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高杜甫优质课一等奖.docx

上传人:l*** 文档编号:11860011 上传时间:2022-04-22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34.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登高杜甫优质课一等奖.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登高杜甫优质课一等奖.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登高杜甫优质课一等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登高杜甫优质课一等奖.docx(11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登高杜甫优质课一等奖 登高 杜甫 一、教学目标、 1.把握诗歌的意象和意境。 2.诵读诗歌感受诗人深厚苦痛和忧思 二、教学重难点 鉴赏诗歌的表现手法,领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三、课时支配 一课时 四、教学过程 我很兴奋能和大家一起学习,希望我们在今日的合作中能共同进步。 (一)、导入 “世上疮痍,诗中圣哲;民间疾苦,笔底波澜” 这副对联写的是谁?杜甫 (板书 作者) 这是郭沫若先生题写的对联,它高度概括了杜甫忧国忧民的两个方面。 今日我们就来学习他的一首诗登高 (板书 标题) (二)写作背景 关于杜甫我们并不生疏, PPT展示作者生平简介并讲解: 他胸怀壮志,却又一生坎坷、终身失意,无法实现报国的

2、志向。 从48岁起先,又遭遇“安史之乱”,始终到58岁去世为止,始终漂泊。 这首诗是767年作者流落夔州时写的。 “安史之乱”已结束4年,但国家仍是一片混乱;好友李白、高适、严武相继去世,此时恰逢九月初九,杜甫登上高台写下这首诗。 这首诗写后三年,杜甫病死在离开四川的途中。 (三)整体感知 PPT展示 登高 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1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1、诵读 请大家打开课文61页,根据自己理解,读一读这首诗,自由读,反复读。 (生自由反复朗读诗歌)(评价:读得很用心、很投入,很好!读书要的就

3、是这种状态!) 第一遍:带着自己的理解,谁来读一读这首诗?(生朗读全诗) (评价:有节奏!) 其次遍:带着自己的理解,谁来读一读这首诗?(生朗读全诗)(评价:有节奏!) 第三遍:来!我们一起读!怎么读呢?你们读一三五七句,我来读二四六八句 ( 评价:许多同学已经调整了自己的朗读,越来越好了。味道更浓了!) 第四遍:我们再读一次,现在,依次调换一下,我读一三五七句,你们读二四六八句 (评价:好,有感觉了) 第五遍:我们连起来再读一遍,我读题目和作者,你们读诗歌,留意那个节奏,那个味道。(生齐读诗歌) (评价:读诗,不仅要读出节奏、读出味道来,更要读出感觉、读出心情来。 问题 一、假如请你用一个词

4、来表达你读完这首诗的感觉,你想到的是哪个词语? 明确: 哀痛 凄楚 孤独 评价:同学们,你们和国学大师王国维读过这首诗之后的感受一样的: PPT展示: 登高一诗,阅罢尤觉“悲愁”遮天蔽日,无一景不如此,无一语不如此,顿觉无处遁逃之感! 国学大师王国维 (板书:悲) (四)意象分析 3、王国维他说这首诗“无一景”不显示出悲愁的,请同学们把一二两联中的景物都找出来? 转身板书“悲”“景” (板书:景) 明确:风、天、猿、渚、沙、鸟、落木、长江 (板书) 2 景物本省能不能表现出“悲愁”情感?(假如所能:我们暂且不论) 看看杜甫另外两首诗中的句子,景物上和登高有相像之处。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杜

5、甫) 两个黄鹂呜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杜甫) 问题 二、同学们读一读,这四句给你什么样的感受?(稍后、一生作答) 明确:暖和和煦、喜悦兴奋 (你从哪个字上看出来的) “融”“暖”(颜色的字)“黄”“翠”“白”“青”表现出春意盎然、温馨和煦、自然和谐的景象。 诗人给这些景物添加了一些修饰和描述的词语,景物就给予了作者主观情感,就产生不一样的感受。这种给予了作者主观情感的景物就叫做意象。 问题 三、再来看这首诗的意象,它们体现出诗人怎样的“悲愁”? 老师示范分析: 比如说这个“天”本身是没有主观色调的,但和“高”结合就不一样了,在和诗人的境况结合起来,在广袤的天地间,自己就显得渺小了。 “天高地迥

6、,号呼靡及”“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了。所以“天高”就被诗人给予诗人的悲愁的情感,“天高“就是一个意象了。读的时候“高“就要重读 依据老师这样的分析,选择你感受最深的一个意象来分析。然后和同学们一起来共享 (有没有同学自告奋勇的来展示你的答案) 急风使人感到特别冷。 急风凛冽,不仅吹在诗人身上,更是吹在诗人的心里。 既有身体的,又有心灵的。但更主要是心灵的悲凉。 急:应重读,并且短促 天高阔远,在茫茫天地之间,诗人更觉自己的渺小,无限悲凉之情涌上诗人的心头。 高:应重读, 猿啸哀,使人听到它的叫声特别悲凉。 “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郦道元 啸:应重读重读并且尽量延长余韵,哀

7、:应低沉 清渚和白沙,从色调上看,清和白是冷色调,更显环境的冷清和凄凉。诗人触景生 3 情,自然内心也倍感凄凉。 一只与鸟群失散的鸟,到处回旋,形单影只,从而表现出作者很孤独。 清、白:应重读 回:应低沉并延长,显示出徘徊之意 重点、难点: 萧萧:树叶纷纷落下,落在林间,落在山涧,落在路边,落在诗人脚下,更落到诗人心里。自然界已进入了秋天,诗人也是年事已高,也进入了人生的秋天。“无边落木萧萧下”中,感受到了诗人对时间消逝的一种悲愁。借哀景写悲愁啊。 滚滚:长江滚滚显示出历史和时间越悠久,人的生命就越显得短暂,表现出诗人年暮沧老,志向难以实现的悲愁。 萧萧,滚滚:重读并且尽量拉长余韵,显示出落叶

8、缤纷的样子和汹涌澎湃的景象。 这样的分析后,我们再把这四句的读一读,加深对意象的理解,留意只要你的重读和延长。 (五)诗人情感 通过我们的分析和诵读,更体会到这首诗“遮天蔽日的悲愁”、“无一景不如此”。 那“无一语不如此”是怎样体现的“悲愁”? 问题四:请同学们从三四两联中找出干脆体现诗人“悲愁”的词语? 这些词语要怎么读? 这些词语表现诗人什么悲?然后和同学们一起来共享 明确: 悲 独 艰难 苦恨 潦倒 (板书) 明确:重读 那就在这些词语下面加点标注。 明确 万里:浊酒一杯加万里,浓重的思乡之情; 悲秋:悲凉的秋天,惨凄的季节,内心悲; 作客:是客居他乡的,杜甫这里是漂泊他乡、流浪他乡的意

9、思 常:作客是许久的,不断的。杜甫从事从事岁起先,始终到点岁去世为止,十一年中,始终在外漂零。写这首诗时已是第八个年头了; 百年:杜甫是登台的年纪,就是老年; 多病:疾病缠身,拖着多病的身体; 4 独:茕茕孑立,形影相吊,孤苦无依; 登台:是为了祈求长寿,是九九重阳节的一种习俗,而登台都是全家一起去,可杜甫独自一人 难点: 艰难是指什么? 苦恨什么意思? 艰难:一是指个人的艰难,诗人远离家乡,常年在外飘泊,贫病交加,茕茕孑立,形影相吊,生活困顿、壮志难酬:诗人遭遇物质上和精神上双重打击。 二是国事艰难,连年的斗争,国事艰难,诗人自身境况艰难,还到处为国为民忧心,让我们看到了诗人忧国忧民的崇高品

10、质 苦恨是指极度的懊悔 ,懊悔自己年事已高,无法挽救国家危难。 新停:深重的悲愁,想要借酒消愁,却因疾病不能喝酒,这愁闷可怎么了却、怎么疏解呢?只能郁结在诗的结尾,郁结在杜甫老人的心头。 诗人自身境况艰难,还到处为国为民忧心,让我们看到了诗人博大的胸怀和崇高品质。 古代很多学问分子常以“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作为处世准则,而杜甫却是无论穷达,都想兼济天下,这才是圣人的情怀。 经过我这样分析,诗人的悲愁真的很深重啊,有人说第三联有八重悲,同学们回去后细细体会。 再请同学们把三四两联读一读,品尝出诗人深重的悲愁。 (六)总结 (音乐起) 通过这堂课的分析让我们看到了 (深情诉说)一个战乱常见

11、的的年头,一个秋风萧瑟的日子,一位两鬓花白的老人,孤零零地站在高山之巅,回望自己四处飘泊、穷困潦倒的一生。面对祖国山河,黎民苍生,老人百感交集,让我们伴着这低沉的音乐用诵读去感怀这位老人:齐读登高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5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同学们,你们的诵读就是对王国维对这首诗“悲愁”遮天蔽日,“无一景不悲愁,无一语不悲愁”的感受的最好的诠释。 (七)写一写 为了表达对杜甫无限的缅怀崇敬之情,我为这首诗拟了个上联,请同学们结合诗歌的内容和诗人的情感对个下联,如何? 上联:落木无边,登高难释家国恨。

12、 下联:长江不尽,望远不解心中愁。 长江不尽,赋诗且抒山河情。 评价:对仗很工整 让我们齐读这幅对联,共同缅怀这位不计个人得失,心忧黎民苍生的圣贤杜甫。 (八)作业 1、收集杜甫诗歌中的名句,试着吟诵并体会诗歌的感情。 2、结合意象,选择登高中你最喜爱的一联,用散文化的语言表述,要求不少于80。 3、背诵登高 6 登高杜甫优质课一等奖 沁园春长沙优质课一等奖 秋思教案(优质课一等奖) 雾在哪里 优质课一等奖 采薇 市优质课一等奖 市优质课一等奖宽容序言 爱莲说(优质课教案)曾获得优质课一等奖 爱莲说(优质课教案)曾获得优质课一等奖 思想政治优质课评比一等奖 山东省优质课评比一等奖 本文来源:网络收集与整理,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谢谢!第11页 共11页第 11 页 共 11 页第 11 页 共 11 页第 11 页 共 11 页第 11 页 共 11 页第 11 页 共 11 页第 11 页 共 11 页第 11 页 共 11 页第 11 页 共 11 页第 11 页 共 11 页第 11 页 共 11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策划方案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