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鹤楼送别》第二课时教学设计及点评.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黄鹤楼送别》第二课时教学设计及点评.docx(9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黄鹤楼送别第二课时教学设计及点评 黄鹤楼送别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能够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结合文包诗的特点,指导学生充分利用课文内容理解诗句的意思。创作文包诗。 3指导学生凭借语言文字体会诗人与挚友间的依依惜别之情。 教学重点: 结合文包诗的特点,指导学生充分利用课文内容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友人之间依依惜别之情。 教学难点: 指导学生运用文包诗格式改写送别诗赠汪伦。 教学打算:视频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音乐秋日私语秋思 教学过程: 一、诗句接龙,导入新课 1我们一起来做个嬉戏好不好?出示嬉戏规则: 老师说前半句,生答后半句,运用拉幕遮挡出示诗句 海内存知己,天际若比邻 劝君更
2、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2.这些诗句有什么共同点吗?它们是什么诗? 今日我们再来学习一首送别诗,(出示古诗)请同学们读一读题目,说说送别的地点和人物。 1 3.简洁作者(出示李白简介) 4.扣字眼,聚光灯凸显“送”(谁来说说诗眼是什么?你读出了什么样的情感?)解诗题(在黄鹤楼上为孟浩然践行)谁能在文中找到题目的意思? 生回答 5.指生在电子白板上标停顿符号,指名朗读(4人,播放音乐) 6.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板书:依依惜别) 二、诗话互照,情景再现,体验别情 过渡:其实我们今日学习的这篇课文很有意思,这首诗的内容都藏在课文中,下面我们就张开慧眼,开启本节课的
3、寻宝之旅吧! 1.出示学习要求:阅读课文,画出课文中与诗句对应的句子,读一读。 2学生阅读课文,师巡察指导 3我们来沟通一下自己的学习体会吧。 提示从时间、地点、事情几方面说得完整、详细) 4那么,暮春三月的长江边景色如何呢?我们一起去观赏一下吧?(多媒体出示词语) 烟雾迷漫 繁花似锦 俯临长江 飞檐凌空 杨柳依依 沙鸥点点 5一个词就是一道风景,一组词就是一幅漂亮的画。请同学们轻声读一读,专心想一想,你就能望见那漂亮的画面。 6指名读词,指导学生读好词语。如:读杨柳依依,你能看到什么?这个词该怎么读呢?听了他的朗读,你似乎看到了什么? 2 3辨析“依依惜别”与“杨柳依依”中的“依依”区分之处
4、。 他们舍不得分手,是因为他们情深意重。课文用了哪些文字向我们传达了这份情感呢?请同学们(出示)默读课文,想一想,李白和孟浩然之间依依惜别的深情体现在哪些地方?找出有关的语句,在旁边写上自己的体会。 4学生自行阅读,并随机指导学生在感受深的地方写一写体会。 5反馈沟通。 (1)诵读对话,品友情之真。 指名读3节,从他们对话中,你体会到什么? 指名分角色诵读对话。抓点:从李白的话语中,你们还听出了什么?(从“您、夫子、兄长、老师、仰慕”听出李白对孟浩然的仰慕之情) 孟浩然原委有何过人之处,值得“诗仙”李白如此仰慕呢? 回顾诵读孟浩然诗作宿建德江、过故人庄、春晓 一首春晓,从几岁孩童到白发老人,几
5、乎人人出口能诵,可称“誉满天下”。就是这样一位满腹才学的孟夫子,他痛恨那些欺压百姓的贪官污吏,不屑于与他们为伍,李白有一首诗就是这样赞美他的。(读诗句)崇高的人格,誉满天下的诗篇,德才兼备的孟夫子怎能不令人仰慕? 赠孟浩然 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 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 指名再读李白话,你从中还能听出什么? 角色体验。请两位同学谈他们的友情并分角色诵读对话。(诵读中感受李白的难舍之情,孟浩然的宽慰之意,从而进一步品尝李孟之间的友情之 3 真。) (2)赏词析句,品依恋之浓。 过渡:举起这杯离别的酒,万语千言涌心头。可在分手的时刻,他们为何还一会儿仰视蓝天,远眺一会儿江景呢? 生读2节。从这
6、一节你看出什么?抓点:抓住“有意”、“藏”字,体会李白和孟浩然无心赏景,不忍分别的情景。 齐读2节,读中感受这藏在心底的依恋之情。 送君千里,终须一别,让我们也一起送孟浩然一程吧!全体起立,老师引读4节。 李白就这样久久伫立江边,久久注视远方,此时他会想什么? 是啊,这份留恋、牵挂、祝愿,甚至惆怅和失落,就像这一江春水浩浩荡荡流向天涯这如江水般深厚的情意,李白只用了两句诗就表达得淋离尽致。(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三、赏读课文,融入情景,抒发别情。 1诗文互读,表达别情。 (1)过渡:人生难得是相聚,可叹离别多。每当亲朋好友面临分手时,我们依旧会饱含深情地吟诵起这首诗。 (2)引读:
7、(音乐响起)每当我们吟诵起这首诗,我们好像又回到了暮春三月的长江边在烟雾迷漫的江边,我们还能望见此情此景将如李白这首喜闻乐见的名诗一样,恒久牢记我们的心中 这首诗可谓“字字皆含情”,因此才成为千古传诵的名诗,而李白和孟浩然的这一段别情也成为我们中国人千古传唱的佳话。 4 2迁移创写,知行合一。 (1)过渡:课文学到这儿,信任同学们对文包诗型课文也有了比较全面的相识,总结文包诗的特点:把诗句的意思隐藏在课文中,用自己的语言连贯起来。下面就让我们张开才智的翅膀小组内合作创作一篇文包诗好不好?出示古诗题材:赠汪伦。 (2)学生组内创作。(五人小组,一人分工并汇报,其余四人各写一句) (3)师巡察,拍
8、摄上传 好的作品 (4)沟通 四、课堂检测(学生白板完成) 1.伴你学第1(1)题; 2.阅读课文第3自然段,完成练习 (1)李白始终把孟浩然当作自己的( ),缘由是仰慕他的( )和( ),他们话别的场景可以用( )等词语来形容。 | (2)李白举起的酒杯中包含了他对孟浩然的( )情感。你还知道哪些送别诗句?试着写两句。( ) 五、课外作业 1、接着完善文包诗的创作 2.搜集描写友情的古诗 设计点评: 一、凸现教材特点 在本课教学中,我抓住了“文包诗”型课文的特点,从整体入手,以诗带动文的学习,通过对文的学习,降低了诗的学习难度,做到了诗文并茂,情景同现,相得益彰。在品尝诗情的过程中,老师既关
9、注显性学问文化的积累,也关注隐性情意文化的生成。从李白的仰慕之情回溯了孟夫子的人品学品,在这样延长的文化时空中,课堂散发出浓浓的“文化味”。 二、注意实力训练 朗读是阅读教学中最有效的手段。而本课教学中,默读、范读、引读促进了感悟,催生了情感,朗读的层次也从披文入情进而发展到情动而辞发。在教学中,庄小玲老师敏锐地发觉文本语言的空白,并通过创设氛围,运用换位体验的方法,让学生陪伴李白送友人孟浩然。这样,学生进入了文本角色的内心,使平面的人物形象立体化、抽象的文字形象化。所以,这一环节学生才会有“依依的扬柳好像在拉着友人的手,不舍他离开”、“点点沙鸥 6 鸣叫着随友人的船,好像在为他们唱一曲别离的
10、歌”等灵动的语言迸发。而最终创写诗意一环节中,学生以自己的语言抒发了体验到的依依惜别之情。朗读、感悟、表达如此奇妙的结合,扣住了语文教学的灵魂,上出了浓浓的“语文味”。 三、关注情感积淀 本课教学,老师是以情感为线索来组织的,让学生入情悟情表情。而本课的“依依惜别情”是老师引领学生亲近语言,积累语言的“媒介”。学生通过诵读课文,体验了二人的惜别之情,在诵读之中与文本、诗人完成情感碰撞。而角色的换位体验,让学生回味了生活中的很多人间真情,从而建构了主动的精神世界,升腾起多元的惜别情意。在学习中,学生从走近文本到走进文本,以自己的听说练写的无痕训练营造了发展着的情感场,使课堂充盈着暖暖的“人情味”。 黄鹤楼送别其次课时教学设计及点评 黄鹤楼送别(其次课时)教学设计 黄鹤楼送别(其次课时)教学设计 黄鹤楼送别教学设计(其次课时) 黄鹤楼送别其次课时 黄鹤楼送别(其次课时)教案 黄鹤楼送别其次课时教案 黄鹤楼送别其次课时教学实录 黄鹤楼送别其次课时教学设计教学教案 黄鹤楼送别其次课时教案设计 本文来源:网络收集与整理,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谢谢!第9页 共9页第 9 页 共 9 页第 9 页 共 9 页第 9 页 共 9 页第 9 页 共 9 页第 9 页 共 9 页第 9 页 共 9 页第 9 页 共 9 页第 9 页 共 9 页第 9 页 共 9 页第 9 页 共 9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