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组成原理》校级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情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计算机组成原理》校级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情况.doc(9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计算机组成原理校级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情况总结报告学 院: 信息工程学院 课 程: 计算机组成原理 负责人: 汪 波 计算机组成原理校级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情况总结报告(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组)“计算机组成原理”是计算机专业本科教育的一门专业课程,也是我国CCC2002和2006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教学指导委员会制定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规范所规定的计算机课程体系中所要求的计算机专业核心课程之一。设置这一课程的目的是,使学生了解和掌握计算机系统的硬件组成和基本工作原理,了解计算机硬件各主要部件的结构、原理和设计方法,使学生一方面建立一个计算机的整机概念,另一方面对计算机各组成系统有一个全面的了解。从课程
2、地位上,它在先导课(如“计算机导论”、“数字逻辑”等)和后续课(如“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计算机系统结构”等)之间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同时,“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对学生今后进一步深造学习研究生课程“高性能计算机系统结构”、“分布式计算机系统”等打下一个重要的基础。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是我校第一批校级优质课程,并先后两次通过学校的课程验收。经过多年的建设和积累,在教学队伍、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实践教学、实践创新、教学管理等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并于2015年底正式被评为首批校级精品资源共享课。一年来,教学团队所有成员兢兢业业,努力探索,积极推动本课程在数字信息化环境下教学模式和方法的改革,在此
3、,对一年来的工作总结如下:一、项目的执行情况1.明确课程建设的目标,加大课程建设力度(1)注重理论教材和实验教材的建设教材的选用方面,采用国内公认的、高水平的课程教材,同时以国家级重点教材及国外的优秀教材为扩充性资料。目前本课程选择了计算机组成原理(第五版)(白中英主编,清华大学出版社,2014年),选用高等教育出版社唐朔飞主编的计算机组成原理(第五版)和清华大学王爱英主编的计算机组成原理作为扩充性资料。此外,课程组根据教学经验设计了课堂教学与实验教学课件。(2)注重课堂教学手段的研究和改革课堂上采用研究启发式教学方法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的“教”与“学”是计算机专业课教学中面临的大问题、老问题。
4、但他不是不治之症,关键是作为教师要不断进行对该课程教学方法的改革与研究。传统的填鸭式方法使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即抹杀了学生的创造性又使整个教学过程僵硬乏味。研究性教学方法将会带来全新的课堂教学理念,唤醒学生的积极参与意识。课程组教师采用研究性教学方法,即教师以课程内容和学生的学识积累为基础,引导学生创造性地运用知识和能力,综合运用研究方法,自发地提出问题,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在研讨中达到或学习,或创造以及培养能力为目的的教学形式。课后研讨式教学教学方法上的改革,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由于本课程的许多内容贴近实际应用,课程组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能够因势利导,注重
5、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并安排学生根据课程内容培养学生查找文献资料的能力,又使学生了解相关内容在国内外学科发展的动态。(3)强化制度建设,切实保障教学为保证教学管理严谨、细致,并使其逐步走上正常化、制度化轨道,本课程组制订了集体听课制度、青年教师试讲制度,建立教案检查、教学进度检查、教学日志与实验日志检查、教学环节检查、学生作业批改检查以及考勤检查等各项教学检查制度,以保证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此外,课程组还通过不定期召开学生座谈会、个别学生仿谈及填写课堂评教表等方式开展学生评教活动,将学生提出的意见和建议进行归纳总结,用于教学;同时,聘请督导组专家对青年教师的授课进行点评,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
6、通过面对面的诚恳交流,使青年教师认识自身的不足所在,从而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2.不断完善实验实践教学体系建设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为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技能,优化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职业性、技术性和创新性,实验实践教学的地位愈来愈受重视。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作为一门理论性较强的课程,实践性教学环节对于理解抽象的课堂内容极为重要。本门课程的实验实践性教学建设以工程实际应用需求为先导,不断开发综合设计性试验。一般的验证性演示实验教学过程只能将相关知识点形象化,促进学生对它们的理解,但难以达到启发学生思维和培养他们综合运用各章知识,达到解决实际问题能力。与研究性教学方法相呼应,在创新
7、思维培养中,自我设计型实验为手段,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各章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应以自我设计型实验为手段逐步取代纯粹的验证、演示性实验教学。3.不断完善课程教学资源库建设授课中,本课程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积极制作CAI课件,利用多媒体手段,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获得更多的信息。把文本、图形、影像、声音、动画多种信息通过计算机进行数字化、集成处理,对信息进行采摘、加工、编辑、存储和展示的技术。在传统教学中,学生的学习活动很大程度上需要依靠检测考试,师道训诚的外力,需要依靠教师对教材的重要性、必要性的反复强调来推动。多媒体教学网络改进了传统教学模式,以图文并茂、声像具全、化抽象为具体的方式,优化整个
8、教学过程和实践过程。课程组还实施了课程资源持续建设计划,目前已经建设的资源包括: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简介;计算机组成原理教学大纲和实验教学大纲;部分章节的课堂教学录像;电子教案;CAI课件;参考书目录等。随着现代科技的进步,为学生了解、掌握行业动态的窗口,课程组打算下一步申请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的国际化课程建设。课程组在考试方法改革方面也进行了多种试点,其中包括考试内容改革(例如,增加综合应用题和开放性试题的比例),考试方式的改革(例如,开卷与闭卷相结合的方式、闭卷与撰写小论文或总结相结合的方式等)以及采用了将平时成绩、考试成绩与实验课成绩相结合的综合评分方式。4.加强课程建设的校际间合作以武汉地
9、区八校计算机专业合作联盟为依托,整合八校相关资源,建立八校计算机组成原理专业教师课程组。每年固定两次举行校际间的现场教研活动和不定期的QQ群的教学讨论。各校之间相互听课,联合授课,课程考试已经连续6年实行八校联合命题,联合考试,实现了教考分离。5.围绕课程建设开展教研活动和科研活动教学研究活动是交流教学经验、解决教学问题、促进课程建设和发展的一项有力措施。经常开展教研活动对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大有裨益,为此,课程组围绕课程建设规划与方案、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实验课改革、实验室发展规划、学术交流总结等有关主题多次开展教学讨论,促进了教师间的学术与教学交流,同时,指定专人担任课程组秘书,负责课程组文件
10、与档案的管理、完善。在教学的同时,课程组积极鼓励教师申请各类科研课题,在课题的申报及研究中,注重全体课程组成员的参与,在课题研究中各成员之间既分工明确,又密切合作,形成了一支团结协作、奋进创新的精锐团队。课程组在过去两年内在科研和发表论文方面有了很大的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二、项目建设取得的标志性成果1.明确了课程建设的基本目标;2.建立了一个稳定、精干的、年龄、职称、学历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具有长远的发展潜力。3.明确教学改革的指导思想,推动各教学环节改革深入进行,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加强实践教学,创造好的教学条件,充分利用先进教学手段和网络教学资源,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4.不断完善了课程教学
11、资源库(目前包括教学大纲、实验大纲、考试大纲、实验指导书、习题集、试题库、综合性案例库、CAI课件等基本完备)5.课程组成员围绕课程建设取得的主要成绩(1)课程组教师围绕课程建设积极开展教学研究活动,认真钻研和思考,撰写出一批有一定质量的教学研究论文;1 汪波,李红艳 基于工学结合的物联网工程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电脑知识与技术 2015年1月2 汪波,王庆勇 基于PROTEUS平台的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实验教学改革与实践 科技视界 2015年8月3 汪波,李红艳 工学结合的IT类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研究 电脑知识与技术 2015年9月4 李红艳,桂超,汪波 面向卓越工程师的计算机专业教学改革策
12、略与措施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科版)2014年4月5 李红艳,桂超,汪波 面向 “卓越工程师计划” 的独立学院实践教学改革 信息通信 2014年6月6 宋 莺 基于 ESP-CDIO 教育理念的 IT 应用型人才培养研究 信息通信 2015年1月7 贾玉福,宋 莺,汪 波 论混合教学模式在智能系统设计类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科版)2014年6月8 李志辉,崔洪芳,宋莺 基于计算思维能力培养的数据库课程实验教学改革研究 现代计算机2015年7月9 叶雪军、汪波 基于系统能力培养的硬件类课程群的综合研究 信息与电脑 2015年9月(2)该课程建设作为重要支撑内容获得第六届校
13、级优秀教学成果奖一等奖应用型、复合型、卓越型IT类工程人才协同培养模式创新与实践项目组成员排名第2位(3)课程组成员指导毕业设计获得多篇省级优秀学士学位论文用8031实现点阵的汉字显示 作者:刘晓洁,指导老师:汪波基于ZigBee网络的智能家居系统设计作者:周赟,指导教师:叶雪军(4)指导学生获得多个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立项基于二维码的分布式物流管理系统,学生姓名,桂胜等,指导教师:汪波停车场智能LED引导系统,学生姓名:黎钟鸣,指导教师:严明基于微信的校园公众服务平台设计,学生姓名:宁宜杰等,指导教师:汪波(5)指导学生参加博创杯嵌入式物联网比赛获个全国、省级奖项2014年省级一等奖“基于In
14、ternet的二维码信息采集技术”,作者:黎仲鸣、鲁凡、付煜,指导教师:严明、石黎;“zigbee”家庭智能机器人”, 作者:李静竹、李雅玲、张娇娇,指导教师:王挥、高刃省级二等奖“基于安卓平台的LED显示屏的远程控制和信息发布”,作者:成浩、张巧云、刘路,指导教师:汪波、宋莺“基于安卓的分布式火灾报警系统”,作者:谢义群、范学慧、桂胜,指导教师:吴宝荣、王茜“智能手机自动功能检测系统”, 作者:曹伟伟、李文彬、熊大双,指导教师:孔德永、田浩2015年国家级三等奖 “基于物联网的生命体征监护系统”,作者:吴桐、古浪、段玉敏指导教师:李俊省级一等奖“基于物联网的RFID学生智能考勤系统”,作者:
15、王康、黎旭、徐晨,指导教师:严明 、宋莺“基于分布式二维码物流系统”作者:宁宜杰、肖嘉红、范慧知道教师:汪波、严明省级二等奖 “四轴飞行器”,作者:周清照、余斌、张钦指导教师:孔德永,田浩 “二维码防伪”,作者:熊琦、李盛龙、周劲松,指导教师:汪成义 “基于物联网的图书借阅系统”,作者:阮笛平、李靖涵、陈慧赜,指导教师:李志辉、阳昆 “智能农场控制系统”,作者:张宝全、周一泓、刘毅,指导教师:石黎、吴姣梅 “基于安卓的RFID-GPS-CAMERA便携信息采集系统”,作者: 柯月飞、叶帆、胡芮指导教师:严明、吴保荣 “停车场车位智能引导系统”,作者:舒芹雨、高震、李思怡指导教师:严明、汪波20
16、16年国家级三等奖“静脉注射智能控速及自动呼叫系统”作者:胡开屏、罗春兰、孟翔 指导教师:汪波“基于交通场景目标识别的盲人出行智能辅助系统”作者:李雅琴、游玉兰、王帆 指导教师:唐建宇“面向步行出行安全的智能跟随型轮式移动机器人设计”作者:熊婕、方伟成、史秀鲲 指导教师:叶雪军三、项目建设的主要经验、成效及示范带动作用1.教学内容改革有创意,课程的内容保证了教学的需要。2.本课程教学内容以理论实践结合的方式讲授,知识体系较为完整,实践性强。理论内容以必须够用为度,实践内容以实用能力为培养主线;突出学生能力的培养,并能及时加入先进技术。3.本课程采用多媒体现代化教学手段,建立QQ群用于师生课外交
17、流,理论教学采用启发式、互动式等教学方法;实践教学采用任务式、参与式、发散创新式等教学方法。4.课件制作精美,符合学生的视觉心理;提示信息详细准确,教学策略灵活,充分体现学生的认知主体作用,促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进行积极思考;5.重视教学方法与手段的研究,并积累了一定的经验;6.能够借鉴科学研究和生产实践中的经验,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取得了明显的效果;7.课程组成员能够不断学习先进的教学理念,采用先进的教学方法,推动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改革,取得了明显的效果。四、项目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作为一门专业核心课程,我校计算机类的六个专业均开设了这门课程,但具体到每个专业又有所不同,在不同的专业班级
18、教学中,我们发现还存在着以下问题:1.课程属于计算机类专业的硬件课程,本身授课难度就很大,另外学生个体差异大,为统一授课提出了挑战;2.学生的专业差异普遍存在,有的专业开了该课程的前导课程,有的专业没有开设,配套的后续课开设情况也不一样,各专业的课时也有一定的差异,为了能够将本课程教学与该专业的培养目标及其他相关课程相衔接,需要任课老师进行专业方面的深入研究和更多的付出。3.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地位很难动摇。课程教学中教师的中心地位还是很难动摇,再加上课时偏少,老师有时候不得已不满堂灌,缺乏与学生的广泛交流和沟通。4.课程建设队伍还需进一步壮大。5.符合自身需要的教材建设还比较滞后。6.相关教学资源库和扩展资源库还需要进一步的补充。五、总结精品课程建设是一项长期而艰苦的工作,它贯穿于教学的各个环节。得益于有一支素质优良的教学团队,我们在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建设的历程中取得了一些成果,得到了同行和学生们的肯定和好评。但是我们还要清醒的看到我们存在的差距和不足。只要我们课程团队坚持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更新和整合教学内容,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努力加强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有效结合,就能使教学水平不断提高。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组201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