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材料所中长期发展规划纲要(共16页).doc

上传人:飞****2 文档编号:12093625 上传时间:2022-04-23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7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宁波材料所中长期发展规划纲要(共16页).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宁波材料所中长期发展规划纲要(共16页).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宁波材料所中长期发展规划纲要(共16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宁波材料所中长期发展规划纲要(共16页).doc(16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设计,为大型静态电站应用提供技术支撑。动力及薄膜锂离子电池技术。利用纳米材料的动力学优势,制备纳米结构的材料并应用于动力锂离子电池;同时,依托纳米薄膜器件领域的布局开展薄膜锂离子电池相关研究。薄膜太阳能电池。主要开展低成本薄膜太阳能电池的研究,包括非晶硅和以铜铟镓硒为重点的化合物半导体薄膜太阳能电池。四、人才与队伍(一)人力资源的发展目标根据中编办的批复,宁波材料所核定事业编制为150名。同时,宁波材料所还将以博士后和项目聘用的形式招聘编制外人员100-150名,并保持在读研究生200名。预计2010年前分年度逐步到位(详见下表),2007年底研究所建成验收时实际到位

2、约70%。创新岗位项目聘用在读研究生合计2007年170802502008年120801203202009年1401001604002010年150100200450(二)人才引进行动计划筹建期间宁波材料所制定了人才引进行动计划,由“旗舰行动”、“团队行动”、“春蕾行动”等三个层面的具体行动方案构成。希望在建成验收时,能够汇聚若干位在材料相关领域具有国际先进水平又能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技术开发或学术研究带头人、一批具有创新能力和发展潜力的科技骨干团队、一支高效精干而非一般社会资源可替代的技术支撑队伍和一支既懂科研管理又懂市场经营的复合型管理队伍,为全面启动研究所的各项工作打下可持续发展的人才基础

3、。(三)研究生培养和教育计划宁波材料所鼓励“硕-博连读”的方式,通过全院统一的资格认定程序,重点以大学本科毕业生为起点直接培养博士研究生。宁波材料所倡导“理实交融”,把研究生培养作为一项使命,不但让研究生成为研究所开展科研活动的一支重要力量,同时也为研究所自身的人才队伍建设和向社会输送高层次复合型人才打好基础。(四)全员合同聘用制宁波材料所与全体员工按照国家法律、法规和有关政策的规定,在双向选择、平等自愿及协商一致的基础上,通过签订合同明确聘用单位和受聘人员的相关权利和义务。除了按干部人事管理权限规定由上级主管部门任命的所级领导外,宁波材料所将与全所其他员工签订聘用合同。根据员工受聘岗位的不同

4、,研究所实施分类管理:岗位聘用合同。因所受聘岗位工作需要在较长一段时限内为研究所持续服务的员工,研究所与其签订“岗位聘用合同”,原则上以5年为一个聘期,初次受聘者的试用期为3-6个月。任期聘用合同。所聘岗位以承担特定项目为主且目标较为明确的员工,研究所与其签订“任期聘用合同”,聘用期原则上为2年,项目周期较短的(小于两年者)以项目周期为准。任务聘用合同。对于承担某一方面具体任务的员工,研究所与其签订“任务聘用合同”,聘用期一般1-2年,初次受聘者视聘期长短不同试用期为1-3各月。(五)人事管理政策与措施1、人力资源配置到2010年“重新三期”结束时,宁波材料所的科研、技术支撑和管理三类岗位到位

5、人员比例预计为6:3:1。岗位类别人员总数人员比例创新岗位编制外聘用备注科研岗位18060%10575创新岗位70%支撑岗位9030%3060创新岗位20%管理岗位3010%1515创新岗位10%合 计300100%150150参照院人事教育局对创新岗位设置的指导意见,宁波材料所各类人员岗位层次分布暂定如下:岗位类别聘用方式研究员副研究员/高级工程师中级初级合计科研岗位创新岗位3045300105编制外304575支撑岗位创新岗位31215030编制外204060管理岗位创新岗位四级以上(待定)五级4六级45215编制外510152、薪酬体系宁波材料所实行以“三元结构工资”为核心的薪酬体系,其

6、中:基本工资按照国家有关政策规定核准,平均占职工年收入的25%左右;岗位工资根据岗位职责及其对受聘者能力的要求分别核定,随岗位变化调整,平均占职工年收入的25%左右;绩效工资是个人收入与贡献最直接挂钩的部分,通过考评逐年核定,并与研究所整体收入相关联,奖掖优秀、激励全体,平均占职工年收入的50%。对于“岗位聘用人员”,其基本工资和岗位工资均由研究所支付,绩效工资由事业部从项目经费中支付;对于“任期聘用人员”,其基本工资由研究所支付,其它工资由项目经费支付;对于“任务聘用人员”。其所有工资均由项目经费支付。3、考核与评价宁波材料所建立并逐步完善与运行模式相适应的考核评价方法:实行分类分级考核评价

7、。研究所组织对各事业部、技术支撑中心和职能部门及负责人进行考核评价,各部分负责人对本部门的员工进行考核评价。研究所对科技系统的考评以事业部为基本单元,正常情况下一年一度,考评的结果与事业部全年绩效工资总额挂钩。研究所对各事业部的考评不仅关注期任务争取与经费到位情况,更注重项目完成的质量及项目所形成的经济效益或社会经济效益。研究所对支撑和管理系统的考评按照定性(服务对象满意度)和定量(任务目标完成情况)相结合的原则,实行以“日清”为代表的过程考评,一般按月度进行,全年汇总。(六)“安心工程”作为一个新建研究所、又是迄今为止中国科学院在浙江省唯一的研究所,宁波材料所短时期内无法借助全院已有的后勤资

8、源。同时,在高度市场化的环境里,如何做好全所员工、特别是引进人才的家庭安置,解决“后顾之忧”,是一个值得探索也必须面对的难题。为此,宁波材料所启动“安心工程”,充分利用地方政府吸引人才的优惠政策,陆续出台一系列措施,帮助来所工作的各类人员都能够程度不等地享受到适当的福利待遇,包括:租房补贴、“经济适用房”补贴、安家费补助等。研究所还将加大力度,设置专门的岗位与政府有关部门协商、协调,进一步推动来所工作人员子女入学、配偶就业等问题的切实解决。五、科教基础设施建设(一)园区规划与基本建设宁波材料所位于浙江省宁波市庄市大道519号,坐落在镇海新城南区,毗邻宁波大学。整个园区东西长约590米,南北宽约

9、270米,总占地面积18.2公顷(273亩),净用地约13.4公顷(201亩)。按照规划,该园区拟建设3个科研区(研究所)、1个成果转化区,并共享1个行政与后勤支撑区。园区功能布局如图所示:园区建设一期工程投资估算为1.5亿元,其主要内容为与材料科技相关的科研区和部分支撑配套设施,用地面积越6.7公顷(100亩),建筑面积4.8万平方米。(二)科研装备体系建设宁波材料所科研装备体系建设的总体目标是:高水平的建设相对完善的、国内一流的材料研发与测试平台,除了满足本所科研工作需要以外,兼顾本区域产业发展和企业创新能力建设的需要,互补配置、合理布局,做好开放服务。引导各专业领域(事业部)与企业合作,

10、针对项目需求共建、共享工程技术开发平台,促进相关科技成果的高效转移、转化。形成一支结构合理、专业配套的技术支撑队伍。宁波材料所的科研装备预算已落实1亿元(初期),计划分为三个阶段实施:1、 第一阶段(2007年底验收前)根据已布局的各科技领域发展目标,初步建成以下两类平台:结构表征与性能测试(公共技术)平台。适合于材料所研发所需的通用平台,包括下列大型分析测试仪器,有研究所统一建设,为全所服务,并对社会开放。材料设计与制备技术研发(专业)平台。由各事业部针对各自的领域提出方案,经研究所组织相关专家评议后确定,实行“分管共享”,对合作伙伴开放。2、 第二阶段(2008-2010年)进一步完善各专

11、业平台的装备水平,适量增补公共技术平台所需的大型仪器,不断提高仪器的设备管理水平,逐步形成宁波材料所技术支撑体系的特色和优势,“分析测试中心”要通过审核获得实验室国家认可委员会(CNAL)的认可。与此同时,研究所着力加强与合作企业共建若干个工程技术平台。工程技术转化(中试)平台。研究所根据合作项目的需要,与各合作伙伴开展工艺、工程化研究,共同投资建设的“专有、专用”的中间试验平台。此类平台在促进相关成果转化和产业化的同时,还要切实保护企业独有的技术秘密。3、 第二阶段(2011-2020年)在前期工作的基础上,形成国内材料科学和技术领域内独具特色的实验室和工程中心,包括1-2个中国科学院重点实

12、验室、3-5个省部级工程中心,并努力争取实现国家级机构落户宁波的战略目标,为提升本区域科技创新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奠定基础。(三)基础设施的管理和运行上述三类技术支撑平台建成之后,将采取灵活多样的共享模式:公共技术平台的运行将适度借鉴企业化管理模式,坚持市场机制与合理的内部评价相结合,保持一支相对稳定的技术支撑队伍并有效激励其对外提供服务的积极性,时期能够安心工作,并通过努力提高技术服务的水平和质量来实现一定程度上的“良性循环”。各专业平台由所在的事业部具体负责管理,但规定其必须在全所范围内共享。研究所将利用财务杠杆抑制运行部门对资源的不合理占用,设法调动事业部的积极性,鼓励其在不会造成知识产

13、权冲突的前提下对外充分开放。对于与企业共建的工程化(中试)平台,研究所将负责监督事业部严格遵守对外合作伙伴的承诺,保证合作伙伴对外合作开发的成果享有约定的优先权或独占权。该类平台及装备可以随同科技成果一起转移给合作企业或相关投资方。六、资源集成与配置(一)资金资源规划宁波材料所的建设资金共计3亿元,根据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技术研究所建设备忘录,中国科学院投入1亿元、宁波市投入2亿元。“其中1.5亿元左右用于基础设施建设,1.5亿元左右用于技术平台建设和人才引进”。建成验收后,宁波材料所将纳入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由院核定经常性经费。作为一个新建研究所,宁波材料所所在为国家、区域和

14、企业提供令“用户”满意的科技成果的同时,也要增强自身的“造血机能”,有能力通过竞争获得多方面的资助。“创新三期”宁波材料所年度经费收入预测如下:经费收入预算2008年2009年2010年院拨经常性经费*180018001800院内竞争经费200400700对外争取经费100018002500合计(万元)300040005000* 参照基本运行费和基本科研费核定标准测算。到2010年,研究所各项经费总收入可达到5000万元,院内外的经费比例1:1;到2020年,研究所年度经费收入预计应超过2亿元,其中院外经费应有相当大的部分(约50%)来自于企业。进入正常运行阶段(以2010年为例),宁波材料所

15、年度经费使用预算中30%左右用于对人的投入、20%用于设备购置和创新平台建设、40%用于科研活动、10%用于日常运转。(二)资金资源的有效集成进入正常运行阶段后,除院拨基本运行费和基本科研费外,宁波材料所将以事业部为单位提取全部外来经费总额的30%作为“发展基金”,其中20%计入“所长基金”、10%计入“事业部主任基金”,以加强研究所及各事业部对不同层面内部资源的有效调控。未来的“所长基金”,将用于各类公共支撑平台的建设、维修、改造,以及支持团队引进及某些前瞻性的项目。“所长基金”的使用将严格遵守理事会审定的程序,并接受以科技人员为主题的职工代表大会的监督。(三)资金与资源的配置机制1、以付费

16、的方式引导内部资源合理配置宁波材料所引入内部市场机制,以财务杠杆引导资源的合理配置。研究所的所有设施(包括房屋、仪器、设备、劳务等)及水电和其它消耗品均有尝使用,定价以实际成本(折旧)为基准,根据社会化的大趋势适当参考外部市场行情和内部供需平衡,抑制不合理价格扭曲导致的各部门对资源的非理性需求。研究所由此收取的各项费用,除支付实际发生的成本外,均纳入“所长基金”统一调配使用。2、以项目清算强化事业部的资源调配权宁波材料所的财务部门对每一个项目的立项都要进行财务分析,并严格按照既定的目标和进度对“项目组”实行强制结题,对其结余经费予以清算,防止在事业部内形成“自给自足”的独立课题组。对于完成目标

17、的项目组,结余经费的20%补充“所长基金”,其余一并归入项目完成单位的“事业部主任基金”。对于已结题的项目形成的有效固定资产,事业部有权重新调配使用。研究所鼓励各事业部将其共享公用,纳入全所的技术支撑体系。3、无形资产的评估与增值宁波材料所最为期望的产出,是可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科技成果;而将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更是宁波材料所的主要任务。为了将科技成果的价值定量地体现在研究所的财务核算当中,财务部门要在事业部绩效考核中引入“资产负债表”,以无形的形式记录科技成果的投入、产出、以及后续的增值(或贬值)过程。七、体制机制与创新文化(一)领导体制与组织机构根据宁波材料所章程,研究所实行理事会领导

18、下的所长负责制,设所长1人,为法定代表人。研究所实行集体讨论、所长决策的所务会议制度。筹建期间,筹建办公室主任办公会议代行所务会议的职权。宁波材料所的组织机构设计,以能够开展集成度高、且综合性强的大型研究开发活动,并有利于技术转移为原则(如图所示)。专心-专注-专业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技术合作与转移办公室科技发展部技术转移委员会科学技术委员会理事会所 长(所务会议)企 业创新文化事业部功能材料及纳米器件事业部磁性材料与先进机电装备事业部高分子材料及复合材料事业部资产财务实验室实验室实验室实验室 后勤服务工程中心工程中心工程中心工程中心项目组A人力资源项目组B 项目组C材料设计与制

19、备研发平台结构与性能表征测试平台成果转化工程技术(中试)平台其他公共服务平台(信息、培训、国际交流等)(二)事业部制与动态项目管理 考虑到科技布局各领域所对应的目标客户群行业跨度较大,各自开展工作的方式和要求也不尽相同,宁波材料所采取“事业部制”的管理模式。研究所按领域组建了“高分子及复合材料事业部”、“磁性材料与先进装备事业部”、“功能材料与纳米器件事业部”、“表面工程与再制造事业部”,并且在新能源领域先期启动的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专项组建了“燃料电池与能源技术事业部”。在宁波材料所的组织结构中,事业部是研究所开展科技活动的基本考核单元。事业部负责人由所长聘任,对所长负责。事业部在其内部有人员

20、聘任和解聘权、资源调配权(包括人员、经费、仪器装备和实验室空间)以及绩效考核的分配自主权。事业部可以根据其所从事科技工作的实际需要,在不同阶段动态地设立项目组、实验室、工程中心等多种形式的内部机构。任何一个“项目组”都有其既定的任务和存在的时间期限,成立之初即规定起中止或终止的条件,随着研究、开发、技术转移的进程,事业部据此对项目组适时调整。任务完成后,研究所或事业部组织对项目组进行结题评估和经费清算,其组成人员可以进入新的“项目组”或转入其它“项目组”,也可以随成果技术转移进入相关企业。(三)创新价值链中力量配置根据宁波材料所的定位,其在“创新价值链”中的坐标相对中国科学院整体而言更向“下游

21、”延伸,特别要与企业结合共同进行产品研制、乃至生产工艺的开发(工程化)。研究所力量配置的原则是:约30%的科技资源用于应用目标明确、短期内可以形成成果转移的技术开发: 约50%的科技资源重点投入对产业未来竞争力具有可预测的战略性影响的技术研究;约20%的科技资源用于新材料探索与前瞻性研究到2010年,随着筹建阶段和运行初期新领域大规模布局基本结束,宁波材料所的科技资源可能适度的向新材料探索与前瞻性研究转移,上述力量配置的比例向逐步调整为20:50:30。(四)开放合作与成果转化1、建设技术合作与技术转移网络宁波材料所特设“技术合作与转移办公室”,作为研究所集中授权的成果转化的“出口”,统一负责

22、规划研究所知识产权管理及相关事宜,并负责以灵活的组织形式构建研究所对外联络的“立体网络”。该网络可以是一个建立在以宁波材料所为依托的相关行业协会、杂志和网站编辑部、技术培训中心之上的虚伪的“超法人”组织、整合外部资源,共同开展技术交流、技术培训、技术协作、技术转移等多项业务活动。 宁波材料所通过技术合作和技术转移网络,还可以与院内外其它科研机构、包括上海分院各兄弟研究院所合作,利用我们对区域市场深刻理解,积极推动或促进其原有的技术转移转化进程,并有选择地集成其长期积累的科技成果,为我所用。 2、开展多层面的国际合作 国际化是宁波材料所未来发展的方向。除少量原始创新外,整合国内外资源的集成创新是

23、宁波材料所自主知识产权的主要来源。宁波材料所将努力发扬中国科学院的国际影响力,在当地搭建与国际知名科研机构和跨国公司开展国际合作的开放平台,结合人才引进工作,借助海外的智力资源,高起点、大目标、多层面地加速自身科技能力的建设。 3、澈励成果转化与转移 作为公共事业经费资助的国立研究机构,宁波材料所的知识产权管理将依据国家的有关法律、法规,正确处理成果转化过程中研究所与受让企业、成果发明人、以及成果转化实施人员的利益关系。 研究所将充分利用宁波及其周边地区发达的市场经济环境和强烈的创业文化氛围,鼓励科技人员或团队走出研究所,以“人才+成果”的转移模式,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的成功率。并以此作为宁波材料

24、所的“亮点”,在全球吸引人才、向社会输送人才。 4、探索产学研合作的新模式 为了在建设产学研相结合的区域创新体系中发挥主导作用,宁波 材料所将充分利用地方政府大力支持的政策优势,以多种形式与当地企业和高等院校开展不同层次的人员和项目合作,不断探索有效合作的新模式。结成战略合作伙伴联合建立工程化平台不拘形式开展项目合作针对企业现实需求的技术培训(五)创新文化建设1、制度体系建设 建立“职责明确、评价科学、开放有序、管理规范”的现代科研院所制度,是宁波材料所长期健康运行的有效保证。为此,宁波材料所在章程的指导下制定了管理通则,并将以管理通则作为未来进一步完善各项规章制度的基本准绳。 “以用户为关注

25、焦点,宁波材料所积极推进研究所各项管理工作和科技活动按照ISO 9001(GJB 9001)标准的要求,建立持续改进的文件化质量体系。 2、发挥党组织的核心作用 宁波材料所在新的环境下面临着许多新任务和新挑战,除了需要体制、机制方面保障外,还需要建立适合研究所发展的创新文化氛围,这正是研究所党委的一项中心工作。 要在全体员工中树立“科学的世界观、正确的价值观和高尚的人生观” 要在强化“团队意识”的同时,营造百家争鸣、开放和谐的良好氛围要在市场经济的环境下开展“诚信”教育。要坚持“依法办所”,按规章制度办事。3、宁波材料所独具特色的创新文化一个牢记:让每一位科技人员应时刻牢记“应用研究技术集成成

26、果转化并促进规模产业化”的有机结合。两个坚持:在研究方向的选择上,要坚持前瞻部署,把握材料与技术发展前沿,以引领“长三角”地区新材料产业为几任,探索有应用前景的新材料并发展相关配套技术。在研究目标的选择上,要坚持产品与市场需求导向,立项伊始就建立研发单元与预期的终端用于之间沟通、反馈的有效机制,不开展不可能应用的研究或开发工作。三个创新:一是观念创新。摒弃科技界依然存在的“自我循环、自我完善、自我评价、自我陶醉”的小农意识,建立一切满足用于需求出发的新观念和价值取向,将市场意识融入于研发活动之中。二是体制创新。以有利于组织集成度高、且综合性强的大型研发活动为目标,重视工艺研究,加强配套集成,注重效率、效益与效果,鼓励“多兵种”协同作战。三是管理创新。在研究所内部引入市场机制,充分发挥财务杠杆作用,诱导科研人员追求科技活动的有效产出,在使科技成果为社会做出贡献的过程中实现其价值。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教案示例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