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心理学第二章总结(共8页).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普通心理学第二章总结(共8页).docx(8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普通心理学第二章总结第一节神经系统的进化神经系统的发展。P40神经系统和脑的出现为心理现象的产生准备了物质基础。(一) 单细胞动物(如变形虫)由一个细胞执行着各种机能,但可以看到起结构的初步分化,即有内浆和外景之分。外浆和内浆分化是神经系统产生的前奏。(二) 多细胞动物(如水螅)动物身体各个部分为适应生活环境变化而逐渐分化。形成了专门的感觉器官和运动器官,同时出现了协调身体各部分的神经系统。水螅拥有的细胞可以分为三类:1.感觉细胞2.运动细胞3.神经细胞(组成网状神经系统)1. 发头现象(为脑的产生准备了条件)2. 初步具有了各种感觉能力3. 链状神经系统(三) 无脊
2、椎动物环节动物(如蚯蚓)节肢动物1. 界桩神经系统(头部神经节为脑雏形,并形成三大神经节)2. 可分辨声音,颜色,形状,气味3. 不能利用感觉器官协同来反应外界影响(四) 脊椎动物(体内背侧有一条脊椎骨,脊椎骨内有一条神经管)1. 灌装神经系统位于动物体内背侧(无脊椎动物的链状,节状神经节在腹侧2. 脊椎动物神经组织是空心的(无脊椎动物的为实心的)与无脊椎动物的区别管状神经系统的出现为脑的形成准备了条件神经管前端膨大部分首先形成脑泡 脑泡发展成为五个相对独立的脑泡两栖动物时前脑分为两个半球 爬行动物出现大脑皮层 随着神经系统的进化,特别是脑的进化,各种感觉器官和运动器官也相应完善,日趋专门化,
3、并在神经系统的支配和调节下,获得新的能力 注:大脑皮层的出现是神经系统演化过程的新阶段,它使脑真正成为有机体的一切活动的最高调节着和指挥者。(五) 高等脊椎动物1. 可以用感知来控制行为2. 在某些复杂的活动中加入了表象的成分3. 有了最简单的概括能力因此,在一定程度上,他们能认识事物之间的关系,具有了解决问题的能力哺乳动物的大脑半球开始出现了沟回。脑的各部位机能也日趋分化,大脑皮层是整个神经系统的最高部位,是动物全部心理活动的最高器官,是动物各种复杂行为的最高指挥中心。哺乳动物发展到高级阶段脑的进化方向(p45)(一) 大脑袋有大智慧?(颅相学)1. 皮层的相对大小(皮层指数 CQ,coti
4、cal quotient)2. 皮层的内部结构进化特点之一:脑重占人体重的比例增加(EQ,encephalization quotient)(二) 大脑皮层是关键 证据:人类的大脑皮层在脑中占更多比重,而且结构更复杂(分区更精细)进化特点之二:大脑新皮层容积增大,切分区精细化第二节神经元神经元:即神经细胞,是神经系统结构和技能的单位。基本作用是接受和传递信息。1891年瓦尔岱耶提出这一名称并确立神经元学说。一、 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组成神经系统的两种细胞)(p47)神经元是具有细长突起的细胞,由胞体,树突和轴突组成分类:按照凸起的数目:单极细胞、双极细胞、多极细胞按照功能:内导神经元(感觉神
5、经元)、中间神经元(联络作用)、外导神经元(运动神经元) 内导神经元,中间神经元,外导神经元连接形成的中枢神经系统的微回路是脑进行信息加工的主要场所。二、 神经冲动的传递(p50)当任何一种刺激作用于神经时,神经元就会由比较静息的状态转化为比较活跃的状态,这就是神经冲动。神经冲动传导的两种形式:神经元内部的电传到,神经元外部的化学传导(一) 电传导静息电位:神经元不活动时的点位。内负外正,相差70毫伏动作电位:神经元收到刺激时,沿神经系统传到的脉冲式电位变化,即神经冲动。神经冲动的传递形式遵循着“全或无”的法则,以每小时3.2320公里的速度传递动作电位的变化过程: 极化是膜内点位负性降低的过
6、程 反极化是膜内电位由负变正的过程 复极化是动作电位下降的状态 超极化(绝对不应期)是负性提高以超过静息电位的过程(二) 化学传导一个神经元和另一个神经元彼此接触的部位叫突触(p51)突触分兴奋性突触和抑制性突触两种神经冲动在突触间的传递是借助于神经递质来完成的。兴奋作用于轴突末梢,突触小泡释放神经递质,作用到突触后膜的受体,改变了膜的通透性,引起突触后神经元的电位变化,实现兴奋的传递。(这种以化学物质为媒介的突触传递是脑内神经元信号传递的主要方式)递质与受体的结合必须具备两个条件:1. 不能有其他递质或者化学分子附着在分子受体上2. 神经递质的形状必须和分子受体的形状相匹配三、神经回路神经元
7、与神经元通过突触建立的联系构成了极端复杂的信息传递与加工的神经回路,神经回路是脑内信息处理的基本单位。最简单的一中神经回路是反射弧,反射弧一般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系统的中枢部位、传出神经和效应器五个基本部分组成。神经元的连接方式除了一对一的连接外,还有发散式,聚合式,环节式的方式(p53)大脑 脑干间脑 小脑中枢神经系统脑脊髓第三节神经系统脑神经脊神经交感副交感神经系统周围神经系统躯体神经植物性神经中枢神经系统(一) 脊髓(p56)是中枢神经系统的低级部位,位于脊髓管内功能:脊髓是脑和周围神经的桥梁 脊髓可以完成一些简单的反射活动小脑边缘系统大脑内侧面最深处的边缘,有一些结构组成统一的功能
8、系统,叫边缘系统。包括:扣带回、海马会、海马沟、附近的大脑皮层哺乳动物以下的有机体没有边缘系统边缘系统(可能)支配喂食、攻击、逃避危险、配偶活动等本能活动海马在记忆功能上有重要作用边缘系统与情绪也有密切的关系(杏仁核)位于脑干背面,分左右两半球,作用为协调大脑,维持身体平衡与协调动作小脑表面的灰质叫小脑皮层;内面的白纸叫髓质。丘脑:位置:脑干上方,大脑两半球下部,有两个鸡蛋型的神经核团 作用:除嗅觉外所有来自外界感官的输入信息都要通过这里再导向大脑皮层。(感觉的中继站)下丘脑:位于丘脑的正下方 是调节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的主要皮下中枢,对维持体内平衡控制内分泌的活动有重大意义。延脑:脊髓上方,
9、背侧覆盖着小脑,与有机体生命活动有重大关系“生命中枢”桥脑:延脑的上方,延脑和中脑之间,中枢神经与周围神经之间传递信息的必经之地,对人的睡眠有调节和控制作用中脑:位于丘脑底部,小脑、桥脑之间。分为中央灰质中脑四叠体大脑脚三部分。网状系统:上行网状结构(保持大脑皮层的兴奋性) 下行网状结构(对肌肉紧张有易化和抑制两种作用)间脑脑干(二)脑(p57)周围神经系统躯体神经系统(脊神经、脑神经)自主神经系统(植物性神经)(一) 脊神经(p54)发自脊髓,穿椎间孔外出,共31对(8对颈神经,12对胸神经,5对腰神经,5对骶神经,1对尾神经)感觉神经:嗅神经,视神经,听神经(3对)运动神经:眼动神经,滑车
10、神经,外展神经,副神经,舌下神经(5对)混合神经:三叉神经,面神经,舌咽神经,迷走神经(4对)(二) 脑神经12对(三) 植物性神经交感神经:从脊髓的全部胸髓和上三节腰髓的灰质角内发出,支配胸腹部的脏器和血管的活动。人一般把交感神经看成机体应付紧急情况的机构副交感神经:发自中脑,桥脑及脊髓的骶部,副交感神经节一般位于脏器附近或脏器壁内 副交感神经作用与交感神经相反,它骑着平衡作用,抑制体内各器官的过度兴奋,使他们获得必要的休息。19C德国学者莱尔最先提出,英国科学家兰格莱特将其分为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两部分。植物性神经过去也叫“自主神经”。意思是他们不受中枢神进系统的支配,因而人们不能随意控制
11、内脏活动。但是生物反馈表明,人们通过特殊的训练,在一定程度上是可以随意控制内脏的活动,因此这种说法是不准确的。大脑的结构和机能(思想起源于19世纪欧洲的一批颅相学家)(p61)结构:人的大脑分左右两个半球,体积占中枢神经系统的一半以上,重量约为脑总量的60左右。大脑是各种心理活动的中枢。脑回:大脑半球的表面布满深浅不同的沟或裂。沟裂隆起部分成为脑回。灰质(大脑皮层):大脑半球表面由大量神经细胞和无髓鞘神经纤维覆盖着,呈灰色。皮层由外到内分为分子层、外颗粒层、锥体细胞层、内颗粒层、节细胞层、多形细胞层六层。白质:大脑半球的内面由大量的神经纤维的髓质组成,叫白质,负责大脑回间,叶间,两半球与皮下组
12、织的联系。其中特别重要的横行联络纤维叫胼胝体,位于大脑半球底部,对两半球的协同有重要作用。大脑皮层的分区及机能(思想起于19世纪的一批颅相学家)(p61)视觉区:位于顶枕裂后面的枕叶内,属布鲁德曼第17区听觉去:在颞叶的颞横回处,属布鲁德曼第40,41区机体感觉区:位于中央沟后面的一条下场区域内,属布鲁德曼1,2,3区 它接受皮肤,肌肉和内脏器官传入的感觉信号,产生触压觉,温度觉,痛觉,运动感觉和内脏感觉等。躯干,四肢在体感区的投射关系是左右交叉,上下倒置的。头部在感觉区的投射是正直的。身体各部位投射面积的大小取决于它们在既能方面的重要程度。初级感觉区言语区(p63)初级运动区(p62)对大多
13、数人来说,言语区主要定位在大脑的左半球,它由较广大的脑组成左半球额叶的后下方,靠近外侧裂处有一个言语运动区,即布鲁德曼第44、45区,这个区域受损会引起运动性失语症在额叶上方,靠近枕叶处有一个言语听觉中枢,它与理解口头语有关,称为威尔尼克区,损伤这个区域将引起听觉性失语症。在顶枕叶交界处,还有言语视觉中枢,损坏这个区域将会出现理解书面语言的障碍。概述:位于中央前回和旁中央小叶的前部,即布鲁德曼第4区,称为躯体运动区功能:发出动作指令,支配和调节身体在空间的位置、姿势及身体各部分的运动功能区与躯干、四肢的运动关系也是左右交叉,上下倒置的运动区和头部的关系是正且直的。身体各部位在运动区的投射面积取
14、决于在机能方面的重要程度联 合 区联合区具有整合或联合功能,分布范围很广。联合区不接受任何感受系统的直接输入。动物进化水平越高,联合区在皮层上所占面积就越大感觉联合区:指与感觉区邻近的广大脑区,从感觉区接受输入信息并提供更高水平的知觉组织。受损引起各种形式的“不识症”运动联合区:位于运动区的前方,又称前运动区,它负责精细的运动和活动的协调前额联合区:位于运动区和运动联合区的前方,可能与动机的产生,行为程序的制定及维持稳定的注意有密切的关系大脑的一侧优势(p64)由于这个不会总结,所以还请大家自己看下吧大脑的一些分区及功能前中央区:控制肢体运动,也称为躯体运动区后中央区:身体驱赶感觉区,负责来自
15、身体各部位的感觉额叶:行为的调节和控制,无明确功能划分埃克斯纳区:书写中枢角回区:阅读中枢布罗卡区:表达中枢威尔尼克区:感受中枢(言语、信息的加工)脑功能的各种学说(p67)二战期间鲁利亚提出,他认为脑是一个动态的结构,是一个复杂的动态机能系统。(从这个意义上看,大脑皮层的技能定位是一种动态的和系统的技能定位)鲁利亚把脑分成三个互相紧密联系的技能系统:第一技能系统是调节激活与维持觉醒状态的机能系统,也叫动力系统,其基本功能是保持大脑皮层的一般觉醒状态,提高兴奋性和感受性,并实现对行为的自我调节。第二技能系统是信息接受、加工和储存的系统第三技能系统也叫行为调节系统,是对信息进行综合的脑区,位于第
16、一机能系统附近,反映事物整体性在定位学说风行的时候另一些学者提出了脑功能的整体说弗罗伦斯认为:不存在皮层功能的定位,功能的丧失与皮层切除的大小有关,而与部位无关。20世纪中叶,整体说重新引起人们的注意。代表人物:拉什利(均势原理和总体活动原理)整体说 开始于加尔和斯帕柏兹姆提出的颅相说真正的定位说开始于对失语症病人的临床研究(波伊庞德、布洛卡、威尔尼克20世纪四五十年代定位说得到进一步发展。(潘非尔德)定位说 系统机能学说 是20世纪80年代中期在认知科学和认知神经科学中出现的一中重要理论。这种学说认为,人脑在结构和功能上是由高度复杂而精细的认知功能的基础。模块说注:第二技能系统中 一级区是刺激的直接投射区,具有高度特异化的功能 二级区是对信息进行综合的脑区,位于一级区附近,反映事物整体性 三级去位于枕叶、颞叶和顶叶的交界处,对信息进行时间空间的综合,反映事物的关系鲁利亚认为,人的各种行为和心理活动三个机能系统相互作用协同活动的结果第五节内分泌腺和神经-体液调节(p71,略过,看一遍就好了)专心-专注-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