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阳市政府工作报告.docx

上传人:l*** 文档编号:11927810 上传时间:2022-04-23 格式:DOCX 页数:44 大小:53.7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襄阳市政府工作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4页
襄阳市政府工作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襄阳市政府工作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襄阳市政府工作报告.docx(44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襄阳市政府工作报告 年政府工作报告 次会议上 2022年3月29日在襄阳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 代市长 别必雄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与襄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一并审议,并请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看法。 一、“十一五”期间的工作回顾 过去五年,是我市“九五”以来发展最好最快、人民受益最多的时期。五年来,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市政府团结和带领全市人民,深化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提升省域副中心城市综合实力,解放思想,抢抓机遇,奋勉图强,全力促进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全面完成了“十一五”规划确定的主要目标和任务。 (一)

2、综合经济实力显著提升 经济规模不断壮大。地区生产总值、高新区工业产值、县域工业产值和汽车工业产值相继突破千亿元大关。初步核算,2022年全市生产总值达到1538.3亿元,是2005年的2.59倍,按可比口径计算年均增长14.3%,高于“十五”时期2.3个百分点,占全省的比重由“十五”末的9%提高到9.73%。县域经济规模加速扩张,占全市的比重显著提高。经济效益大幅增长。2022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利税总额188.65亿元,是2005年的7.3倍。地方财政总收入141.56亿元,是2005年的2.57倍;一般预算收入51.01亿元,是 2005年的2.77倍,年均增长22.6%,高于“十五”期间1

3、1.6个百分点。 (二)产业发展水平明显提高 经济结构明显改善。三次产业比例由2005年的20.6 :41.8:37.6调整为15.2:51.9:32.9。 新型工业化步伐明显加快。2022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681.37亿元,占生产总值的比重由2005年的27.3%提高到44.3%。主导产业发展呈现“一千五百”新格局,汽车工业产值跃上千亿新台阶,食品、纺织、医药化工、建材冶金、电子信息五大产业相继成为百亿产业。我市被国家工信部命名为新型工业化示范基地和军民结合产业示范基地。 农业基础地位不断加强。市级以上龙头企业新增108家,达到160家;2022年全市农产品加工业产值662亿元,是20

4、05年的3.59倍。惠农政策全面落实,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不断加大,农业综合生产实力不断提升,粮食生产连续7年增产丰收,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由2005年的33%提高到43%;林业爱护和开发力度加大,生态和经济效益不断提高。 服务业加速提档升级。商贸、物流市场主体快速发展,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和新农村现代物流服务网络工程深化实施,各项促进消费政策全面落实,沃尔玛、鄂武商、万达集团、银泰百货、苏宁电器等一批商业巨头相继入住,有力促进了商贸服务业提档升级。全省家政服务业试点城市建设扎实推动。实施“旅游活市”战略初显成效,一批旅游项目开工建设,旅游收入快速增长。外贸出口规模不断扩大,社会消费

5、品零售总额和外贸出口额年均分别增长18.8%和31%,高于“十五”时期7.7和7.6个百分点。 (三)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成效显著 五年累计新增注册招商项目 2343个,总投资2683.35亿元,东风公司、中航工业集团、航天科技集团、兵器工业集团、兵装工业集团、新兴际华集团、新日电动车公司等一大批知名企业集聚我市;风神襄樊汽车公司天籁轿车扩能项目、骆驼集团新型密闭蓄电池生产线、崔家营航电枢纽等160个亿元以上重大项目建成投产。我市还与3个外国城市结为友好城市,与45个省直厅局开展战略合作。卓有成效的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拉动投资强劲增长,五年累计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251.2亿元,是“十五”期

6、间的3.89倍;年均增长39.8%,高于“十五”时期26个百分点。 (四)发展方式转变加快 科技创新成为经济转型增长的强大动力。以创建国家和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工程技术探讨中心和创新型企业为重点的创新实力建设成效显著,建立院士专家工作站和服务中心6个,获得省级以上重大科技成果339项,按国家新的认定方法认定高新技术企业74家。新能源汽车、航空航天、生物技术、新能源、新材料等新兴产业呈现良好发展势头,我市成为国家新能源汽车产业示范基地和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试点城市。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由2005年的26.9%提高到2022年的35.3%。我市被评为“全国科技进步示范市”

7、。 开发区成为经济集中集约发展的主要平台。争取国家和省批准新建、扩建开发区(工业园区)15个,每个县市区都拥有了产业发展新平台,拉开了工业发展新空间。高新区成为千亿级开发区,国务院批准设立国家级襄阳经济技术开发区,鱼梁洲经济开发区开发建设获得长江水利委员会许可,深圳工业园、航空航天工业园、余家湖工业园等一批特色产业园区发展势头强劲。 节能减排成为促进可持续发展的有力措施。节能环保措施不断加强,淘汰落后产能成效显著,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下降幅度、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排放量削减幅度均完成“十一五”规划确定目标。环境质量明显改善,汉江市区段水质始终保持二类水平,市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 2005年增加40

8、天,达到316天。我市被评为“全国绿化模范城市”和“全国节水型社会建设示范市”,谷城和老河口、宜城分别成为国家级和省级可持续发展试验区。 (五)发展环境不断优化 城市承载功能明显增加。城市和城乡交通建设力度加大,市区建成区面积扩大到116平方公里,城市功能、品位和管理水平明显提升,成为省级卫生城市。各县市依托开发区建设新城区,城市面貌呈现新改变。国省干线马路和县乡马路全面升级,经过我市的武(汉)(安)康铁路复线建成通车,汉江航运条件改善,航空运输实力增加,区域综合交通枢纽功能进一步提升。 要素支撑实力明显加强。我市成为全省金融信用环境最好的地区之一,国有商业银行不断壮大,5家股份制商业银行相继

9、设立襄阳分行,多种金融业态蓬勃发展,2022年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存贷款余额分别达到1294.12亿元和688.25亿元,分别是2005年的2.3倍和2.7倍。资产证券化取得重大突破,回天胶业和台基股份胜利登陆创业板,市建投公司胜利发行10亿元企业债券。建设用地、煤电油气运等要素供应足够,保障有力。实施“隆中人才支持安排”成效显著,引进创新团队34个,硕士以上高层次人才463人。 体制机制明显优化。“阳光新政”深化实施,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取得突破,通过减程序、减时限、减费用,实现了行政审批“零障碍、低成本、高效率”;以转变职能为核心的市县政府机构改革扎实推动,事业单位分类改革试点工作扎实开展,服务

10、型政府建设步伐加快。国有企业改革、乡镇综合配套改革和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任务基本完成,农村土地二轮延包依法规范,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深化落实,发展活力明显增加。 (六)人民生活进一步改善 城乡居民收入较快增长。2022年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333元,年均增长13.2%。农夫人均纯收入6365元,年均增长14.9%,农夫收入增长速度连续三年高于城镇居民收入增长速度。 就业和社会保障水平不断提高。全市新增转移农村劳力50万人,城镇新增就业和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68.4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限制在4.16%以内。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力度加大,城乡基本医保和城镇低保制度更加完善,农村低保制度、

11、被征地农夫和残疾人社会保险制度初步建立,新型农村养老保险试点工作扎实推动,企业离退休人员养老金、城乡低保标准、城镇职工最低工资标准和部分优抚对象待遇大幅度提高。城镇住房公积金制度建设加强,廉租房建设和棚户区改造力度加大,困难户住房租赁补贴制度深化落实,10万低收入居民干脆受益。 公共服务实力不断增加。义务教化均衡发展力度加大,城镇学校学杂费和农村学校学杂费、书费、住宿费全部免除,进城务工人员子女义务教化权利得到确保,农村“普九”债务全部化解;中学阶段教化基本普及;高等教化发展加快,襄樊学院医学院和襄阳汽车职业技术学院获准设立。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稳步推动,城乡卫生服务功能进一步增加,卫生事业发展水

12、平居全省前列,被评为“全国无偿献血先进城市”。省政府下达的安排生育责任目标全面完成。妇女儿童和老年人合法权益得到维护。应急管理、平安生产和消防、食品、药品平安监管全面加强。第六次人口普查取得阶段性成果。 新农村建设取得主动成效。累计投资15.67亿元,大力推动新农村建设,13.38万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和175万人饮水平安问题得到解决,19万个农户用上沼气,全部乡镇和行政村全部通达油(水泥)路和客车,襄南示范区和保康脱贫奔小康试点县建设阅历得到省委、省政府充分确定。 (七)民主法制和精神文明建设得到加强 民主法制建设深化推动。市政府始终自觉接受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和市政协的民主监督,仔细办

13、理人大代表议案、建议和政协建议案、提案;亲密联系工会、共青团、妇联、科协等人民团体,广泛听取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的看法建议,促进了科学决策。加强法制宣扬教化,狠抓依法行政目标考核,各级依法行政水平进一步提高。全面推动政务公开,切实加强廉政建设。深化开展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和信访维稳工作,我市被评为“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优秀市”,信访维稳工作得到中心领导充分确定。 城乡文明程度不断提高。我市被评为“湖北省文明城市”、“全国创建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城市”和“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先进市”。国务院批准我市更名为“襄阳市”。文化体育服务体系建设加强,建成各类城乡文化体育设施2525个。文化体育活动丰富多彩,

14、胜利举办了第十二届省运会和诸葛亮文化旅游节,我市体育健儿和襄阳籍运动员分别在第十二届、十三届省运会和广州亚运会上取得了突出成果。“双拥 ”工作进一步加强,我市被评为“全国双拥模范城市”。 刚刚过去的2022年,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果,地区生产总值按可比口径比上年增长16.2%,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和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分别比上年增长26.3%、45.3%、28.2%和37.8%,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和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均实现两年翻一番;实际利用外资和外贸出口分别比上年增长30%和68.2%;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夫人均纯收入分别比上年增长11.6%和

15、17%;城镇登记失业率限制在4.16%以内。 与此同时,援川、援藏、援疆、统计、审计、物价、人防、气象、档案、史志等各项工作都取得了显著成果。 回顾过去五年的政府工作,主要有以下做法和阅历值得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吸取和坚持:一是立足高远定目标,勇于赶超求发展。几年来,我们坚持高举跨更加展大旗,确定了“四年翻番”的阶段性发展目标,主要经济指标高于全国、全省平均增幅的年度发展目标,以全省争先和三年翻番为重点的县域经济发展目标,提振了信念、鼓舞了士气,凝合了推动跨更加展的强大合力,全市经济摆脱多年低增长逆境,迈入发展的快车道。二是咬定发展不放松,克难奋进往前干。过去五年,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和区域经

16、济竞争的巨大压力,我们始终牢牢抓住发展这个第一要务,迎难而上、克难奋进,以开放的视野、改革的举措、市场的方法抓机遇、突困局、干大事、促发展,围绕扩张经济总量,坚决不移抓招商引资、抓项目建设、抓资本市场;围绕打造工业强市,强力实施“三个百亿”和“双千双百”工程,突破性发展新能源汽车和航空航天等新兴产业;围绕发呈现代农业,大力实施“一百三千”工程;围绕提升服务业,大力实施“旅游活市”战略,突破性发展商贸物流市场主体;围绕提升城市承载功能,大手笔建设开发区、内外环线等一批重大基础设施,为跨越式发展积蓄了能量。三是着眼民生抓发展,促进发展惠民生。始终把改善民生作为一切工作的动身点和落脚点,在加快经济发

17、展、增加经济实力的同时,不断加大改善民生为主的社会建设投入力度,坚持每年下大力办好一批关系民生的实事,下大力解决人民群众普遍关注的民生问题,努力让全市人民享受更多的发展成果。四是坚持不懈抓环境,凝心聚力干事业。把建设服务型政府作为优化环境的中心环节,深化推动“阳光新政”,提高行政服务实力和水平,有力促进了经济社会发展。把执行力建设作为抓落实、促发展的关键举措,通过实施目标管理,建立激励机制,强化效能监察,促进全市各级凝心聚力干事业,形成了全力以赴抓发展、创先争优比贡献、同心同德促跨越的生动局面。 各位代表,过去五年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显著成果,是全市人民团结拼搏、开拓创新、奋勉进取的结果,凝

18、聚着全市人民的才智和汗水。我代表市政府,向全市人民,向全部纳税人,向各位代表、各位委员,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人民团体和驻市单位,向驻襄人民解放军、武警官兵,向全部关切支持襄阳发展的同志们、挚友们,表示诚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回顾过去五年的工作,我们也醒悟地看到,困扰我市发展的冲突和问题仍旧较多,主要是:经济规模和实力与中部地区先进城市相比差距仍旧较大;经济结构不优,工业主导产业竞争力有待提升,新兴产业刚刚起步;农产品加工业不强,农业基础设施仍旧非常薄弱,现代农业还处于初级阶段;现代服务业发展相对滞后,旅游经济刚刚起步;外向型经济、民营经济、县域经济发展水平有待提高;城市功能还不完善,

19、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亟待提速;保障和改善民生的任务还非常艰难;政府自身建设存在薄弱环节,部分政府部门和公务人员的工作作风、服务质量与人民群众的要求相比还有较大差距。对于这些冲突和问题,我们将实行主动有效措施,仔细加以解决。 二、“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指导思想、奋斗目标和战略重点 将来五年是我市跨更加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市政府依据市委十一届十二次全会关于制定襄阳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精神,制定了襄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提请大会审议。 “十二五”期间,我市处于跨更加展的战略机遇期。工业化、城镇化的快速推动,蕴含着巨大的投资、开发机遇和发展

20、空间;尤其是国家实施促进中部崛起战略、振兴老工业基地以及南水北调工程生态补偿,为我们带来了很多政策机遇;省委、省政府大力推动省域副中心城市建设、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建设和汉江流域综合开发,为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创建了前所未有的“小气候”;国际和国内发达地区产业转移步伐日益加快,为我们加速要素集聚、扩张经济总量,带来了许多商机;经过“十一五”时期的建设,我市搭建了两个国家级开发区、13个省级开发区等发展平台,培育了一批优势产业和优势企业,加快了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步伐,为跨越式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十二五”时期各种机遇密集叠加,形成了一个大有可为的黄金发展期。我们必需非常珍惜机遇,牢牢抓住机遇,切好用

21、好机遇,奋力推动全市经济社会新跨越,开创富民强市新局面。 基于此,纲要(草案)提出了我市“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和奋斗目标。 指导思想是:深化实行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省委九届九次全会、省委工作会和市委十一届十二次全会精神,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为主线,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动身点和落脚点,加快经济结构调整优化,推动改革开放和科技创新,努力建成全国重要的汽车及零部件生产基地、高新技术产业基地、新能源汽车产业基地、航空航天产业基地、现代农业基地、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和物流基地、区域性旅游目的地和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核心基地,进一步增加产业集聚力、科技创新力、环境承载力、文化软实力,把

22、襄阳建设成为综合实力强、辐射带动力大的省域副中心城市,全省重要的核心增长极,鄂豫陕渝毗邻地区的中心城市。 奋斗目标是: 综合经济实力明显提升。三次产业结构由15.2:51.9:32.9调整为7.6:55:37.4,初步形成具有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50%左右。2022年,全市生产总值达到3500亿元,力争4000亿元;地方一般预算收入达到132亿元;五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达到8500亿元以上,力争达到9800亿元。 城乡现代化建设水平明显提升。构建以中心城市为龙头、大中小城市同步推动、协调发展的城乡一体化发展格局,打造现代化中心城市,形成经济

23、旺盛、功能完善、特色显明的城镇体系,城镇化率达到55%以上。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显著改善,15%的村建成社会主义新农村。 民生保障水平明显提升。构建和谐社会走在全国前列,成为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居民收入持续增长,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夫人均纯收入年均增幅分别达到12.6%和12.8%。城镇登记失业率限制在4.5%以内。覆盖城乡的基本社会保障体系全面建立。逐步解决城镇中低收入家庭的住房困难,城镇家庭入住保障性住房的比例达到15%。物价涨幅限制在全省平均水平以下。城乡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华蜜指数明显提升。 可持续发展实力明显提升。人口自然增长率限制在7左右;完成国家下达的耕地和基本农田爱

24、护任务;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达到 12%,万元生产总值能耗下降17%;单位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降低18%,氮氧化物、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和氨氮排放量限制在省定目标以内,城市生活污水处理率和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置率分别达到95%以上和90%,森林覆盖率达到45%以上,建成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和国家生态园林城市,让山更绿、水更清、天更蓝。 围绕上述指导思想和奋斗目标,“十二五”期间突出抓好八项战略重点: (一)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 超常规发展工业。以建成现代工业新城为目标,大力实施“工业强市”战略。做强龙头产业汽车产业,壮大食品、纺织、装备制造、建材冶金四大支柱产业,提升化工、医药、电子电器三大优

25、势产业,突破性发展新能源汽车、航空航天、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节能环保、新材料、生物技术等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力争到2022年,龙头产业汽车工业产值突破2500亿元,食品工业成为千亿产业,新兴产业产值突破千亿元。形成2家过500亿元、10家过100亿元、10家过50亿元、100家过10亿元的骨干企业群;促进国家级襄阳高新区跻身全国20强,国家级襄阳经济技术开发区成为千亿级开发区,县市区开发区工业产值均突破300亿元。 加快发呈现代农业。以建成全国重要的优质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为目标,加快推动农业生产大市向现代农业强市跨越。突破性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培植和引进一批产销过10亿元、50亿元乃至

26、过百亿元的龙头企业,创建一批百亿加工园区和百亿加工县市。根据“优质化、规模化、标准化、专业化”的要求,重点建设小麦、水稻、油料、蔬菜、茶叶、干鲜果、烟叶、棉花、畜禽和种子(种畜)等十大农产品生产板块;巩固提高国家商品粮基地建设水平,建成全省乃至全国知名的规模化畜禽养殖基地、特色淡水渔业基地和特色林产品生产加工基地。努力实现百亿斤粮食产能、千万头牲畜出栏量和千亿元农产品加工产值的发展目标,为建成千亿元林产业奠定坚实基础。 突破性发呈现代服务业。一是突破性发展文化旅游业。大力实施“旅游活市”战略,强化襄阳市区旅游龙头地位,重点建设古隆中、习家池、襄阳古城、岘山森林公园、鹿门山以及南漳古山寨、保康九

27、路寨和谷城大薤山(南河)八大景区,规划建设鄂西北旅游服务中心,努力把襄阳建成区域性旅游目的地和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核心基地。二是加快发呈现代物流和商贸服务业。依托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促进现代物流和商贸服务业突破性发展,逐步把我市建成全国物流信息交换中心、中部地区物流节点城市和鄂豫陕渝毗邻地区商贸物流中心。三是大力发展新兴服务业。以建设区域性信息服务中心节点城市为目标,推动“数字襄阳”和“智能城市”建设,加快发展信息服务业。主动发展创意产业、应用软件开发和服务外包产业、通用航空服务业、社区服务业,以及工程询问、科技服务、市场中介、法律、会计、评估等中介服务业。四是规范发展房地产业。仔细执行国家房地产

28、政策,重点建设公租房为主的保障性住房、经济适用房和一般商品房,努力缓解中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有序发展。 (二)加强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建设 抢抓国家加大交通建设力度的机遇,加快建设高速铁路、高速马路、县乡马路、汉江航运和机场口岸为重点的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支持建成郑(州)渝(重庆)高速铁路,争取建设西(安)武(汉)高速铁路,提升我市区域交通枢纽地位。抢抓我国将来十年大兴水利的重大机遇期,加快建设农田水利、防洪设施和城乡供排水设施,构建现代水利体系。抢抓国家加强能源建设的机遇,加快发展能源产业,大力发展火电、水电、生物质能和太阳能;加快改造城乡电网,建设坚毅智能电网;加快推动煤

29、炭供应基地、储运中心和油气设施建设,增加能源保障实力。 (三)加速城镇化和城乡一体化进程 加快构建充溢活力的城镇体系。着眼于建设区域性中心城市,依托山、水、城、洲、文化资源禀赋和内外环线,大手笔、高品位规划建设新襄阳,构建“一线穿珠、二线环绕,一江(汉江)两河(唐白河、小清河)两山(岘山、鹿门山)”和“一洲(鱼梁洲)四城(襄城、樊城、襄州、东津)”的空间布局,依托近郊城镇规划建设卫星城市,推动南漳、宜城与市区一体化,努力把襄阳建成经济旺盛、功能完善、环境美丽、宜居宜业宜旅的现代化大城市。支持枣阳建成50万人以上的中等城市,支持谷城、老河口组团发展为50万人以上的中等城市,支持保康建成生态旅游、

30、现代农业和农产品加工基地,支持 12个全省城乡一体化试点镇建成5万人左右的小城市。创新体制机制,完善政策措施,提升城镇功能和产业集聚度,引导农村人口向城镇有序转移。 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大力推动中心村建设,建成一批农村新型社区,逐步实现农村基础设施城镇化、生活服务社区化、生活方式市民化、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突出抓好襄南、鄂北和石花示范区,汉江、铁路和国省道沿线试点村,以及“口子镇”、乡镇政府所在集镇为重点的新农村建设,带动全市新农村建设上水平。 (四)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大力支持县域经济跨越式发展。每个县市区形成1-2个竞争力强的主导产业,建成一批税收过千万元、过亿元的骨干企业,力争1-2个

31、县市区进入“中部百强县市”行列,3-4个县市区进入全省县域经济发展20强。完成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和扶贫开发政策连接,加大对革命老区、少数民族地区和贫困山区的扶持力度,帮助36.9万农村贫困居民摆脱贫困;扎实开展援藏、援疆工作。根据国家和省主体功能区规划要求,优化国土空间布局。 (五)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 严格落实节能减排目标责任制,大力实施节能减排工程,确保节能减排目标全面实现。实行最严格的土地、水资源管理制度,促进集约节约用地、用水。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抓好国家再生资源试点城市建设,打造节能产业园区和再生资源基地;提倡绿色消费,建设低碳城市。加强生态环境爱护与建设,严格实

32、施项目建设环评制度,汉江干流水质稳定在省控功能区划标准以上;有效限制温室气体排放,改善大气环境质量;全面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防治农业面源污染;大力发展碳汇林,主动创建国家和省级自然爱护区,加强自然林区、重要水源涵养区、石漠化地区的生态爱护和治理,促进生态修复。 (六)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加快推动创新型襄阳建设。大力普及科学技术,着力营造创新氛围。建立多元化投融资体系,确保科技创新投入持续增长。完善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力争在促进新兴产业领域科技创新、培育创新型企业以及争创国家和省级技术研发机构上实现大突破,把国家级高新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建成全省科技创新和

33、新兴产业发展示范区。 加快推动教化改革和发展。坚持教化优先发展的方针。基本普及学前教化。初步实现县域义务教化均衡发展。全面普及中学阶段教化。加快发展特别教化。主动发展民办教化。大力发展高等教化和职业技术教化,努力把襄樊学院建成具有特色优势的综合性高校,把襄樊职业技术学院建成一流的国家示范职业技术学院,加快建设襄阳汽车职业技术学院和襄樊学院理工学院,主动创建国家和省级中等职业示范学校。 加快实施“人才强市”战略。创新人才培育、选拔、激励和评价机制,形成有利于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良好环境。着力引进、培育、聚集一大批精通国际规则、具有世界眼光的高层次领军人才、创新人才和团队,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供应有力

34、的人才和智力支撑。 加快发展文化事业。适应群众精神文化需求新改变、新要求,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大力支持创作先进文化精品。深化推动全国文明城市和全省文化事业示范基地创建工作,加强文化体育设施建设,旺盛城乡公益性文化体育事业,丰富社会文化生活,全面提高城乡居民文明素养。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加快建设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产业基地和产业集群。 (七)深化推动改革开放 深化推动各项改革。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激励全民创业,突破性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深化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造,完善国有资产管理制度,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稳定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推行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完善集体林权制度,抓好国有农场体制改革,

35、完善农村公益性服务“以钱养事”新机制,增加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活力。加快推动投资融资体制改革,着眼于建设区域性金融中心,大力发展银行、证券、保险等各类金融组织,完善地方投融资平台,形成多元化、高效率的融资服务体系,力争在推动企业上市和债券融资上实现大突破。根据中心和省统一部署,推动水、电、气、热等资源性价格和环境收费改革,促进可持续发展。加快推动政府自身改革,以“阳光新政”工程化为重点,加快转变政府职能,着力建设服务型政府。以加强目标管理为重点,深化政府管理创新,着力建设效能政府;健全公共财政体制,强化财政收支管理;加强廉政建设,树立廉洁从政、勤政为民的政府形象。 主动扩大对外开放。加大对外交往

36、沟通力度。加快发展外向型经济。坚决不移地强化招商引资,推动项目建设,科学谋划实施一批关系全局和长远发展的重点项目,确保“十二五”规划项目库入库项目总投资达到2万亿元以上;抢抓国内外产业转移和央企扩张机遇,力争把我市建成全国知名的承接产业转移基地、中心企业战略布局的重点区域。大力发展国际贸易,加快建设优势产品出口基地,着力培育出口品牌和骨干企业;加强保税库和监管库建设,主动申报建设保税物流中心;完善铁路、马路口岸功能,争取设立航空和水运口岸,优化开放环境。实施“走出去”战略,激励企业利用国外资源和国际市场加快发展。 (八)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 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公共财政优先方向。实行更加主动

37、的就业政策和措施,促进社会充分就业,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建立健全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全面推动城镇企业职工养老保险省级统筹和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保险市级统筹,完善城乡居民医保制度,全面推行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和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健全城乡一体化社会救助体系。合理调整收入安排关系,仔细落实国家收入安排政策,动态调整最低工资标准,帮助低收入家庭开拓增收渠道,创建条件增加居民财产性收入。以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为目标,推动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建立健全覆盖城乡的公共卫生服务、医疗服务、医疗保障和药品供应保障体系,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加强人口和安排生育工作,稳定低生育水平,提高诞生人

38、口质量,促进诞生人口性别比趋于正常。大力发展老龄事业、妇女儿童事业和残疾人事业。 推动社会管理创新。建立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加的社会管理格局,创新社会管理体制。加大城市社区和农村新型社区建设力度,培育发展各类社会组织,提高社区自治水平。完善社会冲突纠纷调处机制,切实加强信访维稳工作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着力建设“平安襄阳”。广泛开展法制宣扬教化,坚持依法行政,促进司法公正,打造法治政府,建设“法治襄阳”。加强防灾、抗灾、减灾和救灾体系建设。建立健全公共平安事务预警应急机制,提高紧急应对实力。仔细落实企业平安生产主体责任,加强平安生产监察监管实力建设,确保平安生产主要指标限制在省政

39、府下达目标以内。狠抓消防、食品、药品及医疗平安监管,爱护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平安。加大人防工程和国防后备力气建设力度,加强“双拥”工作,巩固军政、军民团结好局面。依法管理民族和宗教事务,促进各民族团结和谐。 三、2022年政府工作目标和任务 2022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的起步年,市政府将紧紧依靠市委的坚毅领导和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支持,团结和带领全市人民,高举跨更加展旗帜,强化跨更加展举措,奋力实现“十二五”良好开局。 今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4.5%以上,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20%以上,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0%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20%以上,实际利用

40、外资和出口额分别增长15%和20%,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增长21%以上,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夫人均纯收入分别增长11%和10%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限制在4.5%以内。全面完成省政府下达的安排生育、节能减排等约束性目标。 为实现上述目标,我们将重点做好八个方面的工作: (一)大力推动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 切实把转变发展方式的措施落实到支撑科学发展的项目上来,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突破千亿元。 加快建设重点项目。重点抓好166个亿元以上项目建设,突出抓好43个投资过10亿元的重大项目,完成亿元项目投资400亿元以上,新投产项目60个以上。争取郑(州)渝(重庆)高铁襄阳段开工建设,支持开展西(安)武(汉

41、)高铁襄阳段规划探讨;争取新集电站开工建设,大唐热电项目获得国家批准。强化项目建设推动措施,严格考核各地用地量、中长期贷款增量、用电报装量和接电量以及与投资相关税收增量,加大项目建设推动力度。 抢抓国家投资项目。抓紧与中心主动的财政政策对接,加大中心和省投资项目争取力度,力争在“三农”、水利、教化、卫生、城乡社保、城乡居民医保、保障性住房、城市交通和新兴产业等方面,有一大批项目列入国家和省投资安排。确保我市在全省争取中心和省项目、资金的份额不减,力争稳中有升。 抢抓重大招商项目。进一步完善招商工作机制,狠抓驻点招商、专业招商、以商招商,激励全民招商。加强与有重组扩张安排的央企对接,与实施产业整

42、体转移的发达地区对接,与找寻项目的发达地区民间资本对接,与寻求扩张的国内外大公司对接,全力引进大企业,建设大项目,力争每个县市引进1个投资过10亿元、2个投资过5亿元的工业项目,全市招商项目投资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达到35%。全面落实相关政策,激励全民创业,促进民间投资,加快发展非公有制经济,使之成为项目兴市的重要力气。 保障项目建设要素供应。主动争取金融机构支持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产业发展和项目建设。争取一批新的股份制银行和村镇银行正式运行,主动引进创投公司、担保公司、信托公司、小额贷款公司,运用多种金融工具,扩大金融市场规模。力争金融机构贷款余额突破900亿元。争取在推动企业上市和进军

43、“新三板”市场上取得突破,抓好中小企业集合债和市城投债二期发行工作。做强城投和旅投公司,争取交通投资公司正式运作,优化投融资平台。强化集约节约用地,促进工业项目建设多层厂房;整治违法用地,抓好土地整理,盘活存量土地,加大建设用地报批力度,保障重点项目用地需求。 (二)强力实施“工业强市”战略 大力推动“双千双百”工程,加快建设千亿产业和千亿开发区,加快打造百亿企业和百亿园区。 加速推动产业扩张。力争完成工业项目投资530亿元以上,强力推动结构调整,扩张产业规模。全面落实与东风公司的战略合作协议,全力支持东风公司加快实施高档乘用车和发动机扩能等一批总投资120多亿元的项目;依托东风整车产能优势,

44、突破性发展汽车零部件产业。以建设国家军民结合产业基地为契机,主动争取中航工业集团、航天科技集团、兵器工业集团、兵装工业集团、新兴际华集团加快实施在我市总投资200多亿元的项目。加快建设龙蟒集团磷酸盐、美亚达公司彩涂铝板、襄大农牧公司冷鲜食品加工等72个投资过亿元的支柱产业项目,壮大汽车、食品、纺织、建材冶金、化工、医药、电子电器、装备制造和能源电力等支柱产业集群。力争九大产业产值突破2800亿元。加快实施新兴产业行动安排,突出抓好东风新能源客车、新日电动车、珠江数控机床、高迪数码相机、中日龙工业机器人等33个投资过亿元的新兴产业项目建设,促进新能源汽车、航空航天、高端装备制造、新一代信息技术、

45、节能环保、新材料等新兴产业突破性发展;加快建设国家新能源汽车产业示范基地和国家动力蓄电池检验检测中心,抓好国家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推广示范城市试点工作,带动新能源汽车整车及电池、电机、电控等关键部件研发生产,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加速推动企业成长。深化实施企业成长工程和全民创业工程,促进中小企业加快成长;实施大企业培育安排,支持骨干企业做大做强。力争今年销售收入2000万元以上的规模企业新增170户,达到1100户;产销过亿元和10亿元的企业分别新增40户和8户,促进骆驼集团、奥星粮油、中航精机3家企业产销突破50亿元。实施“质量兴市”战略,力争新增一批省级以上精品名牌产品和驰名商标。加强工业企业

46、公共信息化服务平台建设,加快推动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强化煤电油气运等要素协调,加快建设储煤中心和稳定的煤源基地,加强城乡电网建设,想方设法满意工业运行需求。 加速发绽开发区。抓紧做好高新区扩区规划编制和报批工作,拓展发展空间,力争在引进世界500强、中国100强企业上取得新突破。抓紧编制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发展规划,加快提升深圳工业园产业集聚功能,力争新增注册投资过亿元的工业项目20个以上,新投产项目30个以上。加快建设余家湖工业园和航空航天工业园基础设施。大力发展新兴重工工业园、江山重工产业园、华中制药产业园、三环襄轴工业园、同济堂产业园、奥瑞那国际光电子产业园等特色产业园区。支持县市开发区

47、加速向百亿园区迈进。 (三)加快发呈现代农业 深化实施“一百三千”工程,加快推动百亿斤粮食产能、千万头家畜养殖实力、千亿元农产品加工业和千亿元林产业建设。 加快推动农产品加工业突破性发展。支持市级以上龙头企业以品牌为标记、以产权为核心、以深加工为目标加速扩张,引进一批知名企业开工建设,促进相关产业加速整合,力争创建 1-2个百亿加工县市、2-3个省级林业科技产业园区,着力打造全国知名的农产品品牌。全市农产品加工产值达到750亿元。 加快推动农业板块基地建设。大力实施百亿斤粮食产能建设工程,启动“一江(汉江)一岗(鄂北岗地)”综合开发,粮食总产稳定在90亿斤以上。扩大蔬菜复播和油料种植面积,主动

48、发展烟叶、棉花、水果、茶叶、食用菌等特色产业,加快建设木本油料林、生物质能源林、速生丰产林、高效经济林等林业板块基地。突破性发展畜禽养殖业,创建一批全省重点养殖园区,建成4个畜牧大县、5个生猪调出大县、10个畜牧养殖大镇。主动探究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促进农业规模化经营。大力实施农夫专业合作社“一村一社”发展安排和示范社建设工程,提高农业和农夫组织化程度。 加快推动农业科技创新。大力推广运用优质良种,集成应用先进生产技术,抓好全国农机化示范区项目建设,提高农业生产科技含量。以创建全国农业标准化示范市为目标,抓好43万亩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加强农产品质量平安检测,新增有机、绿色、无公害农产品认证标识40个。抓住国家支持生物育种业发展的契机,力争在发展粮油作物育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策划方案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