的名称、地址;()申诉人和被诉人的名称、地址;(2 2)申
12、诉人所依据的仲裁协议;(申诉人所依据的仲裁协议;(3 3)申诉人的要求及所据的)申诉人的要求及所据的事实和证据。事实和证据。 2. 2.受理受理 仲裁委员会自收到仲裁申请书之日起仲裁委员会自收到仲裁申请书之日起5 5日内,认为符合受日内,认为符合受理条件的,应当受理,并通知当事人;认为不符合受理条理条件的,应当受理,并通知当事人;认为不符合受理条件的,应当书面通知当事人不予受理,并说明理由。件的,应当书面通知当事人不予受理,并说明理由。(二)组织仲裁庭(二)组织仲裁庭 仲裁庭可以由仲裁庭可以由3 3名仲裁员或者名仲裁员或者1 1名仲裁员组成。由名仲裁员组成。由3 3名仲裁名仲裁员组成的,设首席
13、仲裁员。员组成的,设首席仲裁员。(三)审理案件(三)审理案件 1.1.开庭开庭 2. 2.作出裁决作出裁决 五、仲裁监督五、仲裁监督 仲裁监督:是指仲裁机关依照法律规定,对已经生效而仲裁监督:是指仲裁机关依照法律规定,对已经生效而又发现确有错误的裁决、调解重新处理的程序。仲裁监督又发现确有错误的裁决、调解重新处理的程序。仲裁监督是实事求是、有错必纠的原则在仲裁程序中的具体体现。是实事求是、有错必纠的原则在仲裁程序中的具体体现。 当事人提出证据证明裁决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向仲裁当事人提出证据证明裁决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向仲裁委员会所在地的中级人民法院申请撤销裁决。委员会所在地的中级人民法院申
14、请撤销裁决。 1. 1.没有仲裁协议的;没有仲裁协议的; 2. 2.才觉得是想不属于仲裁协议的范围或者委员会无权仲裁才觉得是想不属于仲裁协议的范围或者委员会无权仲裁的;的; 3. 3.仲裁庭的组成或者仲裁的程序违反法定程序的;仲裁庭的组成或者仲裁的程序违反法定程序的; 4. 4.裁决所根据的证据是伪造的;裁决所根据的证据是伪造的; 5. 5.对方当事人隐瞒了足以影响公正裁决的证据的;对方当事人隐瞒了足以影响公正裁决的证据的; 6. 6.仲裁员在仲裁该案时,有索贿受贿、徇私舞弊、枉法裁仲裁员在仲裁该案时,有索贿受贿、徇私舞弊、枉法裁决行为的。决行为的。六、仲裁裁决的执行六、仲裁裁决的执行 当事人
15、应当履行裁决。一方当事人不履行的,另一方当当事人应当履行裁决。一方当事人不履行的,另一方当事人可以依照民事诉讼法的有关规定向人民法院申请事人可以依照民事诉讼法的有关规定向人民法院申请执行,接受申请的人民法院应当执行,单仲裁裁决有依法执行,接受申请的人民法院应当执行,单仲裁裁决有依法被撤销的情形除外。被撤销的情形除外。第三节第三节 民事诉讼民事诉讼v民事诉讼法概述民事诉讼法概述v民事诉讼参加人民事诉讼参加人v民事诉讼管辖民事诉讼管辖v民事诉讼的审理民事诉讼的审理v涉外诉讼涉外诉讼 一、民事诉讼法概述一、民事诉讼法概述(一)民事诉讼的概念(一)民事诉讼的概念 诉讼,是纠纷当事人通过有管辖权的法院起
16、诉另一方当诉讼,是纠纷当事人通过有管辖权的法院起诉另一方当事人,在法院的主持下解决纠纷的一种纠纷处理机制。事人,在法院的主持下解决纠纷的一种纠纷处理机制。 民事诉讼是指人民法院在双方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加人民事诉讼是指人民法院在双方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加人参加的情况下,审理和解决民事案件的活动。参加的情况下,审理和解决民事案件的活动。 民事诉讼有如下特点:民事诉讼有如下特点: 1. 1.人民法院的审判活动在全过程中起着主导作用;人民法院的审判活动在全过程中起着主导作用; 2. 2.参加诉讼的双方当事人的法律地位是平等的;参加诉讼的双方当事人的法律地位是平等的; 3. 3.审理和解决的是有关财产关系
17、和人身关系的民事案件。审理和解决的是有关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的民事案件。(二)民事诉讼法(二)民事诉讼法v 民事诉讼法是指规定人民法院和诉讼参加人在审理民事案民事诉讼法是指规定人民法院和诉讼参加人在审理民事案件过程中进行各种诉讼活动所应遵循的程序制度的法律规件过程中进行各种诉讼活动所应遵循的程序制度的法律规范的总称。范的总称。(三)民事诉讼的基本原则(三)民事诉讼的基本原则 1. 1.当事人诉讼权利平等原则当事人诉讼权利平等原则 2. 2.同等与对等原则同等与对等原则 3. 3.法院调解自愿和合法原则法院调解自愿和合法原则 4. 4.辩论原则辩论原则 5. 5.处分原则处分原则 6. 6.检察监
18、督原则检察监督原则 7. 7.支持起诉原则支持起诉原则 (四)民事诉讼基本制度(四)民事诉讼基本制度 民事诉讼基本制度,也叫民事诉讼法的基本制度,是指民事诉讼基本制度,也叫民事诉讼法的基本制度,是指在民事诉讼的一定阶段或重大环节上起着基本作用的准则,在民事诉讼的一定阶段或重大环节上起着基本作用的准则,是人民法院与当事人及其他诉讼参与人进行民事诉讼的基是人民法院与当事人及其他诉讼参与人进行民事诉讼的基本规程。本规程。 1. 1.合议制度合议制度 合议制是指由若干名审判人员组成合议庭对民事案件进行合议制是指由若干名审判人员组成合议庭对民事案件进行审理的制度。实行合议制,是为了发挥集体的智慧,弥补审
19、理的制度。实行合议制,是为了发挥集体的智慧,弥补个人能力上的不足,以保证案件的审判质量。个人能力上的不足,以保证案件的审判质量。 2.2.公开审判制度公开审判制度 公开审判制度是指人民法院审理民事案件,除法律规定的公开审判制度是指人民法院审理民事案件,除法律规定的情况外,审判过程及结果应当向群众、社会公开。情况外,审判过程及结果应当向群众、社会公开。 下列案件不公开审判:下列案件不公开审判: 一是涉及国家秘密的案件,包括党的秘密、政府的秘密和一是涉及国家秘密的案件,包括党的秘密、政府的秘密和军队的秘密;军队的秘密; 二是涉及个人隐私的案件;三是离婚案件、涉及商业秘密二是涉及个人隐私的案件;三是
20、离婚案件、涉及商业秘密的案件,当事人申请不公开审理的,可以不公开审理。的案件,当事人申请不公开审理的,可以不公开审理。 3. 3.回避制度回避制度 回避制度,是指为了保证案件的公正审判,而要求与案件回避制度,是指为了保证案件的公正审判,而要求与案件有一定的利害关系的审判人员或其他有关人员,不得参与有一定的利害关系的审判人员或其他有关人员,不得参与本案的审理活动或诉讼活动的审判制度。本案的审理活动或诉讼活动的审判制度。v 4.4.两审终审制度两审终审制度v 两审终审制度是指一个民事案件经过两级人民法院审判后两审终审制度是指一个民事案件经过两级人民法院审判后即宣告终结的制度。即宣告终结的制度。v
21、依两审终审制度,一般的民事诉讼案件,当事人不服一审依两审终审制度,一般的民事诉讼案件,当事人不服一审人民法院的判决、允许上诉的裁定,可上诉至二审人民法人民法院的判决、允许上诉的裁定,可上诉至二审人民法院,二审人民法院对案件所做的判决、裁定为生效判决、院,二审人民法院对案件所做的判决、裁定为生效判决、裁定,当事人不得再上诉。裁定,当事人不得再上诉。二、民事诉讼参加人二、民事诉讼参加人v 诉讼参与人是诉讼活动中,享有一定诉讼权利,并承担一诉讼参与人是诉讼活动中,享有一定诉讼权利,并承担一定诉讼义务的除国家专门机关工作人员以外的人。定诉讼义务的除国家专门机关工作人员以外的人。v (一)当事人(一)当
22、事人v 1.1.原告和被告原告和被告v 2.2.共同诉讼人共同诉讼人v 3.3.诉讼代表人诉讼代表人v 4.4.第三人第三人v (二)诉讼代理人(二)诉讼代理人v 民事诉讼代理人,是指为了一方当事人的利益,以该当事民事诉讼代理人,是指为了一方当事人的利益,以该当事人的名义在法定的或者委托的权限范围内,代替或者协助人的名义在法定的或者委托的权限范围内,代替或者协助当事人进行诉讼活动的人。当事人进行诉讼活动的人。v 1.1.法定代理人法定代理人v 2.2.委托代理人委托代理人三、民事诉讼管辖三、民事诉讼管辖(一)级别管辖(一)级别管辖级别管辖,是指各级法院之间受理第一审民商事案件、知识级别管辖,是
23、指各级法院之间受理第一审民商事案件、知识产权案件以及其他各类案件之间的职权范围和具体分工。地产权案件以及其他各类案件之间的职权范围和具体分工。地域管辖、专属管辖、协议管辖均不得违反级别管辖的规定。域管辖、专属管辖、协议管辖均不得违反级别管辖的规定。(二)地域管辖(二)地域管辖地域管辖是为确定同级同级人民法院间受理一审民事案件的地域管辖是为确定同级同级人民法院间受理一审民事案件的分工与权限。分工与权限。一般地域管辖一般地域管辖: :一般地域管辖是指根据当事人住所地确定管一般地域管辖是指根据当事人住所地确定管辖法院的一种关系辖法院的一种关系。特殊地域管辖:特殊地域管辖,是指以被告住所地、诉讼标特殊
24、地域管辖:特殊地域管辖,是指以被告住所地、诉讼标的所在地、法律事实所在地为标准确定管辖所在,在特殊地的所在地、法律事实所在地为标准确定管辖所在,在特殊地域管辖中至少有两个以上的法院都有管辖权,且当事人可以域管辖中至少有两个以上的法院都有管辖权,且当事人可以选择其中一个法院进行起诉。选择其中一个法院进行起诉。(三)专属管辖(三)专属管辖 专属管辖,是指法律强制规定某类案件只能由特定法院专属管辖,是指法律强制规定某类案件只能由特定法院管辖,其他法院无权管辖,也不允许当事人协议变更管辖。管辖,其他法院无权管辖,也不允许当事人协议变更管辖。与其他法定管辖相比,专属管辖具有优先性、排他性与强与其他法定管
25、辖相比,专属管辖具有优先性、排他性与强制性。制性。(四)协议管辖(四)协议管辖 协议管辖也成约定管辖,指双方当事人因合同纠纷或者财协议管辖也成约定管辖,指双方当事人因合同纠纷或者财产权益产生纠纷时,以协议的方式选择解决纠纷的管辖法产权益产生纠纷时,以协议的方式选择解决纠纷的管辖法院。院。 四、民事诉讼的审理四、民事诉讼的审理(一)审判机关(一)审判机关 法院是国家的审判机关。法院是国家的审判机关。 我国宪法规定: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法院是国家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法院是国家的审判机关。审判机关。” 民事诉讼法规定:民事诉讼法规定:“民事案件的审判权由人民法院行民事案件的审判权由人民
26、法院行使。人民法院依照法律规定对民事案件独立进行审判,不使。人民法院依照法律规定对民事案件独立进行审判,不受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受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二)审理程序(二)审理程序 1. 1.第一审程序第一审程序 (1 1)起诉与受理)起诉与受理 (2 2)调查和调解)调查和调解 (3 3)开庭审理)开庭审理 2. 2.第二审程序第二审程序 3. 3.审判监督程序审判监督程序 4. 4.执行程序执行程序五、涉外诉讼五、涉外诉讼v 涉外民事诉讼,是指具有涉外因素的民事诉讼。涉外民事诉讼,是指具有涉外因素的民事诉讼。v 涉外民事诉讼程序,是指人民法院受理,审判及执行具有涉外民事诉讼程序,是指人民法院受理,审判及执行具有涉外因素的民事案件所适用的程序。涉外因素的民事案件所适用的程序。复习与思考复习与思考v法定代理人与委托代理人有什么不同?法定代理人与委托代理人有什么不同?v哪些案件应由中级人民法院一审?哪些案件应由中级人民法院一审?v特殊地域管辖包括哪些情形?特殊地域管辖包括哪些情形?LO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