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原理课程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机械原理课程设计.docx(22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机械原理课程设计 机械原理 课程设计说明书 设计题目:牛头刨床的设计 机构位置编号:11 3 方案号:II 班 级: 姓 名: 学 号: 年 月 日 书目 一、前言1 二、概述 2.1课程设计任务书2 2.2原始数据及设计要求2 三、设计说明书 3.1画机构的运动简图3 3.2导杆机构的运动分析4 3.3导杆机构的动态静力分析3号点11 3.4刨头的运动简图15 3.5飞轮设计17 3.6凸轮机构设计19 3.7齿轮机构设计24 四、课程设计心得体会26 五、参考文献27 一前言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是高等工业学校机械类专业学生第一次较全面的机械运动学和动力学分析与设计的训练,是本课程的一个重要实
2、践环节。是培育学朝气械运动方案设计、创新设计以及应用计算机对工程实际中各种机构进行分析和设计实力的一门课程。其基本目的在于: 进一步加深学生所学的理论学问培育学生独立解决有关本课程实际问题的实力。 .使学生对于机械运动学和动力学的分析设计有一较完整的概念。 .使学生得到拟定运动方案的训练并具有初步设计选型与组合以及确定传动方案的实力。 .通过课程设计,进一步提高学生运算、绘图、表达、运用计算机和查阅技术资料的实力。 .培育学生综合运用所学学问,理论联系实际,独立思索与分析问题实力和创新实力。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的任务是对机械的主体机构连杆机构、飞轮机构凸轮机构,进行设计和运动分析、动态静力分析,
3、并依据给定机器的工作要求,在此基础上设计凸轮,或对各机构进行 1 运动分析。 二、概述 2.1课程设计任务书 工作原理及工艺动作过程 牛头刨床是一种用于平面切削加工的机床,如图(a)所示,由导杆机构1-2-3-4-5带动刨头5和削刀6作往复切削运动。工作行程时,刨刀速度要平稳,空回行程时,刨刀要快速退回,即要有极回作用。切削阶段刨刀应近似匀速运动,以提高刨刀的运用寿命和工件的表面 加工质量。切削如图所示。 2.2.原始数据及设计要求 三、设计说明书(详情见A1图纸) 3.1、画机构的运动简图 以O 4为原点定出坐标系,依据尺寸分别定出O 2点B点,C点。确定机构运动时的左右极限位置。曲柄位置图
4、的作法为,取1和8为工作行程起点和终点所对应的曲柄位置,1和7为切削起点和终点所对应的曲柄位置,其余 2、312等,是由位置1起,顺2方向将曲柄圆作12等分的位置,如下图: 3.2 导杆机构的运动分析 11位置的速度与加速度分析 1)速度分析 取曲柄位置“11”进行速度分析。因构件2和3在A处的转动副相连,故VA2=VA3,其大小等于W2lO2A,方向垂直于O2 A线,指向与2一样。 曲柄的角速度 2=2n2/60 rad/s=6.702rad/s A3=A2=2lO2A=6.7020.09m/s=0.603m/s(O2A) 取构件3和4的重合点A进行速度分析。列速度矢量方程,得 A4= A3
5、+ A4A3 大小 ? ? 方向 O4B O2A O4B 取速度极点P,速度比例尺v=0.01(m/s)/mm ,作速度多边形如下图 由图得 A4=0.567m/s A4A3 =0.208m/s 用速度影响法求得 VB5=VB4=VA4*04B/O4A=1.244m/s 又 4=VA4/O4A=2.145rad/s 取5构件为探讨对象,列速度矢量方程,得 vC = vB+ vCB 大小 ? ? 方向 XX O4B BC 取速度极点P,速度比例尺v=0.01(m/s)/mm, 作速度多边行如 5 上图。 则图知, vC5= 1.245m/s Vc5b5=0.111m/s 5=0.6350rad/
6、s 2)加速度分析 取曲柄位置“11”进行加速度分析。因构件2和3在A点处的转动副相连, 故aA2n=aA3n,其大小等于22lO2A,方向由A指向O2。 2=6.702rad/s, aA3n=aA2n=22lO2A=6.7020.09 m/s2=4.0425m/s2 取 3、4构件重合点A为探讨对象,列加速度矢量方程得: aA4 = aA4n + aA4 = aA2n + aA4A2k + aA4A 2大小: ? 42lO4A ? 24A4 A2 ? 方向: ? AO4 O4B AO2 O4B O4B 取加速度极点为P,加速度比例尺a=0.1(m/s2)/mm, 作加速度多边形如下图所示.
7、由图可知 aA4=2.593m/s2 用加速度影响法求得 aB4= aB5 = aA4* L04B / L04A =5.690 m /s2 又 ac5B5n =0.0701m/s2 取5构件为探讨对象,列加速度矢量方程,得 ac5= aB5+ ac5B5n+ a c5B5 大小 ? w52 Lbc ? 方向 XX cb BC 作加速度多边形如上图,则 aC5B5= C5C5a =2.176m/s2 aC5 =4.922m/s2 7 3号位置的速度与加速度分析 1) 速度分析 取曲柄位置“3”进行速度分析,因构件2和3在A处的转动副相连,故VA3=VA2,其大小等于w2lO2A,方向垂直于O2
8、A线,指向与w2一样。 曲柄的角速度 2=2n2/60 rad/s=6.702rad/s A3=A2=2lO2A=6.7020.09m/s=0.603m/s(O2A) 取构件3和4的重合点A进行速度分析,列速度矢量方程, 得, VA4 =VA3 + VA4A3 大小 ? ? 方向 O4B O2A O4B 取速度极点P,速度比例尺v=0.01(m/s)/mm ,作速度多边形如下图 VA4=pa4v= 0.487m/s VA4A3=a3a4v= 0.356 m/s w4=VA4lO4A=1.163rad/s VB=w4lO4B= 0.675m/s 取5构件作为探讨对象,列速度矢量方程,得 C =
9、B + CB 大小 ? ? 方向 XX(向右) O4B BC 取速度极点P,速度比例尺v=0.01(m/s)/mm, 作速度多边形如上, 则 Vc5=0.669m/s Vcb=0.102m/s W5=0.589rad/s 2).加速度分析 取曲柄位置“3”进行加速度分析。因构件2和3在A点处的转动副相连, 故aA2n=aA3n,其大小等于22lO2A,方向由A指向O2。2=6.702rad/s, 9 aA2n=aA3n=22lO2A=6.7020.09 m/s2=4.0426m/s2 取 3、4构件重合点A为探讨对象,列加速度矢量方程得: aA4 =aA4n+ aA4 = aA3n + aA4
10、A3K + aA4A3v 大小: ? 42lO4A ? 24A4 A3 ? 方向 ? BA O4B AO2 O4B O4B(沿导路) 取加速度极点为P,加速度比例尺a=0.1(m/s2)/mm, 作加速度多边形下图所示: 则由图知: aA4 =Pa4a =3.263m/s2 aB4= aB5 = aA4* L04B / L04A =4.052 m/ s2 取5构件为探讨对象,列加速度矢量方程,得 ac = aB + acBn+ a cB 10 大小 ? 5l2CB ? 方向 X轴 CB BC 其加速度多边形如上图,则 ac =p ca =4.58m/s2 3.3 导杆机构的动态静力分析 3号点
11、 取3号位置为探讨对象: .5-6杆组共受五个力,分别为P、G 6、Fi 6、R 16、R45, 其中R45和R16 方向已知,大小未知,切削力P沿X轴方向,指向刀架,重力G6和支座反力R16 均垂直于质心, R45沿杆方向由C指向B,惯性力Fi6大小可由运动分析求得,方向水平向左。选取比例尺= (40N)/mm,受力分析和力的多边形如图所示: 已知: 已知P=9000N,G6=800N, 又ac=ac5=4.58m/s2 那么我们可以计算 FI6=- G6/gac =-800/104.5795229205 =-366.361N 又F=P + G6 + FI6 + F45 + FRI6=0,
12、方向 /x轴 BC 大小 9000 800 ? ? 又 F=P + G6 + Fi6 + R45 + R16=0, 方向 /x轴 BC 大小 8000 620 ? ? 由力多边形可得:F45=8634.495N N=950.052 N 在上图中,对c点取距,有 MC=-PyP-G6XS6+ FR16x-FI6yS6=0 代入数据得x=1.11907557m .以3-4杆组为探讨对象(=50N/mm) 已知: F54=-F45=8634.495N,G4=220N aB4=aA4 lO4S4/lO4A=2.261m/s2 , S4=4=7.797ad/s2 可得: FI4=-G4/gaS4 =-2
13、20/102.2610419N=-49.7429218N MS4=-JS4aS4=-9.356 对O4点取矩: MO4= Ms4 + Fi4X4 + F23X23-R54X54 - G4X4 = 0 代入数据,得: 13 MO4=-9.356-49.7420.29+F230.4185+8634.4950.574+2200.0440=0 故: F23=11810.773N Fx + Fy + G4 + FI4 + F23 + F54 = 0 方向: ? ? M4o4 大小: O4B 解得: Fx=2991.612N Fy=1414.405N 方向竖直向下 .对曲柄分析,共受2个力,分别为F32,
14、F12和一个力偶M,由于滑块3为二力杆,所以F32=F34,方向相反,因为曲柄2只受两个力和一个力偶,所以F12与F32等大反力。受力如图: 17 h2=72.65303694mm,则, 对曲柄列平行方程有, MO2=M-F32h2=0 即 M=0.0726*11810.773=0, 即M=858.088NM 3.4刨头的运动简图 3.5飞轮设计 1.环取取曲柄AB为等效构件,依据机构位置和切削阻力Fr确定一个运动循的等效阻力矩依据个位置时 值,采纳数值积分中的梯形法,计算曲柄处于各 的功 。因为驱动力矩可视为 ,确定等效驱动力常数,所以根据 17 矩Md。 2.估算飞轮转动惯量 由 确定等效
15、力矩 。 3.6凸轮机构设计 1.已知:摆杆为等加速等减速运动规律,其推程运动角dod=10o,回程运动角d0=70o,摆杆长度=70远休止角001lo9D=135mm,最大摆角ymax=15o,许用压力角a=38.2.要求: (1) 计算从动件位移、速度、加速度并绘制线图。 (2)确定凸轮机构的基本尺寸,选取滚子半径,划出凸轮实际轮廓线,并按比例绘出机构运动简图。 3.设计步骤: 1、取随意一点O2为圆心,以作r0=45mm基圆; 2、再以O2为圆心,以lO2O9/l=150mm为半径作转轴圆; 3、在转轴圆上O2右下方任取一点O9; 4、以O9为圆心,以lOqD/l=135mm为半径画弧与
16、基圆交于D点。O9D即为摇摆从动件推程起始位置,再以逆时针方向旋转并在转轴圆上分别画出推程、远休、回程、近休,这四个阶段。再以11.6对推程段等分、11.6对回程段等分(对应的角位移如下表所示),并用A进行标记,于是得到了转轴圆山的一系列的点,这些点即为摆杆再反转过程中依次占据的点,然后以各个位置为起始位置,把摆杆的相应位置 画出来,这样就得到了凸轮理论廓线上的一系列点的位置,再用光滑曲 19 线把各个点连接起来即可得到凸轮的外轮廓。 5、凸轮曲线上最小曲率半径的确定及滚子半径的选择 (1)用图解法确定凸轮理论廓线上的最小曲率半径min:先用目测法估计凸轮理论廓线上的min的大致位置(可记为A
17、点);以A点位圆心,任选较小的半径r 作圆交于廓线上的B、C点;分别以B、C为圆心,以同样的半径r画圆,三个小圆分别交于D、E、F、G四个点处,如下图9所示;过D、E两点作直线,再过F、G两点作直线,两直线交于O点,则O点近似为凸轮廓线上A点的曲率中心,曲率半径rminOA;此次设计中,凸轮理论廓线的最小曲率半径rmin 26.7651mm。 凸轮最小曲率半径确定图 (2)凸轮滚子半径的选择(rT) 凸轮滚子半径的确定可从两个方向考虑: 几何因素应保证凸轮在各个点车的实际轮廓曲率半径不小于15mm。对于凸轮的凸曲线处r=rC-rT, 对于凸轮的凹轮廓线r=rC+rT(这种状况可以不用考虑,因为
18、它不会发生 失真现象);这次设计的轮廓曲线上,最 20 小的理论曲率半径所在之处恰为凸轮 上的凸曲线,则应用公式:r=rmin-rT5rTrmin-5=21.7651mm;滚 子的尺寸还受到其强度、结构的限制,不能做的太小,通常取rT=(0.1-0.5)r0 及4.5rT22.5mm。综合这两方面的考虑,选择滚子半径可取rT=15mm。 然后,再选取滚子半径rT,画出凸轮的实际廓线。 设计过程 1.凸轮运动规律 推程02o /2时: y2jmax1=d2d20w4jmaxw1=2dd0,d0d024jmaxw2 a1=d20 推程o /2o时: yy2ymax1=max-(d2d20-d)0w
19、4ymaxw1=(ddd20-d)0d02,d04ymaxw2a1=-d20 回程o+s01o+s+o/2时: 21 y-2jmax1=jmax2d2d0w4jmaxw1=-dd2d00,d024jmaxw2a1=-d20 回程o+s+o/2o+s+o时:y=2ymax1(d0-d)2d20w4ymaxw1=-(ddd20-d)0d02,d04ymaxw2a1=d20 2.依据上述运动方程绘制角位移、角速度、及角加速度的曲线,由公式得出如下数据关系 (1)角位移曲线: (2)角速度曲线: 22 (3)角加速度曲线: 4)、求基圆半径ro及lO9O2 23 3.由所得数据画出从动杆运动线图 3.
20、7齿轮机构设计 1 、设计要求: 24 计算该对齿轮传动的各部分尺寸,以2号图纸绘制齿轮传动的啮合图,整理说明书。 2.齿轮副Z1-Z2的变位系数的确定 齿轮2的齿数Z2确定: o2=40Z21613=n0no2=7.5 得Z2=39 取x1=-x2=0.5 x1min=17-1317=0.236 x2min=17-3917=-1.29 计算两齿轮的几何尺寸: 小齿轮 d1=mZ1=613=78mm ha1=(ha*+x1)*m=(1+0.5)*6=9mm hf1=(ha*+c*-x1)*m=(1+0.25-0.5)*6=4.5mm da1=d1+2*ha1=78+2*9=96 df1=d1-
21、2*h f1=78-9=69 db1=d1*cos=78*cos20=73.3 25 四 心得体会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是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教学活动中不行或缺的一个重要环节。作为一名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大三的学生,我觉得有这样的实训是非常有意义的。在已经度过的生活里我们大多数接触的不是专业课或几门专业基础课。在课堂上驾驭的仅仅是专业基础理论面,如何去面对现实中的各种机械设计?如何把我们所学的专业理论学问运用到实践当中呢?我想这样的实训为我们供应了良好的实践平台。 一周的机械原理课程设计就这样结束了,在这次实践的过程中学到了许多东西,既巩固了上课时所学的学问,又学到了一些课堂内学不到的东西
22、,还领会到了别人在处理专业技能问题时显示出的优秀品质,更深切的体会到人与人之间的那种相互协调合作的机制,最重要的还是自己对一些问题的看法产生了良性的改变。 其中在创新设计时感觉到自己的思维有一条线发散出了许多线,想到许多能够达到要求的执行机构,虽然有些设计由于制造工艺要求高等因素难以用于实际,但自己很欣慰能够想到独特之处。这个过程也熬炼了自己运用所学学问对设计的简洁评价的技能。 26 五、参考文献 1、机械原理教程第7版 主编:孙桓 高等教化出版社 2.机械原理课程设计指导书主编:戴娟 高等教化出版社 3.理论力学主编:尹冠生 27 西北工业高校出版社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体会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格式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小结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支配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小结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的要求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ppt内容 本文来源:网络收集与整理,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谢谢!第22页 共22页第 22 页 共 22 页第 22 页 共 22 页第 22 页 共 22 页第 22 页 共 22 页第 22 页 共 22 页第 22 页 共 22 页第 22 页 共 22 页第 22 页 共 22 页第 22 页 共 22 页第 22 页 共 22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