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宏观经济形势定位及宏观经济政策问题.docx

上传人:l*** 文档编号:11836199 上传时间:2022-04-22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36.9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我国宏观经济形势定位及宏观经济政策问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我国宏观经济形势定位及宏观经济政策问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我国宏观经济形势定位及宏观经济政策问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我国宏观经济形势定位及宏观经济政策问题.docx(15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我国宏观经济形势定位及宏观经济政策问题 针对我国宏观经济政策问题的几点思索 内容提要:我国当前宏观经济形势较为困难,本文从各项宏观经济指标分析了宏观经济调控政策的作用,我国目前宏观政策的特点和效用,以及实施过程中的一些建议。 关键词:通货紧缩需求宏观经济政策 正文: 一、我国当前宏观经济形势的定位 自1998年起,中国政府实行了持续五年的扩张性财政政策抵挡了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保持了经济的快速增长,GDP年增幅在78之间的高速平台上运行。但是,从1998年4月以来长达24个月的消费价格持续负增长,到2000年5月由负转正并实现16个月的正增长后,从2001年9月起先又重新陷入了负增长状态,同时

2、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和社会商品零售价格指数也始终处于负增长状态。面对这种情形,众多的专家提出了“过剩经济”、“有效需求不足”、“通货紧缩”、“劳动与资本双重过剩”等概念来定位我国当前的宏观经济形势,并对此进行了有益的探究和探讨。就我国目前困难的宏观经济形势的定位来说,笔者主见将其定位为“劳动力剩余条件下的有效需求不足和通货紧缩相交织的状况,同时还面临着潜在的通货膨胀压力”。这个定位包含以下四层涵义。 (一)我国是一个典型的劳动力过剩的国家 我国的劳动力首先滞留在农业部门。根据王诚1996年估算,中国农业剩余劳动力为1.38亿人。此外,我国每年新增劳动力1600万人,国企下岗职工1500万人。当前

3、,增加农夫收入、加快农村城市化进程都是围围着如何创建更多的 二、三产业就业岗位来容纳农业和其它部门剩余劳动力的工作进行的。 (二)有效需求不足是制约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 当前正是有效需求不足引致了我国生产实力过剩、失业增加、价格水平持续下降及国民经济增速下滑的趋势。然而,“有效需求不足”问题一般是与发达国家相联的。“对于中国这样一个发展中国家,其与西方发达国家的最大不同之处唯恐是劳动力过剩特别严峻。”(王俭贵,2002)。因此,我国的“有效需求不足问题”是“劳动力剩余条件下的有效需求不足问题”。 (三)劳动力剩余条件下的有效需求不足与通货紧缩相交织 2002年我国接着执行主动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

4、币政策,使GDP增长率达7.9。但是,值得关注的是,各项主要经济指标的增幅出现了近几年少有的下滑态势。(1)GDP增长7.9,与2001年同期相比回落0.2个百分点。(2)2002年第一季度,在投资增长19.6、较上年同期上升7.2个百分点的基础上体现居民最终消费需求的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增长 3.4,同比回落1.9个百分点。(3)2002年12月份工业企业实现利润同比下降11.3。这反映出我国经济增长质量不高的问题。(4)财政支出和财政赤字大幅度上升。2002年一季度中心财政收入比上年同期削减163.6亿元,下降7.3,而支出增长23.9。(5)物价指数全面回落,“通货紧缩”阴影挥之不去。200

5、2年居民消费价格和社会商品零售价格接着下降,分别比2001年下降1.9和0.7。(6)高速度与高失业并存。2002年GDP7.9的 增长率,由于经济增长的就业弹性系数仅为0.1左右(张本波,2002)且有随经济增长质量的提高而接着下滑之势,因而未带来降低失业率和增加就业率的预期效应。以上状况,进一步折射出我国目前宏观经济形势的总体特征劳动力剩余条件下的有效需求不足与通货紧缩相交织。 (四)我国面临着较大的通货膨胀压力 应当醒悟看到,我国经济被“有效需求不足和通货紧缩”阴影困扰的同时,还面临着潜在的通货膨胀压力。这个压力之所以没有释放出来,主要是由于政府现在出台的各项政策措施“锁住”了这只“笼中

6、的虎”。(于祖尧,2002)。其中,中国政府坚持人民币不贬值的稳健货币政策是主要缘由之一。但人民币不贬值政策正遭遇最近日元大幅度贬值和美元贬值的打压。值得强调的是,由于人民币从1994年起先同美元紧密挂钩,因而2003年初它同欧元和其它外汇的比价跟着美元下跌。同时,中国居民非自愿性储蓄还阻拦了十几万亿元购买力的实现。所以,一旦财政或金融爆发危机,人民币贬值和挤兑风潮就很难避开。 二、中国当前宏观经济政策存在的问题 (一)扩张性的财政政策的正面效应在递减 自1998年起先,中国政府实行扩张性财政政策抵挡了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保持了78经济增长。但是,目前此项政策的正面效应已经在递减,它的负面影响

7、在扩大。它在支撑经济高速增长的同时,也给财政乃至经济危机埋下了隐患。(1)财政赤字成倍增加,财政收入对债务的依存度居高不下。2001年度财政赤字是1997年的4.24倍,财政对债务的依存度为31.6。(2)近几年税收以超出GDP增幅一倍以上的速度增长,使其得以接着实行,但2002年前三季度,我国税收收入同比增长10.9,增幅回落10.8个百分点。(3)县、乡两级基层政府财力枯竭。(4)随着改革深化,政府各种名目的隐性债务居高不下。例如,我国存在着国有商业银行和国有企业的不良资产、社会保障金欠帐、农村义务教化经费缺口等隐性债务。虽然2001年中国的财政赤字占GDP的比重为2.7,债务余额为160

8、00亿元,2002年财政赤字为3098亿元,未超过国际公认的警戒线,但据世界银行估计,中国隐性债务的积累已达GDP的100。(5)有些国债投资的效益低下。 (二)中心银行面临两难的选择 按相机选择机制,政府实施宏观调控时需将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协作运用。因此,为了协作扩张性的财政政策,中心银行应实行适度从松的货币政策。从1996年5月起先到2002年底央行共进行了10次降息,并且加收20利息税。然而,中国却出现了“货币失灵”的反常现象。降息不仅没有达到刺激人们削减储蓄增加消费的目的,相反中国居民储蓄存款余额却逐年攀升,1997年底达到50000亿元,2003年2月底已达100300亿元。由此,可

9、见货币当局防范风险有余,刺激经济景气不足。据统计资料表明,目前央行的货币供应量偏紧,这不利于缓解“通货紧缩”和遏制经济增长下滑。实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与扩张性的财政政策相匹配,是当前经济发展的须要。但是,潜藏的金融危机却限制了银根放松的空间。2001年底,国有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比率为25.4,远高于5的国际公认警戒线。这表明金融领域潜藏着严峻的风险。在这种状况下,推行扩张性的货币政策,势必火上浇油,对货币当局来说是两难选择。 三、宏观经济政策存在的思索 (一)关于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协作运用的思索 1.二者的松紧搭配。在当前,二者的松紧搭配明显应当采纳松的货币政策协作扩张性的财政政策。货币供应

10、量偏紧不利于遏制经济增幅的下滑和刺激需求增长。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与适度扩张性的财政政策相匹配,是当前经济发展的须要。 2.二者的契合机制。二者的契合机制应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1)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应当为货币政策发挥作用拓展空间,供应条件。在宏观经济政策中财政政策是一种相对中短期的政策,货币政策则是一种相对长期的政策,而且随着市场化改革的深化,货币政策将成为宏观经济调控的主要手段。至于目前我国出现的“货币失灵”,是由于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不畅引起,归根结底是由于央行没有超然独立性、市场化利率机制尚未建成及货币政策体系不健全造成的。因此,我国当前必需从强化货币政策职能、保证央行超然独立性和健全货币政策

11、体系等方面改革货币政策,目前财政政策支持货币政策发挥作用可以实行如下举措。如适当增加财政贴息资金的规模,扩大贴息政策运用范围:用财政资金支持建立中小企业贷款担保基金,为中小企业融资创建条件等。(2)货币政策为财政政策创建宽松的市场环境,使财政政策适应、促进以市场为基础的资源配置机制的形成。其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四点:1)把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建立在经济稳定发展的基础上,金融通过自身经营机制转变、中资商业银行现代企业制度改造、管理水平的提高、盈利实力的增加,避开和化解金融风险。2)金融体制改革应尽快拓宽中小企业、民营企业融资渠道。3)加快利率市场化步伐,使利率真正成为引导企业投资的信号。4)加快发展股

12、份制私人银行和其它民营金融机构,通过发展这类银行满意民营企业、中小企业和农村的投资与贷款需求。 (二)扩大有效需求的思索 近年来,有效需求不足、内需增长乏力始终是困扰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经过连续5年扩张性财政政策的施行,我国过剩生产实力和存货依旧很高,加工工业严峻开工不足,库存商品达30000亿元之巨。据调查,2002年600种主要商品,供过于求的商品占86.3,供求平衡的商品占13.7。由此可看出,要扩大内需和解决有效需求不足问题仅从财政和货币政策着手已是不够的,还须探讨其它思路和方法。为此,笔者总结出了以下思路。 1.创立多管齐下,形成合力扩大有效需求的格局。经济学家刘国光认为扩大国内

13、消费需求的政策调整方面,“要创立多管齐下,形成合力的格局”。一要完善就业和社会保障政策提高居民收入,改善居民的就业和收入预期;二要完善收入安排政策,缩小收入差距,提高居民的平均消费倾向;三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城乡消费环境;四要提倡超前消费观念,激励消费信贷;五要清理各种卖方市场条件下出台的抑制消费的政策;六要开拓旅游、电脑、轿车等新的消费领域。除此之外,很多学者认为我国投资消费比例严峻失调,因此可通过提高消费率来扩大内需。 2.收入安排不公和贫富差距过大是造成有效需求不足的根本缘由。据经济日报1998年9月28日文章披露:“1996年底,城镇居民存款余额为30850.2亿元,其中20以上为

14、公款私存;2.5的城镇居民人口占有83.2的存款,97以上的一般居民人均存款仅为1080.5元。”由此可见,储蓄存款在社会各类成员中分布是极不平衡的。另外,据世界银行测算,1995年我国居民总体的基尼系数达0.415,已突破0.4警戒线;而据有关专家估算(王义达),1999年中国城乡居民收入的基尼系数为0.456,高于世界绝大多数国家。又据中国经济时报2002年9月24日的文章披露:“2000年中国资本外逃量已达480亿美元超过当年外商对华投资407亿美元据分析,国内资本外逃的主力军是不法资产的占有者。”从以上资料可以看出,中国居民贫富差距悬殊,中国经济发展的收益在社会公众中进行了不 公的安排

15、。 从我国近年来的状况看,富有阶层有购买力,但其消费倾向低。这些人的投资除了持有股票和国债外,实业投资受到产权制度、投资实力等多种因素的制约。尤其是其中很大一部分灰黑色收入不敢暴露出来,要么以各种名义存在银行,要么趁我国资本大量外逃之风转移到国外,要么滞留在地下钱庄。而广阔贫困阶层,尤其是下岗工人、农夫和经济效益差的国企职工是消费倾向高的群体,但其购买实力低下。因此,我国的有效需求不足是相对的,即是有购买实力的需求相对不足,而生产的相对过剩和有效需求不足,又引致了经济增幅下滑和经济增长质量下降。收入安排不公、贫富差距过大,造成了富有阶层消费倾向低和贫困阶层消费倾向高但购买实力低下,进而造成的社

16、会平均消费倾向低是导致我国有效需求不足、内需增长乏力和经济增长出现下滑趋势的根本缘由。因此,政府将来宏观经济政策的制定和实施应当立足于这样一个现实基础。“假如扩张性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作用效果使收入接着向高收入的富有阶层转化,那么将接着加剧经济的萧条。如国债政策客观上就有这种作用,总是富人去购买国债,再享受国债利息,政府的政策加剧了“马太效应”(叶振鹏,焦建国,2002)。因此,扩大内需和治理经济萧条的可行的政策选择是变更收入安排格局,加大财政向贫困阶层的转移支付力度,缩小收入安排差距。其详细举措如下几个方面。(1)仔细贯彻农村税费改革,切实减轻农夫负担,在适当时候取消农业税。(2)公允税负,

17、对高收入者征收超额累进所得税、财产税、利息税,通过税收调整收入安排。(3)健全社会保障机制,加大政府对低收入阶层的转移支付。(4)加大政府体制改革和制度创新力度,削减权力对国有资产的侵蚀,建立起抑制不法侵占国有资产和谋取非法收入行为的监管机制和对非法收入攫取者的惩戒机制,从制度上限制和削减因“灰黑色收入”大量存在而导致社会收入安排不公和贫富悬殊现象。(5)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律体系、司法体系和民主法律监督体系。 四、在现实经济生活中,宏观调控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 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极大地解放和发展了生产力,促进了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充分

18、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作用,通过市场调整有效地实现了资源的合理配置,推动了科学技术和经营管理的进步,促进了劳动生产效率的提高和资源的有效利用。但市场调整不是万能的,市场调整存在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等固有的弊端,国家通过加强宏观调控,可以弥补市场调整的不足,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 在经济运行过程中,常出现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的现象,它们会导致经济运行出现大起大落。国家通过宏观调控可以有效地克服这些现象,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在经济增长滞缓时,政府可以实行扩张性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通过增加经济建设支出、削减税收、增发国债、降低利率等,刺激总需求增长,拉动经济增长。反之,在经济过

19、热、物价上涨时,政府可以实行紧缩性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通过削减财政支出、增加税收、提高存贷款利率等,抑制总需求,稳定物价,给经济降温,保证国民经济平稳发展。如:由于受美国金融危机影响,世界经济陷入衰退,我国经济也受到严峻冲击。面对严峻形势,党中心、国务院全面分析、精确推断、坚决决策、从容应对,全面实施并不断提高和完善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的一揽子安排和政策措施,统筹做好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各项工作,有效遏止了经济增长明显下滑的态势,在全球领先实现经济形势总体回升。 科学发展观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国家通过提高自主创新实力,建设创新型国家;通过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

20、级;通过统筹城乡发展,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通过加强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爱护,增加可持续发展实力;通过 区域协调发展,缩小区域发展差距等措施和手段,贯彻科学发展观,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二) 增加就业 就业是民生之本,对整个社会生产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目前我国就业形势严峻,就业压力大,特殊是在受到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下,我国的就业形势更加严峻。解决就业问题离不开政府、企业和劳动者个人的共同努力。政府可以通过宏观调控,有效地增加就业。政府通过宏观调控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是解决就业问题的根本途径;政府通过引导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坚持三大产业协调发展,可以充分发挥三大产业,特殊是第三产业在增

21、加就业中的主动作用;政府通过生产关系的调整和改革,坚持和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全部制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可以充分发挥多种全部制经济,特殊是非公有制经济在吸纳劳动力就业上的主动作用;政府通过实施主动的就业和再就业政策,完善市场就业机制,可扩大就业规模;政府通过加大对劳动者职业技能培训和引导劳动者转变就业观念,树立自主择业观、竞争就业观、职业同等观、多种方式就业观,激励劳动者自主择业和自主创业,从而增加就业。 【参考文献】 1、Porter,P.and G.Scully,Institutional Technology and Economic Growth.Public Choice,Vol

22、.82,1736,1995.2、美曼昆:经济学原理:下册(中译本),北京:北京高校出版社,1999 3、中国宏观经济管理,武少俊主编,2001年,中国物价出版社 4、王俭贵:劳动与资本市场的双重过剩:宏观经济形势的新概括,经济学家200 25、比较经济制度,(美)阿兰.G.柯普奇著,1985年,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我国宏观经济形势定位及宏观经济政策问题 当前宏观经济形势与宏观经济政策选择 宏观经济政策 宏观经济形势 宏观经济形势 宏观经济形势 宏观经济形势 当前经济形势与宏观经济政策走向 我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 宏观经济形势及政策分析 本文来源:网络收集与整理,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谢谢!第15页 共15页第 15 页 共 15 页第 15 页 共 15 页第 15 页 共 15 页第 15 页 共 15 页第 15 页 共 15 页第 15 页 共 15 页第 15 页 共 15 页第 15 页 共 15 页第 15 页 共 15 页第 15 页 共 15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策划方案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