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行政学完整版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公共行政学完整版课件.ppt(355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公公 共共 行行 政政 学学Public Administration 第一章第一章 行政组织架构行政组织架构1231. 1 行政组织架构概述1. 2 行政组织的类型 1. 3 行政组织的编制管理行政组织是公共行政活动的载体,行政组织的架构对整个公共行政活动来说显得尤其重要,直接决定着公共行政的效率。1.11.1 行政组织架构概述行政组织架构概述1.1 行政组织架构概述(1.1.1)行政组织的概念内容)行政组织的概念内容狭义的行政组织是指依法组建的行使国家行政权力、管理国家行政事务和社会公共事务的机构体系。广义的行政组织,除了行政机关外,还包括立法、司法、企业、事业等部门及社会团体中具有行政性
2、职能的机构。本书所讲的是静态的狭义的行政组织行政组织的要素有形要素行政组织成员行政组织财物无形要素法律制度组织目标权责关系运行机制行为方式价值观念行政组织的特征行政组织的特征政治性社会性权威性法治性系统性发展性1.1.2 行政组织架构的概念内容行政组织架构的概念内容行政组织架构,是指人们对行政组织内的要素及要素间关系的一种主观映射,以及通过一定路径、借助一定机制,在预期效果的指导下对行政组织进行构建。 行政组织架构的类型直线集权型直线参谋型直线职能型直线综合型直线分权型 行政组织架构的依据国家行政组织架构的基础宪法法律关于行政组织的专项法律其中以行政组织法最为常见 1 2 3 4 5 6行政组
3、织架构的原则服务原则职能原则统一原则系统原则效能原则法治原则行政组织的架构要遵循的法定程序: 提出设置特定行政组织的创议案 审议创议案的合法性和合理性 决定设置与否 正式设立1.2.1 官僚制行政组织官僚制行政组织1.2 行政组织的类型行政组织的类型官僚制行政组织是按法理原则建立起来的合理化、合法化的理想组织形式。官僚制行政组织的特征官僚制行政组织的特征官僚制行政组织的特征自上而下的等级体系强调组织的专门化靠规章制度进行管理非人格化的组织管理有正规的书面文件和档案制度 1.2.2 新型行政组织新型行政组织 (1 1)任务型行政组织)任务型行政组织所谓任务型组织,是为了解决超出常规组织的解决能力
4、的新任务或者未来可能出现的任务而设立的,通过正式途径和非正式途径获取组织资源,以解决任务为存在目标,随着任务的完成而按事先设定好的程序予以解散的组织。 任务型组织的特征任务型组织的特征15432任务导向性临时性高效性专业化的随机性对外部资源的依赖性强 (2)合作制组织)合作制组织合作制组织是建立在信任的基础之上,由于组织成员的相互信任而产生了合作行为的普遍化并进而形成了合作制度、机制以及网络式结构的组织形态。 合作制组织的特征合作制组织的特征组织成员具有自主性与组织的开放性合作制组织对环境具有高度适应性合作制组织具有非中心化的结构合作制组织具有常态化的组织变革组织成员个人目标具有一致性组织运作
5、规范化程度低组织内外人际关系的无差别化 1.3 行政组织的编制管理行政组织的编制管理1.3.1 行政组织编制管理的内涵及意义行政组织编制管理的内涵及意义行政组织编制管理就是指为有效控制机构设置和人员配备,按法律规定的制度和程序对行政组织的机构做出设计、对组织人员的结构和数额加以控制的管理活动。行政组织编制管理的意义行政组织编制管理的意义行政组织编制管理的意义它是建立精干而高效的行政组织体系的重要前提。它是密切 政府与群众关系的重要手段。它有助于节省财政支出。编制管理是理顺行政管理体制的有效措施。1.3.2 行政组织编制管理的原则与内容行政组织编制管理的原则与内容行政组织编制管理的原则职能原则精
6、兵简政原则统一原则变化性和稳定性兼顾的原则加强编制立法的原则行政组织编制管理的内容职能管理机构管理人员编制管理复复 习习 重重 点点1 1行政组织的内涵、要素与特征。行政组织的内涵、要素与特征。 2 2中国行政组织与其他社会组织的区别。中国行政组织与其他社会组织的区别。 3 3行政组织架构的内涵、类型与原则。行政组织架构的内涵、类型与原则。 4 4官僚制组织、任务型组织和合作型组织官僚制组织、任务型组织和合作型组织 各自的内涵与特征。各自的内涵与特征。 5 5行政组织编制管理的内涵、原则和内容。行政组织编制管理的内涵、原则和内容。 公公 共共 行行 政政 学学Public Administra
7、tion 第2章 行政权力 2. 1 行政权力概述 2. 2 行政权力的配置 2. 3 行政权力的行使2.1 2.1 行政权力概述行政权力概述 2.1.1 行政权力的内涵与特征行政权力的内涵与特征 行政权力是政治权力的一种,是政府为了有效执行国家意志而依据宪法原则对全社会进行管理的能力。 行政权力的特征行政权力的特征 公共性执行性强制性一元性时效性膨胀性 2.1.2 行政权力的内容行政权力的内容行政司法权 行政权力的内容行政立法权 行政决策权行政组织权行政命令权行政强制执行权行政检查监督权行政决定权 行政处罚权 2.1.3 行政权力的结构行政权力的结构行政权力的结构是指建立在行政权力分工基础之
8、上的行政权力整体性的关系状态和有序性的活动过程。它既包括静态结构和动态活动过程 。行政权力的静态结构行政权力与其形式主体结合之后,所形成的整体性网络关系的架构状态。行政权力的动态结构行政权力作用的方向、方式、轨道、层次、时间和结果等要素结合在一起所构成的权力运行模式。2.1.4 2.1.4 行政权力的存在形态行政权力的存在形态抽象行政权力就是行政组织中对处理一切行政问题起支配作用的、具有充分法制保证的规范性权力。它通过法律、规章、制度等形式,对行政组织的性质、存在形式和运行机制进行确认。它表现为一种规范化、制度化的权力。具体行政权力是指行政组织在法律、规章、法规、制度等框架下,由个人或个性化的
9、机构或部门所执掌的,并用来处理具体行政事务的权力2.2 2.2 行政权力的配置行政权力的配置 行政权力配置是指行政权力在行政组织中不同层次上的配置。在结构上表现为行政组织的分化,在功能上表现为行政组织的分割。行政权力的配置在行政组织中主要表现为行政机构设置。行政权力配置的方式结构性配置(纵向配置)中央政府权力配置地方政府权力配置功能性配置(横向配置)国务院 2.2.2 行政权力配置的途径行政权力配置的途径行政权力配置的途径(1)自上而下的行政授权(2)上级向下级的权力下放 (3)政府向社会的权力外放(4)分工基础上的地方自治(5)通过契约外包进行的行政委托 (6)行政权力的合理再配置2.2.3
10、 2.2.3 行政权力配置的原则行政权力配置的原则行政权力配置的原则合理合法的原则职责与权力分明的原则责任、权利、利益相一致的原则 权力配置内容全面的原则2.3 2.3 行政权力的行使行政权力的行使行政权力的行使是指行政权力通过行政主体作用于行政客体,以实现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的过程。 2.3.1 2.3.1 行政权力行使的范围与原则行政权力行使的范围与原则(1)行政权力行使的范围)行政权力行使的范围15432政府若不干预就会影响社会发展和国家安全的重大问题;政府可以通过行政、经济、法律等手段进行宏观调控的领域;没有超出法律规定的公民私人领域;对于社会不能自行解决或成本过高的问题,政府必须进行适
11、当的干预。市场失灵的社会领域;行政权力行使的原则以民意为基础的原则以政策为依据的原则以法律为准绳的原则 2.3.2 2.3.2 行政权力行使的手段行政权力行使的手段行政规划 行政权力行使的手段强制性非强制性行政命令行政征收行政处罚行政强制行政指导行政合同 2.3.3 行政权力行使的程度 行政权力行使的程度是指行政客体对行政主体服从情况的差别,表示了行政权力行使过程中不同的实现程度,是成功的权力行动与行使的权力行动之间的比率。它是行政权力关系的一种表现形式。公公 共共 行行 政政 学学Public Administration 第3章 行政资源3. 1 人力资源管理3. 2 财力资源管理3. 3
12、 物力资源管理3. 4 信息资源管理 广义上:人力资源泛指一切可能成为生产性要素的人口,它既包括在现有生产过程中投入的劳动力人口,也包括即将进入生产过程的潜在的劳动人口和暂时失去工作职位但仍有劳动能力的失业或待业人口等。 狭义上:人力资源指一个国家、一个地区乃至一个组织在一定时期能够作为生产性要素投入到社会财富创造过程中的所有劳动力人口的总和。3.13.1 人力资源管理人力资源管理 3.1.13.1.1 人力资源管理概述人力资源管理概述 人力资源的内涵人力资源的内涵 人力资源的特征人力资源的特征人力资源的特征社会性能动性时效性持续性资本性 3.1.13.1.1 人力资源管理概述人力资源管理概述
13、 人力资源管理的内涵人力资源管理的内涵 罗纳德 舒勒 :人力资源管理是采用一系列管理活动来保证对人力资源进行有效的管理,其目的是为了实现个人、社会和企业的利益。 加里德斯勒 :人力资源管理即人事管理,是指“为了完成管理工作中涉及人或人事方面的任务所需要掌握的各种概念和技术”。斯托瑞:人力资源管理是用来显示管理人合法性的一种不同方法,而不是作为工具或手段存在的。 3.1.13.1.1 人力资源管理概述人力资源管理概述 人力资源管理的特征人力资源管理的特征(1)在管理理念上:“以人为本”,强调把人作为管理活动的核心和组织最重要的资源,重视人的作用,尊重人的需要,注重激励和引导,通过发挥个人的主动性
14、、积极性和创造性,更好地实现组织目标。(2)在管理内容上:增加人力资源的预测与规划、员工职业生涯发展管理、人员测评与甄选、人力资源的开发培养等,强调人才开发、行为管理和员工的终身教育与自我完善。(3)在管理地位上:人力资源愈来愈成为组织生存与发展的重要战略资源,人力资源管理也具备了决定组织命运的战略性地位。 3.1.2 3.1.2 公共行政中的领导公共行政中的领导 行政领导的内涵与特征行政领导的内涵与特征行政领导,就是指在公共行政组织中,经选举或任命而享有法定权威的领导者,依法行使行政权力,为实现一定行政目标,所进行的组织、管理、决策、指挥等的行为过程。行政领导的特征(1)执行性(2)政治性
15、(4)综合性(3)权威性行政领导的作用(1)行政领导贯穿于公共行政的全过程(2)行政领导是公共行政协调统一的保证(3)行政领导是公共行政得失成败的关键 行政领导的作用行政领导的作用行政领导者的素质(1)政治素质(2)品德素质(3)知识素质(4)能力素质 (5)身心素质 行政领导者的素质行政领导者的素质3.1.3 3.1.3 公务员制度公务员制度 公务员制度的产生公务员制度的产生公务员制度是指通过制定法律和规章,依法对公务员进行管理的一种人事制度,是现代国家最基本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公务员在西方国家称为文官,公务员制度亦称文官制度,始于资产阶级革命后的英国。 123 1805年,英国财政部设立常
16、务次官,将政务官和事务官区分开来,奠定了文官制度的雏形 。1853年,东印度公司“公开考试、择优录用”公司职员,该办法逐步在政府各部门推广,文官制度基本成形。1855年和1870年,英国政府颁布枢密院令,成立文官事委会,确立考试录用制度,标志着公务员制度正式产生。 3.1.3 3.1.3 公务员制度公务员制度 我国公务员制度的主要内容我国公务员制度的主要内容 公务员是指“依法履行公职、纳入国家行政编制、由国家财政负担工资福利的工作人员”。具体包括:中国共产党各级机关、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机关、各级行政机关、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各级委员会机关、各级审判机关、各级检察机关、各民主党派和工
17、商联的各级机关中除工勤人员以外的工作人员。 我国公务员制度的创新与改革我国公务员制度的创新与改革 行政组织面对日益多变的社会环境,需要开展复杂多样的行政管理活动,其功能也急需从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传统的公务员制度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逐渐产生了一些矛盾和不适应,如局限于循规蹈矩、按部就班的制度化管理,缺乏主动性、创造性和灵活性;行政组织部门林立,人员臃肿,管理成本沉重,行政效率低下;部分公务员官本位思想严重,行政不作为等等。在这种背景下,创新、改革国家公务员制度是必然的。3.23.2 财力资源管理财力资源管理 3.2.13.2.1 财力资源管理的内涵与职能财力资源管理的内涵与职能财力资源管理的
18、内涵财力资源管理的内涵财力资源是指行政组织所实际掌握和支配的物质资料的货币表现。财力资源管理即财政管理,是指行政组织筹集、使用和管理资金的活动。主体 客体 手段 目的 财力资源管理的主体是国家,具体承担财政管理工作的是各级政府的财政部门。财力资源管理的客体是财政分配活动,包括财政收支活动及与之相关的经济活动。财力资源管理的手段是国家所能采取的一切手段,包括行政手段、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财力资源管理的目的是通过对财政分配活动的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实现优化财政分配过程,促进国家经济协调有序地发展。 财力资源管理的职能财力资源管理的职能财力资源管理的职能优化资源配置调节收入分配加强宏观调控提高行
19、政效率3.2.23.2.2 财力资源管理的主要内容财力资源管理的主要内容 预算管理预算管理预算管理是指政府依据法律、法规和对预算资金的筹集、分配、使用进行的组织、协调和监督等活动,是财力资源管理的核心组成部分,也是政府对经济实施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分类:预算管理按收支管理范围,分为总预算和单位预算;按预算的级次,分为中央预算和地方预算;按编制方法,可分为增量预算和零基预算;按投入项目能否直接反映其经济效果,分为项目预算和绩效预算。 预算管理要遵守预算管理要遵守7 7条原则:条原则: 一是真实性,政府预算必须真实可靠;二是合法性,每个环节必须遵循法定程序;三是统一性,必须纳入国家预算,并且统一科
20、目、口径和 程序进行计算和编制;四是完整性,预算收支内容应该包含政府所从事的所有财政收支情况;五是公开性,预算的编制、执行与审核应该公开透明;六是明晰性,各项收支内容都应清楚明白、具体明确;七是年度性,应按照财政年度编制预算,不得间断。 收入管理收入管理 财政收入是指政府为履行其职能、实施公共政策、提供公共物品与公共服务等而筹集的一切资金的总和。分类:第一按财政收入的形式,可分为税收收入和非税收收入;第二按财政收入的来源,有两种不同的分类:一是以财政收入来源中的所有制结构为标准,分为国有经济收入、个体经济收入、中外合资合作经营经济收入、私营经济收入或外商独资经济收入等, 以财政收入来源中的部门
21、结构为标准,分为工业部门收入和农业部门收入,生产部门收入和流通部门收入,第一产业部门收入、第二产业部门收入和第三产业部门收入等; 第三按财政资金的管理方式,可分为预算内收入和预算外收入。税收是指政府为了实现其职能,按照法律预先规定的标准,强制地、无偿地取得财政收入的一种形式。 税收的分类:按照课税对象,将税收分为流转税、所得税、财产税、行为税和资源税。税收的原则:一是公平原则;二是效率原则。 支出管理支出管理 财政支出财政支出是指政府为了实现其职能,把筹集到的财政收入有是指政府为了实现其职能,把筹集到的财政收入有计划地进行分配和使用的过程。计划地进行分配和使用的过程。分类:分类:(1 1)按财
22、政支出的用途分类,可分为补偿性支出、积累性支出与按财政支出的用途分类,可分为补偿性支出、积累性支出与消费性支出;消费性支出;(2 2)按财政支出的经济性质,可以把财政支出分为两种:一种是按财政支出的经济性质,可以把财政支出分为两种:一种是购买性支出,另一种是转移性支出;购买性支出,另一种是转移性支出;(3 3)按财政支出与政府职能的关系,可将财政支出分为:经济建按财政支出与政府职能的关系,可将财政支出分为:经济建设费支出、社会文教费支出及其它支出。设费支出、社会文教费支出及其它支出。原则:原则:(1 1)经济效益经济效益 (2 2)公平公平 (3 3)稳定稳定 3.33.3 物力资源管理物力资
23、源管理 3.3.13.3.1 物力资源管理概述物力资源管理概述 物力资源的内涵与种类物力资源的内涵与种类物力资源是指用于维持行政组织日常运行、实现行政组织职能目标的各项物质要素。主要包括基础设施、办公设备、和办公用品等。种类有3种: 固定资产 材料 低值易耗品 物力资源管理的内涵物力资源管理的内涵 物力资源管理是指行政组织为了履行职能,对所需的物力资源进行采购、保管和使用的过程。 特征:事务性 服务性 技术性原则:依法管理公私分明厉行节约 集中管理 技能转移 3.3.23.3.2 物力资源管理的基本内容物力资源管理的基本内容物力资源管理的基本内容物力资源采购物力资源使用物力资源保管物力资源稽核
24、3.4 3.4 信息资源管理信息资源管理 3.4.13.4.1 信息资源管理概述信息资源管理概述 信息资源的内涵信息资源的内涵 狭义上:行政组织在履行职能过程中形成的信息,主要指行政组织在履行职能中产生、收集、处理或传播的信息内容本身。 广义上:不仅包括行政组织自身形成的信息,还包括与该信息形成相关的人与技术等要素,即行政信息资源是行政信息、行政信息生产者、资金、信息技术等行政信息活动要素的集合。 3.4.13.4.1 信息资源管理概述信息资源管理概述 信息资源管理的内涵与特征信息资源管理的内涵与特征 信息资源管理是指与信息内容及其有关人员、资金和技术等要素相关的决策、计划、预算、组织、指导、
25、培训和控制活动。特征:效果的权威性;目标的多样性;模式的灵活性;内容的层次性3.4.23.4.2 信息资源管理的过程信息资源管理的过程信息资源反馈信息资源采集信息资源加工信息资源传播3.4.33.4.3 电子政务电子政务 电子政务的内涵电子政务的内涵 电子政务是指政府部门运用现代信息和通信技术,实现政府组织结构和工作流程的优化重组,超越时空界限,打破部门之间的限制,向社会提供优质和全方位的、规范而透明的、符合国际水准的管理和服务的一种新型行政管理方式。内容 : 政府间的电子政务 政府对公务员的电子政务 政府对企业的电子政务 政府对公众的电子政务 电子政务的功能 第一,有利于提高政府决策的科学化
26、。第二,有助于改善政府公共服务质量第三,有助于实现资源共享,降低行政成本。复复 习习 重重 点点1 1人力资源管理的内涵及特征。人力资源管理的内涵及特征。2 2领导者应具备的素质。领导者应具备的素质。3 3政府雇员制对公务员制度的影响。政府雇员制对公务员制度的影响。4 4财力资源管理的职能。财力资源管理的职能。5 5物力资源管理的内涵及原则。物力资源管理的内涵及原则。6 6信息资源管理的内涵及特征。信息资源管理的内涵及特征。7 7电子政务的功能。电子政务的功能。公公 共共 行行 政政 学学Public Administration 第4章 机关管理 4. 1 办公室管理 4. 2 文秘工作 4
27、. 3 会议管理 4. 4 政务礼仪4.14.1 办公室管理办公室管理 4.1.14.1.1 办公室管理的内涵与任务办公室管理的内涵与任务办公室管理,是指办公室围绕其所在行政组织的目标,按照一定的原则、程序和方法,做好服务工作的过程。 办公室管理的主要内容办公环境管理;后勤管理;财务管理;会议管理;文书档案管理;工作制度与工作秩序的管理;对机关成员的管理。办公室管理的基本工作任务辅助决策处理事务做好服务 办公室管理的功用:办公室管理的功用: 4.1.24.1.2办公室管理的功用与要求办公室管理的功用与要求 12345信息枢纽:承上启下的信息传送中心。工作发动:协助行政领导工作的开展。提高效率:
28、有效避免官僚主义,形式主义。物质保障: 为领导人员和职能部门开展工作提供基础性、保障性的条件。联系群众:为机关工作人员提供各种生活福利条件。办公室管理的要求:规范化制度化现代化4.24.2 文秘工作文秘工作 4.2.1 4.2.1 文秘工作内涵与特征文秘工作内涵与特征文秘工作是文书工作与秘书工作的总称。它是政务服务活动的重要内容,是机关管理中的重要工作。文秘工作的特征1.主动性2.时间性3.准确性4.机密性 4.2.24.2.2 文秘工作的内容文秘工作的内容文书工作是指机关形成、处理和管理文书的各个环节及各种手续。文秘工作的内容规范文书种类统一文书格式按照组织隶属关系行文及时、准确、安全地完成
29、文书处理手续秘书作为一种职务,工作职责范围广泛,一般可以分为政务性工作、业务性工作和事务性工作。 文秘工作的作用文秘工作的作用领导工作的助手领导工作的参谋沟通与协调的枢纽收集与传递信息 4.2.34.2.3 文风建设文风建设文风,就是文书所体现的思想作风,或文书写作中某种倾向性的社会风气及作者语言运用的综合反映。 好文风的基本要求短短言简意赅直截了当观点鲜明重点突出实实实事求是言之有物有的放矢切实可操作新新思想深刻富有新意4.34.3 会议管理会议管理 4.3.1 4.3.1 会议管理概述会议管理概述 会议,是指人们有组织有目的的传达、讨论事情的行为或过程。会议管理,是指召开会议的准备工作和组
30、织活动。会议管理会议管理特征特征 责任性从属性综合性 会议管理的基本内容:会议管理的基本内容:会议筹备会议筹备会议组织会议组织 善后工作善后工作 会风不正的表现:会风不正的表现:(1)过多过滥。事无巨细,均开会解决。(2)时间过长。会议效率低,议题不明确、不集中。(3)规模过大。邀请人员过多,冲淡会议主题。(4)过分讲究物质条件。食宿标准过高,公款游山玩水。 4.3.2 4.3.2 会风建设会风建设 会风不正的原因:会风不正的原因:(1)领导者水平不高。(2)官僚主义作祟。(3)机关内部机构设置不合理。(4)会议自身质量低劣,效果差,议而不决,决而不行。(5)会议目的不纯,借开会之机,巧立名目
31、花公款。 4.3.2 4.3.2 会风建设会风建设 改进会风的意义:改进会风的意义:向形式主义宣战,扎实解决工作不务实、不落实的问题;向脱离群众宣战,扎实解决群众观点淡薄、与民争利的问题;向逃避责任宣战,扎实解决干部不负责任、不作为的问题;向奢侈浪费宣战,扎实解决一些干部贪图安逸、消极腐败的问题。改变会议管理理念提高会议管理实效完善会议管理制度创新会议管理方法 改进会风的对策改进会风的对策4.44.4 政务礼仪政务礼仪4.4.1 4.4.1 政务礼仪的内涵与特征政务礼仪的内涵与特征政务礼仪是行政机关公务人员在行使自己的职责时所应遵守的礼仪,是机关人际交往和政务活动中礼节礼貌的规范。一般包括:
32、政务活动礼仪; 政务交往礼仪; 仪容仪表礼仪 政务礼仪的特征政务礼仪的特征示范性。政务活动主体通过合法途径代表国家行使行政权力,具有高度权威性和强制性,因此,政务活动中表现出的礼仪规范很容易产生“示范性效应”,在社会上产生较大影响力,并可能成为效仿的对象。规范化。现代礼仪多数情况下产生于“惯例”或者“约定俗成”,并没有成文的规范性要求。但是,由于政务活动是政府人员行使公共权力的过程,活动主体的法定背景和活动程序的严谨要求就使政务礼仪具备了规范化特征。4.4.2 4.4.2 政务活动礼仪政务活动礼仪政务活动礼仪是行政机关公务人员在政务活动中应遵循的礼仪规范。政务活动礼仪包括:政务接待礼仪;政务调
33、研礼仪;政务谈判礼仪4.4.3 4.4.3 政务交往礼仪政务交往礼仪政务交往礼仪是指行政机关公务人员在政务交往环节应遵循的礼仪规范。政务交往礼仪它主要包括电话礼仪、介绍礼仪和握手礼仪。4.4.4 4.4.4 仪容仪表礼仪仪容仪表礼仪仪容仪表礼仪主要是指机关公务人员塑造与维护个人形象、体现机关风貌的礼仪规范。复复 习习 重重 点点1 1办公室管理的任务、功用和要求。办公室管理的任务、功用和要求。2 2文秘工作的特征与内容。文秘工作的特征与内容。3 3文风不正的表现与改进措施。文风不正的表现与改进措施。4 4好文风的基本要求。好文风的基本要求。5 5会议管理的特征与内容。会议管理的特征与内容。6
34、6会风不正的表现和原因。会风不正的表现和原因。7. 7. 改进会风的意义和对策。改进会风的意义和对策。8. 8. 政务礼仪的特征和内容。政务礼仪的特征和内容。公公 共共 行行 政政 学学Public Administration 第五章 府际关系府际关系主要是指一个国家内部不同层级政府之间在纵向关系和横向关系上的权力互动和利益博弈。随着市场经济发展和社会建设的推进,区域公共事务不断增多,政府间的合作需求逐渐增强。政府作为社会管理主体,要发挥有效作用,不仅要合理有效地调整政府职能,而且要恰当处理府际关系。单击此处添加段落文字内容单击此处添加段落文字内容单击此处添加段落文字内容横向府际关系府际关系
35、处理纵向府际关系1235. 1 纵向府际关系纵向府际关系 5.1.1 5.1.1 府际关系涵义与特征府际关系涵义与特征 (1 1)府际关系的涵义)府际关系的涵义学者观点:谢庆奎“府际关系的本质是政府之间的权力配置和利益分配的关系。它关注的是管理幅度、管理权力和管理收益的问题。”杨宏山认为府际关系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府际关系是指不同层级政府之间的垂直关系网络。广义的府际关系不仅包括中央与地方政府之间、上下级地方政府之间的纵向关系网络。 5.1.1 府际关系涵义与特征府际关系涵义与特征 府际关系主要是指一个国家内部不同层级政府之间在纵向关系和横向关系上的权力互动和利益博弈。府际关系的涵义可从
36、以下3方面理解:第一,府际关系的主体是政府。第二,府际关系的核心内容是利益关系。第三,纵向府际关系与横向府际关系同等重要。 (2)府际关系的特征)府际关系的特征美国学者狄尔S莱特在考察美国联邦制中各级和各类政府之间关系时,概括了5个特征:范围广、动态性、身份性、公务员的作用越来越重要、政策的影响越来越大。谢庆奎认为,“由于中国是中央集权主义国家,因此,中国政府之间关系除了具有以上普遍特征之外,还具有执行性、应付性、自创性和协商性等个性特征 5.1.2 5.1.2 纵向府际关系内容解析纵向府际关系内容解析纵向府际关系,是指国内政府间的纵向关系,即指依托国家结构以及行政区划的具体划分,在垂直结构中
37、的不同层级政府之间形成的各种关系。 纵向府际关系的内容纵向府际关系的内容纵向府际关系包括静态关系和动态关系。其中静态关系主要指政府间法律关系的制度化状态;动态关系包括具体的政策关系、人际关系和行政调控关系等。完整的结构体系是一个政府实行各项职能的保障。政府层级的设置作为政府组织体系的基本要素,是决定政府运行是否有效的前提条件。政府管理层次是指政府组织的行政层级的划分。 5.1.3 5.1.3 纵向府际关系结构形式纵向府际关系结构形式 政府管理的层次政府管理的层次人口与地域面积的实际结合,是影响政府层次划分的一个根本因素。中央政府高层地方政府中层地方政府基层地方政府 政府管理层次的具体划分政府管
38、理层次的具体划分 政府管理的幅度政府管理的幅度在政府管理辖区规模给定的条件下,管理层次与管理幅度成反比关系,每层政府直接控制下层组织数量越多,所需要的管理层次越少。寻求政府管理层次与幅度之间的最佳结合点,是一项非常重要和复杂的工作,也是探讨纵向府际关系合理化的关键。 5.1.4 5.1.4 中国纵向府际关系的现实分析中国纵向府际关系的现实分析 压力型体制压力型体制压力型体制是对当前中国纵向府际关系的总体概括。它是指一级政治组织为了实现赶超,完成上级下达的各项指标,采取数量化任务分解的管理方式和物质化的评价体制。积极效应:动员和发挥了组织和个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增强了地方政府的经济实力;促进城市
39、建设、交通通信等各项事业的发展,优化了投资环境等。消极效应:各级政府都将事权下移;增加行政管理成本;各级政府产生应付性行为。 职责同构职责同构“职责同构”是指政府间纵向关系中,不同层级政府在职能、职责和机构设置上的高度统一及雷同。弊端:阻碍地方政府自主性和积极性的发挥;不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实践;阻碍转型期社会结构领域的进一步分离和整合。 分税制分税制分税制是我国按照税种来划分中央和地方收入来源的一种财政管理体制,体现了当代中国纵向府际关系中的财政关系。分税制的实行目的是有效处理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之间的事权和财权关系,让中央掌握财政的主动权。 5.1.4 5.1.4 中国纵向府际关系的现实分
40、析中国纵向府际关系的现实分析 分税制的制度设计分税制的制度设计第一,在划分事权的基础上划分中央与地方的支出范围。第二,中央与地方的预算收入采取相对固定的分税种划分方法。第三,设中央和地方两套税务机构,分别征税。第四,实行税收返还和转移支付制度。 分税制改革对当代中国纵向府际关系产分税制改革对当代中国纵向府际关系产生的影响生的影响中央政府:分税制强化了中央政府的宏观调控能力。地方政府:造成县乡两级财政空虚;改变了地方政府获得收入的途径。 省直管县省直管县省直管县是指省直管县体制,即行政管理上实行省政府直接管理县政府,将我国原来的“省市县”的3级管理体制改为“省市、县”两级。省直管县体制优势:减少
41、政府行政层级,提高政府行政效能;规范省市县之间的财政分配关系,缓解县级“财政饥饿”;扩大县级政府的权限,增强县域经济发展的自主性;清晰定位城乡在经济社会发展中角色;有利于合理配置资源及城乡统筹发展。5.2 5.2 横向府际关系横向府际关系 5.2.1 横向府际关系内涵与特征横向府际关系内涵与特征 横向府际关系是指在一个国家内没有行政隶属关系的地方政府间和政府部门间的关系。横向府际关系的特征第一,主体多元,地位平等。第二,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第三,政策调节,互动性强。 5.2.2 国内横向府际关系发展的动因国内横向府际关系发展的动因(1)地区利益驱动(2)市场化影响(3)纵向府际关系调整地方政府
42、间的交流与合作形式:第一,建立城市联合体。第二,建立各地区政府联合的经济区。第三,跨区域的地方政府合作。第四,举办合作论坛或召开各种会议(包括联席会议、协调会、座谈会等)进行交流,相互参观访问或考察学习。 5.2.3 国内横向府际关系发展中的交流与合作国内横向府际关系发展中的交流与合作 5.2.4 国内横向府际关系发展中的竞争与冲突国内横向府际关系发展中的竞争与冲突第一,竞争中央政府所掌握的资源分配份额。第二,争夺能源、原材料、人才、资金、项目、技术等资源。第三,重复建设导致产业结构趋同。第四,地区原料大战和市场分割。第五,跨区域性的公共物品供给不足和公共事务治理失灵。5.3 5.3 府际关系
43、处理府际关系处理 5.3.1 府际关系处理新模式:府际管理府际关系处理新模式:府际管理府际管理是处理政府间关系的一种新型管理模式,代表着以互惠合作为基础的政府关系模型。它是以问题解决为取向,通过协商、谈判、合作等手段实现公共政策目标和治理任务的一种网络行政新模式。 府际管理的主要内容府际管理的主要内容1.从层级体制到网络型结构2.公共物品和公共服务供给的多元化途径3.政府之间在公共物品项目和管理功能上分工合作4.多元主体协商、调和的合作机制5.小社区和大都市相结合的地区治理结构6.多方参与、对话和协商的冲突解决方式 中国纵向府际关系的调整思路(1)合理划分纵向政府间的权力与责任(2)建立纵向府
44、际关系的激励约束机制(3)完善纵向府际关系的法治化和民主化 5.3.2 5.3.2 中国纵向府际关系的调整思中国纵向府际关系的调整思路路 5.3.3 5.3.3 中国横向府际关系协调的思中国横向府际关系协调的思路路1243完善大部制,整合政府部门间的职责与功能设立跨区域协调管理机构,强化中央政府的协调作用加强法制建设,促进地方政府间合作完善地方政府及其官员政绩考核制,提升地方政府间合作的社会资本含量复复 习习 重重 点点1 1府际关系的内涵及特征。府际关系的内涵及特征。2 2政府管理层次及其影响因素和原则。政府管理层次及其影响因素和原则。3 3压力型体制及其影响。压力型体制及其影响。4 4职责
45、同构的内涵及其弊端。职责同构的内涵及其弊端。5 5横向府际关系的内涵及实质。横向府际关系的内涵及实质。6 6中国横向府际关系发展中的交流与合作、竞争与冲突。中国横向府际关系发展中的交流与合作、竞争与冲突。7 7府际管理的内涵与主要内容。府际管理的内涵与主要内容。8 8中国纵向府际关系的调整思路与协调思路。中国纵向府际关系的调整思路与协调思路。公公 共共 行行 政政 学学Public Administration 6. 1 经济调节概论6. 2 经济调节的工具6. 3 中国政府适度的经济调节第六章 经济调节6.16.1 经济调节概论经济调节概论 6.1.16.1.1 市场经济市场经济“市场经济”
46、 是一种以市场为中心组织社会经济,以市场机制为基础配置社会资源的经济运行方式和资源配置方式。市场经济是建立在利益主体多元化的基础之上,通过价格和市场无意识地协调着人们的经济活动。 市场经济的七大特征:市场经济的七大特征: 资源配置市场化;企业行为自主化 ; 产权社会化;市场体系完善化;宏观调控间接化; 交易过程平等化、规范化; 经济管理法制化。 市场经济的机制:市场经济的机制: 供求机制价格机制竞争机制风险机制市场机制 市场经济的优势市场经济的优势 第一,市场主体的分散决策能够较快地实现供需之间的平衡;第二,市场价格的信息传导机制有利于合理地配置资源;第三,市场主体由于利益驱动而进行创新。 市
47、场经济的局限性市场经济的局限性 第一,市场经济很难完全实现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的统一;第二,市场经济的运行带有盲目性和波动性;第三,市场经济会使人们之间的收入差别不断扩大,甚至会导致阶级分化。“市场失灵”,是指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的某些领域运作失灵,单靠市场机制很难实现资源最优配置的一种状态。有狭义和广义之分。 市场失灵的表现信息不对称问题; 外部效应问题;公共产品供给问题;市场垄断问题;分配不公问题;市场总供给与总需求的问题。 6.1.26.1.2经济调节的界定和内容经济调节的界定和内容 经济调节的界定经济调节的界定经济调节分为广义和狭义两种。其中,广义的经济调节是指政府对企业进行的一切影响活动
48、。从狭义方面来看,经济调节只是指政府对企业在产量、价格和市场进出等方面进行的限制和规定。 经济调节的内容经济调节的内容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政府的经济调节职能主要表现为宏观经济调控。它主要包括维持经济总量平衡、进行经济结构调整和公平收入分配。 维持经济总量平衡维持经济总量平衡经济总量平衡是指社会总供给量与社会总需求量之间应保持相适应的状态。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经济调节的基本目标是保持宏观经济总量平衡,在保持适当的失业率、通胀率和国际收支及其内在的平衡的同时实现经济增长。 进行经济结构调整进行经济结构调整我国政府经济结构调整的主要任务为:进一步调整所有制结构,建立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市场经
49、济体制。围绕产业升级加快产业机构调整,应对WTO给我国带来的机遇和挑战。不断调整区域内的经济机构和经济发展不平衡,逐步缩小区域内经济发展不平衡的问题。制定和实施各种政策来履行经济结构调整职能,保证国民经济产业之间、部门之间和各地区之间的协调发展和稳定增长。 公平收入分配公平收入分配政府应该积极发挥调节收入分配的职能,通过税收政策、财政支出、社会保障和其他政府救助的办法等对市场的初次分配结果进行调节和再分配,来调节社会成员之间的收入差别,从而实现社会的相对公平。 宏观经济调控的定义宏观经济调控的定义宏观调控是指政府实施政策措施,以调节市场经济运行的活动。在市场经济中,商品和服务的供应及需求是受价
50、格规律及自由市场机制所影响。 宏观经济调控的必要性宏观经济调控的必要性第一,社会化大生产的客观要求;第二,弥补市场调节的缺陷;第三,解决市场调节不能解决的问题;第四,实现微观经营目标与宏观发展目标的统一。 宏观经济调控的目标宏观经济调控的目标宏观经济调控的基本目标包含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稳定物价总水平和保持国际收支平衡等内容。6.26.2经济调节的工具经济调节的工具 6.2.1 6.2.1 财政政策财政政策 财政政策是指政府根据宏观经济规律的要求,为达到一定目标而制定的指导财政工作的基本方针、准则和措施。财政政策在保持经济总量平衡和促进结构优化方面担负着重要任务,是国家经济政策体系的重要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