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高一历史教学教案人教版上册《从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docx

上传人:l*** 文档编号:11664087 上传时间:2022-04-21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3.3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年高一历史教学教案人教版上册《从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2022年高一历史教学教案人教版上册《从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2年高一历史教学教案人教版上册《从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高一历史教学教案人教版上册《从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docx(11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2022年高一历史教学教案人教版上册从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生命是一种语言,它为我们转达了某种真理;假如以另一种方式学习它,我们将不能生存。下面是我为您举荐高一历史教学教案人教版上册从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化。【教学目标】【教材结构及重点难点】一、中心政治制度的演化1.汉承秦制 2.汉内朝与外朝 3.隋唐三省六部 4.宋减弱相权5.元中书省和枢密院二、地方政治制度的演化1.西汉的郡国并行及刺史制度2.隋唐的州县3.宋朝的路州县4.元的行省制度三、汉至元中心到地方政治制度关系的特点及影响重点:内朝与外朝、三省六部、行省制度难点:如何从汉到元政治制度演化说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教学方法】本节课的教学

2、学问点比较琐碎,学生学习和理解起来有较大的困难。老师在并结合教材中所引的文献资料赐予必要的点拨,并依据教材,并在此基础上拓展教材引用有关材料,扩展学生的思维,用思索题的形式,有机地将教材的重点、难点学问串联起来,留意培育学生史论结合、论从史出的良好的历史学习品质。【导入新课】秦始皇统一中国后,继承了商鞅变法的成果和实践了韩非子的理论,创立了封建专制主义中心集权的政治制度,即皇帝制、中心官制和郡县制,把专制主义的决策方式和中心集权的政治制度有机结合起来。秦始皇首创的专制主义中心集权的政治体制为我国持续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选择了政治体制的基本模式。西汉王朝建立后,刘邦承袭了秦始皇所开创的统一的封建专

3、制主义中心集权制。通过综合概述上节课内容,导入新课。【讲解并描述内容】一、中心政治制度的演化1.汉承秦制司马迁说通古今之变。汉承秦制,汉朝在留意总结历史阅历上基本上沿袭秦朝制度。汉朝接着推行皇帝制度。引用教材学思之窗的材料,说明皇帝的权威得到加强,上传下达的吩咐得到有效畅通,汉初中心集权得到加强。2.汉内朝与外朝汉武帝之前的西汉皇帝基本上是以黄老的清静无为思想制订国策,只求遵守刘邦、萧何定下的政策、法令、制度、皇帝垂拱深宫,由宰相主持日常政务。对宰相的要求不高,只要能照章办事就行。从汉武帝起先,这种局面无法接着下去了。因为经过七十三年养精蓄锐,经济复原,国力强大,汉武帝又是一个雄才大略、不甘孤

4、独的君主。在他的指挥下,内外政策发生剧变,清静无为转为主动有为,对主要辅佐宰相之要求也随之发生改变。怎么变呢?是感到他们权力太大,加以减弱吗?是认为他们出谋划策太多,权移主上,而有意搁置不用吗?(提出问题,引发学生学思的爱好,以达到进一步获得学问的目的)然后老师做一说明:否!恰恰相反,是更迫切须要统治阅历丰富的宰相多行使权力,多出谋划策,以助自己大展宏图。然而,当时的宰相制度却愈加不适应这一形势的改变。中朝是汉武帝设置了一个新的机构,是和以丞相、御史大夫为首的宫廷系统相对立。丞相、御史大夫为首的这个系统被称之为外朝。在中朝出现之前,丞相就是政府的行政首脑,他参加国家方针大计的决策过程,但是等到

5、中朝一出现,真正得到皇帝信任的和皇帝一起参加决策的是中朝的官员,而不再是以丞相为首的合法的政府系统的官员。原来的合法政府官员被排斥出决策圈之外,成为一个政务的执行机构,真正的宰相职权落入了中朝官手中。中朝官的官员的构成起初是皇帝的文学侍从之臣,被称之为天子来宾,即司马相如、东方朔、枚皋、严安、主父偃等这批人,后来,汉武帝把这个制度更完善化,汲取了一部分朝廷的大臣来参加。汉武帝动用了不同的手段,使得丞相的实权被剥夺。汉光武帝进一步剥夺了宰相的权限,扩大了尚书台的权力,在这点上具有重要的意义,他把大权实际有效地驾驭在自己的手中。3.隋唐三省六部辅导学生阅读教材历史纵横及以下材料,老师指导学生了解实

6、行三省六部制的背景,并启发思索:隋唐创立的三省六部制有何特点?其实质是什么?起到什么作用?背景材料:材料一:贞观元年,太宗谓黄门侍郎王珪曰:中书所出诏敕,颇有看法不同,或间错失,而相正以否?原置中书、门下,本拟相防过误。人之看法,每或不同,有所是非,本为公事。或有护己之短,忌闻其失,有是有非,衔以为怨;或有苟避私隙,相惜颜面,知非政事,遂即施行,难违一官之小情,顿为万人之大弊;此实亡国之政,卿辈特须在意防也。随日内外庶官,政以依违,而致祸乱,人多不能深思此理。材料二:汉代宰相是首长制,唐代宰相是委员制。最高议事机关称政事堂,一切政府法令,须用皇帝诏书名义颁布者,事先由政事堂开会议决,送进皇宫划

7、一敕字,然后由政事堂盖印中书门下之章发下。在唐代,凡军国大事,按例先由中书省中书舍人(中书省属官)各拟看法,再由宰相(中书省长官)审核裁定,送经皇帝画敕后,再须送门下省,由给事中(门下省属官)一番复审,若门下省不同意,还得退回重拟。宰相不能独裁。钱穆国史新论学生思索回答后,老师讲解并描述分析:三省六部制是我国封建社会专制主义中心集权制度的一次重大改革。三省分掌议政、决政、行政三权,实际将秦汉以来的丞相之权一分为三,分隶三省,总与皇帝,从而大大加强了皇权。六部各自分掌行政、财政、军政、司法、工程等权利。各司其责,中心机构行政效率大大提高。通过讲解并描述三省六部的职能、相互关系,引导学生分析出其特

8、点,三省六部既有分工,也有合作,更重要的是它们之间是相互牵制和相互监督的;三省的长官均为宰相,要留意引导学生与秦汉时期的宰相制度进行比较,使学生深刻理解相权被一分为三,皇权大大加强。实质是加强皇权,有效地维护了统治。由于上面的讲解并描述已为分析这个问题做好了铺垫,因此,老师在此只需稍加指引,便可以让学生自己分析归纳出三省六部制的作用。最终,老师概括为:提高了工作效率,加强了中心的统治力气;减弱了相权,加强了皇权;三省六部制:是我国官制史上的重大变革,它标记封建政治制度的成熟。三省六部制使秦汉以来专制主义中心集权政治得以完善,中心集权得以加强。这对于国家的统一,社会安定和经济文化的发展都是非常必

9、要的。4.宋减弱相权三省六部制在宋朝演化,老师要引导学生回忆宋朝建立的背景,重点强调在宋朝主要是减弱和分割了宰相的权力,实行军政、民政和财政的三权分立,打破宰相事无不统的局面,皇权接着得到加强。5.元中书省和枢密院而宋之后的元朝是一个地域宽阔的封建国家,为了进行有效的管辖和统治,元政府建立了行省制度。提问:元朝实行中书省制的目的是什么?元朝为加强中心集权还实行了哪些制度?(在学生看书的基础上,进行提问、总结分析)元朝在中心设中书省作为全国最高行政机构。行中书省的权力很大,引用一段材料掌国庶务,统郡县,镇边鄙,与都省表里。(元史一百零一官志),让学生来概括元朝设立中书省的目的。作为山东、山西、河

10、北则称为腹里,作为中心特区,由中书省直辖。元朝为加强中心集权还设立了枢密院为最高地军事机关;设立宣政院通领宗教事物和西藏地区,皇权接着加强。二、地方政治制度的演化1.西汉的郡国并行及刺史制度提问:西汉为加强中心对地方的限制,实行了哪些与秦不同的措施?老师指出秦朝时,设立郡县,设御史大夫负责监察一百零一官。汉朝时在推行郡县制的同时又推行封国制。这种郡国并行制又称郡国制。汉武帝时,为了加强监察地方的诸侯王和郡守县令,在各州均设置刺史,即监察官。老师首先可以利用晁错削藩策中的一段史料:今削之亦反,不削之亦反。削之,其反亟,社祸小;不削,反迟,祸大。引入汉初实行什么制度导致这一状况?为变更这一状况,汉

11、朝实行了什么措施?老师指出实行分封制和郡县制并行;景帝到武帝实行削番。古代巡察制度中最主要的形式是中心监察机构分区巡察地方之制,正式创立于汉武帝时。武帝继位后进一步减弱王国力力,同时严厉打击豪强。他醒悟地看到豪强势力之所以难以铲除,根子就在一些地方官特殊是郡的最高长官太守、诸侯国的相(权位与太守相当)和县令等各级主要官员庸懦无能,或贪盗枉法、勾结豪强、助纣为虐,有的还纵容属下、子弟胡作非为,总之是吏治不好。古人说圣君治吏不治民,汉武帝对此深有体悟,认为要搞好吏治就必需狠抓治吏严管官吏,于是一面大规模选用严于执法者担当地方主要官员,一面创立中心监察机构分区巡察制度,即刺史巡察制度,用制度监督、管

12、理地方主要官员。元封五年(公元前106年)这一制度正式问世了。刺史巡察制度不仅大大提高了中心监察地方的实力,而且也在选用刺史过程中发觉和培育了很多治国之才。如扬州刺史黄霸,明察内敏,执法公允,被提拔为颍川郡太守,郡中大治,政绩考核为天下第一,后又被擢为丞相,封侯爵。他是中国封建社会循吏的主要代表人物,影响极大。到东汉时,刘秀把西汉监察地方政情的刺史,变为州一级的地方长官,地位高于郡守。到汉成帝时,为镇压农夫起义,又把刺史改称州牧,让其驾驭一州的军政大权。这些州牧后来又渐渐形成割据势力,后患无穷,导致政局长期动荡2.隋唐的州县对于隋唐的州县制度稍加说明,并指出唐又设立道,设监察使监察地方。最终指

13、出唐朝中后期,地方节度史权力的增大,干脆导致了藩镇割据和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的出现。唐朝虽然也平定了安史之乱,但没有进一步实行彻底解决割据势力的措施,反而实行了以方镇御方镇的错误政策。这一政策不仅没有挫败割据者的野心,变更分裂割据的形势,反因战胜者分赃不均,重又挑起叛乱。唐无法实现政治上的统一,制约了经济的发展,所以日益衰落,最终被藩镇所灭。3.宋朝的路州县对北宋加强中心集权的背景先作一交代:宋朝建立时,全国仍处于分裂割据状态,要铲除其他割据政权,巩固自己的统治,必需强化中心集权;赵匡胤本人是通过兵变的形式当上皇帝的,在总结历史阅历、吸取历史教训的基础上,为防止唐末以来藩镇割据局面的重演,也必需

14、强化中心集权。然后设问:假如你是赵匡胤,建立政权之后你会怎么办?从而导入北宋加强中心集权的学习。宋朝建立以后,宋太祖曾召见大臣赵普,向他提出了两个问题:一是唐末以来斗争连年不断的缘由;二是如何平静战事、使赵氏天下许久的方法。赵普认为,唐末以来政局动荡的根本缘由是节镇太重,君弱臣强,解决的方法是剥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所以,宋初首先剥夺节度史的兵权,派文臣做知州,设路、州、线三级,来强化中心集权,重点就是变更唐朝后期以来君弱里强的局面,防止地方割据势力的形成。4.元的行省制度设问:元朝实行中书省制的目的和影响各是什么?元朝为加强中心集权还实行了哪些措施?(在学生看书的基础上,进行提问、总结

15、分析)目的:为了吸取宋地方无权,人浮于事的教训,加强中心集权,有效地管辖和统治宽阔的国家,元朝实行了行省制度。元朝在中心设中书省作为全国最高行政机构,中书省的省臣被派往地方执政,称为行中书省事。凡钱粮、兵甲、屯种、漕运、军国重事,无不领之(元史一百零一官志)行省成为常设的地方行政机构,其辖区渐渐稳定下来,进而成为地方行政区划的名称。影响:行省制的确立,从政治上巩固了国家的统一,使中心集权在行政体制上得到了保证。这是我国政治制度史上的一项重大变革,对后世有巨大的影响。明清沿用此制,始终保留到今日。其它措施:对边远少数民族地区设置宣慰司进行管理。三、汉至元中心到地方政治制度关系的特点及影响指导学生

16、阅读教材,在学生自己概括的基础之上,老师可指导学生概括为:中心严格限制地方,地方必需听从中心;中心牢牢限制这地方官员的任免、监督和考核;地方官肯定依靠中心和君主。然后让学生自由发表看法,指出这种制度对历史和现实产生了哪些影响?(不论有利与不利影响,只要有理就要确定学生的看法,不要局限学生的思维。)【课后研讨】监察制度是我国政治制度的一项重要内容,有着悠久的历史,从先秦的御史起先,始终持续到清末,对封建统治的维护起到了不行忽视的作用。你还知道中国古代有哪些监察制度?试作一简要评价。思路:史实:如秦-御史大夫;汉-刺史制度;唐-视察使;宋-通判制度;明-厂卫特务机构;评价:在封建社会里实行的监察制

17、度,在其前期(秦、唐、宋)巩固了专制主义中心集权,有利于防止割据势力的出现,保证了政令的统一,有利于社会的发展;但到了封建社会末期,如明朝所实行的特务政治则损害了司法制度的正常执行,是封建制度走向衰落的表现。【本课小结】纵观中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心集权制度加强的过程,可以看出始终伴随着两大基本冲突:一是君权与相权的冲突;汉朝的中朝制度、隋唐三省六部制的形成与完善,元朝的中书省制度就是皇权对相权的分别、减弱;二是中心政府与地方割据势力的冲突;自汉到元都不断加强了中心对地方的限制,从而保证了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第11页 共11页第 11 页 共 11 页第 11 页 共 11 页第 11 页 共 11 页第 11 页 共 11 页第 11 页 共 11 页第 11 页 共 11 页第 11 页 共 11 页第 11 页 共 11 页第 11 页 共 11 页第 11 页 共 11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策划方案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