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蒋廷黻《中国近代史》有感.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读蒋廷黻《中国近代史》有感.docx(9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读蒋廷黻中国近代史有感 读蒋廷黻中国近代史有感 读罢蒋廷黻先生的中国近代史,我的心久久不能安静而倍感沉重。一为蒋先生治学探讨之精细严谨;二为先生对历史的剖析独辟蹊径,能层层深化挖掘历史的本真;三为我中国近代史之种种偶有柳暗花明又时感伤心悲怆。 要了解一本书,先了解写作者的生平及人生轨迹,这对你了解这本书的写作意识或写作目的都有很大的帮助。我想,这也是一个合格的读者应当达到的要求。 蒋廷黻生于清光绪二十一年,也就是1895年。家中薄有田产。蒋廷黻4岁发蒙,由私人老师教读,6 岁入私塾接受旧式教化。10岁那年,即1905 年清政府停止科举取仕制度。他的二伯父确定让他进新式学堂,1906 年初,11
2、 岁的蒋廷黻到省城长沙明德小学读书,一学期后,又被二伯父支配到美国长老会在湘潭办的教会学校益智学堂,起先接触新学,学习英文。后来又在教会学堂的帮助下得意赴美留学。在这11 年的美国生活中,无论在思想上、生活方式上都使他美国化了。他受到当时正在美国流行的自由主义思潮的影响,憧憬美国式的自由民主。同时期中国政局正处紊乱,毫无秩序,他萌生了从政的爱国主义革命的决心,几次轮换学科专业,史学从自然科学到到政治学。这为他后来成为中国外交史专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回国期间曾在国内闻名高校任教,转入政治格局担当国民党内相关职务。后1965 年病逝于纽约,享年70 岁。 关于他个人的得失轨迹以及政绩历史地位不是我
3、在此要阐述的重点。那么,从他个人的人生轨迹中我们可以看到他对于整个国家的关怀与迫切希望自己能为国效力的决心。因此无论是在他的求学时期,教书时期还是从政时期。他对于整个中国国家的命运的关注是矢志不渝的,在外在对中国的相识感知与他个人在史学政治学上的修为的基础。最终撰写出中国近代史,纵然每个人在著书立作的时候都会带有个人感情色调在其中,但这本书可以说是比较客观公正的。读完此书,我主要想谈谈以下三个方面给我的启发: 一、关于中国现代化的冲击 十九世纪前的中国,与外界西方国家没有正式的外交。虽然,西汉的“丝绸之路”、隋唐对东亚国家的文化思想传播以及到后来的明朝大名鼎鼎的郑和下西洋。全部的这些在我国的历
4、史的教科书上唯一的历史意义都是一模不两样的:这些外交活动及政策使得中国与外国促进了良好的沟通与文化学习,并提高了中国在世界各国的政治地位。因此,在十九世纪之前,中国都是以一种居高者的“天朝上国”的大国姿态嗷嗷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一个人傲慢自满而不思进取已经足以使其一生得过且过,无所作为。一个国家的心态倘如如此,那便是一个自欺欺人的皇帝带着自上而下的大臣士大夫阶级平民百姓一起坐进观天,还沾沾自喜以为自己集了天地日月之精华呢!而此时西方国家英国已经完成了第一次工业革命进入了近代化的轨道中。在广州的十三行,为中外通商的要地。然而那时的中国处于一种经济自给自足的地位,在与外商通商中中国处于出超地位。资本
5、主义国家原来只不过是为了多卖点商品多获点利益,而中国这样一种自我封闭市场的状况阻碍里资本的剥削,因此原本的资本主义一跃而起变成了帝国主义。导火索便是鸦片斗争。 鸦片斗争的失败导致了丧权辱国的南京条约的签订。在这过程中,中国的一些俊杰最终意识到中国的硬件比不上完成了工业国家的英国。比如林则徐。蒋先生在书中指出: “鸦片斗争的军事失败还不是民族致命伤。失败后还不明白失败的理由,力图改革,那才是民族的致命伤。” 他在书中问:为什么中国人不在鸦片斗争失败后就起先维新、改革内政呢?回答说:一是“中国人守旧性太重”;二是士大夫以传统文化为生命线,“文化的动摇,就是士大夫饭碗的动摇”,所以他们反对改革;三是
6、“中国士大夫阶级(学问阶级和官僚阶级)最缺乏独立的、大无畏的精神” 。这些是阻挡中国近代化的三座大山。 二、关于几次革命改革 接下来要说的便是近代史的几次重大改革。蒋先生在书中写到: “我们到了十九世纪遇着空前未有的变局,在十九世纪以前,与我民族竞争的都是文化不及我,基本势力不及我的外族。到了十九世纪,与我抗衡的是几个以科学,机械,及民族主义立国的列强。我们在道光间虽受了重大的打击,我们照旧不觉悟,不承认国家及民族的危急,因此不图改革,妄费了民族二十年的。”一寸光阴一寸金,对于个人如此,对于整个国家更是干旱季节须要的雨水啊。 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领导的自强运动。可以说是中国近代史的第一个改革
7、。最终以失败而告终。小试牛刀的几个大臣首先对西方的科学军事技能还不了解,只是任凭自己想象做事。而是时代所牵制。甲午以后,康有为所领导的变法运动是其次次改革,这次改革的宗旨是由外在的变更硬件转为内在的变更政治制度:实行君主立宪制。变法运动无疑的是比自强运动更加西洋化近代化。康有为虽托孔子之名,及皇帝的威历去变法,他照旧失败, 因为他严峻动摇了根深在中国几千年的封建制度。义和团运动可说是我国近代史上第三个救国救民的方案,不过这个方案是反对西洋化,近代化的,与第一其次两个方案是南辕北辙的。义和团运动的惨败是极自然的。惨败代价之大足证我民族要图生存绝不行以开倒车。 最终,我们可爱可亲宏大的孙中山领袖出
8、场了。他领导的三民主主义和革命战略挽救了中国。古老的中国最终结束了封建王朝的统治走进了世界近代史的行列之中。 不管是哪一次改革,无论胜败,事出必有因。出了以上的缘由,与领导者的胆识与目光无不有极大关系。自强运动总的曾李左就差在自身的对西方科学的局限性,而康梁虽然搬出了老祖宗孔子也难逃中国根深帝国的王朝命运,义和团说白了就是一群愤青在捣乱有勇无谋。而如了解中山先生的人生经验就知道,第一,他与外人接触最早,十三岁就出国了。他所入的学校全是外国人所设立的学校。他对西洋情形及近代文化的相识远在李鸿章、康有为诸人之上。这是我民族一种大幸事,因为我们既然只能从近代化找出路,我们的领袖人物应当对近代文化有正
9、确深刻的相识。其次,中山先生的教化是科学的教化,而且是长期的。科学的思想方法是近代文化的至宝。但是这种方法不是一两个月的训练班或速成学校所能培育的。我们倘不了解这一点,我们就不能了解为什么中山先生所拟的救国方案能超越别人所提的方案。中山先生的一切方案是详细的,精密的,有步骤的,方方面面都顾到的,因为他的思想是受过长期科学训练的。 三、关于士代夫(学问分子)在中国近代史中的表现 在科举制度盛行的中国历代王朝来看。读书人唯一的出来就是仕途,也就是做官的前提条件就是读书考取功名。这样的理念就像宿命论一样纠缠着士大夫的思想。 因此,第一,士大夫在中国近代史中表现出的守旧保守也成为了阻碍中国近代史的脚步
10、,读书的这是分子尚且如此,何况那些没有读过书且生活在水深火热的时代中的老百姓怎么会轻易支持变法,怎么会忍受得了古老的有帝王的中国在一夜之间变成了走在世界近代史行列中的中华民国? 其次,因为做官是士大夫唯一的出路,因此在军阀割据时期,学问分子的表现极为冷淡,甚至有种不知醒悟的变态心理,就像书中所说的,学问分子 巴不得军阀割据越多越好,各自为政,这样他们就有更多更大的机会实现自己仕途的愿望。不仅没有阻挡军阀,反而助纣为虐! 第三,学问分子缺少大无畏的战斗精神,他们在八股文的科举制度中成长,文气太重,文风浮华空洞,从而导致实行度较难。这不符合近代化历史的要求,康有为实行的变法之一就是废除八股文,代以
11、政治经济。这正击中了广阔学问分子的要害,十年苦读只为今朝,如今你说废除就废除,你还要怎么要求他把目光放远点人生会光亮的,这让他们情何以堪呐? 因此,中国在十九世纪已经面对着早已接受近代文化的西方对手。为了抵挡西方列强侵略,处于中古状态的落后的中国,只有向对手学习、改革内政,才能有光明的前途。这个学习对手的过程,先是从不彻底的器物层面起先,然后进到学习政治体制的制度层面,但只有再进到更深层的精神层面,才能真正实现近代化。 结语 蒋先生最打动我的是他对中国近代史进程的条理分析得透彻并见解独到。让我对中国近代史有了新的相识, 假如一个人不是发自内心地喜爱历史,我想他是不会主动对像学校里味同嚼蜡的教科
12、书感性趣。而蒋先生这本中国近代史,语言严谨而不乏幽默,史料丰富,条理清楚而前后相连,对于像我这样的历史白痴来说的确是开智之作。而对于深爱历史或从事历史探讨的人来说,肯定是一本不行多得探讨历史剖析时代潮流的好书。 在读此书的过程中,我学会了宽容。李鸿章,曾国藩的得意门生,有人说他丧权辱国是叛国奴,有人说他为近代化的中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我们后人读史一贯犯的错误就是对前人太苛刻,甚至用今日的现状观念去剖析前人的作为,每一个时代都有他的局限性,人也是一样,每个人都有他的难处,我们要做的,是宽容,是以史为鉴,宽恕过去,明白现在,预设将来,防止再一次踏入同一条错误的河流。这就是我们读史的目的。 读蒋廷黻中国近代史有感 读蒋廷黻中国近代史有感 读蒋廷黻中国近代史有感 读蒋廷黻中国近代史有感 读蒋廷黻 中国近代史 有感 读蒋廷黻中国近代史有感(历史) 蒋廷黻中国近代史读后感 蒋廷黻中国近代史读后感 蒋廷黻中国近代史读后感 蒋廷黻的中国近代史读后感 本文来源:网络收集与整理,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谢谢!第9页 共9页第 9 页 共 9 页第 9 页 共 9 页第 9 页 共 9 页第 9 页 共 9 页第 9 页 共 9 页第 9 页 共 9 页第 9 页 共 9 页第 9 页 共 9 页第 9 页 共 9 页第 9 页 共 9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