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兰诗习题精选(共23页).docx

上传人:飞****2 文档编号:12035060 上传时间:2022-04-23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29.8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木兰诗习题精选(共23页).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木兰诗习题精选(共23页).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木兰诗习题精选(共23页).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木兰诗习题精选(共23页).docx(23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木兰诗习题精选阅读木兰诗,完成练习。1.选择对字词理解正确的项。策勋十二转()A次B回C转动赏赐百千强()A多B大C有余愿为市鞍马()A市场B买C集市愿驰千里足()A希望B愿意C能够2.选出对“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翻译正确的一项是()A将军和壮士从军十年,经历了千百战斗。有的死了,有的胜利归来。B将军和壮士战斗死去了,壮士从军十年胜利归来。C将军在千百次战斗中死去了,木兰却在十年后回来了。D从军十年,经历了千百次战斗,将军死去了,壮士归来了。3.对第3段中的“不闻但闻”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采用对比手法,反映战争紧迫。B采用反复手法,表达了木兰对亲人的深切怀念。C

2、采用对比手法,表达了木兰对亲人的深刻思念,极大地丰富了女英雄的形象。D采用反复手法,表达了木兰与亲人分离极其悲痛的心理。4.对“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一句中的“大”字的理解准确的一项是()A表明了可汗的积极性很高。B“大”就是大规模的意思。C显现战争紧张、频繁、涉及范围广。D意思是非常、十分。5.对下列句子修辞手法依次判断正确的一项是()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A比喻对偶反复夸张B对偶对偶排比对偶C借代反复排比对偶D对偶反复对偶比喻6.对“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两句理解正确的一

3、项是()A写征程的遥远和军情的急迫。B写战争到来的悲凉气氛。C以宿营地空旷寂凉烘托木兰离家思亲的情怀。D写行军旅途的欢快。7.朗读下列语句停顿恰当的一项是()A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B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C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D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参考答案1.A C B A2.A3.C4.B5.B6.C7.A最后四句意思:这一部分以双兔为喻,很有风趣;“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我”字,具有代木兰说话的意味,体现了对木兰十分亲切和非常喜爱的感情,赞美了木兰在从军十二年中未被发现是女郎的谨慎和机警。木兰诗学习参考学习目标1、知识目标:(1)了

4、解北朝民歌的特点及相关的文学常识。(2)背诵并默写全诗。2、能力目标:(1)找出诗中详写、略写的内容,理解这首叙事诗详略分明的特点。(2)体会对偶、排比等修辞手法的作用。(3)体会本诗中所塑造的中国古代劳动妇女的英雄形象。3、情感目标:理解诗歌所表现的古代劳动人民乐观勇敢和爱国精神以及对和平劳动生活的向往之情。学习要点关于“乐府诗”乐府是从汉到唐各朝设立的专门搜集民间乐曲和歌词以及制作乐章的管理部门。这些个部门创作搜集的诗就叫乐府诗。关于时代背景木兰诗产生的时代,当在西魏。那时正是南北朝时期南北对峙,战争是北朝社会一个最突出的现象,整个北朝的历史几乎与战争相终始,在初期“五胡十六国”的130多

5、年中,战争尤为频繁。五六世纪间,我国北方少数民族鲜卑族与柔然族在黑山、燕山地区进行过长期的战争。这与诗里所写的木兰出征路线正相吻合。这可能就是木兰诗的历史背景。例题分析第一阶段例1下边是对木兰的几种评价,你认为正确的一项是( )A、木兰替父从军,表现了古代北方劳动妇女的英雄气概和爱国精神。B、木兰替父从军,表现了古代战争的残酷和对统治阶级战争政策的否定。C、木兰替父从军,不仅表现了古代人民要求男女平等的愿望,而且反映出他们对和平劳动生活的向往。D、木兰替父从军,不仅表现了爱国精神,而且表达了对古代男尊女卑这一封建礼教的抗议。思路分析:这道题考查学生对文章主题的理解。我们需要对文章进行深入分析。

6、木兰考虑父亲无力从军,毅然决定女扮男装,踏上征途,这是木兰英雄气概的表现。在战场上的木兰驰骋沙场、克敌建功,我们仿佛看到木兰在战场上飒爽英姿,令人钦佩。同时,这一行为又是木兰爱国思想的直接流露。因而这篇文章主要是表现了古代北方劳动妇女的英雄气概和爱国精神。答案: A例2木兰诗这首叙事诗哪些内容是详写,哪些内容是略写?这样写有什么好处?思路分析:诗文内容的详略安排,要从人物形象的刻画、文章主题的表现等角度去考虑。答案:诗歌对木兰替父从军的缘由、惜别、辞官还乡、家人团聚的内容写得详细。对木兰出征前的准备及十年的征战内容则写得简略。这样安排,是为了更好地刻画人物。如果将木兰十年征战的生活详写,就会大

7、大冲淡诗的主题,削弱了木兰的形象。本文详写的内容,集中体现了木兰勤劳、善良、勇敢、刚毅、淳朴、不慕名利、热爱和平、热爱家乡的优秀品质。第二阶段例3木兰诗中的“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两句诗是不是对偶句?_。思路分析:对偶句是用结构相同、字数相等的一组句子来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的意思。如:“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就是对偶句。而“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这两个句子的结构不相同,所以不是对偶句。答案: 不是例4木兰诗中的木兰为什么深受广大人民的喜爱?_。思路分析:脍炙人口,传诵千古的文学作品,总有其独特的魅力,或是反映了人类永恒的主题,或是刻画了独特鲜活的人物。答案:因为在木兰身上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

8、的优秀品质和美德。木兰当户织布,勤劳能干;她停下织机,声声叹息,替父忧愁,善良孝顺;毫不犹豫替父从军,机智刚毅;从军十载有余,辗转疆场,屡建功绩,英武勇敢;归来不受赏赐,不慕荣华,不图富贵,磊落高洁;只愿早日还乡,重亲情,思故土,淳厚朴实。所有这些美德让人钦佩,让人敬重。木兰得胜归来,脱去战袍,恢复女儿本色,“理云鬓,帖花黄”,自然妩媚;出门特意让伙伴看看自己的真实面目,活泼俏皮。这些是木兰不失天真,非常可爱的性格特征。这样一个具有可敬、可爱品质的木兰,怎么能不让人们欣赏、喜欢呢?第三阶段例5按括号内要求填写句子:(1)_(紧张忙碌地准备行装)(2)_(驰骋沙场的英勇形象)(3)_(回家后木兰

9、的喜悦心情)(4)_(举家迎接木兰的场面)(5)_(揭示全诗的中心思想)思路分析:解决此类题目应在熟读课文并理解的基础上进行,根据语言提示联想起对应的诗句。答案:(1)东市买骏马北市买长鞭 (2)万里赴戎机寒光照铁衣(3)开我东阁门对镜贴花黄 (4)爷娘闻女来磨刀霍霍向猪羊(5)雄兔脚扑朔安能辨我是雄雌?例6选出修辞手法不同类的一项( )A、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B、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C、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D、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思路分析:从本文语言运用上的特点进行分析,重点区分对偶手法和互文现象。答案: C参照课文注释,初步了解全诗大意。一、字1、读准字的音唧唧()机杼

10、()军帖()可汗()鞍鞯()胡骑()戎机()朔气()金柝()红妆()2、通假字对镜帖花黄帖:ti贴,贴上。火伴皆惊忙火:hu伙,伙伴。二、解词旦辞爷娘去旦:早晨愿为市鞍马市:买东市买骏马市:市场木兰当户织当:对着关山度若飞度:过赏赐百千强强:有余学习本诗1、这首诗叙述了一个什么故事?诗中叙述了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的故事。2、木兰诗按什么顺序安排故事情节的?全诗可分为几部分?各部分都写了什么内容?以故事的发生、发展、结局的时间为序。诗的正文可分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第13段),叙述木兰的身份,交代从军的缘由,以及写木兰出征前的准备工作和征途上的见闻、感受。第二部分(第4段),写木兰万里长征,十

11、年转战凯旋的生活。第三部分(第56段)写木兰归来见天子,功成不受赏,请求还故乡,以及爷娘姐弟迎接木兰、木兰和亲人团聚的情形。最后一段是附文,以兔为喻,赞美木兰。3、本诗写木兰从军的全过程,全诗共写了几件事?哪些详?哪些略?这样的详略安排突出了木兰哪些方面的思想品格?写了木兰决定代父从军,准备行装奔赴战场,12年征战生活,辞官还乡与家人团聚。其中代父从军、辞官与家人团聚是详写。详写这些内容突出了木兰深明大义,勇于献身,不慕功名,热爱祖国和家乡的中国女英雄的高尚品格。4、文中哪些句子描写她踏上征途和途中的感受呢?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

12、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5、从木兰诗中找出表现木兰作为女孩子的生活和感情的语句。木兰当户织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6、全诗结尾以兔作喻的原因是什么?结尾一段用兔比喻,说明在“十年征战”的生活中,识别不出木兰是女郎的原因。可以看出,木兰在艰苦的战斗生活中,不但巧妙地隐瞒了自己的女子身份,而且能同男子一样英勇无畏,为国立功,一个聪明勇敢的女英雄形象,就栩栩如生地展现在我们面前。关于“木兰”的形象木兰诗是我国古典诗歌中一首脍炙人口的诗篇,它以浓挚的感情和铺叙、对照、渲染的表现手法,

13、集中地描绘一个平凡的女子木兰替父从军和她解甲还乡的不平凡的经历。木兰的形象,集中地表现了中华民族勤劳、善良、机智、勇敢、刚毅、乐观的优秀品质。关于全诗的主题思想木兰诗描述了我国古代女英雄木兰代父从军的故事,歌颂了女英雄木兰勤劳朴实、刚强勇敢的性格和不爱功名、不慕富贵的高尚品德。木兰诗测试 1、下列加红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可汗(k hn)辔头(pi)鞍鞯(jin) B、啾啾(ji ji) 朔气(su)燕山(yn) C、云鬓(bn) 金柝(tu)铠甲(ki) D、红妆(zhung)穿着(zhu) 傍地(bng) 2、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昨夜见军贴,可汗大点兵 B、万里

14、赴戎机,关山渡若飞 C、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 D、双兔傍地走,安能辩我是雄雌 3、下列句子中加红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愿为市鞍马 市:买 东市买骏马 市:集市 B、出郭相扶将 郭:外城 木兰不用尚书郎 不用:不愿作 C、朔气传金柝 朔:北方 策勋十二转 策勋:记功 D、军书十二卷 十二卷:十二本 赏赐百千强 强:有余 4、下列句子中没有用对偶手法的一项是( ) A、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 B、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 C、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D、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 5、对诗句品味有误的一项是( ) A、“万里赴戎机”:“万里”极言征程之远,“赴”表现动作之迅速、果敢。 B、“关

15、山度若飞”:像飞一样,跨越关和山,展现了木兰的矫健雄姿。 C、“朔气传金柝”:朔,指北方。用打更的声音在寒气中传送,表现军旅生活的单调、无聊。 D、“寒光照铁衣”:用寒光和铁衣,展示边关将士的英武风采。参考答案1、B 解析:“朔”读“shu”。 2、C 解析:A中“贴”为“帖”;B中“渡”为“度”;D中“辩”为“辨” 3、D 解析:“十二”表示多数,非确指。 4、D 解析:对常见修辞手法的辨别。 5、C 解析:朔,指北方。北方的寒气传送着打更的声音。这句话既是对边塞景物的描写,也是描写木兰英姿飒爽的形象。中考解析1、根据下面各句的内容或提示,概括出相应的成语()A、“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

16、三顾臣于草庐之中”:_。B、扁鹊见蔡桓公这则故事告诉我们,蔡桓公的悲剧是由于_造成的。C、桃花源记结尾写刘子骥打算寻访桃花源,“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后人据此概括出一个成语为_。D、木兰诗结尾:“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后人概括为一个成语_,比喻事情错综复杂,不易辨清真相。【考点】:成语的来历及其意义【分析】:此题既考查了对词义的理解,又考查了成语积累,同时考查学生对学过的文言诗文的理解。A项的成语是:三顾茅庐。出自诸葛亮的出师表。B项的成语是:讳疾忌医。C项的成语是:无人问津。D项的成语是:扑朔迷离(或迷离扑朔)。 2、用原文将下列句子补充完整。朔气传金

17、柝,_。(木兰诗)【考点】:背诵【分析】:此题考察背诵,“寒光照铁衣。”3、根据原文,将句子补充完整。将军百战死,_。(木兰诗)【考点】:背诵【分析】:此题考察背诵,“壮士十年归。”课外拓展木兰诗赏析北方民歌和六朝乐府民歌一样体制大都短小,但这首木兰诗却是长篇叙事诗。在中国诗歌发展史上它有着重要的地位。诗歌描述了女英雄木兰替父从军的故事,刻画了木兰这一巾帼英雄的生动形象和高贵品质。全诗风格明朗生动,质朴刚健,堪称北方民歌中的杰出作品。木兰诗采用的是顺叙手法。作品大致可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出征前。第二部分是从军生活。第三部分是立功归来。作者在这三个部分中没有平均使用力量,而是有详有略,重点在

18、第一和第三部分。诗一开始即写木兰在织布,但“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这就使读者产生了疑问,不知木兰为何叹息。“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作者自己发问,然后答曰“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诗既是用顺叙手法,开始的几句该是交代木兰从军的原因,但作者却没有平铺直叙,而是以木兰没有心思织布起头显示出她内心的不平静。接下来本该说明为什么内心不平静,但作者不立刻写出,而是用了两个意思相同的问句,随后又是两个意思相同的答句,可还是没有从正面解答问题。但这四句并非多余,除了具有民歌的风味外,这四句诗对后面说出的原因起到了突出强调的作用。这样一问一答,作者才折入正题,“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

19、有爷名。”军帖是征兵的文书,可汗是西北地区民族对君主的称呼,十二卷言卷数之多,“卷卷有爷名”显属夸张。至此读者才明白,木兰没有心思织布是因为可汗大征兵,木兰的父亲也在被征之列。父亲显然年老无法应征,但“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这就不能不使木兰犯愁了。诗一开始就把木兰放在这样一个矛盾面前来表现。面对困难,木兰打算怎么办呢?“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木兰到底是个不平凡的女子,她下了决心要替父从军。这一段写木兰从军的原因,没有平铺直叙地述说,而是从木兰的心理活动入手写,在叙事的同时注重人物的性格刻画,使读者看到了一个敢于挑重担、富有责任感的果断勇敢的妇女形象。接下来写木兰准备出征,用了四个重复的

20、句式,内容无非是买战马及乘马用具。骏马、鞍鞯(马鞍下的垫子)、辔头(驾驭马的嚼子、笼头、缰绳)和长鞭要分别从东市、西市、南市、北市几个地方买齐,看似不合情理,但却渲染了战争气氛和离家出征前准备工作的紧张,同时这四句诗和上面“问女何所思”以下四句一样正是民歌的特点。正如明代谢榛所说:“此乃信口道出,似不经意者。其古朴自然,繁而不乱,若一言了问答,一市买鞍马,则简而无味,殆非乐府家数。”诗歌第二部分写木兰踏上了征途。“旦辞爷娘去”以下八句是写木兰离别了父母奔赴战场。这里用了重复句式,将木兰从军的征途分作两段来写,句式虽同,但其中地名却在变换,显出战事紧迫、木兰马不停蹄地赶去参战。但作者并没有忘记他

21、所着力刻画的英雄人物是个女扮男装、初次远离父母的女子,“不闻爷娘唤女声”正符合木兰当时的处境和她的身份。明代谭元春评论这句说:“尤妙在语带香奁,无男子征戍气。”“无男子征戍气”也正是作者的高明之处,也只有这样,才能使木兰的形象更鲜明,更富有个性。木兰能毅然替父从军,去经受严酷战争的考验,说明她不同于一般的女子,但她毕竟还是个女子,对家乡、对父母毕竟是有依恋之情的。这样突出她的女子身份,非但没有削弱她的英雄形象,相反使她的从军举动更富有传奇性,更引人入胜。随后写木兰在军中的征战生活,但这部分内容写得极概括,从南征北战一直到立功归来,仅用了“关山度若飞”以下六句,可谓简而又简。这里“戎机”指战争,

22、“朔气”是北方的寒气,“金柝”是军中用来做饭和打更的铜器。这几句诗句用律工整。因此后人常常据此怀疑此诗是唐人所作,也有的研究者推测此诗可能在流传过程中经过唐人的加工修改。但这些说法并无足够的证据。南北朝时期有不少作品在体制声律方面已接近唐人的近体诗,当时有些诗已经有了很严整的律句。可见这首诗中出现几句声调谐和、对偶工致的律句并不能证明它们出自唐人之手。陈胤倩就说:“朔气传金柝数语固类唐人,然齐梁人每为唐语,惟唐人必不能为汉魏语。以此知其真古词也。”这一段写木兰的从军作战生活,本来是可以有许多东西写的,但作者寥寥数语就将这段经历概括了出来,可见作者的兴趣不在于表现战争,而在于木兰女扮男装替父从军

23、这一戏剧性事件上。第三部分是写木兰立功归来后的情景。作者又用了不小的篇幅来竭力铺写。先写木兰立功回来后见天子,天子坐在厅堂上接见了她。策勋是记功劳,转是勋位的等级,十二转也是说多,并非实指。这里的十二转和唐代官制的一致也是偶然巧合。并不能证明此诗出于唐人之手或经过唐人修改。“百千强”即百千有余,是形容赏赐得多。可是木兰并不在乎官位和赏赐,她只是想尽快回到故乡和亲人团聚。木兰不要做官,不要巨额赏赐,只要借一匹能行千里的马赶回家去,可见其归心似箭,同时也显示了这位平民出身的女英雄不爱功名富贵的优良品德。经过长期艰苦的战争,木兰终于回到了故乡。诗歌细致刻画了木兰全家闻讯后的喜悦。这里依旧用了重复排比

24、的句式,不厌其详地写了爷娘、阿姊和小弟的举动,这种重复排比的句式烘托了欢快喜庆的气氛。随后写了木兰到家后的举动,同样也是不厌其详地描写具体的细节,开东阁门,坐西阁床,充分表现出回家之后的喜悦心情,换装、打扮后恢复了女子的本来面目,然后出门看伙伴,伙伴大吃一惊,“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这一情节颇富喜剧意味。用伙伴的吃惊反衬出木兰的无比自豪与得意,整个故事的情节也就在充满喜剧色彩的高潮中结束了,但作者似乎意犹未尽,结尾又写了四句:“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比喻奇特,作为全诗的结尾,显得别具一格,豪迈有力,语气中充满了对木兰这位女英雄的赞美和歌颂。谢榛说:“此结

25、最着题,又出奇语,若缺此四句,使六朝诸公补之,未必能道此。”确实如此。此诗艺术形式上值得注意的有这么几个方面,首先是叙述情节详略得当,如写军中的征战生活就很简括,而写出征前及立功归来则很繁复。这是由作者写这首诗的用意所决定的。作者感兴趣的只是木兰女扮男装替父从军这一罕见的事情本身。第一部分写她的焦灼不安与思虑无非是为了说明她是个女子,因为男子出征理所当然,不足为怪,女子出征则不同寻常了。第二部分提到“不闻爷娘唤女声”也同样是为了突出她的女子身份。第三部分写她不想做官、急于回家和回家以后的种种举动,更是强调了她是个女子。整首诗的详略安排都是围绕这一用意的。其次是作者重视人物性格的刻画,并善于在矛

26、盾的产生与解决过程中表现人物,因而使人物具有鲜明的个性色彩。第三是全诗用了不少重复排比的句式,既渲染了气氛,强调了所叙述的情节,又使语言流畅富有韵味,体现了民歌中常用的手法,最后是全诗的风格明朗刚健,质朴生动,正如明人胡应麟所说:“此歌中,古质有逼汉魏处。”总之,木兰诗是北方民歌的杰作,也是中国诗歌史上的一朵奇葩。它对后人产生过不小的影响。习题反馈1、选出下列句子翻译有误的一项( )A、策勋十二转记功很多次。 B、问女何所忆问木兰思念的又是什么。C、木兰当户织木兰对着房门织布。 D、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但是听到了黄河急流发出的溅溅水声。2、选出不是对偶的一句( )A、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 B

27、、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C、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 D、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3、对花木兰形象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木兰替父从军,表现了古代北方劳动妇女的英雄气概。B、木兰替父从军,表现了古代战争的残酷和对统治阶级战争政策的否定。C、木兰替父从军,不仅表现了古代劳动人民要求男女平等的愿望,而且反映出他们对和平劳动生活的向往。D、木兰替父从军,不仅表现了爱国精神,而且表现了古代人民对男尊女卑的封建礼教的抗议。4、下列诗句中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当户理红妆 B、火伴皆惊忙 C、天子坐明堂 D、问女何所思5、默写填空。木兰诗是_民歌,这是一首_诗,主人公_成了家喻户晓的巾帼英雄的形

28、象。这首诗选自_朝_编的_。开我东阁门_,_,_,当窗理云鬓,_。文中运用了互文修辞的名句是_,_。6、诗中有两个通假字,它们分别是_通_,_通_。7、诗中第1段中交代当时军情紧急,征兵刻不容缓的句子是_,交代木兰停机叹息的根本原因是_,木兰以后的打算是_。8、诗中第2段中交代紧张而有序的准备工作的句子是_,它运用了_的修辞手法。9、下列选项全是排比句的一项是( )A、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B、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发鞭。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着我旧时裳。C、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

29、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D、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10、诗中描写边塞战地夜景的两句是:_阅读下面文字,回答1115题。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

30、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11、木兰诗选自_编写的乐府诗集,审南北朝时北方的一首_,它叙述了木兰代父_,建功_的故事。12、解释句中划线的词。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13、找出文中极力渲染木兰及其一家准备戎装,紧张而又周密的气氛的句子,并说明使用的修辞格。14、“旦辞爷娘去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这作句是对偶中含对偶,你能说出怎样包含的吗?表现了怎样的作用?15、翻译下列句子。不闻机杼声,唯闻女叹息。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参考答案1、D2、D3、A4、B5、略6、帖贴 火伙7、可汗大点兵 可汗大点兵木兰无长兄 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8、东市北市 排比9、B,此题应严格按照排比句的概念和特点逐句判定。10、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11、郭茂倩,民歌,从军,立业。12、父亲 早晨13、东市买骏马北市买长鞭、排比。14、先确定大对偶,再找小对偶。“旦辞爷娘去鸣溅溅”一句与下句“旦辞黄河去鸣啾啾”形成对偶。而上下各句中,“旦辞爷娘去”与“暮宿黄河边”对偶;“旦辞黄河去”与“暮至黑山头”对偶,这八句既写出了儿女深情,又表现了木兰的英雄气概。15、没有听到织机的声音,只听到姑娘不住地叹息。早晨告别黄河,再踏征途,傍晚到了黑山头,再也听不到爷娘呼唤女儿的声音,只听到燕山胡马啾啾地鸣叫。专心-专注-专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教案示例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