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运河对吴越国贡茶运输的意义.docx





《浅谈运河对吴越国贡茶运输的意义.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运河对吴越国贡茶运输的意义.docx(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浅谈运河对吴越国贡茶运输的意义 浙江农林大学茶文化学院窦萍 唐末五代时期,由于吴越国历任统治者继承了其创始人 钱镠制定的 尊崇中原,连横诸藩,对抗淮南 ” 的基本国策及 传下时武肃王遗训中的 “ 要度德量力而识时务,如遇真主, 宜速归附 ,对中原王朝建立起了臣属关系,因此其依托今天 的京杭大运河,分别由水路、陆路、海路不断上贡包含种类丰 富的茶等物品,促进了茶文化在中国南北放的传播,推动了 人民之间的交往和民族融合,对于中华民族的形成和发展有 重要的作用。 一 、 吴越国及其茶文化发展 吴越国,是唐宋之间五代时期十国中的一国,由浙江临 安人钱鲜所创建,建都杭州(今市 ),称西府;以越州 (
2、今浙江 绍兴市 )为东府。其占地浙江省和江苏南部苏州以东。历三 代五王,至公元 978年纳土归宋,历时近百年。 吴越国所处的的五代时期,由于茶产量与产地均比唐代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如陆羽茶经卷上记载,唐 代产茶州共计 43个,而五代十国时期已经增加到 61个州府,且少数民族饮茶风习逐渐由上层向社会下层普 及,内地也与周边民族贸易由絹马贸易过渡到茶马贸易,因此茶叶消费量有了较大的增长,茶叶成了南方向北 方输出的大宗 商品。特别是吴越国时期,因采取了钱镠的 “ 保境安民 ” 国策,社会安定,且建国初期兴修水利, 开发荒亩,致使农业岁岁丰收、形成了 “ 渔米之乡 ” ,故逐把原种粮食的低丘缓坡、山地
3、改种茶、桑、棉、麻,出现 了隋唐五代史纲所说的, “ 吴越境内,劂植唯茶 ” 。再加上钱氏三代五王又是虔诚的佛教信徒,前后在浙江建 造许多寺院,特别是在杭州西湖的四周,因此也可称之为 “ 佛国 ” 促进了茶叶的发展和饮用的典型。据十国春 秋 H己载,当时的吴越国还把大量的:米、丝绸、茶叶、瓷器等商品,通过水路,出口给日本、新罗 ( 古朝鲜 )、契丹 (即辽国)、 波斯 ( 即伊朗 )、大食 (即阿拉伯)等国。 同时期的吴国杨行密,以用度不足而作茶叶生意,换取民间布帛。而杨行密与朱全忠交恶,导火线也是因 为杨行密派人到汴京贩卖茶万斤,被朱全忠抢夺。江淮茶以阳羡茶为珍品。公元 946年(南唐保大四
4、年)杨 行密命建州制的乳茶,号曰京廷腊茶之贡,始罢阳羡茶。这种茶用茶的乳汁作片,也可以作妇女化妆修饰之 用。据史记载 南唐进建阳茶油花子,大小形制各别,宫嫔缕金于面,皆淡妆以花饼施额上,时号北苑妆 ” 。其 花色、香味可以想见。建州属福建,反映了福建茶在质量上超过了江淮。当时茶叶制造规模宏大 ,南唐境内官 焙 (茶) 8处,官私制茶场共 1336处之多。其规模之大和产量之多可想而知。 同时期的前后蜀也盛产茶叶。公元 903年,唐昭宗从风翔回长安,唐廷财力困难,占据四川的王建就曾 贡茶布等 10万以解其急,可见茶叶在四川已是财富的重要部份。蜀中当时茶园甚多,规模也很大。湖南的楚 国茶的产量也很大
5、,每年向中原王朝进贡就有 25万斤。 “ 于中原卖茶之利,岁百万计 ” 。 关于唐五代时期茶叶的产量,史籍阙载,但仍可考证出其大致情况。唐朝规定对茶叶 “ 论斤量税 ” ,税率为 本 文 作 者 窦 萍 小 姐 在 演 示 茶 58 茶价的十分之一。唐朝茶税最多的一年为大中六年 (852年 ) 全年共得 80余万贯,按十比一的税率计,这一年 的总茶价为 800余万贯。北宋统一全国后实行买茶法,每年在江淮、岭南的买茶额总计为 2366万斤,而江淮 各路的折茶税每年为 665万斤,再加上四川 2914万斤的茶叶产量,总数为 6085万斤,大体相当于宋初全国的 茶叶总产量。由于此时北宋建国不久,故这
6、些数据实际上反映的是五代十国时期茶叶生产发展的情况。再根 摁 (宋史。食货志下五记载的宋初各地茶叶官价,可以推算出宋初每年茶叶总价约为 1600余万贯,比唐代增 加了一倍。当然这种推算只能得出一个大略的参考数据,并不十分精确。但可以肯定,五代时期,茶叶产量与 产地的大 幅增长,满足了北方因为饮茶风习普及而需求的大量茶货,促进了南北茶叶贸易的增长。又因为南 北政治对峙,北方所需茶货只能通过贸易一途获得,除了官、私长途贩运的形式外,朝贡贸易就是当时流行的 一种贸易形式,正如吴越国每次动辄贡茶数万斤,楚国每年的贡茶竟达 25万斤之多等,其他各国也都或多或 少地向中原王朝贡过茶叶。 二、吴越国时期运河
7、的茶朝贡贸易 吴越国地域狭小,极盛时,只辖有杭、越、湖、苏、秀、婺、睦、衢、台、温、处、明、福十三州;另又设有镇海、镇 东、中吴、宣德、武胜、彰武等节镇。由于地狭兵少,实力不足,因此吴 越一直以效忠于中原王朝为主要军略,向 其进贡物品。在众多金银锦缎等贡品中,其中就不乏大量的贡品茶。 现摁 (册府元龟卷一六九帝王部。纳贡献、卷一九七闺位部。纳贡献与宋会要辑稿 蕃夷。历代朝贡 (蕃夷七之一至一 ) 的有关记载:开平三年 ( 909)四月,钱镠上贡中原王朝睦州大茶三百一十笼;乾化元年 (911)两浙上贡中原王朝大方茶二万斛;后晋高祖天福三年 (938)十月,钱元罐上贡中原王朝大茶、脑源茶六万 四千
8、斤 ;天福七年 (942)十一月,钱弘佐上贡中原王朝茶二万五千斤;开运三年 ( 946)十月,钱弘佐上 贡中原王 朝脑源茶三万四千斤 ;太平兴国三年 ( 978)四月,钱亻叔上贡中原王朝茶十万斤,建茶万斤等。从吴越国进贡中 原王朝的贡茶中,可以看出吴越国茶的品种有屯茶、建茶、睦州大茶、大方茶、细茶、脑源茶等,比唐代有显著增 加。其中 屯茶 ” 、 “ 建茶 出自今福州,其余睦州大茶、大方茶、细茶、脑源茶等品种当均出自两浙。贡茶的数量 动辄数万斤,亦远远超过唐代。 三、吴越国时期运河的范围 吴越时期运河的范围是从隋唐时期的基础上发展来的。隋朝时期大运河沟通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 钱塘江五大水
9、系,并把京师、东都、涿郡、浚仪 (汴州)、梁郡(宋州)、山阳(楚州)、江都(扬州)、吴郡 (苏州)、京杭 (杭州 ) 等连缀在一起,后又改造了邗沟和江南运河,开凿永济渠,北通涿郡。吴越钱氏捍海塘建成以后,钱锣 又在江南运河人钱塘江口筑龙山、浙江两闸,在城东置大、堰,以阻挡江潮裹挟泥沙进入城内河道。 到了显德四年 (957)疏浚汴河,向东北开五丈河 .显德六年 ( 959)再次疏浚汴河,自城南引汴水入蔡河 . 于是以汴河为枢纽,东入五丈河以通齐鲁;东南以通江淮;南以蔡水以通陈、颍,水运网己初步形成,为北宋东 京的繁 荣奠定了基础。 四、吴越国与中原王朝的交通联系 自从隋炀帝开凿江南运河以后,杭州
10、的交通地位迅速上升。吴越国建都杭州,杭州城市迅速崛起,不仅成 了两浙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也成了两浙交通的中心,与各州、县之间,均有道路可交通。 由于战乱和混乱的政治秩序,制约了商业贸易的发展。在这一历史时期内,战争频繁,道路阻塞,使从事 长途贩运的商贾经营非常困难,甚至为躲避战乱绕道而行。比如后梁与吴对峙时,南北交通的路线则是 “ 迂回 万里,陆行则出荆、襄、潭、桂入岭,自番禺泛海至闽中,达于杭、越。复命则备舟楫,出东海至于登、 莱 ,海上多 风涛,溺死者相继。这种交通状况无疑对商贾往来制造了极大的困难。 不仅盗贼如此,一些军阀与官僚也大肆杀掠商贾,抢夺钱财,据旧五代史 唐景思传载:时史弘
此文档不允许下载,请继续在线阅读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浅谈 运河 吴越国贡茶 运输 意义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