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叶圣陶——关于语文阅读教育的基本训练指导.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叶圣陶——关于语文阅读教育的基本训练指导.docx(35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2022叶圣陶关于语文阅读教育的基本训练指导叶圣陶关于语文阅读教育的基本训练指导 本文关键词:语文,训练,指导,叶圣陶,教育叶圣陶关于语文阅读教育的基本训练指导 本文简介:摘要:文章试图从客观角度就叶圣陶的阅读教学思想做一简要探讨,即小见大,以求揭开叶圣陶语文教育思想的庐山真貌。叶圣陶先生认为,阅读教学在语文教学中居于十分重要的地位,语文阅读教学的基本任务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帮助学生形成合适、有效的阅读方法,培养学生良好叶圣陶关于语文阅读教育的基本训练指导 本文内容: 摘 要:文章试图从客观角度就叶圣陶的阅读教学思想做一简要探讨, 即小见大, 以求揭开叶圣陶语文教育思想的庐
2、山真貌。叶圣陶先生认为, 阅读教学在语文教学中居于十分重要的地位, 语文阅读教学的基本任务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 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帮助学生形成合适、有效的阅读方法, 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历练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是阅读教学的重要目标。阅读教学应遵循学生主体、教师主导原则、因材而施原则、循序渐进原则和转化运用原则;精讲多练、启发引导, 抓住基本训练, 突出关键能力, 阅读教学与思维训练的统一, 是实施阅读教学的基本要求;正确有效的阅读方法指导, 是阅读教学取得好的效果的中心环节, 学生的阅读练习, 则是语文阅读教学取得实效的根本所在。 关键词:叶圣陶; 语文阅读教学; 基本训练; 阅读
3、指导;叶圣陶是我国现代着名的作家、语文教育家, 在长达几十年的教育、写作实践中, 形成了丰富而深邃的语文教育思想。2022年, 语文教育界深具影响的知名刊物语文教学通讯刊发了两篇颇受同行关注的文章, 一篇是李华平教授针对潘新和教授的专着语文:表现与存在所写的阅读不是写作的附庸兼评潘新和表现本位语文教育观1, 另一篇是潘氏随即发表在该刊的回应文章诚心、专心治学才是正道对李华平教授的回应与思考。2围绕如何评价叶圣陶的语文教育观展开论战:一方主张叶氏是阅读本位论者, 不重视写作和表达, 对语文教育教学实践中偏重阅读、忽视写作的弊端要负有一定的责任。另一方则极力辩驳, 认为叶氏写作与阅读并重, 语文教
4、学中写作不受重视、学生写作表达能力不强, 原因错综复杂。一时间在语文教育界引起了轩然大波, 造成了很多语文教师在认识和实践上的困惑。笔者无意介入这一论争, 只是试图从客观角度就叶圣陶的阅读教学思想做一简要探讨, 即小见大, 以求揭开叶圣陶语文教育思想的庐山真貌, 稍释语文学界特别是一线教师对叶氏的误解和认识困惑, 并为语文教育教学实践提供一些思考和借鉴。一、关于语文阅读教学的目的、地位与任务(一) 语文教学的目的与阅读教学在语文学科教学中的地位八十多年前, 叶圣陶就提出国文教学的目的, 是养成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在这里, 颇有问一问国文科的目的到底是什么的必要。我们的回答是整个的对于本国文字
5、的阅读与写作的教养’。换句话说, 就是养成阅读能力’, 养成写作能力’两项。3这是抛开语文教育的一般性目的, 专就学科的专业特性而言。就整个学校教育而言, 国文是各种学科中的一个学科, 各种学科又像轮辐一样辏合于一个教育的轴心, 所以国文教学除了技术的训练而外, 更需含有教育的意义。4在提到语文学科的任务时, 叶氏指出:国文教学自有它独当其任的任, 那就是阅读与写作的训练。学生眼前要阅读, 要写作, 至于将来, 一辈子要阅读, 要写作。这种技术的训练, 他科是不负责任的, 全在国文学科的肩膀上。5语言文字的学习, 出发点在知’, 而终极点在行&r
6、squo;到那个行’的地步, 才算具有这种生活的能力。6语文教学不仅是传授知识, 尤其重要的, 在于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学好语文就是要学好听说读写四项本领。这四项本领有连带的关系:听’和读’是一路, 都为了了解别人的思想;说’和写’是一路, 都为了表达思想叫别人了解。了解和表达是相互影响的:提高了解的能力, 表达的本领就能加强;提高表达的能力, 了解的本领就能加强。7这样说来, 阅读作为一项重要的语文教学活动与写作能力的培养关系紧密。一般社会把写作看得比读重, 青年们都是如此。但是在课程里, 在实际教学上, 却是读比写重。课程里讲
7、读的时数多于作文的时数, 是因为讲读负担着三重的任务。讲读一方面训练了解的能力, 一方面传播固有的和现代的文化, 另一方面提供写作的范本。8因此, 阅读教学在语文学科教学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 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与阅读能力是阅读教学的基础。(二) 语文阅读教学的任务对每个教师而言, 教不过是个手段, 教的目的在于达到不需要教。教任何功课, 最终目的都在于达到不需要教。假如学生进入这一境界, 能够自己去探索, 自己去辨析, 自己去历练, 从而获得正确的知识和能力, 岂不是就不需要教了吗?而现实所以要学要练, 就为要进入这样的境界。9就语文教学来说, 国文教学悬着明晰的目标:养成阅读书籍的习惯,
8、 培植欣赏文学的能力, 训练写作文章的技能。这三大目标中有一项是阅读习惯, 有一项与是阅读直接相关的欣赏能力, 还有一项是写作技能。学语文为的是用, 就是所谓学以致用。经过学习, 读书比以前读得透彻, 写文章比以前写得通顺, 从而有利于自己所从事的工作, 这才是达到语文学习的目的。进一步说, 学习语文还可以养成想得精密的习惯, 理解人家的意思务求理解得透彻, 表达自己的意思务求表达得准确;还有培养品德的好处, 如培养严肃认真、一丝不苟的态度等。101. 帮助学生形成合适、有效的阅读方法。叶氏十分强调阅读方法的重要性。对于方法, 懂得是一个阶段, 应用又是一个阶段。懂得了不一定就能应用, 要应用
9、的必经练习。练习到了纯熟的地步, 方法化为习惯, 那就自然而然能够随时应用了。凡是技术方面的事情大都如此, 而阅读和写作正是两种技术。教科书, 工具也, 工具当期其尽善, 而如何使用工具, 以达到所悬置目标, 则视工具尤为重要。11合适、有效的判断依据, 应当是学生取得的学习成就。2. 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古语有云:少成若天性, 习惯如自然。叶氏深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 结合自己的教育经历, 特别强调尽早培养学生良好习惯的重要性。我想教育’这个词儿, 就其粗浅方面说, 养成好习惯一句话也就说明了它的含义。教识字教读书只是手段, 养成他们语言的好习惯, 也就是思想的好习惯, 才是
10、终身的目的。12教育的含意用一句话概括, 就是养成好习惯。倘若学校里境遇完好, 即学生求知之欲很易引起;这正是国文教授里一种重要目的养成读书习惯, 而一般教师常是忽略或遗忘的。13具体到语文阅读方面, 哪些习惯算得上是阅读好习惯呢?通过对叶圣陶的相关论述进行归纳, 大致可概括为以下几种:首先是要树立正确的读书学习态度。学生读书学习是为了什么呢?是为了供自己受用, 我们才去求知识, 练能力;这一点必须认识清楚。上学的目标不是为分数, 不是为文凭, 不是为某级学校毕业的名目, 却为的是充实自己的生活。这才是正确的学习态度。即使不在学校里的, 只要他还在求知识, 练能力, 也应该抱着这样的学习态度。
11、14这是就一般的学习而言, 自然也适用于语文学习。要有知之为知之, 不知为不知的老老实实的端正的求学态度。凡是不知道的知道它, 不会做的会做它, 都叫做学习;学习不仅是听听讲, 看看书, 想想念头, 尤其要切切实实的做, 经年累月的养成习惯15。第二, 自致其知、自奋其力的自主学习习惯。就学生而言, 读书学习是需要自己亲力亲为的事, 别人无法替代。叶氏指出:所谓阅读书籍的习惯, 并不是什么难能的事, 只是能够按照读物的性质作适当的处理而已。需要翻查的, 能够翻查;需要参考的, 能够参考;应当条分缕析的, 能够条分缕析;应当综观大意的, 能够综观大意;意在言外的, 能够辨出它的言外之意;又有疏漏
12、的, 能够指得出它的疏漏之处。到此地步, 阅读书籍的习惯也就差不多了。16而养成习惯的方法, 唯有让他们自己去尝试。17就教师来说, 主要是通过启发引导培养学生靠自己的力自学的能力。教课文本旨并非教师讲一篇课文与学生听, 而是教师引导学生理解此课文, 从而使学生能自观其他类似之文章。既曰引导, 自须令学生有所事事。使彼练习, 向彼提问, 皆其事也。若此之练习与提问, 当不致流于形式。18教师辅导学生认真诵习课本, 其意乃在使学生渐进于善读, 终于能不待教师之辅导而自臻于通篇明晓。第三, 积极勤勉、主动阅读的习惯。包括平时做到善思好问, 口、眼、心、手并用、循序渐进、读写并重、踏实勤勉等;也包括
13、课前预习、课后温习、翻查资料、阅读 (课外) 书籍前细看前言、序文、目录的习惯等等。这些方法、习惯的养成, 离不开教师的示范、引导和训练, 更需要学生自己的体会、练习和感悟。学生读课外书要注意养成好习惯。先看序文或作者、编者的前言, 指导全书的梗概, 是好习惯。把全书估计一下, 预定分若干日看完, 是好习惯。有不了解处, 不怕查工具书, 不怕请教老师或朋友, 是好习惯。自觉有所得, 随手写简要的笔记, 是好习惯。19照此长期坚持, 久而久之, 学生就能养成好读书、读好书、读书好的良好习惯。3. 历练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习惯侧重于个人的行为表现, 显于外;能力侧重于个人的知行特质, 隐于内。在
14、某种意义上可以说, 习惯内化为能力, 能力取决于习惯。凡是好的态度和方法, 都要使它化为习惯。只有熟练得成了习惯, 好的态度才能随时随地表现, 好的方法才能随时随地应用, 好像出于本能, 一辈子受用不尽。20学生一辈子要看各种的书, 所以在学校里必须养成阅读能力。听老师讲过了才算明白, 这不能算优良阅读能力。必须自己看明白, 不含糊, 不误会, 不但字面的意义了悟无遗, 就是言外的意义也体会得出, 这才算有了阅读能力。21二、语文阅读教学的实施原则叶圣陶强调说:阅读跟写作不会比走路跟说话容易, 一要得其道, 二要经常的历练, 历练到成了习惯, 才算有了这种能力。如何才能在语文教学中养成学生的习
15、惯和能力呢?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实践中确立并贯彻以下几条原则:(一) 以学生为本位、以教师为主导的原则以学生为本位, 就是语文教育教学必须无条件承认和充分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 教师的一切教育教学活动都必须围绕和贯穿这一中心思想。叶圣陶认为, 语文教育教学须认定作之者读之者为学生, 即以学生为本位也。他从作文教学、阅读教学两方面分析了以学生为本位的理由:教者有思想欲发挥, 有感情欲抒写, 未必即可为教材, 因学生未必有此思想有此感情也。教者心赏某文, 玩索有素, 未必即可为教材, 因学生读此文其所摄受未必同于我也。在教学过程中, 学生的学习认识实践活动是内因, 教师的教是外因。学生是有
16、情感、有想法和个性的独立个体, 不是盛装知识的容器。如果学生缺乏学习需要、兴趣和动机, 不想学, 也就谈不上教师的教, 不能把一篇篇的文章装进学生脑子里去。学习语文, 需要靠学生自己动天君、用心力, 在学习中通过自己的注意、思索、困惑、快感等心理过程, 从而理解和把握所学的东西, 养成自行读书作文的兴趣习惯。承认和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并不是要否定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教师当然须教, 而尤宜致力于导’。导者, 多方设法, 使学生能逐渐自求得之, 卒底于不待教师教授之谓也。22所谓教师的主导作用, 盖在善于引导启发, 俾学生自奋其力, 自致其知, 非谓教师滔滔讲说, 学生默默聆受。
17、23知识在没有被学生注意、了解、吸收和内化前, 始终是外在的东西。知识是求知者主观的欲望和兴趣的结晶体, 离开了求知者的主观便无所谓知识, 所以知识只有自己去求。而且教师的真知识终究是教师的, 与儿童没有关系:教师用语言和文字将古人 (以及今人) 和自己的经验传授给儿童, 即使这些经验是千真万确的, 毫无疑义的, 也不一定能使儿童得到真知识。因为这许多经验在教师固然已心领神会、亦知亦行了, 在儿童也许不觉得需要, 不发生兴趣。如果这样, 这许多经验就不会加入儿童的知识的总和。24事实上学生总要在他们的实际生活中有所需求, 自己去研究解决的办法, 还要自己证实过, 检验过, 才会得到真知识。既然
18、如此, 教师的任务首先就应当是了解学生的欲望需求和兴趣关注, 发现学生的需求, 引导学生的欲望, 激发和满足学生的兴趣。当然, 重视和充分利用学生的需要、兴趣, 并非就是一味地迎合和迁就学生所有的欲望和需求。叶氏指出, 教师不能仅以教完教科书为满足, 还要以教育的价值为出发点, 适应学生的天性, 拣那学生需要的给他们指导。25因而顺着他们的欲望, 并不是使他们纵欲肆志, 而是不加摧残, 不与违拗, 引导他们满足欲望, 归结到合理而系统的道路上去。26要使学生有求知的动机, 须要根据他们的本能、欲望和兴趣, 想办法来引导他们的本能, 顺应他们的欲望, 扩充他们的兴趣。教育者要尽这许多义务, 仿佛
19、戏台上值场面的人, 把种种事物都安排妥当, 但是怎样表演怎样说白, 还是让学生去做。 (同上) 这便是一种学生主体即以学生为本位的思想, 教师的主要作用乃在于启发诱导, 教学中教师如能做到善于引导, 激起和保持学生学的兴趣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如此则可谓良师也。尝谓教师教各种学科, 其最终目的在达到不复需教, 而学生能自为研索, 自求解决。故教师之为教, 不在全盘授与, 而在相机诱导。必令学生运其才智, 勤其练习, 领悟之源广开, 纯熟之功弥深, 乃为善教者也。27教育教学中要做到以学生为本位, 首先必须能够同情地了解学生, 熟悉和理解学生。无论何人, 如何要影响他人, 必须同情地了解他人的兴趣
20、所在。所谓同情地了解, 就是从他人的观点去看当前的事物。所以教育者须要扩充自己的兴趣范围, 更需要真切了解儿童的兴趣可能及到的范围。28达到同情地了解儿童的办法, 就要学习相关理论知识, 了解和掌握学生的心理。但是这些理论性的东西总是抽象的, 难免会与实际教学产生距离, 不切合实用。因此要具体地了解学生, 切实有效的方法就是深入儿童的生活。入手的办法, 就是要与儿童一起生活。这里所谓一起生活, 并不只是住在一处地方的意思, 乃是要接触他们的内心, 而且完全了解。而且自己也差不多融合在里头。29只有和儿童一起生活, 才会熟知学生的生活, 了解每一个学生。对教师提出这样的要求, 在今天看来依然是很
21、高的。其次, 在阅读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学生的欲望、需要和兴趣, 组织和开展灵活多样、积极高效的教学活动。例如在课外阅读材料的选取上, 应充分考虑学生的兴趣喜好, 使他们在阅读中感受到取之不尽的乐趣。有效教学的关键, 在于调动学生主动参与, 积极动脑, 即动天君, 阅读教学亦是如此。这也是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要求和体现。只有当学生主动参与到阅读活动中, 才能发生较强的兴趣。他们动了天君, 得到理解, 当讨论的时候, 见到自己的理解与讨论结果正相吻合, 便有独创成功的快感;或者见到自己的理解与讨论结果不甚吻合, 就作比量短长的思索;并且预习的时候绝不会没有困惑, 困惑而没法解决, 到讨论的时候就集中了
22、追求解决的注意力。这种快感、思索与注意力, 足以鼓动阅读的兴趣, 增进阅读的效果。30在过于注重读书求学的功利性目的的社会氛围中, 像这样对学生阅读过程中的兴趣 (即所谓的直接兴趣) 给予重视和强调, 确乎是难能可贵的。(二) 因材而施原则这里的材应该包括双重含义:一是指作为受教育对象的学生而言。讲深讲透’虽然专就教师方面说, 但是教师心中总得有个学生, 因为学生是教师的服务对象。所谓深’和透’都是漫无边际的, 胸中有学生, 就该立个标准, 或者定个范围。譬如通过教师的讲, 凡是学生应该理解的东西, 学生真正理解了, 这就是讲深讲透’了。31例如
23、小学生情绪易感, 富于想象, 教学中要善加利用, 是以选择抒情之读物, 须真切有味, 确具至情, 可以激发学生情感者。而于平日训练能注意学生个性, 因势利导而陶冶之, 收效自必更巨。32教师的主导作用在就学生已有能力水平而适当提高之, 使能逐步自己领会课文之内容与语言之运用, 最后达到不待教师之讲解而自能阅读。33一是指教学内容和教学材料而言, 教材必须符合语文训练的规律和程序。但是这还不够。小学生既是儿童, 他们的语文课本必得是儿童文学, 才能引起他们的兴趣, 使他们乐于阅读, 从而发展他们多方面的智慧。34这些观点的形成, 无疑是吸收了包括维果斯基、杜威和布鲁纳等人的教育思想和教学论发展的
24、积极成果。(三) 循序渐进原则进了小学, 孩子们的接受能力和表达能力, 包括口头的书面的, 都应该循序渐进, 逐步提高。循序渐进的序’必须符合客观实际。客观实际是什么?一是学生接受的可能。哪些词是哪个年级可能学的和必需学的, 哪些句式是哪个年级可能学的和必需学的, 词和句之外还有全篇结构的问题, 还有文章体裁的问题。这个符合客观实际的序’, 就是语文教育的客观规律。35在阅读材料的选取以及教学指导方法的运用上, 也必须充分考虑学生的阅读程度、理解接受能力和个性倾向等。(四) 言教身教相结合原则阅读教学中, 教师不仅要精讲课文, 指导方法, 还要以身示范, 善于读书。我国
25、自古以来有言教’和身教’的说法, 还说身教’胜于言教’。身教就是以身作则’, 教育者自己做出榜样来, 让受教育者自动仿效, 收到的效果当然比光凭口说深切的多。36这不仅是就做人和道德教育而发, 也适用于各科教学, 包括语文阅读教学。教师既然要引导学生看书读书, 自己就得比较地善于看, 善于读, 不然怎么能引导呢?教师备课时, 看些参考书是必要的, 但看完后, 还要自己多动心思, 想想这篇课文的主要意图是什么, 你的学生读起来会有什么困难, 你应当在哪些地方给以引导和启发。37要启发引导学生学会读书, 语文教师必须先能达到善于阅读。唯有
26、老师善于读书, 深有所得, 才能教好读书。只教学生读书, 而自己少读书或者不读书, 是不容易收到成效的。因此, 在读书方面, 也得号召教师下水’。38尝为语文教师言, 以须引导学生读书作文, 自己先须善写善写, 所谓善读善写, 非可求成于一旦, 端宜积之于平时。读书不仅知其梗概, 还须察其用心, 衡其工夫。含蓄之意, 思想之路, 均宜讲求。进一步则不仅诵其文而已, 还须自出己见, 衡其得失, 孰取孰舍, 孰可师孰不可师, 乃真达到会读书之境界。39叶氏明确指出:唯有老师善读善写, 乃能导引学生渐进于善读善写。苟非然者, 学生即或终臻善读善写, 断非老师之功。40可见其对身教的高度重
27、视, 也是对语文教师的恳切期望。教师的言教身教相统一, 身教胜于言教的思想, 与现代教学论及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关于教师角色的观点是一致的, 即教师应当是善于学习者和学生学习的示范引导者。语文教学中长期以来存在着严重的形式主义问题, 即把追求学生的考试成绩作为语文教学的中心目标, 偏重知识传授与获得而忽视能力养成, 课堂教学采取灌注式, 学生课上练习的少, 大量知识性、机械性作业被布置到课外, 造成学生课业负担的过重, 而真正重要的能力培养要求却被置之一旁。分析造成这种教育弊病和教师角色职能错位的原因, 一方面是受考试评价机制和教师考核评价制度的制约, 一方面则是传统习惯 (比如偏重知识、突出教
28、师而忽视学生等) 的作用, 其中也包括教师自身的惰性。习之既久的教法自然是轻车熟路, 得心应手, 不需要付出很多的辛劳和改变, 以学生为本位的教学会对教师提出更高的专业能力和专业情意要求。这也是新课程改革未能达到预期效果的原因之一。(五) 转化运用原则这里所说的转化是指将书本上的知识 (即他人的间接经验) 内化为自己的经验, 将语文的基础知识经过吸收消化, 练习运用, 转化为自己的技能, 化为自己的血肉。阅读和写作都是一种行为, 凡是行为必须养成习惯才行。.阅读和写作的知识必须化为技能, 养成习惯, 必须在不知不觉之间受用着它, 才是真正的受用。41真要使学生得到实益的话, 应该把死板的课程从
29、活的方面教学, 从行动上、思想上教学。练习哩, 考试哩, 这类事情固然必须, 但要有个限度。如果超过了这个限度, 以这类事情为唯一法门, 那是必然会陷入形式主义’里去了。42所谓教学的形式主义, 是指教学的目标只是为了学到知识, 以应付考试, 取得好成绩。掌握语文读写等技能才应当是语文教学的根本任务, 无论是教材不过是个例子, 还是教科书, 工具也, 工具自当期其尽善, 而如何使用工具, 以达到所悬的目标, 则视工具尤为重要的观点, 都是为了说明通过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培养语文基本技能的重要性。语文教学必须使所学的东西融化在学生的思想、感情、行动里, 学生的思想、感情、行动确实受到所
30、学的东西的影响, 才算真正有了成效, 这不是装’ (指将学生视为知识的容器的注入、灌输式教学引者注) 的办法所能做到的, 这必须用名副其实的教育。讲一讲, 听一听, 固然也有必要, 可是一讲一听不就等于教育。运用种种方法, 使学生能够把所学的东西化为自身的东西 (这就是有诸己’) , 能够躬行实践’, 才是名副其实的教育。43因此, 阅读教学中必须反对死背死记的做法。反对记诵教育并不是主张学了什么都不要记住, 要赶快把它忘掉, 而是反对死读死记, 反对食而不化。44要超越了解跟记诵, 达到融化的境地。仅仅了解跟记诵, 还只是书本是书本, 我是我。必须把书本中
31、的经验融化在我的生活里, 才像吃东西吸收了养料, 长成新鲜的血肉。45毋庸讳言, 许多地方和学校迄今还存在一边喊着素质教育, 一边却在课堂上扎扎实实大搞应试教育的现象, 实在令人痛惜。在决策层重视并强调注重学生核心素养和关键能力培养的背景下, 叶圣陶的融化教育思想对于当前教育教学改革仍具有极强的现实意义。这里说的运用是指将在课上阅读教学中学得的读书方法技能应用于课外 (后) 的略读、泛读和快读中, 将语文阅读教学中学到的表达方法、技巧运用于自己的日常作文和以后的生活写作中, 进而言之, 要把所掌握的阅读能力运用到各科学习和社会生活中。语文老师最要紧的是引导学生能举一反三, 一’是课
32、文, 三’是自己阅读东西。自己能不靠老师阅读书报, 得到正确的理解与体会。46要让学生把知识化为自己的血肉, 在生活中能够随时运用, 教学的目的才算达到了47叶氏关于语文阅读教学要突出转化运用的思想, 对于今天的语文教学, 依然具有很强的现实指导意义, 应当引起教育界尤其是语文教育界的足够重视, 并在教学实践中得到贯彻实施。三、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教师作用先生应该是一幕戏的导演, 更应该是演戏中的一个角色, 他应该指导学生怎样排演, 并且跟着他们一起演。48在语文阅读教学中, 教师该如何发挥集导演与演员于一身的角色作用呢?(一) 精讲多练, 启发引导知识那么多, 哪里教得尽?样样知识一
33、定要待老师教了才懂得, 也不是办法。教育虽然着重在教’字, 最终目的却在于受教育者自求得之’。因此, 课堂教学除把最基本最重要的东西教给学生外, 要随时顾到学生的求知欲。49要实现由学生自奋其力自求得之的目的, 就必须在课堂教学中把握和坚持精讲多练的原则。什么是精讲呢?精讲就是挑精要的话讲, 不要讲一些可有可无的话, 徒然扰乱学生的心思。要说得出精要的话, 全在深切体会课文, 同时要设身处地, 从学生方面想, 怎么讲可以给他们启发, 怎么讲可以增进他们的理解。50讲读课恐不限于逐句逐段地讲。学生自己能理解的句和段, 我以为就不必讲。学生不能理解者要讲。最好能向学生提出些
34、问题, 引导他们由思索而达到理解, 也不必见他们不怎么理解就给他们讲。因此, 讲读方法宜视具体文篇, 学生情况, 分别定出, 不能一律。 (同上) 精讲的着眼点主要放在解答学生疑难之处、指 (提) 示阅读方法、训练和培养学生的思维方面。比如就如何教小学生诗歌, 叶氏指出诗歌的讲授, 重在陶冶性情, 扩展想象力;如果抓住精要之点, 指点一两句也许就足够了, 不一定需要繁复冗长的讲说。51关于多练。能力形成和习惯养成, 包括技能的转化运用, 都离不开充分有效的练习。至于多练’, 确乎极重要, 不经过多练, 了解的东西不容易化为熟练的知能和终身的习惯。要学生多练, 又要不增加学生额外的负
35、担, 似乎不太容易。关键在于教师怎样指导学生练习。52阅读能力也是必不可少的。不光培养能力, 还得养成习惯, 这就要让学生反复练习。出的练习题有启发性, 才能对学生有帮助。老师要指点, 多引导, 不要太顾惜学生的脑子, 脑子是用不伤的, 只会越用越敏捷。大抵出题之先, 必明一义, 非每课之后例须有数个练习题, 第求凑足之即为了事也, 盖将就本课之内容与形式, 抉其至关重要之若干点, 俾学生思索之, 辨析之, 熟谙之, 练习之有助于阅读能力写作能力之增长也。53虽就编写语文教材而言, 布置安排练习亦当如此, 须要确定具体目的, 选好习题, 不能为练习而练习, 练习也须适量而精当, 不能给学生造成
36、过重负担。(二) 重视基本训练, 突出关键能力阅读教学中基础知识的训练十分重要, 不可忽略。语言好像一幢房子, 词好像砖和木头。房子是用砖和木头盖起来的, 语言是用词组织起来的。用词要恰当, 不要用那些模糊不清的词, 要用表达意思最准确的词。54文字上的问题, 没有不涉及内容的, 因为形式决定于内容, 这是不移的道理。正确的内容, 一定要用正确的形式, 也就是相应的文字来表达。55对学生的阅读训练应该偏重在基本方面, 要突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形成与掌握。课前布置预习、课上让学生自己试讲试说、练习讨论等, 都是为了把学生调动起来, 使他们更好地学习和掌握基础知识, 训练和培植基本技能。语言是一
37、门工具, 语文学习不仅是了解知识, 更重要的是要掌握语文听说读写的技能。读书顶要紧的事情, 是把书中的经验化为自身的经验。随时能够化’, 那才做到开卷有益’的极致。56读书尽管重要, 实践经验却是根本。读书无非是从古人和今人的经验中吸收一部分当前有用的经验, 但是尤其重要的, 在从实际的阅历中得到亲切的经验。57语言的训练, 要让学生在语言实践中去领会, 去比较, 这从小学起就应注意。58针对学校教育中以知识为本位, 忽视实际生活和学生能力培养的弊病, 叶圣陶提出了严厉批评, 指出教育不以生活为本位, 是一个大毛病。59针对语文教学中许多教师照本宣科、一味要求学生死记硬
38、背的教学弊端, 叶圣陶指出:教功课绝对不是教课本, 使学生把课本上的语句记住, 能一字不错地背诵下来。教功课的首要任务在于深切体会编得好的课本的内容, 引导并且帮助学生去观察, 去实验, 去思索, 为学生将来进一步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60就阅读教学而言, 要培养学生的识别力。所谓识别力, 是指对事情现象、本质和相关问题的思考、理解、分析、比较、综合和辨别评判的能力, 是一种重要的认知思维能力, 也是一种重要的一般心智能力。积极有效的方法要从锻炼学生的识别力着眼, 不采取缔的措置, 让学生自由的阅读, 同时给学生以平正的通达的指导, 使学生的识别力渐渐地趋向正确, 趋向坚定。经过这样的锻炼而养成
39、的识别力, 不但在学生时代有用, 简直可以终生受用不尽。61叶氏十分强调阅读中揣摩的重要性, 无非是让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思考问题, 增加对文本、作品及相关主题的理解识别力和感悟力。阅读教学应当也能够培养出学生的感受力、想象力和鉴赏力。文艺作品往往不是倾箱倒箧地说出来的, 说出来的只是一部分罢了, 还有一部分是为言外之意、弦外之音, 没有说出来, 必须驱遣我们的想象, 才能理解它。如果拘泥于有迹象的文字, 而抛荒了言外之意, 弦外之音, 至多只能鉴赏一半。62在阅读中, 读者通过语句, 不但知道作者看见了什么景物, 而且在想象中凭作者的眼光接触那景物, 得到跟作者的印象几乎相同的印象。63只有养
40、成学生认真阅读、主动阅读的习惯, 才能培养他们的鉴赏力和想象力。采取走马观花的态度的, 谈不上文艺鉴赏。纯处于被动的地位的, 也谈不上文艺鉴赏。64(三) 注重语文教学与思维训练的统一文思并重语言是思维的表现形式和媒介, 思维是语言的承载者和认识方式。没有思维就不能产生语言, 想的过程也就是形成语言的过程。65另一方面, 语言的学习也离不开人的思维活动, 必须依傍语言材料才能想, 所以思维活动的过程同时就是语言形成的过程。66因此, 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语文基础知识与语文基本能力教学的同时, 必须注重对学生的思维训练。在基本训练中, 最重要的还是思维的训练, 不要只顾到语言文字方面, 忽略了思维的
41、训练。各门功课都和思维的训练有关, 特别是语文课是着重训练思维的。因为思维是和语言分不开的。语言是思维的固定形式, 只有想清楚了才能说清楚。我们常说某人说话写文章没有条理, 没有条理, 就因为他没有养成很好的思维习惯, 乱七八糟地想了, 也就乱七八糟地说了写了。67所以教语文的一项很重要的任务就是训练学生的思维。人从会说话就开始动脑筋, 想心思, 能养成良好习惯, 终生受用不尽。如果我们通过语文课, 训练学生从小就好好动脑筋, 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说话能力, 这对他们的学习和将来的工作都有极大的好处。 (同上) 在某种意义上说, 能够引导学生把一篇文章的思路摸清楚, 就是最好的语文老师。68四
42、、语文阅读教学方法指导叶圣陶指出, 所谓教学, 就是教学生学, 主要不是把现成的知识教给学生, 而是把学习方法教给学生, 这样学生就可以受用一辈子。可见他对教学方法指导的重视。要实现阅读教学养成阅读书籍的习惯, 培植欣赏文学的能力的目标, 必须注重对学生阅读方法的指导。(一) 为什么要重视阅读方法的指导叶氏认为, 对于学生而言, 语文学习不仅在于掌握语言文字的基础知识, 更主要的是能够熟练运用语文这个工具, 练就一种语文技能, 主要是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 而正确有效的方法对于实现这一目标至关重要, 教师在阅读教学的主导作用也集中体现于对学生阅读方法的指导上。语文教学自有它都当其任的任, 那就是
43、阅读与写作的训练。这种技术的训练当然不只是教学生拿起书来读, 提起笔来写, 就算了事。第一, 必须讲求方法。怎样阅读才可以明白通晓, 摄其精英;怎样写作才可以清楚畅达, 表其情意, 都得让学生们心知其故。第二, 必须使种种方法成为学生终身以之的习惯。因为阅读和写作都是习惯方面的事, 仅仅心知其故, 而习惯没有养成, 还是不济事的。69因为现代学校的语文教学较之传统的塾师教读, 不但时间大大地减少, 所涉及内容知识也更为宽广, 而必得的成绩又非得不可, 因此, 唯有特别注重方法, 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多读多作固属重要, 但是尤其重要的是怎样读对于这个怎样’, 如果不能切实解答,
44、就算不上注重了方法。 (同上) 针对时人重视写作、忽视阅读的现象, 叶圣陶分析指出这是因为写作程度有迹象可寻, 而阅读程度比较难捉摸, 有迹象可寻的被注意到了, 比较难捉摸的被忽视了, 原是很自然的事情。70然而就阅读与写作的关系看, 阅读是吸收, 写作是倾吐, 倾吐能否合乎法度, 显然与吸收有很大的关系。因此阅读是写作的基础。针对很多中学生写作上存在的突出问题, 他分析指出根源还是在于阅读程度不够。阅读程度不够的原因, 阅读太少是一个, 阅读不得其法尤其是重要的一个。学生阅读不得其法的根本原因是教师指导的不够或指导不得其法。(二) 阅读方法的指导应当是教学有法, 教无定法, 因人而施, 因材
45、而施关于教师如何指导学生阅读的方法, 叶氏也提出了自己的基本看法。启发与指点, 我意宜注重范文作者如何达到此思想认识, 如何表达此思想认识。所谓篇章结构, 盖皆由此而决定之。徒求之于篇章结构而不探其本, 是为以文学文, 恐非善道。71应把这篇文章的思维方法、语言的运用方法讲透。使学生学习了这篇文章以后, 在思维方法和语言运用上也有变化和提高, 能在生活中运用这种思维方法思考问题, 运用这种语言说话写文章。72也即是说, 指导学生探究了解作者的表达和认知思路乃是根本, 远比深究文本的外在形式即篇章结构重要。不同的教学对象、不同的基础知识类型、不同的阅读材料, 在阅读教学指导时应有所区别, 选择重
46、点知识和疑难问题, 斟酌采用不同的阅读指导方法。叶氏指出, 哪怕是有很高价值的读物, 如果不适合学生程度却勉强学生阅读, 那便是不适合, 对于学生并没有用处, 非但没有用处, 而且很有害处。73叶氏向来对所谓开卷有益的说法持反对意见, 这也是个原因。阅读方法不同又因阅读材料而不同。就分量说, 单篇与整部的书应当有异, 单篇宜作精细的剖析, 整部的书却在得其大概。就文体说, 记叙文与论说文也不一样, 记叙文在看作者支配描述的手段, 论说文却在阐明作者推论的途径。同是记叙文, 一篇属于文艺的小说与一篇普通的记叙文又该有不同的眼光, 小说是常常需要辨认那文字以外的意味的。就文章种类说, 文言与白话也
47、不宜用同一态度对付。74(三) 教师应以学生为本位, 在学生课外阅读材料的选择上多用心语文课本只是一些例子, 要养成阅读能力, 课外阅读必不可少。要养成阅读能力, 非课外多看书籍不可。课本只是举出些例子, 以便指示、说明而已。75教学材料的选择, 不能以教师自己的主观感受和判断为标准, 应站在学生的位置, 考虑到学生的经验、兴趣、理解力与接受力等。叶氏称之为读物选择上的学生本位。科内教材有定量, 虽足使儿童感兴趣, 尚不能厌足。唯有取兴趣相类的书籍供给儿童, 使他们有取之不尽的乐趣。76 (作文命题及) 读物选择, 须认定作之者读之者为学生, 即以学生为本位也教者心赏某文, 玩索有素, 未必即
48、可选为教材, 因学者读此文, 其所摄受未必同于我也。必学生宜读之文而后选读, 则得之矣。77诚如叶圣陶所言, 无论教学技术如何精当, 若是教师不负责任, 不肯干, 也是枉然。(四) 对实施阅读教学的几点建议第一, 教师应在学生阅读中之疑难未明处用心着力, 切忌不分重点地逐字逐句地讲解。即使是精读课, 也不可采取逐字逐句地讲解的这种以前书塾里讲课的老法子。据往时接触及近时间接闻知, 语文教师以讲解为务者尚不乏其人, 以为学生鲜能自览, 必为之讲解始能明晓。78故为学生辅导, 宜究明其不明不熟之处何在, 由此出发, 更令稳步前进。另作辅导, 教师自必增其劳, 教师可云甘为学生服务, 不惮其烦, 而增加学生之学习负担。79又云如能令学生于上课之时主动求知, 主动练习, 不徒坐听教师之讲说, 即为改进教学之一道。教师不宜以讲课本为专务。教师指示必须注意之点, 令自为理解, 彼求之弗得或得之而谬误, 然后为之讲说。如是则教师真起主导作用, 而学生免于被动地位矣。80鄙意则谓今日而言教育, 此一点 (指逐字逐句讲解的旧私塾式教学的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