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导—主体”教学系统课程设计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主导—主体”教学系统课程设计报告.docx(6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主导主体”教学系统课程设计报告 引言 “主导-主体” 教学系统设计模式(简称“双主”模式,)是何克抗教授在奥苏贝尔“有意义学习理论”、“动机理论”、“先行组织者”教学策略及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指导下提出的以学生为主体、老师为主导相结合的新型教学系统设计模式。此模式将以教为主和以学为主的教学设计模式有机结合,避开了在教学过程中单纯运用一种教学设计模式而产生的教学时单方面(老师或学生)主宰教学而出现的“满堂灌”或“盲目学”的现象,努力做到既发挥老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导作用,又要充分体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既留意老师的教,又留意学生的学。把老师和学生两方面的主动性、主动性都调动起来。使学生能够采
2、纳更合理的学习策略驾驭学习内容和提高自学实力,优化了教学过程。 一 教学设计目的及要求 “以教为主的教学系统设计” 缺点完全由老师主宰课堂,忽视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不利于具有创新思维和创新实力的创建型的成长。“以学为主的教学系统设计缺点是忽视老师的主导或指导作用的发挥,忽视师生之间的情感沟通和情感因素在学习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当学生自主学习的自由度过大时,还容 易偏离教学目标的要求,这又是其不足之处。“主导主体”教学系统设计不论是从理论基础还是从实际的设计方法上看,都是以教为主和以学为主这两种教学系统设计相结合的产物,它廉有两种教学系统设计的优点,同时具有较强的敏捷性,能够更好的适应我国不同地区
3、学校教化的实际。 通过“主导主体教学系统设计”课程的设计,使学生能够了解“主导主体教学系统设计”的理论基础,并能够将其敏捷的运用到实际教学上去,详细驾驭的基本实力有以下几方面: 1、能用自己的话阐述“以教为主”和“以学为主”两种理论的差异及互补性 2、理解奥苏贝尔的“学与教”理论内容 3、理解两种理论的互补性与“主导主体”ID的理论基础 4、驾驭“主导主体”教学设计的方法和步骤 5、选某一课程内容,按网络课程脚本的“主导-主体”的教学设计流程编写脚本 二、课程设计的重点及内容 1、学习以学为主ID的学习理论基础和以教为主ID的理论基础,分析各自的优缺点,培育学生分析问题的实力。 2、奥苏贝尔的
4、“学与教理论”的有意义学习,先行组织者,动机理论及缺陷 3、结合其优缺点,再进行“主导主体”ID的理论基础学习。 4、网络课程课件脚本的“主导-主体”教学设计 5、学习“主导主体”教学设计的方法和步骤,引导学生怎样去解决问题 详细内容: 目前在各级各类学校中采纳的ID模式主要有两大类:一类是以教为主的ID模式,另一类是以学为主的ID模式,前者强调了老师的主导作用,而忽视了学生的地位,后者是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而往往忽视了老师的作用,针对以上两种模式,在教学中有时很难达到预期效果, 它们各有其优势与不足,不能简洁地用后者去取代或否定前者,也不能反过来用前者去否定或取代后者。所以,依据教学须要,将
5、二者结合起来并加以敏捷运用。努力做到既发挥老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导作用,又要充分体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既留意老师的教,又留意学生的学。把老师和学生两方面的主动性、主动性都调动起来。就形成了“主导主体”教学系统设计。 (一)、以学为主ID的学习理论基础 (1)以学为主ID模式的主要理论模式: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与教学理论: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与教学理论 以学为中心的教学设计的理论基础主要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建构主义认为学习具有以下几个核心特征: 1) 学习是一种意义构建的过程 2) 一种协商活动的过程 3) 学习是一种真实情境的体验 (2)以学为主ID的学习理论基础的优缺点: 优点:这种教学
6、设计由于强调学生是认知过程的主体,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因而有利于学生的自主探究、自主发觉、有利于创建型人材的培育。 缺点:这种教学设计在强调学生自主学习的同时,往往忽视老师主导作用的发挥,忽视师生之间的情感沟通和情感因素在学习过程中的重要作用;由于忽视老师主导作用,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还很简单偏离教学目标的要求。 ( 二)、以教为主以教为主以教为主以教为主ID的理论基础的理论基础的理论基础的理论基础 1、从17世纪30年头以来捷克的夸美纽斯发表大教学论,提出班级授课制,开创以老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以来,经过历代众多教化学家、教化心理学家的努力,使这一领域的实践探究不断深化,理论探讨成果也层出不
7、穷。 其主要代表人物及理论如下其主要代表人物及理论如下其主要代表人物及理论如下其主要代表人物及理论如下 19世纪德国赫尔巴特的“五段教学”理论 20世纪前苏联凯洛夫的教学理论; 赞可夫的“发展观”; 巴班斯基的“最优化” 理论; 美国布鲁纳的“学科结构论”; 布鲁姆的“驾驭学习理论”; 加涅的“联结认知” 学习理论和“九段教学法”; 20世纪后半叶奥苏贝尔的“学与教”理论 2、奥苏贝尔的奥苏贝尔的奥苏贝尔的奥苏贝尔的“学与教学与教学与教学与教”理论理论理论理论 1)“有意义接受学习”理论 奥苏贝尔认为,能否建立起新旧学问之间的这种联系,是影响学习的唯一的最重要因素,是教化心理学中最基本、最核心
8、的一条原理。 奥苏贝尔指出,要想实现有意义学习可以有两种不同的途径或方式:接受学习和发觉学习。 接受学习的基本特点是:“所学学问的全部内容都是以确定的方式被(老师)传递给学习者。学习课题并不涉及学生方面的任何独立的发觉。学习者只须要把呈现出来的材料(无意义音节或配对形容词;一首诗或几何定理)加以内化或组织,以便在将来某个时候可以利用它或把它再现出来。” 发觉学习的基本特点则是:“要学的主要内容不是(由老师)传递的,而是在从意义上被纳入学生的认知结构以前必需由学习者自己去发觉出来。” 奥苏贝尔还指出,依据学习引起的实力改变来区分学习类型,依据用何种方 “主导主体”教学系统课程设计报告 教学系统课程设计安排书 网络课程设计中的教学系统设计 教学系统设计原理与方法的课程设计 课程设计系统报告 UML课程设计报告+网络教学系统的分析和设 教学系统设计课程设计之课程学习需求调查问卷 “主导主体”教学设计案例 “主体主导”教学设计案例 主导主体教学设计模式实例 本文来源:网络收集与整理,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谢谢!第6页 共6页第 6 页 共 6 页第 6 页 共 6 页第 6 页 共 6 页第 6 页 共 6 页第 6 页 共 6 页第 6 页 共 6 页第 6 页 共 6 页第 6 页 共 6 页第 6 页 共 6 页第 6 页 共 6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