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代吴越的基本国策与都城杭州的开拓.docx

上传人:a**** 文档编号:11516 上传时间:2017-10-24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0.9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五代吴越的基本国策与都城杭州的开拓.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五代吴越的基本国策与都城杭州的开拓.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 五代吴越的基本国策与都城杭州的开拓.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 五代吴越的基本国策与都城杭州的开拓.docx(10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五代吴越的基本国策与都城杭州的开拓 吕以春 杭州在历史上,曾先后两次建都。一是五代时的吴越国,称 “ 西府 ” 或 “ 西都 ” ;二是南宋,称 “ 行在所 ” ,升杭州为临安 府。前者系地方割据政权,建都杭州时间约八十年 后者为正统 的中央政权,建都杭州时间长达一百五十年。南宋都城杭州,冠 盖如云,人文莶萃,宫苑遍布,经济繁荣,人口号称百万,是杭 州城市发展的髙峰。因此历为专家学者所重视,文献著述汗牛充 栋,人们对它的了解也就比较清楚。而吴越时期的杭州,无论从 留存的文献资料或研究的深度广度,都相形见绌,人们对它的认 识也就比较模糊。然而,吴越时期的杭州,尽管不是中央政权的 都城,也未达到南

2、宋那样全国第一大都会的髙度,但从杭州城市 本身发展的历史看,却也是划时代的重要阶段,对往后杭州的发展 有重大的影响。探索和研究吴越都城杭州,尽可能地恢复历史面 貌,是摆在我们古都学工作者面前的艰巨而又光荣的任务。它对 揭示杭州城市发展的过程,丰富杭州作为古都和历史文化名城的 内涵,开发利用杭州的旅游资源,都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五代十国是我国历史上军阀割据,战争频仍的大分裂时期。 尤其是黄河流域,城邑残破,赤地千里,人民颠沛流离,苦不堪 言。唯独地处两浙,建都杭州,国狭势弱的吴越国,却一直比较 安定、繁荣。这里很少战争,人民较为安乐,政局相对稳定。从 唐昭宗乾宁二年 ( 895)吴越国创始人钱镠

3、任镇海、镇东军两节 度使,占有两浙算起,到北宋太宗太平兴国三年 ( 978)降宋止, 前后共经历三世、五王、八十四年 。这和当时中原小朝廷梁、 新五代史卷六七吴越世家注。 191 71994-2017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1 唐、晋、汉、周 “ 五十三年之间,易五姓十三君,而亡国被弑者 八,长者不过十余岁,甚者三、四岁而亡 ” 的混乱局面,形成 鲜明的对照。后周显德七年 ( 960),赵匡胤 “ 黄袍加身 ” 灭周 建立北宋,在太祖、太宗用武力平定十国的过程中,吴越最后

4、一 个君主钱倜,顺应人民渴望祖国统一的潮流,将 “ 所部十三州、 一军、八十六县 ” 纳土归宋,民知易姓,而不知易国,又一次 避免在吴越用兵。吴越一隅长治久安的原因,新五代史的作 者欧阳修,把它归之于吴越地区民风的文 弱,说 “ 其人比诸国号 为怯弱,而俗喜淫侈,偷生工巧 ” 。事实当然不是这样,而是 与开国君主钱谬有较大的政治眼光,能根据当时形势和国情,采 取正确的基本国策有关。这基本国策就是 “ 保境安民 ” , “ 善事 中国 ” 。 制定这一国策,是有深刻根源的。钱谬虽然用几十年时间经 百战,定两浙,顺利地巩固了吴越地盘,但总的看,吴越在十国 中仍是一个相对弱小的国家,并且除东临大海外

5、,几面受敌,西 北是拥有二十七州的吴国(后为南唐),南面是据有五州之地的 闽国。特别是吴国杨氏,一直对吴越富饶之地怀有觊覦之心。不 过,对于如此危险的处 境,钱谬起初并无清醒的认识,甚至沉湎 于最初的军事胜利,欲效法西楚霸王衣锦还乡之虚荣,自作还 乡歌云: “ 三节还乡兮挂锦衣,父老远来相追随牛头无孛人 无欺,吴越一王驷马归 ” 。以为自此天下将会 “ 无孛 ” 、 “ 无 欺 ” 。钱谬认识的转变实际上借助于父亲钱宽的告诫。看到儿子 麻痹轻敌,钱宽甚至 “ 每闻镠至,走窜避之 ” ,通使钱镠 “ 徒步 访宽,请言其故。 ” 宽批评说 “ 吾家世田渔为事,未尝有贵达 如此,尔今为十三州主,三面

6、受敌,与人争利,恐祸及吾家,所 以不忍见汝。 ”“ 缪泣谢之 ” 。这无疑是一当头棒喝,老父的 欧阳文 忠公集 居士外集卷九本论。 十 B春秋卷八二忠懿王世家下。 新五代史赛六七吴越世家。 新五代史 吴越世家 钱髻。 旧五代史卷一三三钱 传 192 71994-2017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瞀告促使他不敢再踌躇满志,从而开始冷静地审时度势,并不失 时机地制定了 “ 保境安民 ” 、 “ 善事中国 ” 的基本国策。即对北 方 “ 正统 ” 的中原小朝廷,纳贡称臣,争取支持

7、,以牵制强邻吴 国 I对内则力求自保,既不发动对外战争,也坚决捍卫自己的韁 土,并以此簌舞士气,团结军民。后梁开乎元年 ( 907),朱温 篡唐建立后梁,派使臣至杭州封钱镇为吴越王兼淮南节度使,宠 臣罗隐劝他抗命讨梁,说: “ 总无成功,犹可退保杭越,自为东 帝,奈何交背事贼丨 ”他虽感激罗隐的好意,但没有采纳, 说: “ 吾若外讨,彼必乘虚滋扰,百姓必遭荼毒, 吾以有土 有民为主,故不忍兴兵杀戮耳 ” 。为此目的,他甚至不惜与宿 敌 杨氏联姻,与吴国修好。军事、政治两相并举之下,后梁贞明 五年 ( 919),终于收到了 “ 吴徐温遣使以吴王书归无铒之俘于 吴越,吴越王谬亦遣使请和于吴 ” 两

8、相和好的效果。吴越从此 便进入了一个相对稳定,休拜乐业的阶段。钱谬不仅自己不遗余 力地贯彻执行这一行之有效的基本国策,在临终时还以遗嘱形式 固定下来,传之后世。他谆谆嘱咐说: “ 子孙善事中国,勿以易 姓废事大之礼。 ” 他的第一位继承人钱元瑾即 “ 以遗命去国 仪,用藩镇法,仍遵中朝年号,称长兴三年 ” 。尔后,尽管中 原走马灯似的不断改朝换代,吴越钱氏都向之纳贡称臣 ,接受册 封,而吴越安定和平的局面也与五代相始终。在北宋代周后的十 余年中,钱倜纳贡称臣,恭顺有加,最后又顒应潮流,纳土降 宋,再次避免了征战。虽然这也是形势所迫,但与吴越一贯遵循 的基本国策也是密切相关的。和平、安定的政治局

9、面使吴越人民 得以安居乐业,享受太平。苏东坡在表忠观碑文中就说, “ 是以其民至于老死不识兵革,四时嬉游,歌鼓之声相闻,至于 吴越备史卷一武肃王 钱文选氏家采 #五武肃王年表。 资治通签 ii二七 O后梁纪五 吴越备史卷二文穆王 十 H春秋卷七九文穆王世家 193 71994-2017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今不废 ” 。虽然其词难免有溢美,但在纷乱的五代,吴越较为 安定、繁荣,确是事实。后人对这一基本国策有较髙的评价,如 欧阳修说, “ 独钱塘自五代时,知尊中国,效臣順

10、,及其亡也, 顿首请命,不烦干戈,令其民幸富完安乐 ” 。清代乾隆末年编 纂的越中杂识也评论说, “ 钱氏自镠至倜,三世四王,与五 代相终始。方天下大乱,吴越独敬事中国,保障一方百姓,不罹 兵革,卒归真主,善始令终 ” 。这是钱镠比当时其他军阀髙明 的地方,也是弱小的吴越国能和平安宁地立足于五代乱世的原 .因。 和平与安定的政治局面,为吴越的建设和繁 荣赢得了时间, 创造了条件。钱镠利用此和平安定的环境在国内特别是都城杭州 从事于有利 “ 保境安民 ” ,提高吴越经济、文化和防卫能力的建 设。早在唐末昭宗大顺元年 ( 890)钱镠任杭州剌史兼防御使 时,出于军事的需要,就开始在杭州修筑新城。据

11、吴越备史 武肃王记载:是年闰九月 “ 王命筑新夹城,环包家山,洎秦望 山而回,凡五十余里。 ”景福二年 ( 893)钱银由于军事胜利, 被唐昭宗拜为镇海军节度使、润州刺史。这年七月,他又征集二 十余万民工及北征胜利归来的 “ 十三部兵 ” 于杭州新筑罗城, “ 自秦望山由夹城东亘江干,洎钱塘 湖、霍山、范浦,凡七十 里 ” 。 “ 城门凡十,皆金铺铁叶,用以御海。 ”城形 “ 南北展 而东西缩 ” ,形如腰鼓,故称 “ 腰鼓城 ” 。城垣的修筑,加强 了杭州的防卫能力,是 “ 保境安民 ” 的重要措施。据传唐乾宁年 间 ( 894 898), 吴王杨行密将攻杭州,亲带祖肩和尚潜至城郊 侦察地形

12、与城防虚实,他们登山望城,袒肩感叹说, “ 此腰鼓城 也,击之终不可得。 ” 意即杭城南北狭长,东西距离很近便于接 应,很难攻破。加上 “ 又闻鼓角声 ” ,知守备严密,遂打消了进 * 东坡全集卷三三表忠观磚。 欧阳文忠公集 居士集卷四 O有美 S记。 越中杂识卷上帝王。 吴越备史卷一武肃王。 吴越备史 吴越国治考。 194 71994-2017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犯杭州的念头 。此外钱镠还在凤凰山麓唐州治故址修筑子城, 建造宫室。子城周九里, “ 南为通越门,北为双

13、门 ” ,殿堂楼台 雕梁画栋,重檐叠阁, “ 宋初,即其宫为州治。 高宗南渡, 即州治为行宫 ” 。 确保杭州的安全,除加强城防防止外来侵犯外,还需制服海 潮。杭州原是 “ 江海故地 ” , “ 滔天浊浪排空来,翻江倒海山为 摧 ” ,海潮为患由来已久,钱塘江因又称罗刹江。后梁开本四年 (910)八月,两浙局势渐趋稳定,杭州城垣基本竣工后,钱镠 就着手修筑海塘。他在给梁太祖的筑塘疏中写道: “ 海飓大 作,怨涛掀簸,堤岸冲啮迨尽。自秦望山东南十八堡,数千万亩 田地,悉成江面,民不堪命。群诉于臣,臣目击平原沃野,尽成 江水汪洋,虽值干戈扰攘之后,即兴筑塘修堤之举 ” 。开始时 他采用传统的 “

14、版筑法 ” ,但 “ 怒潮急湍,昼夜冲激,版筑不 就 ” 。接着他总结经验教训,采用新技术: “ 运巨石盛以竹 笼,植巨材捍之,城基始定 ” 。从此 “ 沙土渐积,塘岸益 固 ” 。 “ 筑塘以石,自吴越始 ” ,史称“ 钱氏捍海塘 ” 或 “ 钱氏石塘 ” 。塘在候潮门、通江门外,自六和塔至艮山门一 线。在今杭州的建设中,钱氏捍海塘遗迹曾多处发现。这种竹笼 盛巨石用木桩固定的办法,在海塘建筑史上称之为 “ 石囤木桩 法 ” ,在当时是一种很先进的科学技术,一直为后世所采用。海 塘的建成在较长一段时间内解除了杭州的海潮之患,从此塘内 “ 悉起搂台,广郡郭周三十里 ” 。 随着杭州城市的扩大,人

15、口的增多,经济的发展,对商业和 交通也提出了相应的要求。但吴越三面受敌的形势,给商业、交 吴越备史 吴越国治考。 西湖游览志余卷一帝王都会。 钱氏家乘 武肃王筑 *疏。 吴越备史 _铁箭考。 吴越备史卷一武肃王。 吴越备史 铁箭考。 雍正浙江通志卷六二海壤。 旧五代史卷一三三钱谬传。 195 * 71994-2017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通带来极大的限制。吴越立国之初,向中原小朝廷进贡的路线是 “ 自淮南饶、信之间,至虔州出湖南马氏境(楚国 ) 而入京师 (开封 ) ”

16、 ,已是绕道而行。至梁贞明四年 ( 918), “ 淮人 据虔州,贡道遂绝 ” 。陆路既被封锁,只得在海上找出路,而 要开辟海上交通,首先就必须整治作为纽带的钱塘江航道。当时 钱塘江 除潮汐汹涌外,尚多礁石险滩,其中最巨的一块在秦望山 东南,称罗刹石。 “ 大石崔嵬,横截江涛,商船海泊经此,多为 风浪倾覆 ” ,舟人视为畏途。唐代杭州郡守只得于每年中秋迎 潮设祭,祈求航行安全。钱镠以超人的胆略,凿平罗刹石等礁 滩,疏浚钱塘江航道。从此海路畅通,北至登、莱,南达闽、广, “ 闽商海贾 ” 风帆浪舶,出入于江涛浩渺,烟云杳 #之间,可谓 盛矣 ” 。甚至还和日本、朝鲜、伊朗等地建立贸易关系,发展

17、友好往来。当时杭州有椤木营、椤木桥,所用椤木即为 “ 日本国 所献 ” 。吴越备史还载有梁贞明五年 ( 919)在狼山江 “ 纵火油 ” 焚吴舰四百余艘之事,自注 “ 火油得之海南大食(波 斯)国 ” 。商业往来范围之广由此可见一斑。这就大大提髙吴 越、杭州在海外的地位和影响。这条海上交通线,在吴越一代始 终畅通无阻,长盛不衰。数十年后,后周广顺初 ( 951),吴越 最后一个君主钱倜与闽僧契盈共游江滨碧浪亭,时钱塘江 “ 潮水 初满,舟楫辐辏,望之不见其首尾 ” ,钱倜高兴地说 1 “ 吴越地 去京师三千余里,而谁知一水之利有如此耶! ” 契盈回答说 “ 可谓三千里外一条水,十二时中两度潮

18、” 功。生动形象地反映 了钱塘江航道海运的盛况。 - 杭州 因是 “ 江海故地 ” 上发展起来的城市,土地斥卤,水泉 咸苦,解决居民的生活淡水,一直是古代杭州市政建设的重要课 * 、 吴越备史 .贡道考。 淳祐临安志卷八山川。 欧阳文忠公集 居士集卷四有美堂记。 清倪璜神州古史考 钱塘。 吴越备史卷二文穆王。 五代史补,据旧五代史 钱謬传后 W转引。 196 71994-2017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1 题,历为郡守所重视。唐刺史李泌凿六井,白居易疏浚西湖修筑 钱塘湖堤

19、增加西湖蓄水量,被杭州市民传为美政。吴越时杭州既 为两浙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城市迅速扩大,人口急剧增 多,保证淡水供应更是刻不容缓。钱镠在建筑捍海塘的同时,就 在钱塘江滨 “ 置龙山、浙江两闸,以遏江潮入河 ” ,使 “ 城中 诸河专用西湖水,水既清澈,无由淤塞 ” ,居民称便。钱氏还 在城内广开池井,较著者如涌金门内引湖水以入城的涌金池,吴 山北麓大井巷的五眼吴山大井,南屏山西法 因寺的钱王井,凤凰 山梵天寺的灵鳗并。其中吴山大井 “ 泓深莹洁 ” , “ 品其水,为 钱塘第一 ” 至今仍为居民所用,其地称大井巷,也得名于此 井。凿井最多的自然是在新扩展的城北地区,据古籍记载仅在今 下城

20、区百井坊巷一带,就有 “ 钱王所凿九十九眼井 ” ,称 “ 祥 符寺井 ”或 “ 钱王百井 ” 。今延安北路检阅台前所保护的古井, 就是钱王百井中仅存者之一。吴越钱氏对杭州的市政建设当然不 只改善淡水供应一端,诸如联接各城门的街道、通衢,横跨各河 渠的桥梁以及市场、房舍、城楼等等都有多方面的规划和修建。 当时的杭州城是非常华美的,据薛 居正旧五代史 钱缪传记 载, “ 邑屋之繁会,江山之雕丽,实江南之胜概也。 ” 欧阳修在 有美堂记中也称: “ 邑屋华丽,盖十万余家。 ” 至于位于凤 1 凰山麓的王城府署,其豪华就更不待说,非但殿堂楼台雕梁画 栋,庄严巍峨,还 “ 廊回路转 ” , “ 垂杨夹

21、道,间以芙蓉 ” , “ 环以古松 ” , “ 风帆沙鸟,咸出履舄下 ” ,俨然如一座江滨 大公园。 吴越钱氏还致力于杭州的园林建设,对美化西湖作出了卓越 的贡献。自唐代杭州刺史白居易疏浚西湖,修筑钱塘湖堤,并写下 了许多热情讴歌西湖的诗篇后,西湖名声大振, “ 州傍青山县枕 _ 十国春秋卷七八武肃王世家下。 咸淳临安志卷三五山川。 西湖游览志卷十三南山分脉城内胜迹。 西湖游览志卷二一北山分脉城内胜迹。 吴越备史 吴越旧宫考。 197 71994-2017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

22、ed. 湖 ” ,已成为杭州城市的特色 ,其对杭州城市的发展已日趋重要。 但西湖面临着泪泽化的问题,自白居易在唐长庆年间 (821 824) 浚湖到吴越建国初,前后仅八十余年,而西湖又是 “ 湖葑薨 合 ” 。当钱缪准备在凤凰山以唐州治筑子城,扩建宮室时,有方 士献媚说: “ 王如广牙城改旧为新,有国止及百年,若填筑西湖 以为公府,当十倍于此。 ” 钱镠笑着回答说 “ 岂有千年而无真 主考乎 ? ” 不予理睬。他不仅不填塞西湖,相反 “ 始置撩湖兵 士千人,专一开浚 ” 。由于 “ 岁辄开治 ” ,西湖在吴越时期始 终保持着碧波粼粼的良好状态,北宋建隆四年( 3),吴越末 君 倜还曾 “ 大阅

23、被橹于西湖。 ” 吴越钱氏 笃信佛教,厚礼僧 人,他们还在西湖内外大兴寺院、建造佛塔、雕凿石窟佛象。据 明人田汝成统计: “ 杭州内外及湖山之间,唐已前为三百六十 寺,及钱氏立国,宋朝南渡,增为四百八十,海内都会,未有加 于此者也 ” 。当时杭州被称为 “ 佛国 ” 。我们只要稍翻一下杭 州各种方志的寺观部份,就可发现在杭州众多的寺庙中,创 建于吴越时代的几乎过半。著名的有:钱塘门外的昭庆寺、南屏 山的净慈寺、梵村的云栖寺、天竺山的上天竺寺、吴山的宝成 寺、六和塔的开化寺、北髙峰的韬光寺、南高峰下的法相寺、赤 山埠的六通寺、九溪十八涧的理安寺 、青芝坞的灵峰寺等等 。 真是 “ 日增月益,不可

24、遽数 ” 。名闻中外的江南古刹灵隐寺, 虽初建于东晋,但在唐会昌年间 ( 841 846),武宗排佛废教 后,已是 “ 寺毁僧散 ” ,也是在吴越时才重开殿宇进行重建和扩 建的 。今天王殿前两座石经幢就是吴越时代的珍贵遗物。佛塔 十国春秋卷八二忠懿王世家下 宋史 )卷九七河渠七。 吴越备史卷四大元帅吴越国王 西湖游览志余卷一四方外玄踪 据咸淳临安志、万历钱塘县志、雍正浙江通志等寺观部分综 淳祐临安志辑逸卷二寺 *熙灵寺志卷二梵宇。 198 71994-2017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

25、rved. 方面著名的宝石山的保倜塔、夕照山的雷峰塔、月轮山的六和 塔、闸口的白塔、梵天寺的南塔等也都建于吴越。至于石窟艺 术,较著的有将台山和慈云岭上的摩崖石龛像,石屋洞的五百罗 汉造像、烟 洞的三世佛、胁侍、罗汉像及胜果寺石壁、飞来峰 青林洞的弥陀、观音、势至造像等。这些石雕艺术,线条流畅, 造型生动,有很髙的艺术价值。 以上就是吴越钱氏对杭州苦心经营八十余年的主要成果。从 中可知, “ 保境安民 ” 、 “ 善事中国 ” 的基本国策对当时杭州城 的发展、影响是多么的巨大和深远。首先杭州城市扩大了,从罗 城所设的十座城门 ,可知当时杭城的范围东至捍海塘 ( 今建国 路、江城路一线),西抵西

26、湖,南达净寺雷峰塔和六和塔西,北 到武林门外夹城巷和艮山门外。非但大大超出隋代杨素所创的州 城,甚至已和今天的市区相仿佛。其次是人口大量増加,据乾 道临安志 户口记载, “ 唐贞观中,户三万五百七十一 ” ,到 吴越归宋时就发展到 “ 户,主六万一千六百八,客八千八百五十 七。 ” 主客共七万零四百六十五户。第三,由于海路畅通,杭州 经济繁荣起来,特别是丝织业更是兴旺发达,产品远销海内外, “ 钱塘富庶盛于东南 ” , “ 象犀珠玉之富,甲于天下 ” 。第 四,广建寺院,大兴佛教艺术给杭州西湖注 入新的魅力,促进杭 州文化的昌盛。这些古寺、宝塔、石窟造像,直到今天仍是杭州 极珍贵的艺术财富和旅

27、游资源。第五,更重要的是提髙了杭州城 市的地位,在五代以前由于受到自然条件的限制,杭州城市的兴 起和繁荣,北不如太湖平原的苏州,南不及宁绍平原的越州(今 绍兴),并历属于以这两个城市为中心的政区。如春秋战国时的 吴、越两国,秦汉的会稽郡,东汉至南北朝的吴郡、会稽郡,唐 曰軔天门,在吴山下今镇海楼;曰龙山门,在六和塔西;曰竹车门,在望仙 桥东南;曰新门,在炭桥东 i曰南土门,在荐桥门外;曰北土门,在旧菜市门外;曰 盐桥门,在旧盐桥西;曰西关门,在雷峰塔下;曰北关门,在夹城巷 i曰宝徳门,在 . 艮山门外无星桥 见吴越备史 吴越国治考。 资治通卷二六七后梁纪二 东坡全集 表忠观碑。 199 * 7

28、1994-2017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1 代的浙江西道、浙江东道等,且往往以杭州所在之钱塘江为界 河,杭州是远离这两个政治中心的边鄙之地。只有在吴越建都 后,杭州才第一次置苏州、越州于自己统辖之下,并从经济、文 化各方面后来居上。诚如宋王明清所说的, “ 杭州在唐,繁荣不 及姑苏、会稽二郡,因钱氏建国始盛 ” 。到北宋就成为 “ Jfe有 湖山美,东南第一州 ”, 从而为南宋在杭州建都准备了条件 0 假使说隋代置杭州,创州城,通运河是杭州城市发展的奠基阶 段 J南宋以杭州为都城,发展成拥有百万人口的全国第一大都会 和 “ 世界最富丽名贵之城 ” ,是杭州城市发展的繁荣阶段 I那 么五代吴越时期,就是杭州城市发展史上的一个承先 启后,继往 开来的开拓阶段。吴越钱氏对杭州的功绩就在于此; “ 保境安 民 ” 、 “ 善事中国 ” 基本国策对杭州的积极影响也在于此。 玉照新志卷五 淳祐临安志卷五旧治古迹 有美堂 再承钧译马可波罗行记卷二蛮子 B都行在城。 200 71994-2017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毕业论文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