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国学经典《大学》.docx

上传人:h**** 文档编号:11901465 上传时间:2022-04-23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33.1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国学经典《大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2022国学经典《大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2国学经典《大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国学经典《大学》.docx(9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2022国学经典大学篇一:国学经典之大学 国学经典之大学十二句 编者:金涛 一 【原文】 大学之道(1),在明明德(2),在亲民(3),在止于至善。 【译文】 大学的宗旨在于弘扬人人本有的光明德性,在于使人弃旧图新,在于使人达到最完善的境界。 【评析】 出自礼记.大学。此句意在阐明所有博大的学问,都是为了彰明人类天赋的光明正大的德性。如果从教育上来讲,也体现了教育的最终目的在于彰明人的光明正大的德性,通俗来说,就是教育的最终目的还是为了教人如何做人。在我们现代教育专业化的今天,往往忽视了教育的本身是为了做人,因此此句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当然要达到至善的境界,即完美的境界,需要不断的推陈出新,不断

2、的学习新的东西。以学习新知识为手段,以彰显光明德性为目的,就能达到至善至美的境界。(金涛) 【参考】 朱熹.四书章句集注M.北京:中华书局.1983. 二 【原文】 知止(1)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2),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 (3),虑而后能得(4)。 【译文】 确定自己的目标才能够志向坚定;志向坚定才能够镇静不躁;镇静不躁才能够心安理得;心安理得才能够思虑周祥;思虑周祥才能够有所收获。 【评析】 出自礼记.大学。此句意在强调每个人都应该确定自己的人生目标,自己要明白自己应该去往何处,强调了人生志向的重要性。当然,仅仅有志向还不够,还必须志向坚定,因为志向坚定是取得成功的首要条件。任何成大事

3、者,都必有崇高的志向和坚定的毅力,只有志向坚定才能够镇静不躁,才能心安理得,才能思虑周详,最终才能实现理想,获得成功。作为大学生朋友们,大家现在应该做的就是确定自己的人生理想并坚持自己的人生理想,终有一天你会实现理想,收获成功。(金涛) 【参考】 朱熹.四书章句集注M.北京:中华书局.1983. 三 【原文】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1),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2)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 (3)。致知在格物(4)。 【译文】 古代那些想弘扬光明正大品德于天下 的人,必须要治理好自己的国家;要想治理好自己的国家,先要管理好

4、自己的家庭和家族;要想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和家族,先要修养自身的品性;要想修养自身的品性,先要端正自己的心思;要想端正自己的心思,先要使自己的意念真诚;要想使自己的意念真诚,先要使自己获得知识;获得知识的途径在于认识、研究万事万物。 【评析】 出自礼记.大学。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儒家的伦理政治。其内在的逻辑不是简单的由修身到齐家到治国到平天下。而是一个递进蕴含的关系,即要做到齐家必须先修身,要做到治国必须先要修身、齐家。因此修身贯穿于始终, 是实现治国平天下的必要条件。修身,就是修养自身的品性,就是要做一个有道德修养的人。有道德的理想人格具体表现在行为节操之中,可行为节操由意念志向所决定,如

5、果意念夹杂着恶念。就表现在行为节操不符合道德规范。所以要做道德高尚的人,必须端正自己的心思,必须要做到意念真诚。人们常常觉得只要自己的意念真诚就可以达到修身的目的,这样就得出意念决定论,常常忽略了最后两句“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即做到意念真诚,要做到端正心思已达到修身的目的,必须要不断学习新知识。如何获得新知识呢?必须认识、研究万事万物。通过这段话我们可以了解到“修身”不仅仅是“意念”的问题,不仅仅是“心诚”的问题,而是实实在在的行动,这行动就是不断的研究万事万物,在对万事万物的研究中获得做人的道理。而只有弄明白了做人的道理,并身体力行,修养自己的品性,才能够完成“治国、平天下”

6、的人生事业。(金涛) 【参考】 朱熹.四书章句集注M.北京:中华书局.1983. 四 【原文】 物格(1)而后知至,知至(2)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注释】 (1)物格:通过对万事万物的认识、研究。 (2)知至:获得知识。 【译文】通过对万事万物的认识、研究后才能获得知识;获得知识后意念才能真诚;意念真诚后心思才能端正;心思端正后才能修养品性;品性修养后才能管理好家庭和家族;管理好家庭和家族后才能治理好国家;治理好国家后天下才能太平。 【评析】 出自礼记.大学,这段话是对上一段话相对的复述。上一段话说明要明明德平天下,最终推到人要学

7、习掌握知识,明白事理,修身养性,培养道德情操。而这段话强调通过学习,修养学问道德,建立自己的道德人格,有仁德修养的人是治国、平天下的基础,也是关键。两段话在说理逻辑上只是修辞手法上的先后而已,都阐述的是治国平天下的道理。(金涛) 【参考】 朱熹.四书章句集注M.北京:中华书局.1983. 五、 【原文】 自天子以至于庶人(1),一是(2)皆以修身为本(3)。 【译文】 上自国家元首,下至平民百姓,人人都要以修养品性为根本。 【评析】 出自礼记.大学。儒家文化强调修身为本,认为修身是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根本。如果忘记了此根本,就是舍本逐末,就会做不好任何事情。 (金涛) 【参考】 朱熹.四书章句

8、集注M.北京:中华书局.1983. 六、 【原文】 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谦。故君子必慎其独也!小人闲居为不善,无所不至,见君子而后厌然,掩其不善而著其善。人之视己,如见其肺肝然,则何益矣?此谓诚于中,形于外,故君子必慎其独也。 【注释】 篇二:国学经典大学 大学经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知止而后能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9、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自天子以至于庶人,一是皆以修身为本。 其本乱而末治者否矣。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 此谓知本,此谓知之至也。 大学的译文 大学的宗旨在于弘扬光明正大的品德,在于使人弃旧图新,在于使人达到最完善的境界。知道应达到的境界才能够志向坚定;志向坚定才能够镇静不躁;镇静不躁才能够心安理得;心安理得才能够思虑周祥;思虑周祥才能够有所收获。每样东西都有根本有枝未,每件事情都有开始有终结。明白了这本末始终的道理,就接近事物发展的规律了。古代那些要想在天下弘扬光明正大品德的人,先要治理好自己的国家;

10、要想治理好自己的国家,先要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和家族;要想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和家族,先要修养自身的品性;要想修养自身的品性,先要端正自己的心思;要想端正自己的心思,先要使自己的意念真诚;要想使自己的意念真诚,先要使自己获得知识;获得知识的途径在于认识、研究万事万物。通过对万事万物的认识、研究后才能获得知识;获得知识后意念才能真诚;意念真诚后心思才能端正;心思端正后才能修养品性;品性修养后才能管理好家庭和家族;管理好家庭和家族后才能治理好国家;治理好国家后天下才能太平。 上自国家元首,下至平民百姓,人人都要以修养品性为根本。若这个根本被扰乱了,家庭、家族、国家、天下要治理好是不可能的。不分轻重缓急,本末倒置却想做好事情,这也同样是不可能的! 这就叫做抓住了根本,这就叫知识达到顶点了。 篇三:经典国学大学本文来源:网络收集与整理,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谢谢!第9页 共9页第 9 页 共 9 页第 9 页 共 9 页第 9 页 共 9 页第 9 页 共 9 页第 9 页 共 9 页第 9 页 共 9 页第 9 页 共 9 页第 9 页 共 9 页第 9 页 共 9 页第 9 页 共 9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工作计划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