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标分析报告(共9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对标分析报告(共9页).doc(9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对标分析报告 太原市与西安市进行比较按照中共太原市委九届七次全会精神和太原市科技局党组安排,全面开展与中西部省会城市的科技工作“对标”活动,通过找差距、定目标、寻路径,营造学习先进、赶超先进的浓厚氛围,努力推动太原科技事业再上新台阶。下面就以西安市为对象,在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科技资源整合和创新要素集聚、体制机制创新政策措施等方面找出差距,分析原因,提出赶超的建议和措施。一、现状评估 创新型城市建设是衡量一个城市或地区自主创新能力、科技支撑引领作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水平、区域辐射带动作用的关键指标。2010年,西安市与太原市先后被科技部评选为国家创新型城市试点,根据科
2、技部创新型城市建设监测评价指标,对目前西安市与太原市的具体科技指标进行比较(见下表)。一级指标二级指标指标分项单位西安市太原市创新投入1-1每万个劳动力从事R&D人员数量(人年/万人)研究与试验发展(R&D)人员折合全时当量人年44352.310821.1就业人员万人462.5167.3指标值人年/万人95.964.71-2万名就业人口中受过高等教育人数所占比重(%)大专及以上学历万人70.851就业人员万人462.5167.3指标值%15.330.51-3全社会R&D投入占GDP比重(%)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支出万元.9GDP万元指标值%4.862.21-4地方财政科技拨款占地方财政
3、支出的比重(%)地方财政科技拨款万元3808037219地方财政支出万元指标值%1.382.3企业创新2-1企业R&D投入占企业销售收入的比重(%)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内部支出万元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万元指标值%1.751.92-2消化吸收费用支出占技术引进经费支出的比重(%)大中型工业企业消化吸收经费支出万元4298.75540大中型工业企业技术引进经费支出万元1641.110700指标值%261.9522-3企业中拥有研发机构的企业所占比重(%)大中型工业企业有科技机构的企业数个15837大中型工业企业数个190103指标值%83.236 2-4 高新技术企
4、业占企业总数的比例(%)高新技术企业数个483114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个1131484指标值%42.723.6成果转化3-1 百万人口发明专利授权数(件/百万人)当年发明专利授权数件1121438本地区常住人口万人843.5426.8指标值件/百万人133102.63-2 百万人口技术市场成交额(万元/百万人)当年技术市场成交额万元78716本地区常住人口万人843.5426.8指标值万元/百万人42205.118443.33-3 百万人口拥有的有效商标注册量(件/百万人)累计有效商标注册量件230788568本地区常住人口万人843.5426.8指标值件/百万人27362007.53-4 拥
5、有国家级自主创新产品和国家级新产品数量(个)国家自主创新产品个903国家重点新产品个3242高新产业4-1 高技术产业产值占工业产值的比重(%)高技术产业产值万元.4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万元.8指标值%17.16.44-2 生产性服务业产值占服务业产值的比重(%)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万元第三产业增加值万元指标值%38.785.64-3 本年度污染物变化率(%)本年度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吨.7上一年度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吨.6.8指标值%0.6-3.64-4 万元GDP综合能耗(吨标准煤/万元)能源消耗总量吨标煤GDP万元指标值吨标煤/万元0.82.04-5 全员劳动生产率(万元/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工业增
6、加值万元就业人员万人462.5167.3指标值万元/人1.52.8科技惠民5-1 百万人国际互联网用户数(户/百人)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数户本地区常住人口百人8434642680指标值户/百人13.819.75-2 城市空气质量指标空气质量达到二级以上的天数占全年的比重%84.4815-3 城市污水处理率(%)城市污水处理率%81705-4公众基本科学素养科普工作人员8997人,其中高、中级职称或大学本科以上学历的科普人员2784人。全社会科普经费投入2012.2万元。举办科普(技)专题展览802次,举办科普(技)竞赛153次,举办科普国际交流13次。在科技活动周及科技之春宣传月活动期间,共举办
7、科普专题活动490次。二、存在的问题1、科技创新投入不足科技创新投入包含从事科技人员数量、素质,科技经费投入比重,地方财政支出等多方面指标,近年来,我市现在科技投入不断加大,对于科技创新起到了积极的促进所用。太原市在万名就业人口中受过高等教育人数所占比重和地方财政科技拨款占地方财政支出的比重这两项指标均明显高于西安市,这一方面体现出太原拥有良好的人力资源基础,另一方面体现出政府对科技创新的大力支持,但在另两项指标上与西安市存在明显差距。(1)通过对比发现,西安市每万个劳动力从事R&D人员数量比太原市高出30%,而从事R&D人员是衡量一个地区创新能力的重要指标,也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该地区高新技术
8、的发展方向。应此,加大人才引进和培养力度,提高从事R&D人员比例,进而提升区域创新能力是一项重要工作。(2)全社会R&D投入占GDP比重明显高于太原市,从对比中发现,2009年, 西安市全社会R&D投入占GDP比重高于太原市2.6个百分点。据相关技术性标志显示,在R&D投入强度超过GDP的2时,技术研发处于技术创新阶段,说明两个城市都处在技术创新的关键阶段,但西安在总体投入还是高于太原。2、企业缺乏创新意识,创新活力不足(1)“重引进、轻消化”。近年来,我市工业企业引进先进技术的意识在不断提高,用于技术引进的经费逐年增加,但在消化吸收引进技术方面的能力仍显薄弱。2009年我市大中型工业企业消化
9、吸收经费支出5540万元,大中型工业企业技术引进经费支出10700万元西安市企业消化吸收费用支出占技术引进经费支出的比重高于太原市该指标200个百分点,充分表现出我市企业.“重引进、轻消化”的基本特征。(2)企业缺乏创新力。企业研发机构是企业创新体系建设的核心,企业研发机构的建设能够为工业经济转型升级提供动力,正日益成为各类研发人员的吸聚地、新产品的开发地和科技计划项目承担地。西安市企业中拥有研发机构的企业是太原市的一倍,充分表明太原市企业研发能力不足,创新环境还有待进一步改善。(3 ) 高新技术企业比例不足。随着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的不断推进,高新技术企业已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2009
10、年,西安市拥有高新技术企业483个,太原市为114个,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比例分别为42.7%和23.6%,我市高新技术企业发展严重落后,制约了经济转型发展,降低了我市核心竞争力。3、知识产权创造、转化能力不足(1)发明专利授权量有待提高。2009年,西安市专利申请总量达到12510件,太原市为4011件,可以看出两个城市在专利申请两方面存在的巨大差距。在另一个体现一个地区科技进步的重要指标每百万人口发明专利授权数上,也存在不小的差距,进一步加强全市知识产权工作,大力促进自主创新,推动自主知识产权创造、实施和转化是下一步工作的重点。(2)百万人口技术市场成交额差距明显。对比发现,2009年,西
11、安市当年技术市场成交额达到万元,太原市当年技术市场成交额达到78716万元,西安市百万人口技术交易额约为太原市的2.3倍,无论从交易总量还是平均比都存在不小差距。技术市场成交额的多少能够体现出地区创新环境、服务环境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新技术、新产品能否在当地落地生根,以及优秀专利成果的转化。(3)品牌意识不强,商标作为一种重要的知识产权,是企业创新、质量管理、营销策略等核心竞争力的综合体现,是企业开展竞争、拓展市场的有力武器,越来越多的企业更加充分地认识到知识产权和品牌的重要性,太原市百万人口拥有的有效商标注册量与西安市相差接近三分之一,体现出我市企业品牌意识和知识产权保护意识的薄弱。4、高技术
12、产业产值占工业产值偏低。在高新产业指标中,我们欣喜的看到,太原市在生产性服务业产值占服务业产值的比重、年度污染物变化率、万元GDP综合能耗、全员劳动生产率等方面都优于西安市,说明我市在节能环保、调整产业机构等方面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在高技术产业产值占工业产值的比重和高新技术产业产值这一指标上与西安市存在较大差距,说明太原市在高新技术企业的总体规模还比较小,企业产值还相对落后,对整个社会经济的带动作用还十分有限。5、科技惠民效果还不明显。数据显示,西安市在百万人国际互联网用户数、空气质量达到二级以上的天数占全年的比重、城市污水处理率这三项指标均高于太原市,说明市在科技改善民生、改善环境当中的
13、举措值得太原市借鉴。三、采取措施针对差距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以下措施:(一)加大R&D经费的投入带动企业、科研院所提高R&D的投入,使其真正成为科技创新的主体, 鼓励企业设立研发机构,加大对研发的投入,提高企业R&D经费占销售额的比重。应该继续完善、落实各项有利于鼓励企业、科研院所加大研发投入的配套政策措施,如加大对企业自主创新投入的所得税前抵扣政策的落实。 吸引包括政府在内的投资主体加大对企业、科研院所研发的投入。发挥政府资金的杠杆作用,带动企业自身对研发的更大投入。 必须加大新品开发的力度,把自主创新的方向与市场需求结合起来,大力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加大研发投入,缩短新品的研发时间,
14、将新产品尽快推向市场,取得竞争优势。加强产学研合作,引导创新要素集聚。(二)加强产学研合作,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1.着力培育创新主体。围绕新兴产业,重点选择扶持一批国有骨干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和转制科研院所创建国家创新型企业试点。充分发挥大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引领作用,围绕主导产业重点领域和优势产业链部署重大专项和集团项目,促进产业集聚规模发展。建立专业创业研发园,孵化企业集群,以此为载体,引导企业努力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主导产品,培育扶持一批科技型中小企业。2.构建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围绕生物医药、新材料、新能源、电子信息、软件及服务外包等优势产业,构建行业骨干企业牵头,中小企业和研究
15、机构组成的产业技术创新联盟。鼓励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合作以新机制共建工程技术中心、企业实验室、中试基地等创新载体,支持高等院校设立国家级、省市级技术转移中心,创办科技产业园区。支持工业技术研究院所与产业园区的共建合作,实现产业技术的集成创新。实施产学研合作工程项目,以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为依托,支持企业联合高校院所开展重大技术成果转化和产业化。3.实施“双千人才”创新创业引导行动。以政府计划为引导,促进高校院所的科技人才为企业服务。支持优秀留学人才和高端科技人才创新创业。通过政府组织和计划引导,鼓励科技人员通过各种方式参与企业创新,形成以市场利益为纽带的联合研发与成果转化机制。采取团队引进、核
16、心人才带动和重大科技项目引进等方式,引进一批符合太原发展需求的海内外高层次创新人才。 (三)加速产业结构优化升级1.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以加快高新技术产业规模扩张、提升核心竞争力、辐射带动传统产业为目标,全力打造装备制造、电子信息、新能源、生物医药、新材料等产业基地,培育新的增长点。围绕绿色百强和培育新兴产业,组织实施重大科技产业项目,争取国家重大专项和省科技创新计划项目在太原布局实施,形成中省市支持重大项目的联动机制。加速推进产业结构优化。2.全面提升装备制造业。以做大做强汽车制造、重型机械、轨道交通装备、煤机装备、电子产品装备为重点,增强高新技术与装备制造企业的融合度,以产业重大共性技术
17、的集成创新,促进产业集聚规模发展,提升新型先进制造业发展水平和产业层次结构。通过骨干企业、重点产品发展,延伸和完善产业链,培育壮大产业集群,使装备制造业成为我市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3.加快发展科技服务业。建设太原科技资源大市场,集聚高校院所和行业集团人才、信息、设备、技术资源,实现信息互通、设备共享,落实技术交易、咨询服务等支持政策。组织并推荐有条件的孵化器申报国家技术转移示范机构。构建产业创新多层次投融资服务体系,实施科技企业上市融资推进计划,引导高新技术企业在创业板、中小板上市融资。鼓励和引导商业银行创新投资方式、信贷产品和金融服务,开展知识产权质押贷款,探索建立科技银行。完善科技企业信用
18、担保体系,引导金融机构提供面向科技型中小企业联保贷款。 4.着力发展服务外包业。以建设国家服务外包示范城市为目标,优化服务外包业布局,打造各具特色的服务外包产业集聚区。重点推进以西安高新区软件园为核心的软件和服务外包示范园区的规划建设,以发展离岸服务外包为重点,培育一批承接国际服务外包业务的大型骨干企业。鼓励在岸服务外包业发展。支持中小型服务外包企业通过并购、重组等措施扩大规模。积极开展技术先进型服务企业的认定,促进软件和服务外包技术创新和服务能力的提升。积极拓展以欧美日为主的服务外包发包市场,不断扩大业务范围。(四)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增强产业核心竞争力1.积极培育自主知识产权。实施自主知识产
19、权战略,提高知识产权创造、管理、保护、运用能力,不断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积极培育自主创新成果,着力推动创新成果知识产权化,建立健全企业知识产权管理制度和工作体系,建立社会化、网络化的知识产权服务体系。落实市政府已出台的发展知识产权的各项政策措施,对获得授权的发明专利和国外专利,增加专利申请补助资金额度,加大对优秀专利申请项目的资助力度,适当提高单项专利申请项目的补助金额,扶持知识产权优势企业开展知识产权再创造,开展企业专利“灭零”行动和专利特派员、专利专员行动,促进中小企业专利申请量增长,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2.实施标准化战略和自主品牌战略。实施技术标准战略,支持企业和科研院所参与国
20、际标准、国家行业标准、技术标准等制定,形成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和标准。鼓励企业结成技术标准联盟,推动自主知识产权与技术标准的结合,形成优势产业事实标准。积极开展创建名牌活动,鼓励主导产业、特色行业中优势企业和重点产品,培育中国驰名商标和名牌产品。(五)着力落实科技惠民(1)组织实施民生科技行动。着力解决关系民生的重大科技问题,攻克人口与健康、公共安全、城市公共管理等领域的重大技术问题,提高全民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使科技创新的成果惠及广大群众。(2)开展节能减排科技创新行动。积极开发应用新能源、清洁能源和节能技术,促进能源结构优化,提高节能降耗水平。争取国家低碳经济试点示范,在工业、交通、建筑等重点领域,组织百家企业节能计划,实施百项重大节能减排科技示范工程项目。(3)推进循环经济发展。围绕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发展目标,加大东西山生态修复和环境保护、汾河水系生态与污染治理、城市垃圾资源化利用、城市水循环利用、地下水资源保护的科研开发和应用,提高生态环境承载力。专心-专注-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