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第十册教案.docx

上传人:l*** 文档编号:11942348 上传时间:2022-04-23 格式:DOCX 页数:136 大小:93.6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第十册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6页
语文第十册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语文第十册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第十册教案.docx(136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语文第十册教案 小学语文第十册语文教案 1草 原 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汉蒙情深、民族团结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酷爱草原、酷爱草原人民的感情。 2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着重理解书后读读写写中的词语。练习用关联词语造句。 3领悟课文中对事物静态和动态的描写。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1自然段。 重点、难点: 1通过语言文字绽开想象,在脑海中再现课文所描写的生活情景。 2详细体会课文中的静态、动态描写。 时间: 三课时 设计: 第1课时 一、目标: (一)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二)学习生字、新词,着重理解课后读读写写的词语。 (三)弄清课文记叙依次,给课文分段。 二、重点、难点: (

2、一)学习生字、新词,着重理解课后读读写写的词语。 (二)弄清课文记叙依次,探讨如何给课文分段。 三、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启发谈话。 在我国内蒙古、新疆等地有宽阔的草原。作家老舍访问内蒙时,身临其境,处在草原这一特定环境之中,油然产生了特别的感情,目睹了蒙族人民待人接物的风俗习惯,又感受到了民族团结的深厚情意。作者把这些内容都栩栩如生地写下来了。 我们学习的这组课文读写训练的重点是:事物的静态和动态。我们前面学的鸟的天堂和今日要学习的课文草原都是本组课文的示范文。学习闻名作家老舍先生的这篇访问记,不仅要理解课文内容。而且要仔细学习作者是如何依据自己的视察和感受对事物进行静态和动态的描写的

3、,使我们读后觉得又详细又生动。 (二)学生听录音,了解主要内容。 学生听配乐朗读录音,想象一下: 1草原的景色是怎样的? 2草原人民是怎样待客的? (三)学生自学生字、新词。 (四)检查自学状况。 1老师出示下面生字、新词:渲染、勾画、迂回、鄂温克、天际,先正音、正形、再讲词义。 (渲染:中国画的一种画法。用水墨或淡的色调潮湿物象,使它分出阴阳向背。以加强艺术效果,引申为文学创作中通过对环境、景物或人物行为、心理描写来突出形象的一种手法。勾画:是绘画时用线条勾出的轮廓。迂回:曲曲折折,来来回回地 环绕。迂,曲曲折折绕弯;回,旋转、环绕。鄂温克:我国少数民族之一,聚居在内蒙古自治区的东北部。天际

4、:形容极远的地方。涯,水边。) 2让学生自己提出不懂的生字、新词。(有些词让学生互学互帮,老师赐予适当的指引;有些词语留到讲读时解决;有些词语课后个别解决。) (五)弄清课文记叙依次,探讨分段。 1这篇访问记按什么依次记叙了访问的过程?(这篇访问记按地点转换的依次写了访问的过程:初入草原接近公社蒙古包外蒙古包里告辞草原。) 2按访问的过程。课文可以分为几段?为什么? (可以有三种分法:(1)按自然段和前面的分析可分为5段;(2)按初见草原景色访问陈巴尔虎旗公社,可分为2段;(3)按初入草原途中见闻蒙古包外、内,可分为3段。学生按其中哪一种方法来分段,都可以。) (六)指名分段朗读课文,并说说每

5、一段段意。同时检查字词驾驭的状况。 (第1段:看到了草原的漂亮景色。绿毯、勾画、骏马、秀丽、优美、渲染、回味、茫茫、一碧千里、翠色欲流。第2段:初入草原,快到公社时看到的景色。奔驰、迂回、潇洒、襟飘带舞。第3段:蒙古包外的握手欢迎。第4段:蒙古包内的盛情款待。拘束、羞怯、鄂温克。第5段:斜阳下的话别。天际、斜阳。) (七)作业。 1在作业本上练习课后读读写写中的词语。 2熟读课文第1段。 板书设计: 第2课时 一、目标: (一)学习课文第 1、2段,体会草原静态的美和主子欢迎客人时的热情欢腾场面,加深对事物的静态和动态的理解。 (二)体会文中比方句的内容及作用。 (三)了解文中关联词语的运用。

6、 (四)背诵课文第1段。 二、重点、难点: (一)体会草原静态的美和主子欢迎客人时的热情欢腾场面,加深对事物的静态和动态的理解。 (二)背诵课文第1段。 三、教学过程: (一)讲读第1段。 1默读,分层次。思索:课文第一段写了什么?分几层?先写什么?后写什么? (课文第1段写作者初入草原看到草原的景象。课文分两层写。先写看到草原的景象,后写产生的感想。) 2再读,思索:作者初入草原,看到的景色怎样?作者是抓住哪些景色来写的?为什么抓住这些景物写? (读后探讨。作者初入草原,看到草原的秀丽景色,他抓住天空、空气、小丘、平地、羊群这些景物来写的。因为这些景物显示了草原的特色。) 3细读、思索: (

7、1)作者是按什么依次写这些景物的? (从天空到地面,按从上到下的依次写。) (2)作者是怎样从天空到地面,抓住这些景物的特点,运用生动的语言来描绘草原的漂亮景色的? (让学生边读边画出重点语句。) (3)体会重点句子的含义。 (让学生自己出声读第1段第1层,要求学生细心体会,仔细想象。重点说说下面三个句子: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优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画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 4默读、思索、朗读:在这种境界里,作者产生了什么样的感情?最终一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

8、感受? (说一说境界一词的意思。读时留意理解既又的并列关系;可用漂亮或壮美与秀丽作比较,理解秀丽一词用得恰到好处。指导学生有表情地朗读表达作者感受的两个句子。) 5指导学生背诵第1段课文。 (让学生按课文描写依次和景物特点,边读边想象,把这段课文熟读成诵。) 小结:祖国的草原这么美。这段课文思路清楚,从看到的到感受到的,按从上到下的视察依次描写景物。作者第一次见到草原,就能抓住景色的特点来写,把景物和感受联系在一起,即景抒情,情景交融。作者在描写初见草原的景物时主要运用了静态描写,为我们展示一幅草原静态美的图画,但静中又有动,例如写羊群。 (二)讲读第2段。 1指名读第2段。 (老师提示:学习

9、课文第2段,我们要学习作者如何根据地点的转换,抓住事物与环境的联系、改变的特点,运用动态的描写方法,把文章写得又形象又生动。) 2阅读、思索:写作者访问陈巴尔虎旗牧业公社途中,这段课文可分为几层? (可分为两层:初入草原看到的漂亮景色;快到公社,主子到几十里外迎接客人。) 3讲读第1层课文。 (1)作者乘汽车进入草原,最初有什么感觉?(草原非常宽阔。)从课文哪些语句看出草原非常宽阔?(汽车走了一百五十里才到达目的地。一百五十里全是草原。再走一百五十里,也还是草原。草原上行车非常潇洒。) 潇洒是什么意思?(不受拘束。课文指行动自由,不受限制。) (2)初入草原,听不到一点声音,也看不见什么东西,

10、除了一些忽飞忽落的小鸟。这些描写说明草原环境有什么特点?(非常清寂。) (3)初入草原,环境的特点是宽阔、清寂。后来呢?草原环境有什么改变?从什么地方起先改变的? (草原的环境有了改变,从见到一条河起先改变。) (4)看到了河,环境有什么改变?隐隐有鞭子的轻响说明白什么? (说明有人了。) (5)为什么有了河,草原的环境就有了改变?(有了河流、水草长得茂密,蒙族人民就会把牛、羊、马群赶到这儿来放牧。) 4讲读第2层。 (1)指名学生读第2层。 (2)奔驰、襟飘带舞是什么意思? (3)作者为什么用一条彩虹比方来欢迎远客的蒙族男女老少? (因为他们突然出现在远处的山丘上,而且都穿着颜色艳丽的衣裳,

11、这样既恰切又形象地表现了蒙族人民欢迎客人的热忱。) (4)当主子见到客人时,草原的环境有什么改变?从课文中哪些语句可以看出来? (清寂的草原喧闹起来:欢呼声,车声,马蹄声,响成一片。) 小结:作者初入草原,看不见什么东西,听不见一点声音,处在这种环境使人产生一种宽阔、清寂的感受,接着作者快到公社时,看到了牛羊成群,主子热忱迎客,听到了各种声响,自然引起一种兴盛、喧闹的感受。作者的感受由静到动,是因为他所处的环境在改变的结果,这说明,环境变了,事物也在改变。 (三)作业。 1背诵课文第1段。 2练习课后作业第 1、3题。 板书设计: 第3课时 一、目标: (一)学习课文第 3、 4、5段。使学生

12、相识到祖国的草原不仅景色美,而且草原的人更美。 (二)体会课文结尾的含义。 (三)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重点、难点: (一)学习课文第 3、 4、5段。相识到祖国的草原不仅景色美,而且草原的人更美。 (二)体会课文结尾的含义。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 课文第 1、2自然段,作者抓住访问的经过和草原环境的改变,让我们读了觉得祖国草原的景物是多么美。现在学习课文后三个自然段,我们会进一步知道草原的人更好。 (二)讲读 3、 4、5自然段。 1让三名学生各朗读一段课文,要求其他同学边听边思索。 (1)这三个自然段各写了什么内容? (2)主子热忱好客表现在哪些地方?画出表现蒙族人民热忱好客的词

13、句。 2读后探讨沟通。 (1)主客是怎样见面的?作者运用哪几个动词来表现激情洋溢的气氛?手是怎么 4 握的?怎么笑的?怎么说的?这些表现什么?你体会到主客见面时大家的心情怎么样?用快乐、热忱的感情朗读这一节课文。 (2)好客的主子是怎样款待客人的?从这节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蒙汉两族人民情意很深?为什么不管唱的是什么,听者总会露出会心的微笑? (3)客人告辞时的情景怎样?蒙汉情深何忍别,天际碧草话斜阳!诗句中的何忍别是什么意思?第1句怎么讲?(蒙汉两族人民的情意如此深厚,怎么舍得分别呢?)第2句中的话是什么意思?这句话怎么讲?(话是相互攀谈,送别的意思。这句话的意思是:在遥远的一望无际的草原上,直

14、到夕阳西下,人们还在相互攀谈,恋恋不舍地告辞。)用在诗句结尾的作用是什么?(这两句诗表达了蒙汉两族人民之间的深厚情意和依依惜别的感情。) (4)哪些地方体现了蒙族人民的风俗习惯?这些风俗习惯表现了什么?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穿着各色的民族服装到几十里外欢迎远客;用手抓羊肉和奶酒款待客人,席间姑娘们还要唱民歌;饭后表演套马、摔跤和民族舞蹈。以上这三方面表现了蒙古人民的风俗习惯。) (三)总结全文。 1从全文看,前面两段主要是写什么? 后面三段主要是写什么? (课文前两段主要讲草原景物的美,后三段主要讲草原人民的美,说明蒙汉两族人民感情深厚。) 2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是写作者的一次访问活动,但为什么

15、要以草原为题呢? 小结:这篇课文主要写作者的一次访问活动,中心是表现蒙汉人民的友好情意,歌颂各民族的团结。作者以写草原之美衬托蒙族人民的心灵之美,民族团结的精神之美。同时,也写出了草原的独特的风光形成了蒙族人民独特的风俗,独特的民族气质热忱豪爽。作者描写了草原的漂亮景色和蒙古族人民热忱好客、远道迎接、盛情款待客人的情景。草原的静态美和蒙族人民欢迎客人的热情欢腾场面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四)作业。 1找出课文中的比方句,读一读,想一想把什么比作什么,然后抄写在摘抄本上。 2练习课后练习题第4题。 板书设计: 天:清鲜、明朗 景美 天底下:小丘 平地、羊、马、牛 1草原 人美 :热忱好客、会

16、心感人 2 丝绸之路 目标: 1相识矗凹等七个字词。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说出这条路被称为丝绸之路的缘由,激发学生酷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3让学生采纳探究式的学习方式,学会收集、整理、加工信息,能从网上查阅关于丝绸之路的其他学问,能用简洁的话介绍,从而培育他们的信息素养及语言组织、表达实力。 重点: 理解丝绸之路的重要意义 教学难点: 丝绸之路的价值 课前打算: 老师打算:课件。 学生打算:搜集有关丝绸之路的故事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1导语:有一条路,东起我国的汉唐古都长安,向西始终延长到罗马。这条路,承载了多数的骆驼与商旅;这条路,传播了东部的古老文化;这条路,传承了东西方

17、的友情与文明。它是东西方文明交往的通道。今日,让我们一起随着一座古朴高雅的巨型石雕,穿越时空的阻隔,一起走近丝绸之路。 2齐读课题。 3读了课题,你有什么疑问? (学生自由提问,板书比较主要的问题。如:为什么称作丝绸之路?丝绸之路有什么价值或意义?对于比较简洁的问题可由学生相互解答) 4带着同学们的问题,读一读课文,看看能否在文中找到答案。 二、检查预习状况 1选择一种你最喜爱的方式读课文,把你特殊喜爱的地方,或者读得不太通顺的地方多读一读。 2和同学沟通一下你最喜爱的部分,读给他听一听,假如能说说理由,就更好了。 三、阅读课文,沟通体会 (一)体会丝绸之路东西方物质文化沟通的价值。 1出示句

18、子:没想到,一条道路将远隔千里的我们联系在了一起,这真是一条宏大的路。 2读读这个句子,你体会到了什么? 3你是怎样理解联系这一词语的。文中描写我们是怎样联系的? 4再读文章,用笔勾一勾你认为有价值的地方。 5集体沟通 (预设:学生会找出中国使者和安眠国相互沟通的地方。找到中国使者为安眠国带去了绫罗绸缎,而安眠国则将自已国家的驼鸟蛋,以及特色文化魔术、杂技等献给了中国。假如个人学生没有找到,可以再探讨) (二)体会丝绸之路在东西方精神文化沟通方面的作用。 1安眠国与中国在进行沟通的时候,两国人民都是怎样的心情呢?小组内进行分角色朗读,留意仿照一些动作与表情,体会一下两国人民的心情。 2小组汇报

19、表演,再读文章。 3通过分角色朗读,你体会到了两国人民怎样的心情?学生充分沟通。 (预设:学生通过文章对两国人民一些动作表情的描写,例如:安眠国臣民等待时的浩浩荡荡的大军在边疆恭候,刚出现骆驼队时人们的欢呼奏乐欢腾。中国使臣的大跨步上前满面笑容;安眠国将军的翻身下马兴奋得连连点头等地方可以看出两国的友好与融洽。) 4引读:这一场景的实现,多亏了一条道路呀!一条道路将远隔千里的我们联系在了一起,这真是一条宏大的路。 (三)结合资料,深化理解 1其实,今日我们看到的这一幕,只是通过丝绸之路发生的一个小小的故事。这样的故事还有好多好多。你还知道些什么呢?把你搜集的资料和大家一起沟通沟通吧。 2沟通小

20、组内搜集到的有关丝绸之路的故事。 3老师也有一个小小的资料和大家沟通。由于公元前1世纪,古罗马执政官恺撒,穿着中国丝袍进入剧场,轰动一时,从而,出现了中国的丝绸热效应。从今以后罗马城内的豪华市区,就设有专售中国丝绸的店铺。而当时中国的丝绸,全部都是经过这一条道路进入罗马城内的,而这丝绸之路的开拓者就是闻名的张骞。 4齐读课文13自然段 5你有什么体会? 6再读13自然段。 7回答课前两个问题 (1)为什么称作丝绸之路? 因为在这条道路上,主要的贸易物品是丝绸。 (2)丝绸之路有什么价值或意义? 丝绸之路是东西方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沟通的通道。同时板书。 四、小结 古代的丝绸贸易,骆驼与商旅的情形

21、,我们没有机会再看到。而现在耸立在西安市玉祥门外的巨型石雕,在静默地给我们讲解并描述着丝绸之路上那古老而漂亮的故事。(出示挂图)让我们再来看看这一幕古老的风景,重温那动人的一幕幕。齐读第一自然段与最终一自然段。 板书设计: 东西方友情沟通之路 2丝绸之路 东西方经济沟通之路 东西方文化沟通之路 3白 杨 教学要求: 1;使学生了解课文借爸爸向子女介绍白杨的特点,歌颂了边疆建设者听从祖国须要,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远大志向和奉献精神。学习边疆建设者无私奉献的精神。 2;理解重点词语与句子,体会课文所要表达的中心思想。 3;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课文。 重点: 通过理解重点

22、词语和句子,体会边疆建设者的无私奉献精神。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最终一段:爸爸望见几棵小白杨迎着风沙成长起来,嘴角浮起微笑,事实上是为建设边疆后继有人而感到欣慰。 时间: 2课时。 教学打算: 生字卡片、课件。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一、课前谈话,引入课文 当代闻名作家茅盾曾写过一篇特别闻名的散文白杨礼赞,文中赞美了白杨力争上游的品行,并借白杨歌颂了有着白杨一样品行的北方人民。今日,我们来学习另一位当代作家袁鹰的文章白杨。(板书课题)。大家打开书预习内容,看插图,相识白杨树。 二、范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三、学生自学课文 1;借助字典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通读课文:联系课文中语句,

23、想想大戈壁是什么样子的;把爸爸向孩子们介绍白杨的话划下来,想想这些话的意思。 四、检查自学状况 1;出示生字卡片,学生认读。 清楚介绍新疆 留意:读准字音,记清字形,结合课文理解词义。字音易错的:清楚(x9),不读(x);字形易错的:新疆。疆字不要丢土,与僵区分。 2;读课后题4读读写写中的词语,并对词义加以理解。 3;指名朗读课文,订正读音,标点自然段。 4;默读课文,回答思索题。 把书上内容与自己已有学问相结合,说说大戈壁是什么样子的? 读一读你刚才所画的爸爸向孩子们介绍白杨的话,想想其中的含义。 五、练习读熟课文,朗读课文 六、布臵作业 1;抄写词语; 2;朗读全文并练习背诵。 板书设计

24、: 第2课时 目标: 1、学习课文,了解爸爸的心愿。 2、揭示中心,学习边疆建设者哪儿须要就在哪儿扎根作贡献的名贵品质。 重点和难点: 揭示中心,学习边疆建设者哪儿须要就在哪儿扎根作贡献的名贵品质。 教学打算:课件。 教学过程: 一、课前谈话,引发爱好 茅盾的白杨礼赞赞美了白杨力争上游的品行和具有白杨一样品行的北方人民,那么袁鹰的白杨要歌颂白杨的什么品行呢?下面我们就学习白杨这篇文章,(板书课题:白杨) 二、指名朗读全文 1;思索:从爸爸介绍白杨树的话中,可以看出白杨有哪些特点? 2;探讨得出答案,老师板书:(外表:挺直、粗大;内在:哪里须要就在哪里扎根,坚毅、不懦弱、不动摇。) 3;结合课文

25、前后内容谈谈你对白杨的特点的理解。 4;朗读这段话,体会白杨的品行。(有感情地朗读) 5;练习背诵此自然段。 三、细读课文,理解重点语句的深刻含义 1;默读课文,自学。(投影出示) 读句子,联系上下文回答括号里的问题: (1)一位旅客正望着这些戈壁滩上的卫士出神。(卫士是什么意思?本课指的是什么?这位旅客为什么出神?)探讨后板书:边疆建设者 (2)爸爸只是向孩子们介绍白杨树吗?不是的,他也表明了自己的心。(从课文的哪些地方可以看出爸爸在表明着自己的心?他表明了自己什么样的心愿?)探讨后板书:扎根边疆、建设边疆 (3)爸爸一手搂着一个孩子,望着窗外闪过去的白杨树,又陷入深思。(课文第一处讲到深思

26、,爸爸在深思什么?这里爸爸又在深思什么?) 2;小组探讨解答。 3;大家分析解答。 4;朗读这几句话,体会其中的深刻含义。 四、老师:望着窗外的卫士,爸爸想着、想着,突然他的嘴角又浮起一丝微笑,这是为什么呢?学生接着回答。然后 1;指名一人朗读课文最终一句话,大家分析其中的深刻含义。 2;微笑又说明白什么?(板书:无私奉献的精神。) 3;朗读训练,体会边疆建设者的无私奉献的精神。 4;练习背诵课文最终一个自然段。 五、朗读全文,想想课文的中心思想是什么 六、确定中心思想,完成课后练习三(选择中心) 说明:课文采纳的是借物喻人的方法。(板书:借物喻人) 七、总结深化 本文作者袁鹰运用借物喻人的方

27、法,热忱赞美了具有白杨一样品行的边疆建设者,他们扎根边疆、无私奉献的精神感染了在座的同学们,也感染了老师。希望我们共同努力,创建祖国更加辉煌绚丽的明天! 八、布臵作业: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熟课文。 板书设计: 3、白杨 介绍白杨 表明 欣慰 风沙刮来,白杨 雨雪打来,白杨 面对干旱,白杨 面对洪水,白杨 4把铁路修到拉萨去 目标: 1相识妩媚等14个生字。 2理解课文内容。学习联系上下文,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体会挑战极限,勇创一流的青藏铁路精神,感受建设者勇克难关,坚韧拼搏的英志气概。 重点: 了解把铁路修到拉萨去所遇的困难,感受勇克难关的英志气概,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

28、课时支配: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引入课题 欣赏了一碧千里的大草原,巡游了神奇的丝绸之路,祖国的西部真是景色秀丽,蔚为奇观。现在,让我们一起去观赏西部的雪域圣城漂亮的拉萨。 (大屏幕展示拉萨,师简介拉萨概况) 指名谈拉萨印象。 师:在人们的心目中,出国易,入藏难。拉萨地处偏远,交通闭塞,给物资流通,文化沟通带来了重重困难,是全国唯一一座未通火车的城市。为了造福广阔人民,促进各民族共同旺盛发展,2001年,党中心作出了指示: (揭题,读题)把铁路修到拉萨去。 (设计意图:本文无情节、趣味性弱。从拉萨入手破题,一是为了化繁为简,由易到难,二是为了学生了解拉萨概况,知道修建青藏铁路的目的

29、。) 二、读懂阅读提示,明确阅读要求 1自读阅读提示,看看学习这篇文章有几个方面的要求。 2沟通。阅读提示中共有3个要求。 (1)默读课文,说说青藏铁路是一条什么样的铁路。 (2)建设者在修建青藏铁路的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是怎样克服的。 (3)将收集到的有关西部大开发的资料,讲给同学听。 (设计意图:课内阅读课文就是要检验学生能否运用在精读课文时学到的学习方法进行阅读。阅读提示作为编者写在教材前的话,有提示全文,引领阅读的作用。应重视这一珍贵的教学资源,让学生能读,会读。) 三、感知课文内容,了解文章大意 1自学课文:请按阅读要求默读课文,留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并作批注。 2检查自学:自学

30、生字,生词的状况。 3整体感悟:你觉得阅读提示中哪个问题对读懂全文最重要?(其次问)有一句话在文中反复出现,强调了这一点。这句话是把铁路修到拉萨去! 四、直击重点,自学探究 过渡:是啊,要把铁路修到拉萨去,的确不是一件简洁的事!在修建过程中,建设者都遇到了哪些困难,是怎样克服的?自读课文,勾出课文相关语句,联系实际或资料进行批注,小组沟通。(学生自学勾画,小组探讨沟通) 五、想象情境,领悟内涵 出示句子:把铁路修到拉萨去,的确不是一件简洁的事。 (学生沟通,老师主要抓住以下几点随机点拨。) 1研读困难1 (1)了解困难:正在修建的是一条世界海拔最高,线路最长的高原冰土铁路。 (2)体验困难:

31、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词语:文中哪些句子说明白什么是冻土海拔。 联系资料谈谈高原冻土给施工带来了哪些阻碍? (3)克服困难: 科技人员昼夜在隧道里实地考察,发觉冰岩温度的改变规律。经过反复观测,分析和试验,他们最终找到了喷射混凝土的最佳温度,制服了逞凶一时的冻土。 体验情感:从昼夜反复,你体会到了什么?联系生活实际谈一谈。 补充资料,深化相识:课件生命禁区的早晨。 (设计意图:文本中呈现的严峻现实与学生生活实际相去甚远,突破难点的关键的体验,图片资料的价值,在于形象大于思维。活生生的人物能让学生加深感受,缩短时空距离,震撼心灵,荡涤灵魂,深化相识。) (4)感情朗读,激发情感。 战风雪,斗寒冷,

32、在生命禁区的高原,这是一种无法想象的施工,当我们体会到这些,你会怎样读这段话?(指导朗读第56自然段) 师:所以,面对困难,谁不知道把铁路修到拉萨去,的确不是一件简洁的事! 2研读困难2 (1)了解困难;恶劣天气和极度缺氧轮番向这支队伍进攻 (2)体验困难:把对你触动最大的地方读给大家听,并联系实际或结合资料进行想象。 (3)克服困难: 理解词语:哪些词语体现了科技人员的艰辛? 想象废寝忘食夜以继日的工作情景。 (4)感情朗读,升华情感 师:天气恶劣,繁重危急,多么特殊,多么凶险的施工!当我们体会了这些,你又会怎样读这段话呢?(读第89自然段) 师:所以,把铁路修到拉萨去。的确不是一件简洁的事

33、! (设计意图:对形象的感受应当重于对观点的感悟,这是语文的学科特点。本环节抓住两个片段辐射开去,把朗读、想象、体验、感受以及情感的升华结合起来,引导学生细读课文,披文以明理,体验以入情,更具有震撼人心的力气。) 六、拓展教学资源,丰富形象 1拓展资源:青藏铁路工程足以让世界震惊。老师从网上获得了一些资料(大屏幕出示,老师讲解并描述建设者的苦笑酷) 师:既然这项工程难度之大,让人不可思议,为什么还要坚持把铁路修到拉萨去?你从中感受到什么? 小结:正是建设者挑战极限,勇创第一的精神,正是建设者勇克难关,坚韧拼搏的气概,才有了一次次试验,一次次攻关,一次次失败,一次次胜利。突击队员和科技人员一次次

34、呼喊出同一个心愿把铁路修到拉萨去!把铁路修到拉萨去! 2联系生活,激发豪情:这就是壮美的青春,这是一曲新时代的青春之歌,他们奏响了生命的最强音,他谱写了中国铁路建设史上的新篇章!告知大家一个好消息,在2005年10月15日,青藏铁路提前三年全线竣工,将在今年7月1日正式通车,(大屏幕出示中国铁路交通图,红线标出青藏铁路走向。指名介绍) (设计意图:语文的外延是生活。引导学生关注青藏铁路的现在和将来,让他们比一般公民对铁路建设有更深刻的理解,懂得西部大开发这一国计关乎民生,期盼进而激发学生拳拳童心,胸怀祖国的豪情。) 青藏铁路的竣工,将引起西藏的巨大改变,我们不能遗忘曾在这片冻土上挥洒血泪的建设

35、者。假如要在铁路经过的海拔最高处为建设者立一块丰碑,你会在上面写下什么呢?(生动笔写) (设计意图:读写结合,既使学生感情蓄势到肯定程度得到刚好宣泄,也是加强理解,内化情感,升华情感的手段,是语文工具性的体现。) 七、总结 板书设计: 口语交际习作一 目标: 1通过策划活动训练学生思维的条理性以及语言表达实力。 2在口语交际中领悟与人交往的方式、方法,并激发学生关爱他人的情感。 3懂得在信中有条理地表达内容,并写出真情实感。 4驾驭信封的写法,学会评改习作,并通过书信来与人交往和共享习作的欢乐。 重点 在口语交际中理清思路,学会表达。 教学难点 把自己的设想及策划有条理地写出来。 时间:三课时

36、 第1课时 口语交际 教学过程 一、营造氛围,激发爱好 1播放歌曲大中华。 2听了这首歌你有什么感受? 师补充叙述:我们的祖国幅员宽阔,江南水乡,塞外风光,西部高原,浓郁的地理特色,迥异的风土人情,作为中国人,我们无比骄傲和傲慢! 3老师利用课件展示全国各地的小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状况,以及部分山川风物的图片、文字资料。 二、出谋划策,建立联系 1走出我们现有的空间,走进更广袤的世界,站得更高才能看得更远,你们想结交更多的挚友,了解他们的学习、生活状况吗?想更深化地了解他们那里的风景和物产吗?今日我们就来策划一次和远方的小伙伴的手拉手活动。 板书:策划手拉手活动 2要和远方的小伙伴心手相牵,我们首

37、先要做的打算工作是什么? 依据学生的回答板书:建立联系 3远方的小伙伴和我们相隔遥远,千山万水把我们阻隔,我们怎样才能和他们建立联系,相识他们、了解他们呢?请大家出谋划策。 4学生分小组沟通探讨。 5学生集体沟通。 依据学生的沟通板书:方式:网络报刊杂志各类书籍电视栏目 三、集思广益,开展活动 1与远方的小伙伴建立起联系之后,我们就要着手思索如何开展手拉手活动来增进彼此的了解了。信任大家肯定都有自己的想法和见解,就请大家先在组内商议和沟通。 2学生分小组商议。 (老师参加各小组的探讨活动中,要对活动的可行性以及可以为对方做些什么有益的事 12 来进行详细的指导。) 3学生全班沟通各小组的策划状

38、况。 老师适时点评并板书: (1)你们的策划让人感动,看,有充溢关怀的支助活动,有情真意切的书信往来,有简洁流畅的状况介绍,有丰富多彩的联谊活动,还有便利快捷的网上沟通 板书:支助活动书信往来状况介绍联谊活动网上沟通 (2)每一项活动的开展,都蕴涵着同学们的想法和思想。但是每一项活动都应当有其可行性,请你就自己活动设计的可行性方面来谈一谈。 学生沟通活动设计的可行性,对其他同学进行启发。 (3)面对不同地区的小伙伴,我们可以为对方做些什么事呢? 学生自由沟通。 四、深化探讨,课外延长 1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你是否想把自己细心的策划的活动付诸实践呢? 2备课的时候老师在报刊杂志、网上、电视节目和

39、搜集了一些小伙伴的联系地址,你情愿把自己的手拉手活动构思告知他们,与他们一同架起友情的长桥吗? 出示联系地址:北京市宣武区回民小学六年级黎明(小艺术家) 重庆市垫江县第四中学初一(3)班王加佳(创新作文初中版) 重庆市九龙坡区铁马小学五(2)班刘易(我的好友的女儿) 深圳市南头小学四二班何晔(深圳南山试验学校校内网页) 云南大理白族自治州师范学校附小六一班(电视栏目报道) 3经过刚才的商议,你们肯定还有许多与小伙伴建立联系的方法,请大家课后再收集一些,然后我们下节课把自己的建议告知他们。愿我们的手拉手活动开展得绘声绘色,让我们和远方的小伙伴心手相牵。 板书设计: 第2课时 习作 目标: 激发爱

40、好,进行习作指导。 重点: 指导书信的格式。 教学打算: 课件(出示信封和书信的格式。) 教学过程: 一、回忆格式,明确写法 1沟通书信的写法及格式。 2学生自读教材其次自然段。 3你认为重点应当放在哪个部分? 依据学生回答适时板书:介绍自己(略) 说出想法(略) 提出建议(详) 4在上节课的口语交际中,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想法,并作出细心的策划,要让别人明白自己的想法,就必需按肯定依次、有条理地写。 二、尝试习作,发表见解 1学生自己写信。 2老师稍作巡察后也同学生一道写作。 三、沟通赏析,学会评改 1老师依据巡察式的视察,指名几个学生读习作草稿,全班同学互评互改。 评价方向: (1)叙述清晰且有条理。 (2)提出的建议具有可行性。 (3)语句精确,想法合理。 (4)学生个体的进步。 (5)书信的格式正确。 2老师把自己的下水作文读给学生听,请学生作出评价,并与学生的习作进行对比,激发学生习作的爱好。 3结合评改中的出现的典型问题,学生自己修改作文草稿。 4小组沟通评改。 5老师评改后小结作文状况。 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策划方案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