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文化艺术特征研究.docx

上传人:l**** 文档编号:11561161 上传时间:2022-04-20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32.2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陶文化艺术特征研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陶文化艺术特征研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陶文化艺术特征研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陶文化艺术特征研究.docx(7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陶文化艺术特征研究 摘要黑龙江省历史文化悠久,从旧石器时代至今都有文物可考的历史,是现代学者对当时文化艺术进行研究的重要依据。多年来,在黑龙江东南部地区,当地居民和考古学者通过共同努力,发掘出众多新石器时代遗址。出土文物种类丰富,尤其是当地陶文化更是异彩纷呈,代表了黑龙江东南部地区新石器时代的文化艺术特征。 关键词新石器时代;材料;器型;图案;功能;艺术特征 黑龙江省历史文化悠久,从旧石器时代至今都有文物可考的历史,是现代学者对当时文化艺术进行研究的重要依据。黑龙江东南部地区主要指牡丹江地区,包括牡丹江市、宁安市、海林市、林口县、穆棱市、东宁市、绥芬河市等地。这里物产丰富、土地肥沃、河流众多,

2、在牡丹江市内有松花江最大支流之一的牡丹江横跨市区,位于宁安市西南部的镜泊湖更是孕育了文明与艺术,哺育了一代又一代黑龙江儿女。多年来,当地居民和考古学者通过共同努力,发掘出众多新石器时代遗址,出土文物种类丰富,尤其是当地陶文化更是异彩纷呈,代表了黑龙江东南部地区新石器时代的文化艺术特征。 一、新石器时代典型的黑龙江东南部地区陶文物史料记载 海林振兴遗址位于海林市三道河乡振兴村,出土的陶器均为手工制作,器表颜色分红褐色、黄褐色、黑褐色三种。纹饰主要由压印、戳印刻划等方法制成,器型简单,基本为罐、盆两类。宁安石灰场遗址位于宁安市城东乡石灰场村东北部,出土的陶器均夹粗砂,以灰褐色和黄褐色为主,红陶次之

3、,陶器种类有罐、瓮、钵、盅等。罐的器型多作口微曲腹平底状,体为口大平底。陶器纹饰较多,绝大多数为刻划纹。宁安莺歌岭遗址位于黑龙江省宁安市镜泊湖南端,出土的陶器上有篦点纹和划纹等,以夹砂红褐陶为主,有少量粗灰陶,器类见有直口罐、侈口罐、碗、盅等。 二、新石器时代黑龙江东南部地区陶文物艺术特征 从材料上看,黑龙江东南部地区土壤种类约有油甸黄土、红暗山泥土、暗黑泥沙土。海林振兴遗址出土的陶器将这三种土质混合,烧制的陶器色彩有红褐色、黄褐色、黑褐色等。宁安石灰场遗址出土的陶器在土质中夹杂灰烬或土质混合,因此陶器的主要色彩为灰褐色和黄褐色。黑龙江东南部地区的三种土壤中,油甸黄土属于草甸土亚类甸黄土土属,

4、其特点为粉砂质黏壤土,粒状结构;红暗山泥土属于暗棕壤亚类暗山泥土土属,其特点为黏壤土;暗黑泥沙土属于黑钙土亚类黑泥砂土土属,其特点为砂质黏壤土;团块状结构。由于油甸黄土属于粉砂质黏壤土,土质较黏、湿度较大,所以烧制难度较大;而红暗山泥土属于黏壤土,暗黑泥沙土属于砂质黏壤土,所以烧制成型相对较好。因此,在三种土壤中夹杂砂石或土质混合可使陶器的透气性更好,而且能降低湿度,更易于存放食物。宁安石灰场遗址出土的陶器均夹粗砂、宁安莺歌岭遗址出土的陶器以夹砂红褐陶为主,有少量粗灰陶。从图案上看,新石器时代早期黑龙江东南部地区陶器图案主要是点的密集排布,组成的水纹、网纹、雨点纹等是重复构成的形式,其点的形态

5、随意性强、排列稍显规整。海林振兴遗址出土的陶器图案相对于早期图案无论基本形态还是组成结构都更加规整严谨,基本形态有竖线、横线、折线、波浪线,还有预先利用陶、石等材质制作好的基本形态,将其重复排列得到规整严谨的图案。这些图案一般分布在器型腹部以上部位或覆盖全身,抑或是在瓶口周围。宁安石灰场遗址出土的陶器图案不再以点的密集、横竖线密集为主,而是线与线、形与形重复排列,并且其间隔加宽、倾斜角度加大,组成的图案以二方连续、四方连续为主。线条更加流畅有力,动感十足。器皿口部边缘与器身图案有别,多以波浪的曲线、凹凸纹理的图案突出器皿口部部位。口部图案与器身图案遥相呼应,相互衬托,使整个陶器熠熠生辉。陶器胎

6、体较薄,其绘制图案的力度恰到好处,造型和功能完美结合。这些图案一般都分布在器型腹部以上部位或覆盖全身,抑或是在瓶口周围。宁安莺歌岭遗址出土的陶器图案主要是点和线的密集排列,组成的篦点纹和划纹等是重复构成的形式,说明当时在进行图案设计时,是用事先制作好的篦点模具在器皿上绘制而成,节省了绘制图案的时间。篦点模具采用木、石、陶等材料,制作中预先设定点与点间的间距,经过打磨使点表面光滑均匀,同时还要具有硬度和韧性,这极其考验制作人的耐心和制作工艺。划纹模具制作主要用石、木等材料,其中多采用石材料,把石磨成条片状或片状,后用划的动作,将划纹图案绘制在陶器上。在遗址中还发现用压印、戳印刻划方法绘制的压印纹

7、和戳印纹陶器。压印纹是新石器时代初期黑龙江东南部地区陶器上的常见图案,戳印刻划是在压印的基础上,将事先雕刻好的基本形状以戳印的形式绘制在陶器上。梳齿纹和篦点纹相近而不相似,一个以点的密集排列为主,另一个以线的密集排列为主。梳齿纹的线条似梳头的梳子般密集、规整。圆窝纹来自水流和水流旋涡对人类的启迪,流畅的线条随着制作者指尖方向旋转。不规则圆形纺轮体现出手工制作自然性和偶发性的特点,其多以素面为主。从器型上看,新石器时代黑龙江东南部地区陶瓷器型主要有罐、盆、瓮、钵、盅、直口罐、侈口罐等。海林振兴遗址出土的陶器器型简单,主要为罐、盆两类。罐、盒作为日常生活常用的器型大量出土,可见其使用的频率极高。反

8、之,正是人们需要这些器皿,才有陶的产生和发展。宁安石灰场遗址出土的陶器器型主要有罐、瓮、钵、盅等。罐多作口微曲腹平底状,体为口大平底。当时罐的形态类似于今天缸的形态,是今天缸的原型。陶钵体积比陶罐小,其高度比陶罐低。而陶钵器物上的图案是覆盖全身,陶罐器物上的图案主要是在腹部以上和瓶口周围。陶瓮器物上的图案在瓶腹以上部位,距瓶口约三分之一处,收紧口沿,使瓶口与瓶腹之间有大的斜面,在斜面的两侧设有挂鼻,便于携带和挂在墙壁处。陶盅口沿较大,瓶身较矮,似桶状,稍收口。宁安莺歌岭遗址出土的陶器器型主要有直口罐、侈口罐、碗、盅等。直口罐的口有一定的高度、向里回收便于人们在瓶口部位拿携。侈口罐的瓶与口处内收

9、、口外张,便于液体和粒状颗粒从瓶口倒出。陶碗体积和今天的碗类似,碗的斜度没有现在的碗大,今天的碗口外张,而当时碗口呈直桶状,有的稍做外张。陶盅相对碗底部的倾斜面要小,近似圆柱状。从功能上看,陶钵相较陶罐体积小,主要用于饮水、盛放熟食,宁安石灰场遗址出土的陶罐多作口微曲腹平底状,其体积和容量告诉我们小罐有盛水和盛放粮食的用途,大罐有储水和储放粮食的功能。陶瓮主要存放食、盛水,便于提拉,并存放高处,避免虫鼠偷食。陶盅主要盛汤、煮饭。随着器型种类的增多,造型变化各异,功能更加丰富,表明当时人们的生活品质提高。陶猪头部和前腿肥大凸起,高于腰部和后腿,猪鼻、猪嘴前凸,猪鼻拱起,猪耳较小,四肢较短,有的刻

10、画尾巴,有的臀部突出,显示尾巴位置。陶犬体型偏小,体态均匀,颈部较长,四肢较短,头部较小、尾巴较短。陶猪、陶犬多表现为活动状态,尤其是陶犬,头上扬,尾巴翘起,好似正在讨好主人。陶猪、陶犬的出现,说明当时人们的生活安定,并且生活品质得到提高。综上所述,从材料、图案、器型、功能四方面进行研究分析,体现出地域环境对黑龙江东南部地区陶文化的影响,在图案上体现出黑龙江东南部地区新石器时代人们的审美特点。陶器上的图案艺术灵感源于自然,其艺术创作又回归于自然、胜于自然之美。在器型和功能方面,器型源于使用功能,随着人们对陶器功能方面的需求增多,黑龙江东南部地区陶文化异彩纷呈,同时说明在黑龙江东南部这片土地上,人们已经安居乐业,并在逐步发展,从而创造了灿烂的华夏文明。 第7页 共7页第 7 页 共 7 页第 7 页 共 7 页第 7 页 共 7 页第 7 页 共 7 页第 7 页 共 7 页第 7 页 共 7 页第 7 页 共 7 页第 7 页 共 7 页第 7 页 共 7 页第 7 页 共 7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教案示例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