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案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案例.docx(55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案例 湖州市发展村级物业经济的五种模式及初步成效 来源:湖州市农业局 发布时间:2022-05-05 近年来,湖州市主动顺应工业化、城市化和新农村建设加快推动的新形势,大力实施城乡统筹发展战略,以持续增加村级集体稳定性收入为工作重点,以激活农村各类生产要素为基本动力,以大力发展物业经济为主要形式,着力推动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方式和管理方式创新,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取得新的成效。2009年全市村级集体经济可支配收入达到 84037万元、村均集体可支配收入达到79.66万元,分别比2007年、2008年增长23.1%、15.3%,年均增长19.2 %;其中村级物业经济的收入已占收入总数的2
2、0以上。 一、发展模式 1、留地利用型。主动激励引导城镇规划区内土地被征用村通过自主开发、合资合作等形式,兴建标准厂房、写字楼、专业市场、宾馆、民工宿舍、商铺店面等物业项目,获得稳定的租赁收入。如湖州开发区陈板桥村利用33亩村级留用地建成2.1万平方米标准厂房及5000平方米与之配套的职工宿舍楼,每年租金收入达200多万元。吴兴区环渚乡邵家墩村利用村级留用地投资建设2980平方米综合大楼、4539平方米标准厂房等物业用房,面对社会招租,年租金达50万元。 2、盘活存量型。激励村级组织以村庄整治为抓手,通过收购、置换等途径,对集体旧的老办公用房、会堂、学校、厂房、仓库等房产、存量建设用地以及农户
3、废弃宅基地,在符合规划的前提下,通过改建、新建物业房产的形式,对存量、闲置资产、土地进行盘活,增加物业租赁收入。如吴兴区东林镇青联村针对该村老粮食加工厂房破败不堪,停办已久,但占地面积较大,区位也较佳的实际,于2008年以此地块为基础,启动实施了占地面积4亩的标准厂房建设项目,建立1600平方米标准厂房及办公用房等设施,以厂房出租的形式引进个私企业,每年增加村级收入6万元。 3、异地发展型。对一些受规划限制、发展条件较差的村,主动帮助创建条件,引导这些村在区位条件较好的区域或城镇规划区,兴建或购置物业房产,增加村级集体资产和物业租赁收入。如开发区杨家埠镇黄芝山村等7个集体经济薄弱村在市、区、镇
4、三级的支持下,每村各投资90万元左右集中购置亿丰建材市场的商铺,通过返租,每村每年可获租金收入约5-8万元。南浔区双林镇显洪村、黄泥兜村、勤裕村在镇政府的协调下,各投资40多万元,在集镇工业功能区集中购置了3000多平方米的标准厂房,每村每年可获出租收入5万元。 4、整理置换型。主动引导村级组织对宅基地、废弃矿山进行复垦,争取复垦新增建设用地指标,用地指标在本村域内难以运用的,通过乡镇政府协调,置换到城镇、工业功能区等区位条件较好的地方供村里发展物业经济。如长兴县夹浦镇月明村通过宅基地复垦,新增耕地1800多亩,通过配套规划建设工业小区和商贸用地,村集体每年固定收入从30多万元增加到80多万元
5、。南浔区和孚镇复乐村利用复耕项目指标置换,在长超集镇规划区内征用1000平方米土地,建立物业用房3层共计3110平米,用于出租,年出租收入超10万元。 5、规划调整型。对一些块状经济发达、二三产业发展潜力较好的村,结合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以促进产业集聚、用地节约为导向,结合中心村和独立工矿点布局,为这些村规划支配肯定的 二、三产业发展用地空间。如德清县禹越镇将全镇备用建设用地留出非常之一即100亩,因地制宜进行统一规划,建设天皇殿村丝绵加工集聚区、三来村等村级工业孵化器等。通过建设标准厂房,一方面招商引资引进项目,另一方面兼顾各村实际发展特色产业,增加集体收入来源,变“输血”为“造血”
6、。 二、基本成效 村级集体经济尤其是物业经济快速健康发展,对于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农夫增收等发挥了重要作用,为新农村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是促进了农村经济发展。物业经济的发展不仅为村里开拓了稳定的收入来源,而且通过资源的统筹调配,发展平台的统一搭建,为农夫创业就业供应了良好的机遇,为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注入了活力。 二是增加了农夫收入。村级集体经济的发展,不难减轻了农夫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中的投入负担,而且为供应农夫福利、帮助解决农夫就业岗位、促进农夫增收致富创建了条件,尤其是一些集体经营性资产较多的村,通过农村社区股份合作制改革,还让农夫每年得到集体资产分红收入。实践证明,村集体经济发展好,农
7、夫收入就高。 三是夯实了新农村建设物质基础。新农村建设须要大量资金投入, 在财政支农资金投入有限的状况下,村级集体经济的发展较好地解决了新农村建设资金的短缺,为农村基础设施兴建、人居环境改善、快速推动新农村建设供应了有力的资金支撑。 四是保障了基层组织正常运转。村级集体经济的发展增加了村级班子为民办事实力,调动了村干部的工作主动性、能动性,增加了村级组织的凝合力、战斗力和号召力,为顺当实行党和国家在农村的方针政策,维护农村和谐稳定供应了坚毅的组织保证。 遂昌县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典型材料解放思想 迎难而上 主动探究欠发达地区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之路 来源:厅经管处 发布时间:2009-12-10
8、遂昌县2007年村级集体经济收入总数为1800万元,其中年经营收入一万元以下的薄弱村有248个,占总村数的63%。村级集体经济薄弱已成为制约我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最为突出的问题之一,为破解村级集体经济薄弱这一难题,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出台政策、筹措资金、制定方案、落实措施,从2007起先把村级集体经济的发展作为我县新农村建设七项行动安排的首项,进行重点抓。 一、在行动目标上找准定位。在农村实行家庭承包责任制时,由于没有很好把握统分关系,土地到户,山林到户,资产到户,过分强调农户分散经营,忽视村级集体统一经营,导致集体经济不断弱化,村级组织作为组织者和领头雁作用难以得到发挥,村级组织的基层堡垒
9、作用受到减弱。村级集体公益事业无钱兴办,只能靠上级补助维持运转,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举步维艰。为此,县委、县政府确定把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来抓,在大量调查探讨的基础上,出台了关于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实施看法,明确定位:利用五年时间通过项目带动、政策扶持从根本上解决村级集体经济空壳的问题,解决农村基层组织有钱办事,保证村级组织正常运转,最根本的是帮助村级集体复原造血功能,以求持续发展。 二、在工作机制上寻求合力。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不仅仅是经济问题,也是关乎农村发展、社会稳定、基层政权巩固的政治问题。涉及到方方面面,是一项系统工程,须要上下部门共同关注、共同参加、
10、齐抓共管。在资金筹措上,作为一个欠发达县不行能从财政资金中拿出许多钱扶持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因此在实施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中,最大程度寻求合力,实行县财政拿一点,部门帮一点,乡镇村出一点,用足政策想方设法支持村级集体经济的发展。从2007年起先县财政每年支配不少于200万元的专项资金用于村级集体经济的发展,200 7、2008两年共整合扶贫资金200余万元、移民资金100余万元、民族资金20余万元、企业单位帮扶资金100余万元,扶持村级集体经济项目98个,惠及131个村。在工作措施上实行三联系制度,既对每一个经审核同意实施的村级集体经济项目实行县领导蹲点联系、企业帮扶联系、专业人员技术承包联系,保证
11、项目上得去、能实施、有成效。目前已有近一半实施项目产生效益,村级集体经济收入每年增加50万元以上。 三、在建设内容上因地制宜。我县地处山区,区域环境多变,资源结构各异,村与村之间千差万别,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立足于发挥当地资源优势、区位优势,走适合自己的路,经过近三年的探究,形成四条发展村级集体经济路子: 一是土地经营型,走以地生财之路。土地是最基本的生产资料,也是村级集体资产的重要部分,利用土地资源成为发展村级集体经济重要道路。对于地处城镇及郊区、交通便利的村,引导、扶持村集体利用集体全部的非农建设用地或村留用地,兴建标准厂房、专业市场、仓储设施、生活服务设施、休闲消遣设施等 二、三产业设施,或
12、通过开展物业租赁经营等方式,有偿转让土地运用权,增加集体收入。对地处偏僻村的集体“四荒”资源,实行村集体单独或汲取其它资金参股方式开发集体统一经营或承包经营。对农户无实力开发的承包地、山林等,村集体经济组织可采纳反租承包或合股经营的形式进行开发,所得收益由村集体经济组织与农户按肯定比例分成。黄沙腰镇东坞村将500多亩集体统管山进行旱地开发,并与遂昌精诚茶业有限公司合作开发,规划建成一个生态、休闲的观光茶叶园区,每年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3万余元,村集体收入大有改观。再如妙高镇平昌村利用交通便利,毗邻县工业园区的有利地理位置,通过改建或新建店面、厂房等形式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短短几年间村集体经济由原
13、来的8000元猛增到60多万元,成了远近著名的文明村、全面小康示范村。村集体拿出相当部分资金投入了村公益事业,不仅为村民交了全部电视收视费和医疗保险,还为村中老人聘请了保健医生每月为老人体检和宣讲保建学问,投资29万元为全村安装自来水和有线电视。 二是资本运营型,走盘活集体资产增收之路。对村集体闲置会堂、厂房、祠堂、五保户房产、校舍等设施和村集体货币资产,实行公开拍卖、租赁、承包经营、股份合作等多种方式进行盘活,建立资产有偿运用制度,使村集体存量资产合理流淌和优化组合,实现集体资产保值增值,增加村集体收入。如三仁乡十三都村,其原有的村学校始终闲置,且四周竹园面积较大,风光美丽,旅游资源丰富,距
14、县城仅10公里,通过出租修建成休闲山庄,使原来闲置无用的学校变成每年能使村集体增收1万多元的活资产。 三是资源开发型,走资源开发增收之路。充分挖掘村域内的山、林、水、矿产、风景等自然资源潜力,由村集体单独或汲取其它资金参股进行开发,以增加村集体收入。如垵口乡群力电站扩容项目启动时,为了壮大村集体经济,利用小水电资源优势,县政府对该电站项目建设特地提出了详细扶持政策和扩容要求,将每村4万元水资源费安排、县财政补助2万元、村自筹4万元,共10万元作为投资股份,共帮扶5个乡镇36个村参股小水电开发,使村集体每年有稳定的投资收入。 四是项目兴业型,走企业强村之路。主动激励和支持具备肯定经济基础的村兴办
15、企业,由企业独资或与其它企业合作搞项目开发,进行市场化经营,增加村集体收入。如云峰镇长濂村通过组建长濂经济开发公司和长濂旅游发展公司,建设标准厂房出租和搞旅游开发经营,把村民的山林、田地和古旧物品等资产评估后作为股份入股,每年给入股的村民分红,既发展壮大了村级集体经济,又带动了村民致富。去年村级集体收入达277万元,村民人均收入达8000多元。村集体经济的壮大,为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发展和巩固供应了必要的物质基础。村兴民富,党支部自然受到村民的爱戴和拥护,党的形象和威信也不断得到提高和巩固。 临海市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典型材料实施“百村帮扶”工程 壮大 村级集体经济 来源:厅经管处 发布时间:20
16、09-12-10 近年来,我市农村集体经济发展“两极化”现象非常突出,一方面全市998个行政村集体经济总收入达到4.29亿元,村均达到43万元;另一方面有373个村年集体经济总收入低于1万元以下,其中有98个村年集体经济收入为零,出现了典型的有组织、无经济新现象。为有效全面破解这一难题,市委、市政府确定从2008年起先,举全市之力,全面启动实施“百村帮扶”工程,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使命感,把发展壮大集体经济薄弱村作为破解农村发展难题的重中之重来抓,列入重要的议事日程和重要的考核内容。经过全市上下两年的共同努力,合力破解,目前已建成合格项目96个,在建项目85个。全市村集体经济总收入增幅达到16
17、%。有150个经济薄弱村年集体经济收入首次达到了超2万元的目标。“百村帮扶”工作得到了突破性进展,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加强领导,形成工作合力 经济薄弱村形成是农村经济发展中的一个突出问题,是多种因素多年形成的一个综合性冲突,集体经济的强弱又干脆关系到农村基层政权的巩固和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力与号召力,事关农村改革、发展与稳定的大局。市委、市政府把经济薄弱村集体经济发展作为“走进冲突、破解难题”的主题来抓。一是特地建立了由分管农业副市长为组长,各有关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临海市“百村帮扶”工作领导小组,在市农办下设办公室,详细负责日常工作。二是出台并实施“一村一企一干部”结对帮扶活动。市委、市政府
18、特地抽调373名市管干部、373家规模型企业与373个经济薄弱村进行“三合一”结对,形成“一村一企一干部”的结对帮扶新模式,切实做到借领导干部的智力、企业的财力,形成集体经济发展的活力。三是承诺“百村帮扶”肯定三年不变。为确保“百村帮扶”工作不走过场,市委组织部、市农办、市财政联合发文承诺在原有每年400万元专项补助集体经济薄弱村正常运转经费不变的基础上,从2008年起先,每年市财政再拿出1000万元专项资金重点扶持100个村集体经济再发展项目,安排用三年左右时间,彻底解决373个经济薄弱村的“造血”问题,基本实现经济薄弱村年集体经济收入超2万元以上。 二、因地制宜,完善配套帮扶 由于经济薄弱
19、村集体经济发展各地状况不一,条件各异,我市各级干部深化实际、解放思想、开拓思路、因地制宜、大胆探究、配套帮扶,形成了很多有效发展壮大经济薄弱村集体经济发展的好方法。主要有:一是盘活资产扶持。根据经营性资产抓创收,资源性资产抓开发,公益性资产抓管护,全面盘活闲置资产。如汇溪镇炉洋村改造失管茶园重新承包,一次性承包30年得承包款60万元。以此全面带动其它产业的开发,为周边的经济薄弱村发展树立了榜样。二是开发资源扶持。变输血扶持为造血扶持是彻底解决经济薄弱村的最有效手段,我市各经济薄弱村以开发低山缓坡种植经济作物或反租倒包发展高效生态农业为突破口,全市有143个村选择了生产性发展,全市目前已发展经济
20、果木10000多亩,形成了一大批有百亩果木基地的行政村,其中河头镇下郑、三合等六个村联动开发,新发展油茶基地1000多亩。三是服务设施扶持。以停车场、商业房等建设为突破口,使公共资源快速效益化,如桃渚镇南门坑村、沿江镇上岙等村通过停车场建设,江南街道白岩岙、涌泉西岙等村通过标准厂房建设,为企业或旅游景点供应有偿服务,每年村集体收入超3万元。四是配套设施扶持。对于有生产基地,但由于基础设施条件差,形不成经济效益的村集体经济项目,我市以配套设施项目建设,提升村集体经济项目周边发展条件,从而提升村集体经济年收入。如永丰镇大山郭村建设水果市场,上盘镇黄峙村建设农田排灌设施等项目,通过配套设施的完善从而
21、提高了承包租金。五是乡村休闲精品线路建设扶持。经济薄弱村绝大部分都在偏僻的山区、海岛上。市委、市政府启动了五条农家乐和渔家乐精品线路,支配了12个经济薄弱村参加精品线路建设,在五条精品线路所在地镇、村的共同努力下,胜利举办了桃花节、桔花节、乡村嘉年华、桃渚观潮节、羊岩开茶节等节庆、有效地破解了延线村发展难点,如永丰镇茶辽村在市农办、市旅游局共同牵头下,由市交通局、市国土资源局等六家结对部门整合帮扶资源,投资150多万帮助建成了停车场、接待中心、景区道路等,保证了村公建项目顺当实施。一年来,在经济薄弱村发展了农家乐经营户(点)40个,落实从业人员500多人,实现旅游总收入1500多万元,既提高了
22、村民收入,又保证了村集体经济发展。 三、严格把关,确保质量 “百村帮扶”项目事关民生工程,也是近年来花大本钱破解农村集体经济发展难的一次大会战,“百村帮扶”项目顺当实施与否,事关市委、市政府在农村的信誉,为此,我市实行了三条措施确保项目质量关。一是明确工作职责。市委、市政府详细明确了市农办、财政、交通、建设、发改、农业、林特等部门的相关工作职责,并把“百村帮扶”工作列入镇(街道)年度工作考核,切实做到各负其责,各司其职。二是规范项目管理。为确保“百村帮扶”工程顺当规范实施,我市特地制订了关于做好“百村帮扶”项目建设和验收工作的通知,明确了项目建设程序、管理机制、验收方法和资金拨付的具体规定,切
23、实做到以镇为单位编报项目建设安排,经业务主管部门审定后,报市“百村帮扶”领导小组批准立项。立项批准后,统一组织实施、统一考核验收、统一兑现嘉奖。三是加强工作监管。为确保项目推动质量监管,切实做到部门与项目全面对接,我市明确了6个部门为百村帮扶的监管责任单位,并将镇(街道)的自筹配套资金统一上缴市财政专户,切实做到项目建设进度完成多少,资金拨付多少,确保项目全面完成。 绍兴县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典型材料注意创新求突破 加大力度 促发展 来源:厅经管处 发布时间:2009-12-10 村级集体经济是巩固农村基层组织的根本保证,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推动城乡统筹发展的物质基础。发展村级集体经济既是
24、一件大事,更是一件难事。为切实解决经济欠发达村常常性收入来源,从根本上彻底解决经济薄弱问题,在推动欠发达村开展异地集中购建物业用房方面作了一些有益的探究,并取得了初步成效。 一、创新思路,探究欠发达村增收发展新路子 近年来,我们非常重视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将村级经济发展列入重要议事日程,村级集体经济得到了较快的发展。到2008年止,全县369个村(居)村集体净资产37.47亿元,村均1015.44万元,2008年全县村集体经济总收入6.75亿元,村均183.07万元。但是,全县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极不平衡,去年村级常常性收入最高的钱清镇钱清村,村级收入达到747万元,而全县尚有53个村的村级收入在1
25、0万元以下。为从根本上解决欠发达村的村级集体经济发展问题,县组织相关部门深化基层开展专题调研,仔细分析我县村级集体经济发呈现状、胜利阅历和存在问题。从收入来源看,全县的村集体常常性收入主要来源是村集体全部的房产等物业用房出租收入,据调查统计,全县2008年村级总收入中,剔除土地征用留村收入、土地整理净收入和上级补助收入后, 村集体常常性收入4.05亿元中有2.95亿元来自房产等物业用房的出租收入,占总收入的72.8%。首先,从区域发展状况看,县城周边村收入比边远村要高得多,如钱清镇村级常常性收入平均为298.3万元,而山区王坛镇村级常常性收入平均为11.1万元;平原村收入比山区村高,如安昌镇村
26、级常常性收入平均为132.3万元,而山区稽东镇村级常常性收入平均为8.8万元;山区镇集镇周边村比其他村收入要高,如富盛镇集镇周边的3个村村级常常性收入平均为69.5万元,而其他村村级常常性收入平均为12.7万元。其次,从欠发达村的分布看,2007年全县76个欠发达村中,主要集中在南部山区,仅王坛、稽东、平水、富盛等四个南部山区镇就有54个欠发达村,占到全县的71%。从以上状况分析,依据这一实际,我们充分相识到欠发达村形成的缘由是多方面的,但主要因素还是交通不便、区位优势较差造成的。对此,我们提出了异地集中建物业的发展思路。“异地”就是跨区域建设,解决地理位置差、出租效益低的问题,“集中”就是多
27、村联合建设,形成肯定的规模和集聚效应,解决规模小、难管理的问题。同时,几个村集中建设标准厂房,使土地得到集约利用,土地产出效益达到最大化,村级物业收益更加稳定长久,也符合我县正在提倡的“亩产论英雄”的发展理念。 二、以点带面,着力推动异地集中物业用房建设 1、试点先行。村级异地集中建设物业用房是一项全新的工作,为探究阅历,我们领先以南部山区作试点,选择平水镇工业园区内的52亩土地作为平水镇12个欠发达村的村级物业用房用地。县里成立了由县农办主任为组长的试点小组,镇里成立了由书记、镇长为组长的领导小组,确定一名副职特地负责此项工作,并组建平水物业管理有限公司,以公司为运作主体,在镇政府的领导协调
28、下集中开发建设、经营管理。同时,还从12个村中推选出有较高威望的3名村支部书记担当财务监督小组成员,推选出懂基建工作的3名村委会主任担当基建监督小组成员,为创新开展的村级异地集中物业用房建设工作供应坚实的组织保障。 2、政策配套。在开展试点的同时,我们刚好探讨并出台了推动欠发达村异地集中物业用房建设的配套政策,对10万元以下欠发达村发展物业用房的,由县解决5亩土地指标,县财政赐予每平方350元补助。对山区经济欠发达村异地集中建立物业用房的,在享受上述政策的基础上,由平水副城再予以每平方300元的补助。对欠发达村投资建设或购买资产属于集体且具有稳定长期收益的物业项目,按投资额的三分之一予以补助,
29、补助额最高达60万元;同时,当年对欠发达村用贷款开发物业项目的,其贷款全额进行贴息。所在镇街也出台政策,相应赐予肯定的配套资金。 3、分类推动。在试点基础上,我县依据区域交通及人口经济发展状况,采纳多种模式推动异地物业建设。一是社区集中模式,就是以社区为单位,社区所属各村实行资源共享,优势互补,集中选点,建设物业用房。二是镇街集中模式,就是以镇街为单位,在集镇规划区内选点,为本镇街相关村集中建设物业用房。三是多镇集中模式,主要针对山区,就是在平水副城一地选点,集中山区3个镇所属村,集中建设物业用房。四是城镇购置模式,就是实行到柯桥县城或集镇中心购买物业用房,进行出租经营。 4、规范操作。一是实
30、行统一建立。明确由镇经济实业公司牵头,多个村组建物业管理有限公司,并制订公司章程,按各村建立物业用房面积多少分摊资金入股,进行公司制运作。这既解决了多个村建立协调难的被动局面,又解决了物业建立后由镇负债的风险。同时在详细操作过程中把握好三个原则:坚持村为主体、政府引导原则,即坚持以村级为建设、经营、管理主体,在公司股东会的基础上建立以村为成员单位的联席会议制度,在镇领导小组统一协调下开展每一项详细工作;坚持统一规划、有利分割原则,即坚持以物业公司为对外统一口径,在充分考虑建成后产权分割到村的实际状况下,集中统一规划、统一报批、统一建立;坚持自我管理、自主经营原则,即坚持一方面以村主职干部为成员
31、组建物业管理班子,对整个规划物业小区内的卫生、平安等实行统一管理,另一方面对产权分割到村的物业用房,各村在整个物业小区的统一政策范围内,自主做好物业经营文章。二是实行多渠道筹措建设资金。实行“村级筹点、银行贷点、政策补点、部门帮点”的方法落实建设资金,联合组建物业公司统一进行项目贷款融资,由镇资管公司进行担保;县新农村建设办公室则依据工程进度,刚好下拨补助资金,在工程进展到50%时,按40%补助额进行一次预拨,在工程结顶时,再预拨补助额的40%,待工程综合验收后全部拨清;各结对部门、企业也主动加强结对帮扶力度,纷纷出资支持,如平水镇五联、横路、祝家等村均获得相关结对部门1020万元不等的资金支
32、持。三是刚好分割物业产权。工程完工后,由镇街牵头,刚好分割物业用房产权,以利于刚好招租、抵押、管理等。 三、真抓实干,村级经济发展呈现崭新局面 1、集中物业初显成效。全县已有40个村启动建立异地集中物业用房,总用地173.07亩,建筑面积16.58万平方米;已有28个村建成异地物业用房,总建筑面积13.91万平方米,投入资金1.47亿元,县财政累计投入补助资金为1616.76万元。目前集中物业用房招租势头良好,如柯岩街道路南等6个村的集中物业用房,已落户企业达50余家,年租金收入达680万元;平水镇12个村的异地物业也已起先招租,已有两家企业落户。物业出租收入已经成为我县村级收入牢靠稳定的主要
33、来源,今年全县村集体经济常常性收入中物业出租收入(包括土地运用费收入)将进一步增长,据初步统计,其物业出租收入将同比增长10%以上,占村集体常常性总收入比重将上升至88%,比去年提高5个百分点。 2、欠发达村显著削减。我县通过近几年主动开展村级资产盘活,加大资源开发,推动土地流转,深化结对帮扶,加强“三资”管理等工作,村级集体经济呈现了良好发展势头,全县村级常常性收入10万元以下的欠发达村从2007年的76个,削减到2008年底的53个,预料今年底将基本消退10万元以下村。村级经济实力不断增加,去年全县村级集体经济常常性收入达4.05亿元,村均109.70万元,三年来年均增长21.5%。 慈溪
34、市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典型材料拓宽思路 创新机制 大力 发展村级集体经济 来源:厅经管处 发布时间:2009-12-10 发展村级集体经济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巩固农村基层组织的重要保证。近年来,我市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坚持做到相识上再深化,思路上再创新,政策上再完善,措施上再落实,通过开拓新的财源,稳固原有财源,统筹协调资源供应,兼顾村村平衡发展,强化管理监督机制,不断增加收入,不断积累资产,力促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再上新台阶。2008年全市村级集体经济可用收入达到4.99亿元,村均151.23万元;2009年上半年村级集体经济可用收入达到3.2亿元,同比增长27%。村级集体经济的发
35、展,既整体推动了全市的新农村建设,也带动了全市农夫创业增收致富。 一、完善扶持政策,优化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环境 近年来,我市围绕“抓两头促中间”的工作思路,出台并完善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为村级集体经济的发展壮大营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一是实施物业用房建设嘉奖政策。激励村建设集体经济发展用房,对符合条件的新建标准厂房和规范化农贸市场进行嘉奖。近三年来,全市有14个村级标准厂房和57个规范化农贸市场建设项目符合嘉奖标准,市财政共嘉奖2459.59万元。二是明确税费返还政策。2007年起,我市明确了村集体经济发展项目经营的相关税费返还政策,对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用房出租收入所缴税金市镇两级财政所得部分,按财政
36、体制专项结算到镇(街道),再由镇(街道)结算到村,用于村级公共事业建设。同时,明确村集体经济发展留用地如转为国有的,该地块补交的土地出让净收入市级财政留成部分全额返还给村集体经济组织。如浒山街道上剑山村为发展集体经济,将6350平方米的国有划拨土地重新挂牌出让,市财政将所得部分1219.39万元全部返还给村。三是落实村留用地政策。为确保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中村级集体组织的经济利益,解决村集体经济发展的空间问题,2007年,我市出台了慈溪市规范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留用地(产)管理的实施方法,明确了村级留用地的核算、运用管理、选址支配等内容,规定将征收土地面积的8%(其中城区内为5%)作为村级集体经济发
37、展留用地。四是实施补助村扶持政策。20062008年,我市确定了60个市级财政补助村作为集体经济发展重点帮扶对象。三年来,全市累计下达82亩专项用地指标用于财政补助村经营性项目建设,市镇两级财政共支配扶持资金近9000万元,其中村办公经费补助1000万元,村二三产经营性建设项目补助6000万元,财政贴息资金1440万元。今年起先,我市将实施20092022年的市级财政补助村扶持政策,从物业用房建设、贷款贴息、规费减免、办公经费补助、优质资产配置等方面加大对补助村的扶持力度。五是实行村干部酬劳保障政策。2007年全市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建立完善村干部激励保障机制的通知(慈党办200776号),由全市
38、财政统筹解决落实村党支部书记和村专职干部的工作酬劳和社会保险,既削减了村集体的开支,又提高了村干部工作的主动性。仅2008年,市级财政用于村干部酬劳和村专职干部社会保险补助资金达2210万元。 二、拓宽发展思路,培植村级集体经济稳固财源 面对工业化、城市化、市场化的快速推动,我市主动转变原有的发展模式,创新思路,把发展物业经济与村内资源整合挖潜相结合,努力探究集体经济有效实现形式。一是大力发展物业经济。物业经济是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壮大最稳固、最有效的财源之一。我市通过在供地、规划、信贷等方面进行扶持,激励村集体实行独资、合股等形式建设标准厂房。2008年底,全市村级集体经济组织拥有三产用房面积4
39、9.69万平方米,村均1480平方米,工业用房面积80.74万平方米,村均2422平方米。目前,还有近17.35万平方米的二三产用房动工建设。在对市级财政补助村的帮扶中,重点激励补助村联建或单独新建物业用房。三年来,60个市级财政补助村的二三产经营性用房项目已全部动工或实行资产配置,总建筑面积达到16.58万平方米。二是倾斜配置优质资产。为扶持村级集体经济进一步发展壮大,各地将部分镇(街道)所属标准厂房、市场、旧校舍等优质资产配置给村,尤其是在其次轮市级财政补助村的经营性项目建设中,为减轻财政补助村的建设资金压力,削减投资风险,将资产配置作为帮扶项目的首选。全市60个市财政补助村项目中有8个优
40、质资产配置项目,涉及32个村,共配置标准厂房2.08万平方米,三产用房1.01万平方米。如杭州湾新区农村工作办事处将位于新区商贸街的10间三楼店面房配置给2个市级财政补助村,总面积为1020平方米;周巷镇将位于镇工业园区的6幢工业标准厂房配置给6个市级财政补助村,总面积达1.82万平方米。三是搞活集体资产经营。充分挖掘各种存量资产的潜能,盘活原有村办公楼、已不再运用的村校等房产资源,实行租赁、改造、重建等手段,最大限度地发挥村级资产效益。如庵东镇近年通过开展村庄整理,5个村的宅基地整理项目净增复耕指标300亩,通过由市收购、跨镇调剂等,增加村级收入3000万元。同时,该镇相关村加强对大桥连接线
41、和市域主要马路两侧户外高架广告牌设置运作管理,将广告牌收入全部纳入沿线各村集体经济收入来源,每年收入达400万元。四是创新土地经营模式。引导村级组织变更过去一次性出让集体土地的简洁做法,在民主决策的前提下,探究集体土地运用权租赁、入股方法。如宗汉街道工业园区的180亩土地以18个行政村的名义入股到企业,10年内每年有270万元的收入分红。又如该镇新塘村实行农夫参股共建外口公寓,既落实了村级发展项目,推动了集体经济的发展,又增加了农夫收入。2008年该村外口公寓出租收入达到85万元,土地被征用农夫股份分红达到24万元。 三、探究机制创新,激发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活力 在培植村级集体经济稳固财源的同时
42、,我市主动探究机制创新,促进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壮大。一是健全结对帮扶机制。2007年,我市在省内领先开展了“百村千企共建社会主义新农村”活动,召开了全市振兴村级集体经济暨村企结对推动大会,全市308个行政村(社区)与企业签订了村企结对共建新农村协议,村企结对实现了立体式全覆盖。截至2009年上半年,全市有1660家企业与308个行政村签订结对协议,承诺出资额累计达到1.08亿元,实际到位资金8102.46万元。开展部门结对帮扶活动,全市75个市级部门联系75个重点村,通过信息帮扶、项目扶持、资金补助等形式,帮助结对村发展村级集体经济。三年来,落实帮扶资金累计超过1000万元。二是完善资金筹措机制
43、。2005年,我市出台了关于村内筹资筹劳“一事一议”的实施看法(慈农经200572 号),主动引导行政村在村民自治、规范程序的基础上,因地制宜合理收取“一事一议”资金,拓宽村级公益事业建设资金来源。目前,全市有11个镇(街道)的115个村实施“一事一议”筹资制度,累计收取资金9714万元。三是推动村股份合作制改革。从2000年起,为适应工业化、城市化快速推动的新形势,我市在全省领先实行村经济合作社股份合作制改革。到2009年上半年,全市共有40个村(社区)完成了股份合作制改革,涉及总资产7.49亿元,股东人数61084人。股份合作制改革的推动,不仅完善了法人治理结构,建立了责、权、利相结合的捆
44、绑机制,提高了科学决策和民主管理水平,使投资决策更有效、更合理,而且适应了当前物业经营成为村集体资产主要资源的趋势,有效地防范了集体资产的风险,确保了集体资产的平安完整,促进了集体经济的快速发展。 四、加强指导管理,提升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质量 近年来,我市加强对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考核指导,健全管理机制,努力做到管好财,用好财,确保集体资产保值增值,实现集体经济健康发展。一是建立考核激励机制。加大对村干部的考核力度,把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实绩与村干部酬劳福利相挂钩,做到有奖有罚,充分调动村干部工作主动性。同时,将发展村集体经济的责任主体落实到镇(街道),把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成效纳入镇(街道)年度目标管理
45、考核。在强有力的考核指挥棒的作用下,各地高度重视村级集体经济的发展。目前,全市20个镇(街道)全部制订了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三年规划。二是规范村级财务管理。开展“三资”管理试点工作,对村级集体资产实行全方位的监管。进一步完善村级各项财务制度,重点完善会计代理制、非生产性开支实行定项限额、强化工程项目管理、严格货币资金管理、开展日常审核与审计监督等工作,村级财务管理工作得到明显加强。全面实行村级财务电算化,在全省领先建立了村级财务计算机监管网络,村级集体经济运行状况实行全程公开,接受群众监督。宗汉街道会计服务站荣获“其次批全国农村集体财务管理规范化示范单位”称号。组织好对行政村年度财务收支审计、村干
46、部任期和离任经济责任审计以及财务信访审计等专项审计,确保集体资产平安完整。三是建立资产保值增值机制。我市明确政府因城乡建设须要拆迁、收购村二三产经营用房时,除地面建筑物实行经济补偿外,土地运用也要落实补偿机制,实行同类地块“拆一补 一、收一还一”,次类地块“拆一补 一、补偿级差土地”。同时规定村集体资产不得随意买卖,确需转让处置的,要经村民(社员)代表大会探讨通过,报镇(街道)村级财务管理领导小组备案。发展用房处置要落实补偿,转一还一,从而确保了村级集体资产不流失,数量不削减,质量不降低,实现村级集体经济可持续发展。 湖州市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典型材料拓宽路子 创新机制 加快 集体经济薄弱村发
47、展 来源:厅经管处 发布时间:2009-12-10 根据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我市全面实施集体经济薄弱村奔小康工程,着力增加薄弱村集体经济自身实力,努力帮助薄弱村完善基础设施、改善人居环境,为扎实推动全市新农村试验示范区建设奠定坚实基础。全市各级各部门切实落实责任、强化帮扶,广阔薄弱村干部群众紧抓机遇、主动有为。据统计,截止今年9月底,全市重点扶持的113个集体经济薄弱村,共启动实施集体经济发展的基础设施类、公共服务类等各类建设项目215个,总投入资金1.25亿元,其中有90个村新实施集体经济发展项目125个,预料项目完成后为村集体年增收570.71万元,村均增收6.34万元,实施项目村村均
48、集体稳定收入可从2007年的2.91万元增加到2009年9.25万元。市本级60个薄弱村中共有45个村实施了50个集体经济发展项目(市里立项),项目安排总投入4369.27万元,预料项目完成后村集体年增收394.53万元,村均年增收8.77万元,实施项目村村均集体稳定收入可从2007年的2.83万元增加到2009年的11.6万元。这些项目作用正在显现,薄弱村经济发展呈现了良好势头。 一、领导重视,示范带动 我市各级党委、政府坚持把加快集体经济薄弱村发展作为整体推动新农村建设的一项突出任务来抓,建立强有力的领导体系,形成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详细抓、其他领导定点抓的工作格局,起到了良好的示范带动效应。一是带头调研。各级领导带头深化薄弱村开展调研,专题探讨薄弱村发展问题。去年和今年分别由市委常委和市人大副主任牵头,对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开展调研。市委常委、组织部长多次听取调研状况汇报并共同进行探讨。在深化调研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