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科学与决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领导科学与决策.docx(10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领导科学与决策 对李世民领导哲学的探析 对李世民领导哲学的探析 谈起中国千年历史,使人不能不想起唐朝;而谈起富贵荣华的大唐,又使人不能不说一说太宗皇帝李世民。李世民在中国的帝王行列当中,文武双馨、独步千古,并且在他执政的23年被史学家称之为“贞观之治”,为随后大唐的旺盛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是我国封建社会光芒耀眼的一段历史。这种震古烁今的历史场面形成的缘由许多,但是细细品尝唐太宗李世民传记这本书之后,笔者认为这与李世民的谋略及领导哲学也有很大关系,因此笔者主要是依据唐太宗李世民传这本书的读后感,来谈谈太宗皇帝的领导哲学。 一、良好的品德修养 作为一位胜利的领导者不但要能够做到运筹帷幄、决胜千里,而
2、且还与自身是否具有良好的道德品德修养也有很大的关系。李世民作为一代伟人也深谙此道,在其执政期间非常注意自身的品德修养。 1、以诚相待,关切民情 作为一个朝代的奠基者,李世民在长期的政治生活当中深知“得人心者得天下,失人心者失天下”,他也常常对臣下说“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道理。因此为了赢得陈敏之心,太宗非常重视获得臣民的信任。一是以诚相待,以心感人。贞观十年,李绩突然生病,太医说须灰可以治疗,太宗听完之后竟把自己的胡须剪下为其治疗,这使李绩大惊失色,赶忙叩头致谢。二是关切民情,以民为本。在贞观二年时,关中大闹饥荒,不少人家卖儿鬻女,唐太宗派遣御史大夫杜淹巡查,拿出皇家的钱财将别人的儿女赎回,并还
3、给他们。 在当今看来,或许会说太宗皇帝是在政治上作秀,但是不行否认的是,太宗皇帝正是与臣民的开诚布公和关爱人民的做法,才赢得了臣民的信任和爱戴。 2、严于律己,克己正身 总所周知,榜样的力气是无穷的,尤其是当上级能够身体力行的时候更是如此。太宗皇帝常对身边的人讲:“未有身正而影曲,上理而下乱者“,也就是君想要安定天下,必需首先使自身行为端正。而且严于要求自己也是太宗一生的真实写照。太宗皇帝也时常讲:“为主贪,必丧其国;为臣贪,必亡其身”,太宗皇帝以身作则,时刻留意节制自己的奢华行为,对当时的正之风气产生了主动的影响。 3、心胸开阔,不计旧怨 魏征是唐朝出名的谏臣,而在这之前魏征原是太子建成的谋
4、士,曾经劝告建成把李世民杀掉。玄武门事变之后,李世民不但不“株连”魏征,而且还册封魏征为谏议大夫侍中。李世民这种袭胸开阔、不计前怨的作法,使魏征觉得太宗皇帝是旷世明主,天下英才,因此在以后的政治生涯当中不断向太宗谏言,在短短的两年内就进谏二百多次,足见魏征对李世民的忠诚。 4、勤奋学习,虚心求教 虽然李世民贵为九五之尊,但是虚心的他依旧觉得自己的学问不足。他认为,君主假如没有丰富的才智和渊博的学问,终将成为一个“好谋无断”,任人摆布的政治傀儡。因此,他每天下朝之后都挤出时间读书,“辍膳玩三坟,晖灯搜五 典”就是他刻苦攻读的真实写照。除此之外,太宗皇帝还虚心向其他人求教,并主动提拔“学业优长,兼
5、识政体”的官员。正是太宗皇帝这种主动主动学习的精神,才是他能够驾驭人才济济的大唐。 二、超群的用人与待人艺术 人才不管在什么时候都是第一资源,而能否使人各尽其才,也是关系者一个朝代的兴衰成败。李世民一贯重视人才问题,登基之前,为了搜罗天下英才,他就非常注意建立自己的人才储备库,而成为天子之后,他更加注意人才。 1、知人善任,各取所长 太宗皇帝认为,人各有长各有所短,对待人才不能求全责怪,吹毛求疵。房玄龄擅长谋略,杜如晦长于决断,李世民使他们充分发挥各自的特长,使他们同心同德,演绎了“房谋杜断”的历史佳话;魏征直言善谏,因此李世民将其作为查看自己得失的一面镜子;而李靖“文武双全,出入将相”等等,
6、这些都是李世民知人善任的,各取所长的用人艺术的表现。 2、不讲出身,唯才是举 太宗皇帝招贤纳士,不拘一格,不讲究出身门第唯才是举。他既重用士族地主出身的高世廉、杜如晦,又重视庶族地主出身的房玄龄;不仅重视平民出身的马周,而且还注意提拔少数民族的优秀人才。他还推行科举制度为平民子弟打开了通往仕途的大门;而且还实行了诸多破格提拔人才的方法,提拔那些出身低微的人才。 3、贤不弃仇,不计前怨 太宗皇帝任用人才的一个重要原则就是不论远近亲疏,乃至从前之敌,只要有才能,便可量能授职。如从前的尉迟敬德,太子的谋士魏征,农夫起义领袖李绩徐世勋等。其中最具典范意义的便是魏征。 4、投之以情、真情相待 李世民对待
7、人才非常真诚,他没有像其他帝王一样,为了一家一姓的皇权帝业而屠杀忠臣贤将,而是对待自己的老臣用之以情,真诚相待。一次,李世民在与房玄龄谈话的时候,说到了“之前拟合杜如晦一起同心同德协助我,而到现在只有你在我身边了”,说着,李世民为逝去的杜如晦而潸然泪下了。由此可见,李世民对身边大臣的爱戴和真心。 5、亲贤远佞,赏罚分明 李世民求贤若渴,并且识才爱才,但是对于小人奸臣严加指责。一次李世民在花园游玩的时候,走到了一颗大树的前面觉得其宏伟不凡,便赞叹不已,而此时在身边的宇文士及便趁机符合,太宗皇帝听后非常反感,便说:“魏征常劝我要远奸臣小人,我曾猜就是你,今果真不错”。宇文士及羞的赶忙叩头。 三、科
8、学的决策艺术 作为一位优秀的领导者,不但要具有雄韬伟略,而且还要具备坚决科学的决策艺术。决策正确、科学与否干脆关系到领导活动的成败。太宗皇帝作为大唐的最高的领导者,有着丰富、超群的决策领导水平。 1、以史为鉴,吸取教训 在中国历史上,隋朝和秦朝有着某些惊人的相像之处,灭亡之前都是兵多将广、粮草丰富的强国大国。但又都是 由于皇帝的暴政使自己的统治地位快速覆灭。而历史是现实的一面镜子。太宗皇帝亲眼目睹了隋王朝灭亡的惨痛事实,这 也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和教训。因此,在太宗皇帝制定决策的过程中,特殊注意吸取前朝的历史教训,并时常牢记“以古为鉴可以知兴替”的古话。 2、注意智囊,集体决策 唐朝颜师古是这
9、样注释“智囊”一词的“言其一身全部皆智算,若囊秦之盛物也”。太宗皇帝在自己的奋斗经验过程中也非常注意自身智囊团的建设,在早期平定群雄的时候,太宗皇帝收揽了各类人才,并设立文学馆,其中即有房玄龄、杜如晦等十八学士,为太宗皇帝的正确决策及论证做出了许多重大贡献。李世民极为不久之后,又设立了弘文馆,其中其后来的决策都是在这里制定的。通过自身的智囊团制定的决策,不但科学,而且也非常有效,因为,在这些决策正式推行之前已得到了有效的科学的论证。 3、不听谗言,集思广益 太宗皇帝对于决策始终秉承“弃斥群小,不听谗言”的作风。房玄龄是太宗皇帝的股肱之臣,当监察御史陈师合诽谤他时,太宗皇帝马上将其斩首。另外,太
10、宗皇帝对于决策集思广益,除了在决策中充分利用其智囊优势,而且还常常听取贤臣良将的谏言,以弥补自己在决策过程中的不足和不周全之处。 四、过人的改革胆识 时代的发展,历史的进步,往往须要改革者能脱颖而出。李世民不但是一位政治家、皇帝,而且还是一位拥有过人胆识的改革者。在隋朝灭亡之后,唐王朝面临的是满目疮痍、百业待兴的场面。为了维护和稳固自身的帝位,李世民进行了多方面的改革。 1、在政治上,设立三省六部制 太宗皇帝为了强化中心集权,继承了隋朝的三省六部制。改制的实质是将以前封建的丞相之权分割成相互制约的尚书省、门下省、中书省三个部门而总属于皇帝,进而强化皇帝的权力,减弱相权。三个部门由于存在着相互监
11、督,相互制约,因此这样有助于皇帝的限制,而且有助于防止因草率决策而导致政出多门的弊端。因此,三省六部制的设立虽然是为了强化皇帝的权力,但是这种政治上的改革,对中国政治制度的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 2、在经济上,推行均田制。 太宗皇帝为了使战后的农夫回到土地上来,发展农业生产,确保赋税、徭役、和兵役,推行了均田制。虽然太宗皇帝推行的均田制并不是很彻底,未能从根本上触动地主阶级上土地似有制,但是分田与农夫干脆的结合,使得土地不在荒芜,并且还保证了农业生产,为出现海晏河清的盛世局面打下了基础。 3、在官员选拔方面,完善科举制 太宗皇帝为了扩大人才的来源,以及为了获得更多优秀的治国之才,他明确规定不论读
12、书人的出身、地位、财产状况,均可以报名参与科举考试,不必再由官吏举荐,录用与否完全取决于考场文章的优劣。科举制的完善,扩大了封建统治的基础,增加了封建政权的活力。也有利于封建地主阶级推行任人唯贤的原则,消退了任人唯亲的作法,肯定程度上为中下层打开了进入仕途的大门。 五、小结: 李世民作为大唐的皇帝,他所做的的一切都是为了维护封建政权的稳固,最终也逃不了人亡政息的历史规律,但是他的许多做法促进了封建社会的发展,稳定了社会秩序,巩固了封建政权,呈现出了作为一个封建领主的较高的领袖谋略 和胆识。笔者在此主要是从他的个人修养、用人艺术、决策艺术、改革的胆识四个方面论述太宗皇帝的领导哲学的。因此,通过客
13、观阐述太宗皇的每个方面的举措,以及所取得的一系列的成就,尤其是领导哲学对后来的启示,对于我们当今学习领导科学的同学有很大的借鉴意义。 阅读书目:黄中业.唐太宗李世民传.吉林人民出版社.2006年1月 领导科学与决策 领导科学决策与思维创新 科学决策领导决策的方向标 试论领导与决策 行政领导科学决策 领导决策科学化之我见 浅谈领导科学决策论文 实现领导科学决策的途径 领导与决策论文 决策管理与领导力 本文来源:网络收集与整理,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谢谢!第10页 共10页第 10 页 共 10 页第 10 页 共 10 页第 10 页 共 10 页第 10 页 共 10 页第 10 页 共 10 页第 10 页 共 10 页第 10 页 共 10 页第 10 页 共 10 页第 10 页 共 10 页第 10 页 共 10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