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主要人物形象.docx

上传人:l*** 文档编号:11721058 上传时间:2022-04-21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35.6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国演义主要人物形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三国演义主要人物形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三国演义主要人物形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国演义主要人物形象.docx(13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三国演义主要人物形象 三国演义主要人物形象 三国演义的艺术成就表现在多方面:诸如人物形象描写;斗争描写;语言艺术;历史小说创作阅历其中,最大的艺术成就在于塑造了众多具有典型意义的人物形象,其中最为胜利的人物形象有刘备、诸葛亮、关羽、曹操,等等。 三国演义中的“三绝”诸葛亮、关羽、曹操被称为三国演义中的“三奇”或“三绝”。 清代毛宗岗的读三国志法:“吾以为三国有三奇,可称三绝:诸葛孔明一绝也,关云长一绝也,曹操亦一绝也。”诸葛亮“是古今来贤相中第一奇人”;关羽“是古今来名将中第一奇人”;曹操“是古今来奸雄中第一奇人”。 毛崇岗认为,三国演义的胜利,首先要归因于小说描写了这三个胜利的人物形象。 一

2、、曹操形象分析: (一)曹操形象的总体特点曹操是三国演义所塑造的典型的“奸雄”形象;在小说中曹操被视为“乱臣贼子”的代表,正与刘备的仁主、明君形象形成显明对比。 (二)历史人物曹操的特点历史上曹操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他适应当时社会形势,实行有效措施,扫平各地割据势力,结束了汉末混乱局面,统一北方,使广阔中原地区的和平发展得到保证,为西晋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曹操在历史上虽然有其肯定的局限,但总的来说是一个发挥过主动作用、应充分确定的重要人物。 西晋陈寿三国志对曹操的功过有较为公正的记叙和评价,确定了他的历史作用。 后来南朝裴松之为三国志作注时,所实行的各种材料中已有不少民间传记故事,已经

3、不再忠于历史原貌,而这些传闻性内容往往为后代艺人所汲取。 在民间艺人手中,曹操一步步由历史上的正面人物变成艺术作品中的反面人物,这一倾向在三国演义达到顶点。 (三)小说人物曹操的特点 小说三国演义中的曹操是作者胜利塑造的一个典型的“奸雄”形象。作者留意到人物形象的丰富性、困难性,并没有把这个形象简洁化,而是确定他思想性格的多面性,在强调他“奸”的同时,也刻画出他的“雄”。 A曹操之“雄” 曹操雄略冠时,智谋出众。作品留意揭示其才智和谋略,并时时与其豪爽、豪迈的气度相联系,刻画出一代枭雄的典型形象。 1、气度豁达,志向远大 其次十一回“曹操煮酒论英雄”中,曹操对刘备坦言:“今日下英雄,唯使君(指

4、刘备)与操耳!”具有超乎常人的自信、志气,具有敢为人先、勇于承当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第五十六回“曹操大宴铜雀台”,曹操历数二十多年来自己讨董卓、除袁术、破吕布、灭袁绍、定刘表等功业,称“如国家无孤一人,正不知几人称帝、几人称王”,表现出超拔的雄豪之气。 2、知人、爱才 历史上的曹操唯才是举,知人善任;小说中对此虽然作了重大改动,但也在肯定程度上写出曹操知人、爱才的一面;如善待关羽、钦佩赵云,等等。 3、富有文采,诗风雄放 历史上的曹操富有文学才华,其诗雄浑奔放、古劲苍凉,小说对此多也有表现。 第四十八回“宴长江曹操赋诗”,在气氛惊慌的赤壁之战前,穿插描写曹操诗酒豪放,充分呈现其 雄豪情怀。

5、 B曹操之“奸” 由于曹操信奉“宁使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的人生哲学,所以其高才 往往与恶德相结合,因而小说最将其塑造成为一代奸雄。三国演义多方展示曹操的狡猾奸诈、阴谋多端、凶恶残暴、虚伪自私、飞扬跋扈、荒淫无耻,把他写成一个野心家、阴谋家、伪君子,成为一个恶德集中的箭垛式人物。 1、许劭评赞 小说一起先在曹操第一次出场时,曾借许劭之口,说曹操是“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为曹操的形象作了基本定位。 2、“捉放曹”与杀吕伯奢 事见三国演义第四回。小说通过曹操杀吕伯奢一家之事披露曹操“宁使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的人生哲学,并以此为基础,设置详细情节,展示其“奸雄”的各个侧面。 依据三

6、国志裴松之注引,曹操在历史上的确因为多疑而杀了吕伯奢家人,但由于当时吕伯奢外出,吕伯奢本人并未被杀。小说为了突出曹操的自私残忍,虚构了曹操杀死吕伯奢的情节。 历史上的陈宫与曹操杀吕伯奢之事没有任何关系,小说作者却把陈宫与曹操杀吕伯奢之事联系起来,把陈宫写成一位见证人,通过陈宫捉曹、放曹、随曹、弃曹这一渐渐改变过程,展示出曹操残忍奸诈的面目。 3、许攸问粮 事见三国演义第三十回。许攸是曹操旧友,袁绍谋士。官渡之战中他截获曹操书信, 知曹操粮尽。初降曹操时,曾探问曹军粮草虚实。曹操一连四次说谎,最终不愿吐露实情。作者借此极写曹操之奸诈。 4、“借头欺众” 事见三国演义第十七回。三国演义中的曹操为了

7、达到某种目的,往往不择手段,常有灭亡人性的欺诈残暴之举,借王垕人头欺瞒众人、收买人心就是这样一个典型的例子。作者由此说明,曹操一生的功名是建立在对士兵和将领的欺瞒和愚弄基础上的,是以他人无辜的鲜血和生命换来的。此事历史上并无记载,完全出于作家的艺术虚构,以展示曹操残暴奸诈,与小说中爱民如子、宅心仁厚的刘备形成显明的对比。 5、忌杀杨修 小说写曹操爱才与刘备爱才迥然不同,刘备爱才建立在同等基础上,体现了信任和敬重,他对诸葛亮的看法可作明证;曹操爱才则是自己高高在上,充溢了猜疑 和欺诈,不容他人超过自己。因此,小说一方面写他爱才,另一方面又写他嫉贤妒能。杀杨修就是一个最典型的例子。 事见三国演义第

8、七十二回。历史上曹操杀杨修是因杨修介入曹氏父子的内部争斗,而且有违曹操意志,小说则将此完全归因于曹操对杨修过人才华的嫉妒。 写曹操杀杨修之前,作者还历数数事,写曹操嫉妒杨修的过程:杨修曾破解曹操的“阔”、“一盒酥”、“梦中杀人”之谜,最终又窥破曹操“鸡肋”之意,于是曹操找借口处死杨修。 6、妄意二乔 铜雀台本建于赤壁之战以后,与东吴二乔无关,小说却把铜雀台建筑的时间提前到赤壁之战以前,并在第四十四回、四十八回写到曹操对二乔美色垂涎已久,极写其好色之丑行。小说写曹操驱使无 数军民南下作战,目的在于夺取美女,这完全是为丑化曹操而进行的艺术虚构。 曹操形象小结:小说中曹操的形象已与历史人物曹操有很大

9、的距离,作者进行大量艺术虚构,以夸张的手法表现曹操作为“奸雄”的各个侧面,并到处与刘备形成显明对比; 作品由此表现出基本的思想主题:对导致天下大乱的昏君贼臣的痛恨,对于创建清平世界的明君良臣的渴望。 二、刘备形象特点(详见课件): 三国演义中的刘备被描写为“仁”的化身,“义”的体现,是作者志向中的“仁君”、“明君”形象。 (1)“仁君”的表现之一:爱民 (2)“仁君”的表现之二:爱才 (3)“仁君”的表现之三:义气 刘备形象的缺憾 作者多从概念动身,把刘备“仁”、“义”的主要特征过分夸大,造成失真之感。 对此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曾指责道:“欲显刘备之长厚而似伪” 三、关羽形象特点: 关羽是三国演

10、义众多武将中最有光彩的人物,是志向化的英雄、义士形象。 关羽之“义”“义释曹操”最为典型。 关羽之“勇”“刮骨疗毒”,“单刀赴会” 关羽之“傲”作者以“傲”烘托其“勇”, 但作者通过一系列故事情节也展示出:“傲”正是关羽这一人物形象的致命弱点。关羽身上体现着“义”、“勇”、“傲” 三个方面,史书对他的“傲”多有微辞,而小说则着重于其“义”、“勇”,并对此大加渲染;尤其对他的“义”大作夸张,使他成为“忠义”的化身,成为志向化的义士和英雄。关羽形象在民间长期流传,受到民众宠爱,甚至被渐渐神化。究其缘由,不仅由于历代统治者强调他的“忠”而不断予以尊崇、追封,更由于广阔民众钦佩其“义” 而对他无比崇敬

11、。 四、诸葛亮的形象特点: (1)历史人物诸葛亮的特点 历史上诸葛亮是一位杰出政治家,辅佐刘备建立了蜀国,他擅长行政管理,严于法律,对开发西南地区、改善民族关系作出突出贡献。他“长于巧思”,有很多创建独创。在历史上诸葛亮的军事才能不及他的行政才能。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亮才于治戎为长,奇谋为短,理民之干,优于将略”。诸葛亮在当时得到了刘备的充分信任,而且赤胆忠心,品德高尚,为人称道。 (2)小说人物诸葛亮的特点 诸葛亮这一形象集中反映出作者的价值取向和社会志向。三国演义把历史人物诸葛亮的优点进一步充溢、渲染、铺陈、放大,把他塑造成一个才智而忠诚的形象:一方面是“智”的化身,另一方面也体现了“忠

12、”,其“智”总以“忠”为基础,以“忠”为归宿,由此他成为古代志向的“贤相”典型。 1、三顾茅庐 事见三国演义第三十五至三十九回。既写出刘备求贤若渴,也写出诸葛亮的高洁品行和绝世才能。作者通过“隆中对策”写出其才智。诸葛亮同意出山,一是出于对刘备的感恩,同时也出于他以苍生为念的社会关怀。他并不追求个人功名,甚至在出山之前就提出自己将来要功成身退。 2、博望烧屯 事见三国演义第三十九回。历史上诸葛亮入刘备营后并未干脆指挥斗争,小说却写他胜利地指挥了几次重大战役。博望烧屯等多次诸葛亮指挥的斗争的描写,展示了他筹帷幄的军事才能,奠定了他在刘备军中的威信。在历史上,这场斗争实际是刘备指挥的。 3、赤壁之

13、战 事见三国演义第四十三至五十回。赤壁之战中,诸葛亮绝世的才智才能得到最为集中的体现,但历史上并没有他曾参与此战的记载。历史上的火攻计本是周瑜采纳黄盖的计策,草船借箭则是赤壁之战很多年之后孙权的故事,借东风更无现实依据。但小说作者通过舌战群儒、巧说孙权、智激周瑜、草船借箭、火攻计、借东风,把诸葛亮写成夺取赤壁之战成功、奠定三国鼎立局面的最为关键的人物。 为了衬托诸葛亮足智多谋,作者还改动了周瑜的形象来与诸葛亮形成对比。历史上的周瑜宽宏大量,富有才能,是一个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并无忌妒和加害诸葛亮之举,周瑜之死亦与诸葛亮无关。但在小说中,周瑜的形象被大大变更,他一方面精明强干,智谋过人,另一方

14、他又嫉贤妒能,气量狭小,因此到处与诸葛亮作对,两人形成一对冲突,两人斗智也由此绽开。 4、三气周瑜 事见三国演义第五十一至五十七回。这部分文字承袭赤壁之战的余波,接着 写诸葛亮与周瑜斗智,结果依旧是诸葛亮大获全胜,东吴陪了夫人又折兵,刘备既得到了夫人,又保住了荆州。小说作者通过改动周瑜形象,以周瑜的才智正衬诸葛亮的才智,以周瑜的狭窄心胸反衬诸葛亮的坦荡胸襟。 5、白帝城托孤 事见三国演义第八十五回。呈现诸葛亮对刘备、对蜀汉事业的赤胆忠心。由此可以看到小说中诸葛亮形象的发展改变。此时他确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以报答刘备,而不再像当时出山时所说的要功成身退,保持自己清高隐士的形象。 6、七擒孟获

15、事见三国演义第八十七至九十回。既写诸葛亮的才智,更写他仁厚、开明,淋漓尽致地表现其胸襟开阔,气度豁达,足智多谋,高瞻远瞩。 7、失街亭、斩马谡、空城计 事见三国演义第九十五回。这是作品中描写的诸葛亮与司马懿第一次正面的斗智斗勇过程。失街亭原来是诸葛亮一生中最严峻的失败,但他临危不惧,镇定自若,胆大心细,最终转危为安。斩马谡又写出他既宽于待人,又执法严明。 8、遗恨五丈原 事见三国演义第一百零四回。作者以悲壮之笔渲染诸葛亮崇高完备的人格,表现其赤胆忠心、克己奉公、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由此,作者最终完成了诸葛亮这一才智完人兼道德完人的形象的塑造。 诸葛亮形象的缺陷 三国演义有关诸葛亮的描写的

16、缺点在于对他的才智过分夸张,以致某些描写脱离了生活真实,缺乏现实依据。对此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曾指责说,三国演义“状诸葛之多智而近妖”。 三国演义主要人物形象 三国演义人物形象分析 三国演义刘备人物形象分析 三国演义主要人物及事务 三国演义人物形象分析之赵云 三国演义曹操人物形象分析(精辟) 三国演义人物形象分析之曹操 三国演义主要人物简介、主要事务 三国演义主要人物和事迹简介 三国演义主要人物和事迹简介 本文来源:网络收集与整理,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谢谢!第13页 共13页第 13 页 共 13 页第 13 页 共 13 页第 13 页 共 13 页第 13 页 共 13 页第 13 页 共 13 页第 13 页 共 13 页第 13 页 共 13 页第 13 页 共 13 页第 13 页 共 13 页第 13 页 共 13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策划方案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